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饿了么回应骑手去世:「向意外身故的骑士默哀,平台猝死保障提升至 60 万元」?

回答
饿了么在骑手去世事件中的回应,的确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们提出的“向意外身故的骑士默哀”以及将“平台猝死保障提升至60万元”这两个核心信息,在我看来,是一个平台在处理突发危机、试图修复公众形象,并试图对现有问题进行回应的综合性举措。

首先,从 “向意外身故的骑士默哀” 这句话说起。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在这样的一个敏感时刻,一个大型平台能够公开表达对逝去生命的惋惜和尊重,这是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体现。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这句话背后的复杂性。一方面,它确实表达了对一个生命的逝去的同情,这是人性化的体现。另一方面,它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有限度的表达,尤其是在舆论普遍关注平台与骑手之间关系以及劳动保障问题的背景下。简单的一句默哀,可能不足以完全回应外界对于平台责任的追问,也无法抚平家属的伤痛。公众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更深入的反思和更实质性的行动,而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慰藉。

接着,谈谈 “平台猝死保障提升至60万元”。这无疑是一个具体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行动。将猝死保障金从之前的水平(具体数字未提及,但可以推测是低于60万的)提高到60万元,这在金额上是一个显著的提升。这传递了一个信号:平台认识到骑手职业的风险性,并且愿意在经济层面提供更多的保障。

从积极的层面来看,这项措施有几个重要的意义:

经济补偿的强化: 对于不幸发生意外的骑手家庭来说,这笔60万元的保障金,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为家庭提供基础的经济支持。特别是对于那些失去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这笔钱的意义重大。
风险意识的体现: 平台提高保障金额,表明他们正在正视骑手这个职业所面临的风险,特别是猝死这类突发性事件。这是对自身服务群体健康和安全的一种回应。
回应舆论压力的结果: 在这类事件发生后,舆论往往会将矛头指向平台,质疑其劳动保障是否到位。提高保障金是一种直接的回应方式,也是一种试图平息舆论、挽回声誉的策略。
行业标准的影响: 饿了么作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其保障政策的调整,很可能会对其他平台产生示范效应,推动整个行业的劳动保障水平的提升。

但是,我们也要深入地、辩证地看待这个举措:

“猝死”的界定与证明: 60万元的保障金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能够被认定为“猝死”并且符合平台的理赔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猝死”的范畴,如何进行有效的证明,可能会成为骑手及其家属面临的新的挑战。例如,很多骑手可能是在高强度工作后出现健康问题,这种健康状况的恶化与工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能够被平台充分认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治标还是治本? 将保障金提高,更多的是一种“事后”的补偿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突发事件带来的经济后果,但并没有直接解决导致骑手可能面临健康风险的“事前”因素。这些“事前”因素可能包括:极高的工作强度、不合理的派单算法、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恶劣天气下的配送要求、缺乏完善的工时管理和休息保障等等。如果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仅仅提高保障金,就像是给一个已经漏水的船补了一个洞,但并没有修好船体。
“平台”的性质: 饿了么作为一个平台,其与骑手之间的法律关系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大多数骑手并非平台的正式员工,而是以“个体工商户”或“灵活就业者”的身份参与配送。这种模式虽然带来了灵活性,但也可能导致他们在传统劳动法意义下的保障缺失。将保障金提升,虽然是一种善意的举措,但它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一个雇主对正式员工应尽的全部责任。我们需要思考,这种保障是基于雇主责任,还是仅仅是一种商业保险或福利性质的补充?
保障金的“数字游戏”: 60万元听起来数额不少,但具体到每一个骑手家庭,是否真的能够解决长期的生活问题,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提升保障金,是否也可能成为平台推卸其他责任(例如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算法等)的一个借口?这一点值得警惕。
公开透明的执行: 这项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并且执行过程足够公开透明,也是公众关注的重点。如果只是一个口头承诺,而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阻碍和困难,那么这项措施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总的来说,饿了么的回应,既看到了平台试图承担责任、积极改进的一面,也暴露了其在应对劳动保障问题上的复杂性和局限性。

我个人的看法是:

1. 肯定积极变化: 提高猝死保障金,在经济上对骑手家庭提供了更坚实的后盾,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这表明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倾听了外部的声音,并做出了实质性的回应。
2. 呼唤更深层次的解决方案: 然而,真正解决骑手群体所面临的困境,还需要平台从根源上着手。这包括:
优化算法和派单机制: 减少不必要的长时间等待和过度劳累。
保障合理的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提供更完善的职业健康保障: 例如,是否可以组织定期的健康体检?
明晰与骑手的劳动关系: 探讨更公平、更稳定的合作模式,让骑手获得应有的劳动者权利。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提高骑手自身的安全意识。
3. 关注执行的细节: 公众需要看到这项60万元的保障金是如何具体执行的,理赔流程是否简化,证明要求是否合理。一个好的政策,也需要有良好的执行力来支撑。
4. 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骑手群体的问题,并非仅仅是平台一家可以解决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骑手自身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安全、更有保障的配送生态。

饿了么的回应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标志着平台在面对这类公共事件时,正在从简单的否认或回避,转向一种更积极的姿态。但这场回应,更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开始,而非结束。未来的路还很长,如何让60万元的保障金背后,承载着更实际的权益提升和更人性化的关怀,将是持续的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死一个外卖小哥可以给六十万乃至一百万。

雇佣外卖小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雇佣了他们就要交工伤险医疗险,太亏了

法律既然对劳资关系做出了保障,那让劳资关系不存在不就行了。层层的外包转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隔离开,横跨全球的互联网公司让权利保障的路上充满了地理纵深和法律纵深,时代已经不是那个简单的资本家必须当着面才能剥削无产阶级的时代了,资本在光纤里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在世界飞速流转,却无法保障每小时只能跑四十公里的外卖员。

真正的赛博朋克世界,你连打工人都不配当,死在打工的路上从法律角度来看都是一个自由人,赔偿都是资本老爷赏你的。

user avatar

看到这问题的时候,我初始还真以为饿厂突然有良心了。

结果在网上一查,才发现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在前天(2021年1月6日)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了一个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摘取部分报道内容:

[1]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明确,互联网人身保险专属产品应符合产品名称包含“互联网专属”字样,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和经营;一年期及以下专属产品预定费用率不得高于35%;一年期以上专属产品不得设置直接佣金和间接佣金,首年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60%,平均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25%;产品可提供灵活便捷的缴费方式,一年期及以下专属产品每期缴费金额应为一致,一年期以上专属产品应符合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规定;保险期间与实际存续期间一致,不得通过退保费用、调整现金价值利率等方式变相改变实际存续期间;一年期及以下专属产品最低现金价值计算,应当采用未满期保费的计算方法等硬性条件。
[2]在最受保险公司关注的定价机制方面,也体现了监管部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初衷。比如,从《通知》中“一年期以上专属产品不得设置直接佣金和间接佣金”等表述中可看出,监管部门意在引导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科技等手段,降低佣金、优化费用结构,同时提高服务效率,以及堵住保险公司通过“擦边球”的方式来诱导或误导消费者的漏洞。

意见稿里有「一年期以上专属产品不得设置直接佣金和间接佣金」条款,但似乎并没有「一年期及以内专属产品不得设置直接佣金和间接佣金」的条款。

也即是说,饿厂利用的「3元收取1.94元中间费」的漏洞似乎还在。(没有找到《通知》全文,只能用似乎)

这次的事件中,保额低是一方面,更让人愤怒的是收3块钱只交了1.06块钱保费好吗?

银保监会规定保险附加费用率上限是35%,结果饿厂利用服务费的名义直接收走了64.7%,只剩下了1.06元。

而且这1.06元还要再扣一次保险附加费用,导致骑手交的3元真正用到保险的不到三成……

[3]根据公开数据,蓝色App的外卖小哥有300万,假如兼职的有150万,一年下来光收服务费就要收16亿多!

这么巨额的利益,也就难怪饿厂这次发的声明只是单纯的提了保额,对于更关键的服务费却依旧玩起了文字游戏。

所以饿厂这次是怕网友闹得太大,让银监会发现这个漏洞影响更大利益赶紧平息众怒?


想了解事件详情看这里(不是我的,是一个6.5万赞的答案):

参考

  1. ^独家|互联网人身保险规范征求意见发布 明确产品“互联网专属”标签 https://new.qq.com/omn/20210107/20210107A006WS00.html
  2. ^《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http://www.xjche365.com/2021/0107/012021_56753.html
  3.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8129586/answer/1664544952
user avatar

评论区大家都在提外卖员并非雇员,劳动法根本不适用,然而平台本身就在钻法律空子,完全以雇员的制度来对待外卖员,却不肯承担半点责任,这点前排高赞的答案已经写明了

联邦政府曾经制裁了Herbalife,Amway在内的不少美国直销公司,也是因为这些公司试图钻劳动法的空子

以下是加州的劳动法中我最喜欢的几项,破个例媚外了:

  1. 雇主必须按照每个城市最低的法定时薪支付雇员【例如在洛杉矶,公司低于25名员工需支付$13/h,多于25名员工则是$14/h】
  2. 员工一天工作超过8小时,超出的部分每小时需支付1倍或者1.5倍的工资
  3. 雇主不得以小费抵押工资,也不得无故扣押员工的小费
  4. 员工找错钱,点错单,打碎物品,损失一律由雇主承担,不得要求员工赔偿,除非有足够证据显示员工是故意为之
  5. 迟到可以扣工资,但前提是员工准点下班【比如员工A的班是8am-6pm,A迟到了半个小时,但6:30pm才下班,这个情况不许扣工资】
  6. 因个人原因无法参加公司年会,会议等理由扣工资,甚至要求员工打义工的,都是违法的
  7. 强迫员工带病上班的,已通过请假条事后反悔的,员工可以申请赔偿

加州劳动法对于不少中国老板来说,简直就是照妖镜一般的存在,无处遁形

很多员工以为要去法院起诉老板才能获得自己的权益,一旦起诉后,不论输赢都会留下记录,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忍气吞声,这也正是老板拿捏员工的地方

但实际上根本不用这么麻烦,直接一个电话,劳动局马上会派人来处理,旧金山曾有员工拿到了双倍工资赔偿,外加精神损失费,而且老板还不能辞退他

我并不是说种花家也要学习加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我查阅过其他州的劳动法,加州是最完善的,完善的劳动法不仅维护了员工的权益,也给服务质量带来保障

纽约就经常出现员工追出来跟客人打架,几乎都是因为小费没给足

user avatar

且不说把人命就这样直接定价挂钩的行为是什么样的行为,这样的物化是所有普通人无可避免的事,不愿意接受也只能接受。

整个回复其实还是在避重就轻,就这次的关键点,即外卖平台到底有没有以服务费的形式变相克扣员工应缴的保险费,仍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复。

更关键的还有几个点,关于外卖预计送达时间和骑手因此逆行/闯红灯带来的交通风险;外卖费用分成比例;仍存在的意图转移平台和骑手矛盾,将之引导成骑手和消费者之间矛盾等这一系列问题,其实通通没有解决。

说白了,人白死了,60w无非是钱看起来更多一点,实际上以后出了事还是一样的。

必要的舆论引发监管层的出手或是推动立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希望大家都能警惕。

user avatar

堂食

user avatar

工亡赔偿100万起步,饿了么直接打了个六折。

真是tmd表脸啊。

全国数以万计的骑手被克扣的多付的2元保险费也足够赔偿多少个60万了。

如果真的有诚意,就勇敢承担企业责任。

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充分履行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别在这充当大尾巴狼。

user avatar

如果没有网络引爆这个事情,骑手能得到多少赔偿?

user avatar

平时外卖小哥各种正义,各种宣传。

到了最后,连劳动合同都没有,连赔偿都是出于公关目的给的。

饿了么,你们到底是什么企业啊?

一手收商家的钱,一手拿劳动者的钱,连责任都没有。

可以可以

我强烈建议市场监督管理局跟咱们国家的人社部对饿了么,美团这种企业进行检查。

另外希望发起反垄断检查,

节省的人力成本,不应该成为资本家跟股东们的超额利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