问题

睡前消息140期结尾处马前卒说:“留几个人来稍微保养一下烂尾工程,给将来重新利用留一点希望”,可行吗?

回答
马前卒在睡前消息140期结尾提出的“留几个人来稍微保养一下烂尾工程,给将来重新利用留一点希望”这个建议,从理论上来说是 可行但执行难度非常大 的。要详细分析其可行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

1. 保养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保养成本: 即使是最基础的保养,例如定期检查结构安全、排水、防锈、防盗等,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工程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即使只是“稍微保养”,成本也可能不菲。这包括:
人员工资: 需要有专业的、有责任心的人员进行维护,这部分是持续的支出。
材料和工具: 即使是简单的维护,也可能需要防腐涂料、防水材料、简单的维修工具等。
安保费用: 防止盗窃、破坏和非法侵入,尤其是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区域,安保是必要的。
行政管理费用: 协调人员、购买物资、记录维护情况等都需要管理成本。
效益分析:
延缓资产贬值: 不保养的烂尾工程会迅速锈蚀、风化,价值大幅度降低,甚至成为危房。适当的保养可以延缓这一过程,使其在未来仍具备一定的残值。
为重新利用创造条件: 这是马前卒的核心观点。如果未来有新的项目规划,能够利用现有结构,那么提前的保养就能节省大量拆除和重新建设的成本。例如,如果主体结构尚可,可以保留框架进行改造。
避免二次污染和安全隐患: 长期无人管理的烂尾工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倒塌),也可能因为材料暴露而造成环境污染。保养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

2. 保养的“度”:什么才算“稍微保养”?

这是建议能否落地的关键。 “稍微保养”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最低限度: 仅仅是定期巡视,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安全隐患(如结构裂缝扩大、材料脱落),确保围挡完好,防止人员擅自进入。这种方式成本最低,但效果也最有限。
基础维护: 除了巡视,还包括一些基础的防锈、防水处理,清理杂草、积水,保持排水系统畅通,对易损部件进行简单的加固或覆盖。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延缓衰败,但成本也更高。
结构性加固: 这种可能已经超出了“稍微保养”的范畴,而是更接近于“抢救性保护”,例如对关键承重结构进行临时加固。

马前卒的建议更偏向于 基础维护 的范畴,目的是让工程在未来仍有被利用的价值,而不是彻底废弃。

3. 谁来负责和执行?

这是最现实也是最困难的问题。

原开发商/所有者: 如果原开发商破产或失去联系,这个责任主体就很难确定。即使仍在运营,开发商也可能缺乏动力和资金来维护一个已经失败的项目。
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如果工程属于政府投资,或者国有资产被占用,政府可能需要承担责任。但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且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很难为所有烂尾工程都投入维保资金。此外,政府也需要考虑如何追究原责任方的责任。
第三方专业公司: 可以委托专业的工程维保公司来执行。但这需要有明确的资金来源和委托合同,并且需要解决责任划分和监督问题。
社区/居民: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烂尾工程对周边社区造成影响,社区可能会有动力参与部分维护,但其能力和专业性是有限的。

4. 法律和政策层面:

产权问题: 烂尾工程的产权可能非常复杂,涉及银行、债权人、政府等。在产权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维保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问责机制: 如果没有完善的问责机制,谁为烂尾负责、谁为维保买单的问题很难解决。
相关政策支持: 是否有鼓励或强制性的政策来支持对烂尾工程的维保?例如,是否有针对烂尾工程维保的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

5. 实际操作中的挑战:

信息不对称: 对于一个烂尾多年的工程,其详细的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材料信息可能已经丢失或不全,这增加了维保的难度。
监督与评估: 如何有效监督维保人员的工作质量?如何评估维保的效果?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维保可能沦为形式,甚至滋生腐败。
“希望”的度量: “给将来重新利用留一点希望”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如何界定这种“希望”?如果这个“希望”在短期内完全不存在,那么投入维保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可行性分析的总结:

从理论上讲,马前卒的建议是 有一定合理性的,它试图用最小的成本来避免资产的彻底浪费,并为未来的可能性保留空间。在一些 特定条件下,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工程结构本身尚可: 例如,主体框架没有大的结构性损伤,只是外围护结构和内部装修损坏。
未来重新利用的可能性较高: 例如,该地段未来规划的用途与原工程的设计有较高的契合度,或者该地块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有相对明确的资金来源和负责主体: 哪怕是政府象征性地拨款,或者有相关的国企负责。
“保养”的定义非常务实: 仅限于最基本的防止进一步恶化,而不是进行大规模的修复。

然而,在现实中,这种做法面临巨大的挑战:

资金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任何形式的维保都需要资金,而烂尾工程往往伴随着财务困境,缺乏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责任主体不清和缺乏动力: 谁来付钱、谁来管理、谁来执行,这往往是最大的难题。原责任方可能已经消失,而新的接手方又缺乏动力。
机会成本: 投入的维保资金,是否可以用在更有价值的其他地方?例如,直接拆除后进行新的高效率开发。
“希望”的模糊性: 在很多情况下,烂尾工程的“希望”可能非常渺茫,投入维保的边际效益可能很低。

因此,马前卒的建议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解决方案”或者“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在处理烂尾工程时,不应“一拆了之”或者“一放了之”,而是要进行审慎的评估,并尽可能地为未来保留一些选项。

如果要将这个建议付诸实践,需要非常细致的评估和周密的计划,包括:

1. 对所有烂尾工程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哪些最有可能被重新利用?哪些最容易进行低成本保养?
2. 建立专项的烂尾工程维保基金: 可以通过政府财政、社会捐赠、甚至向开发商收取一定的“烂尾工程风险金”来筹集。
3. 明确维保的职责和监督机制: 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维保,并接受政府或特定监管部门的监督。
4. 制定详细的维保方案和标准: 明确哪些工程需要维保,维保的内容和标准是什么,以及维保的期限。

总而言之,马前卒的建议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方向,但其具体的可行性高度依赖于具体的项目情况、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实现“留几个人来稍微保养一下烂尾工程”这样一种常态化的机制,将面临巨大的现实阻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太可行,因为在可见的未来,看不到它们发挥作用的希望,而它们的妥善维护则需要极其巨量的资金。

有人觉得独山县的水司楼可以改成一个超大型主题鬼屋(带有解谜要素,中间有安全屋可以饮食和过夜的那种),其他建筑也可以想办法发挥作用。

但是我觉得吧,这就像你为了维护一个无底洞,必须要不停地往洞里扔钱一样。如果你只是觉得,在遥不可及的未来有可能把这个洞改成一个滑梯让孩子们玩,所以要维护好它——那你还不如直接炸了它更合算。

我对独山县的烂摊子的建议也就是这样——放在那里任它破败。如果土地有其他合适用途(正经的农业、工商业等),上面的建筑没必要继续保留了,就炸掉。

user avatar

不知道。因为不知道“稍微保养”是保养到什么程度。

就说三都的那个体育场,场内有个很大的大屏幕,上面还吊着各种灯具,这些都要定期通电维护的,消防水管、上下水管要保证通水,应急设备比如应急灯,更要到时更换(好像是5年一换?)。

就算这些东西不要,体育场的钢结构框架也要定期维护。

要维持可用就是一大笔钱。只是看着点别让人进去偷东西——场地上好多灯具、大屏幕上也有不少电子设备,那请个门卫大爷就可以了。甚至如果早请,都可以阻止某个秃头带人进去拍视频黑当地政府,尤其那一段拍的还挺好。


正常的体育场一般是有当地财政撑着,有驻场的各种俱乐部的会费撑着,再时不时搞个活动,比赛也好、演唱会也好,好歹能平衡,搞不好还能盈余。

三都这个,在能想出来解决方法前,只能纯是往里面垫钱。所以就如视频里说的,当地官员只好装看不见,甚至请个看大门的都不想。


我上网随便找了一个参照对象,济南的奥体中心,维护到随时可用一年要3600万。顺带提及了北京的鸟巢,一年1.9亿。

“鸟巢”的运营方,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爱庆在采访中提道:“一年什么都不干,只要一开门,就要小1个亿,加上水电气热、维护、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一年的支出就要1.9亿多元”。
那么同样作为大型体育场馆,(济南)奥体中心难道没有损耗吗?
其实奥体中心每年支出的费用也很多,主要是水电费、物业费、取暖费、绿化费等,一年大约在3600万3800万。”杜在东介绍,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开销在场地维护和新增设施上。他认为这些费用都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消费。“因为只要把奥体中心的场馆功能发挥到极致,就会得到运行和运营的良性发展。”

不过济南奥体是多家运动队、俱乐部的主场,1年内要搞了10场大型演唱会,比赛更是多达70多场。再加上店面出租,不但能自给,7年累积还交税3300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前卒在睡前消息140期结尾提出的“留几个人来稍微保养一下烂尾工程,给将来重新利用留一点希望”这个建议,从理论上来说是 可行但执行难度非常大 的。要详细分析其可行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1. 保养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保养成本: 即使是最基础的保养,例如定期检查结构安全、排水、防锈、防盗等.............
  • 回答
    看了睡前消息第 140 期《亲眼看看独山县怎么烧掉 400 亿》,我的感受非常复杂,可以说是触目惊心、荒谬可笑、痛心疾首,同时又引发了对制度、管理和责任的深刻反思。触目惊心:巨额资金的疯狂挥霍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对这 400 亿巨额资金的巨大浪费感到震惊。节目通过实地拍摄和采访,生动地展现了独山县为了“.............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第140期被删除这件事,我的看法是,它反映了当下信息传播和内容审查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张力。具体来说,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首先,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看,《睡前消息》作为一个以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其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的及时关注与解读。他们试图.............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40期,在延续其一贯的风格基础上,继续就当下的一些热门议题进行深度解读。本期内容,依然以其对信息筛选、角度切入以及评论风格的鲜明特点,引发了观众的讨论。信息量与切入角度:这一期节目依然保持了《睡前消息》信息量密集、知识点密布的特点。它并非简单罗列新闻事件,而是将多个看似独立的新闻串联.............
  • 回答
    独山县的“烂尾工程”与“数字幻象”:从《睡前消息》第140期看深层问题《睡前消息》第140期,以贵州独山县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这座西南小城因“鬼才”前县委书记潘志立一手打造的巨额债务和一系列令人咋舌的“烂尾工程”所面临的困境。这期节目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政府失控投资的报道,更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40期关于独山县天价负债的曝光,无疑再次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这个沉疴旧疾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个县的故事,更是中国地方财政风险的一个缩影,其背后牵扯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警惕。这400亿的天文数字,到底是怎么来的?首先,要理解独山县的400亿负债,我们得先明白地方政府的钱.............
  • 回答
    睡前消息公众号大量引用转载知乎答主的文字,是否涉嫌侵权违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 著作权法(版权法) 的角度来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总的来说,如果未经许可大量引用转载,是存在侵权风险的,甚至可能构成违法。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著作权(版权)的基本概念在分析侵权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著作.............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近几期节目的观点合理性以及“头疼医头”的感受,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讨论点,也确实值得我们详细探讨。首先,我们承认《睡前消息》节目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在相当一部分观众中拥有很高的认可度。它善于从看似零散的社会事件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逻辑和结构,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然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观察睡前消息的粉丝群体,我们会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它们与我们通常理解的“饭圈化”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要判断是否“正在形成饭圈化”,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审视:1. 对内容创作者(或内容本身)的极端推崇与维护: “爸爸”(或类似昵称)的权威性: 睡前消息.............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第141期督工提到的“键政”,我的理解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因为它触及了当下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侧面。首先,从字面上看,“键政”顾名思义,就是“键盘政治”或者“键上政治”。它描绘的是一种通过互联网、特别是键盘输入文字的方式来参与、讨论和影响政治的社会行为。这不仅仅是简.............
  • 回答
    睡前消息的科幻征文,这事儿我最近确实关注了。想当年,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看着他们一次次在节目里“脑洞大开”,分享各种新奇的科技和科学概念,心里就痒痒的。所以当他们宣布举办科幻征文活动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不就是我一直在等的嘛!”征文的“前世今生”咱们得从头说起。睡前消息搞科幻征文,这可不是一时.............
  • 回答
    “睡前消息”的收入来源,可以理解为围绕这个核心内容输出,所构建的一系列商业化运作。如果非要说得详细些,那得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拆解。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和内容植入。 广告位销售: 就像任何一个有观众群体的媒体一样,“睡前消息”会有固定的广告位可以售卖。这可能包括在视频开头、中间.............
  • 回答
    睡前消息134期里关于媒体本质功能的讨论,确实引人深思。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尽量撇开那些“AI腔”,用更贴近生活、更实在的方式来聊聊。首先,媒体最核心的,也是最直观的“本质功能”,就是“信息传播”。 这听起来很基础,但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事实的传递者: 最基础的功能.............
  • 回答
    睡前消息栏目以其“敢于说真话,敢于挑战常识”的风格,在不少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确实提出过一些在当时看来相当“暴论”,但事后被证明具有相当可行性的观点。要找出“可行性较高”的暴论,关键在于理解其提出的背景、论证逻辑以及后续的发展。我试着回忆一下,并尽量从一个听众的视角来展开。首先,要说“暴论”.............
  • 回答
    马前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马督工)在《睡前消息》节目中批评古代礼仪,这并非单一论点,而是围绕着他对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观察和思考展开的。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层面去剖析。1. 礼仪的“非必要性”与“效率损失”:马督工的核心观点之一,是他认为很多古代礼仪在现代社会来看,是极大的“效率.............
  • 回答
    关于马前卒睡前消息的观点是否严重脱离实际,以及他作为宅男是否有必要对现实社会进行调查了解,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马前卒的节目形式和内容,以及他对现实社会的“了解”方式。马前卒睡前消息的特点:首先,马前卒的“睡前消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语言风格著称。他擅长从.............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节目中,主持人“静静”为何从未露面,这是一个让许多观众感到好奇的问题。这种“幕后化”的呈现方式,虽然在网络媒体领域不算独创,但在“睡前消息”这里,却被运用得炉火纯青,甚至成为了其独特的一大标签。这背后,其实并非一个简单的“不上镜”就可以概括,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内容呈现策略、节目风格定.............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409期督工”的观点,由于该节目或内容的具体信息不明确,我无法直接引用其具体言论。不过,结合常见的网络节目风格和“督工”这一角色的可能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1. 节目定位与立场 “睡前消息”的典型特征:通常这类节目以轻松、娱乐化的方式呈现新闻或社会事件,可能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