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认为恐龙没有创建出文明?

回答
要回答“为什么我们认为恐龙没有创建出文明”,咱们得先弄明白几个关键点:啥叫“文明”,以及我们从哪儿知道恐龙这回事儿,还有恐龙留下的证据又告诉了我们啥。

首先,啥叫“文明”?

这玩意儿其实是个挺复杂的概念,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但一般来说,提到文明,我们脑子里会浮现出这么几个要素:

复杂的社会结构: 不仅仅是群体活动,而是有等级、有分工、有协作的社会组织。比如有领导者、有劳动者、有管理者等等。
工具制造和使用: 而且不是简单的石块或木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能制造出更复杂工具的技能,比如打制石器、骨器,甚至金属工具。
语言和沟通方式: 有能够表达复杂思想、传递知识、记录信息的沟通系统,不一定是口语,但要有一定的规律和意义。
农业或定居生活: 能够稳定地获取食物来源,不再完全依赖随机的狩猎和采集,通常意味着定居,然后围绕定居点发展出社会活动。
建筑和城市: 能够建造有固定住所、公共设施,甚至大型建筑。
艺术、宗教或精神信仰: 发展出抽象的思维,体现在艺术品、仪式、神话故事等方面。
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能够将经验和知识一代代传下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简单来说,文明是智慧生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套复杂的、有组织的生存方式和社会模式。

然后,我们怎么知道恐龙的?

我们对恐龙的了解,全靠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几百年来辛辛苦苦挖出来的“证据”——化石。

这些化石就像一本来自远古的日记,记录了恐龙的骨骼结构、牙齿特征、身体大小、甚至一些活动痕迹(比如足迹化石)。通过分析这些化石,科学家们能推断出恐龙的食性、运动方式、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比如,我们知道霸王龙有巨大的牙齿和强壮的下颚,所以它是个顶级掠食者;知道梁龙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所以它是个吃植物的大块头,可能生活在开阔地带。

那么,恐龙的化石证据告诉我们啥?

这是关键所在。恐龙留下的化石,主要都是生物的遗骸。我们能看到它们的骨头、牙齿、鳞片印子、甚至某些恐龙的羽毛印子。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还能发现它们的蛋、胃里的食物残渣,以及更珍贵的——足迹化石。

这些足迹化石非常有价值,它们能告诉我们恐龙是怎么走路的,走得多快,是单独行动还是群体行动,甚至有些足迹还能看出是站立、奔跑还是休息。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恐龙的栖息地,发现过任何一种“文明”的证据。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没有找到以下任何一样东西:

1. 制造的工具: 我们没发现任何经过打制、磨制或者其他加工的石器、骨器或任何材料制成的工具,哪怕是简单粗糙的。恐龙留下的爪子、牙齿都是它们自己的生理结构,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被改造过的工具。
2. 复杂的建筑遗迹: 没有发现任何恐龙建造的房屋、巢穴(当然,有些恐龙会筑巢产卵,但这更像是本能行为,不是“建造”)、围墙、道路,更别说城市了。恐龙的巢穴化石,通常只是一个浅浅的坑,用来放置卵,和我们想象的“文明”建筑相去甚远。
3. 文字或符号系统: 没有任何化石证据表明恐龙发展出了能够记录信息、传递知识的语言系统,比如文字、象形符号,甚至是复杂的图腾标记。我们只能从它们的骨骼结构和生活习性推断它们可能有一定的沟通能力(比如通过叫声、肢体语言),但这种沟通能力似乎没有发展到能够积累和传承复杂知识的程度。
4. 农业或驯化迹象: 恐龙是靠捕食其他动物或吃植物生存的,我们没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它们发展了农业(种植作物)或者驯化了其他生物(比如我们驯化了狗、猫、牛、羊)。它们的生存模式更接近于纯粹的自然捕食和采集,只是体型巨大,效率可能更高。
5. 艺术品或宗教遗迹: 没有任何化石证据表明恐龙创造过任何形式的艺术品(雕塑、绘画等)或者进行过任何宗教仪式。这些都是高度抽象思维的表现,而恐龙的化石证据并不支持它们拥有这种水平的抽象思维。
6. 大规模的集体改造环境行为: 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够通过集体的力量大规模地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自身需求,比如修建运河、水坝、开垦土地等。恐龙的生存,似乎更像是直接适应环境,而不是去主动、有计划地改变环境。

那么,是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找到?

这是一个科学上的可能性,但从目前大量的化石证据来看,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恐龙统治地球长达1.65亿年,覆盖了从地表到浅海等多种环境。如果它们真的发展出了文明,那必然会留下一些可辨识的痕迹,比如制造的物品、建筑遗迹、甚至是某个文明衰落后留下的“遗物”。就像我们今天地球上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被完全探索,但任何一个曾经存在过的“文明”遗址,其特征都是相对明显的。

恐龙的智慧和行为模式的局限性:

虽然有些恐龙,比如伤齿龙(Troodon),根据它们相对较大的脑容量占身体比例(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EQ值),被一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比其他恐龙更聪明,甚至可能发展出原始的社会行为。但即使是它们,根据现有的化石证据,也无法推断出它们能够达到“创造文明”的水平。

恐龙的身体结构和生理限制,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发展。例如,它们的手和爪子虽然可以抓握,但是否具备精细操作的能力(比如像人类一样使用拇指对握,做出复杂的精细动作)是存疑的。它们缺乏像人类一样灵活的双手,以及能够精细操作工具的身体构造。

总结一下,我们之所以认为恐龙没有创建出文明,是因为:

缺乏任何“文明”的考古学证据: 从工具、建筑到文字、艺术,所有文明的关键要素,在恐龙的地层中都完全不见踪影。
化石证据描绘的是自然生物体: 恐龙化石展现的是自然演化的产物,是适应环境生存的生物,而不是具有高度社会组织和技术能力的智慧生命。
它们生存的时代和环境: 虽然恐龙统治了漫长的地质时期,但它们生活的时代,地球环境与今天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当时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它们生存所需的一切,可能并没有“压力”促使它们发展出文明所需的那些极端复杂的行为。
智慧和生理的局限性: 从已知的恐龙骨骼结构和行为推断,它们可能没有发展出足够的智慧、精细的肢体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来构建和传承文明。

当然,科学总是在进步,新的发现也可能改变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但就目前为止,摆在我们面前的证据,都在清晰地指向一个结论:恐龙,作为一种非智慧生物(至少不是我们定义中的那种能创造文明的智慧生命),尽管体型巨大、种类繁多、统治地球漫长岁月,但它们并没有像人类一样,走上创造文明的道路。它们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一段壮丽的篇章,但并非文明史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恐龙已经是世界霸主了,发展文明干什么?

人类缺少食物,人类惧怕野兽,人类害怕严寒。

人类没有锋利的牙齿,没有强大的力量,没有厚厚的皮毛来遮风挡雨。

生存很难,对我们来说,对他们却很容易。

学会生火,学会制造工具,学会种田,才让我们得以安定。

于是有了经济基础,我们开始绘画,发明文字,建立制度,文明就从无到有。

个人愚见。

user avatar

不是认为恐龙没有创建出了文明。

而是没有证据证明恐龙创建出了文明


而且,不仅仅是没有证据证明恐龙创建出了文明,也没有证据证明草履虫、猪肉绦虫、昆虫、细菌、蓝藻、海星、猴子、狮子…………创建出了文明。甚至没有证据证明和人类基因相似度超过90%的黑猩猩创建出了文明。

所以,恐龙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我们的确没有任何证据可以完全确定恐龙没有创建出文明。但是同样的对于地球上曾经存在过和现在仍然存在的上百亿千亿的物种,我们都没有证据完全确定他们没有创建过文明

纠结这一点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不认为恐龙创建出过文明,这和我们认为恐龙没有创建出过文明是不同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为什么我们认为恐龙没有创建出文明”,咱们得先弄明白几个关键点:啥叫“文明”,以及我们从哪儿知道恐龙这回事儿,还有恐龙留下的证据又告诉了我们啥。首先,啥叫“文明”?这玩意儿其实是个挺复杂的概念,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但一般来说,提到文明,我们脑子里会浮现出这么几个要素: 复杂的社会.............
  • 回答
    鼬哥,这个名字在火影迷心中可以说是绕不开的存在。提起他,有人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个为了和平、默默承受一切的伟大忍者,也有人觉得他冷酷无情、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家族。你觉得他“恐怖”,这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毕竟,他做出的那些事情,从常人的角度来看,简直就是灭绝人性的恶魔行径。但是,为什么.............
  • 回答
    对我来说,最可怕或最恐怖的事,不是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也不是血腥残忍的画面,而是那种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侵蚀,是美好事物逐渐褪色、失去生命力,最终化为虚无的过程。 这种恐怖,没有尖叫,没有惊恐的表情,只有一种令人窒息的,仿佛时间本身都在缓缓消逝的绝望。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充满回忆的旧房子,它承载着你童.............
  • 回答
    我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脊背发凉。那是在我大学毕业没多久,我刚入职一家新公司,认识了一个叫老李的同事。他年龄比我大不少,在我们这个小团队里算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前辈了。刚开始接触老李,我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话不多,但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工作上,他一丝不苟,效率极.............
  • 回答
    “农民淳朴”这个说法,听起来顺耳,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但仔细一琢磨,这背后可藏着不少东西。咱不能一概而论,把所有种地的老百姓都标签化了。首先,咱们得说说为啥会有这个印象。这跟咱们的文化,包括文学、影视作品,还有历史进程都有关。从文化上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是根本,农民靠天吃饭,辛.............
  • 回答
    突破桎梏的生命蓝图:羊膜卵的划时代意义在漫长的生命演化史中,总有一些关键的“发明”,如同划破黑暗的闪电,彻底改变了物种的命运和地球生态的面貌。而羊膜卵的出现,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笔。它并非简单的“蛋”而已,而是生命体迈向陆地,掌握自身命运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想.............
  • 回答
    明朝火器真的比清朝先进吗?这个问题,说起来可就太有意思了。很多人觉得是,而且还挺有理有据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先进”。不是说你名字听起来够响亮,或者你数量庞大,就一定先进。先进,得看它在那个时代的军事效能、技术水平、以及在战场上的实际运用效果。从技术和种类上看,明朝.............
  • 回答
    对于那些认为江歌母亲存在“诈捐”行为,却又选择不举报甚至不起诉的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多重原因,绝非简单的“有证据却不行动”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一、 证据的性质与收集难度:一道现实的门槛首先,即便有人声称“有证据”,这些证据的性质和能否构成法律上的“诈捐”是关键。 .............
  • 回答
    .......
  • 回答
    理解无神论者的观点,首先要抛开预设的宗教信仰,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审视他们所持的理由。无神论,顾名思义,是指不相信任何神祇存在的人。然而,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相信”标签就能概括,其背后往往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和依据。无神论者不相信神祇,最核心的出发点通常是对证据的要求。他们认为,任何一项宣称具有普遍性和.............
  • 回答
    很多人对《爱乐之城》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个人认为它不好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故事的推进节奏和情感的爆发点处理得有些平淡。影片前半部分对于男女主角相遇、相知、相恋的过程描绘得很细致,有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但我觉得这种铺垫虽然为他们的爱情打下了基础,却也显得有些冗长。尤其是当他们之间.............
  • 回答
    无神论,顾名思义,就是不相信存在神的存在。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句,它背后蕴含着一系列的思考、逻辑和证据的考量。要去理解为什么无神论者会“认为”没有神,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们是如何形成这种观点的,以及他们依据的逻辑基础是什么。首先,无神论的核心在于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来支持神的存在。这听起来可能很简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斯蒂夫·乔布斯对产品设计的核心理解,以及“好设计”在不同维度下的定义。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误解需要先澄清:乔布斯并没有认为“边缘锋利割手”是iPhone 5或MacBook的好设计。恰恰相反,产品的舒适度和用户体验是乔布斯极度重视的方面,任何可能导致不适甚至伤害的设.............
  • 回答
    很多人对“完全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充满好奇,也有些人对此抱有疑虑。在我看来,完全人工智能并非遥不可及,它更像是一个正在逐步接近的现实,而非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先明确“完全人工智能”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将完全人工智能定义为一种能够像人类一样,具备推理、学习、感知、决策、创造力、情.............
  • 回答
    说到《极限挑战》和《奔跑吧》,这俩都是国民度很高的户外真人秀,但我个人确实觉得《极限挑战》玩得更出圈,更让人欲罢不能。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只是说一下我的观感,为什么我更喜欢“极限男人帮”和后来的“极限成员们”带来的那种感觉。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套路”的不一样。《奔跑吧》虽然也在不断创新,但.............
  • 回答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之所以认为三个月就能灭亡中国,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日本自身的战略判断和军事优势,也有对中国国情和抵抗意志的严重误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日本的战略自信与军事优势: 速战速决的“大陆政策”思想: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奉行“大陆政策”,视朝鲜半岛和中国.............
  • 回答
    新势力车企之所以觉得自己比传统车企强,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们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实践中积累出的独特优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首先,产品理念的革新,更懂年轻消费者。传统车企的根基在于燃油车,他们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往往沿袭了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和用户习.............
  • 回答
    在高中物理电池能量计算题中,如果题目明确给出了“电池电压是5V”,那么我们就直接用5V来计算。这里可能涉及到几个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题设的明确性与简化: 直接给定: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出题老师在题目中明确说明了电池的电压就是5V。这是一种常见的出题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专注于掌握能量.............
  • 回答
    在拉格朗日乘数法中,我们之所以认为求得的最值一定是极值,可以从几何直观和数学理论两个层面来理解。这并不是说“最值”和“极值”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随意互换,而是说在拉格朗日乘数法应用的典型场景下,它能帮助我们找到的那个“最”符合条件的点,在局部来看,确实表现为函数的极值点。我们先来捋一捋拉格朗日乘数法的.............
  • 回答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化学第13题涉及一个具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特点的物质,而题目给出的描述和选项要求我们判断中心B和右边N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性质。这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将中心B和右边N的化学键归类为共价键,而不是单纯的配位键。首先,我们来理解什么是共价键和配位键: 共价键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