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剧在国内的热度比不上韩剧?

回答
在国内观众的视野里,日剧的热度似乎总在韩剧之下徘徊,这背后其实有着多重原因,远非简单的“喜好”可以概括。

首先,内容输出模式和节奏是关键差异。韩剧,尤其是近年来大火的剧集,往往走的是高概念、强情节的路线。它们擅长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出人意料的反转,并紧紧抓住观众的胃口。爱情剧往往有霸道总裁、灰姑娘式的经典套路,悬疑剧则层层递进,让人欲罢不能。这种“快节奏”、“强刺激”的观剧体验,非常契合当下许多观众碎片化、追求即时满足的娱乐需求。

而日剧,尤其是那些被奉为经典的作品,很多时候更注重细节、人物内心刻画和氛围营造。它们可能节奏更慢,叙事更细腻,更倾向于展现生活的质感、人性的复杂以及微妙的情感变化。比如一些家庭剧、职场剧,或者探讨社会问题的剧集,都需要观众耐心去体会,去品味。这种“慢工出细活”的风格,虽然能带来深刻的共鸣,但对于追求“爽感”的观众来说,可能就会显得有些“不够过瘾”。

其次,题材和风格的普适性也影响着受欢迎程度。韩剧在题材选择上,爱情、偶像、奇幻、悬疑等类型是其强项,这些题材本身就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并且韩剧在这些类型上往往能玩出新意,满足观众对浪漫、刺激、想象力的需求。同时,韩剧的视觉风格也越来越精致,从服化道到画面构图,都力求赏心悦目,迎合了年轻观众的审美。

日剧虽然类型丰富,但很多优秀的日剧都带有鲜明的“日式”标签。比如对职场规则的细致描绘,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对个人成长、家庭关系的温情讲述。这些题材虽然现实而深刻,但可能需要观众对日本社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笑点、泪点和价值观。对于不熟悉日本文化背景的观众来说,理解和代入感就会有所减弱。

再者,营销推广和传播渠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韩剧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可以说是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字幕组汉化、粉丝社群运营,韩剧能够迅速地在国内建立起话题度和热度。很多韩星本身就拥有强大的粉丝基础,他们的作品自然更容易获得关注。

日剧的传播则相对“被动”一些。虽然也有忠实的粉丝群体,但整体的推广力度和覆盖面,可能不如韩剧那样声势浩大。过去,很多日剧的引进和传播依赖于一些小众的论坛、字幕组,其传播的广度和速度都受到一定限制。虽然现在情况有所改善,但与韩剧在主流视频平台上的“大张旗鼓”相比,日剧的触达人群还是相对窄一些。

此外,演员的吸引力和国民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韩国演员,尤其是那些活跃在偶像剧和爱情剧中的主演,他们年轻、有活力,拥有精致的外貌和讨喜的性格,很容易通过作品迅速积累起大量的粉丝。而日剧的演员,虽然演技精湛,但在外形和“偶像光环”方面,可能与部分韩国演员相比,在国内的年轻观众群体中,其“吸引力”维度略显不足。当然,这并非绝对,但从整体受众的广度来看,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差异。

最后,时代背景和观众心态的变迁也在悄悄影响着选择。在过去,日剧曾是许多中国观众接触“舶来文化”的重要窗口,它带来的清新、现实、对人性的洞察,曾经深深打动了一代人。但随着中国本土影视产业的崛起,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产品的不断涌入,观众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对“新鲜感”和“刺激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更具视觉冲击力、节奏更快、情感表达更直接的韩剧,自然更容易抓住新一代观众的目光。

总而言之,日剧在国内热度不如韩剧,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到内容创作的风格差异、题材的选择、市场的营销推广、演员的吸引力,甚至是观众时代心态的变化。这并非意味着日剧不好看,而是说,在当下中国的娱乐环境中,韩剧在某些方面更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和消费习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日剧在中国的没落归咎于“日本社会比中韩快一个时代”是典型的自嗨,我之所以敢说这个,是因为在2014年的时候,当时知乎还是热吹索尼手机的时候,我是为数不多敢于站出来说索尼手机不行的。

当时索尼吹的借口和今天吹日剧的一模一样,你可以回去翻翻就知道了,大多数也是说索尼设计的很好,索尼如何如何不食人间烟火,而中国的一帮手机商多么多么LOW,六年过去了,再顽固的索尼吹也不得不低下头,承认索尼的手机就是不行。

如果说日本的社会比中韩快一个时代,那么美国的社会比中韩快几个时代?人种都不一样的情况下,在中国有如此庞大的美剧粉丝,这很说明问题。

有人说“像李狗嗨这种天王级大律师,出入还要挤地铁,去乡下还要坐土巴士。这在中韩越泰等剧集中怎么可能会出现。”

讲实话,李狗嗨这部剧真实度可以为零,真当没人打过官司?法庭上会容忍李狗嗨这种在法庭上上蹿下跳,胡言乱语的律师?堺雅人那种舞台剧式风格,放在哪个法庭受得了?分分钟赶出去,日本也是大陆法系,不是英美法系,李狗嗨那真实?

相反的是当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刘烨版本的,尽管剧情也是虚构,但是律师形象要真实的多。

这个话题三年前我记得就讨论过,而且我也是同样的观点,文化产品归根到底也是产品,也需要产品本身能力,对对象的营销,拍摄的大众认可度等等,这和做手机一样,不要告诉我索尼年代多么多么辉煌,多么多么牛X,做不好就是做不好,把做不好归咎到这个那个,属于逃避现实。

如果日本继续拍这种“加拉帕戈斯”式电视剧,它会继续不行。

user avatar

原因很简单

日剧拍的太像话剧

user avatar

有趣,我说的社会发展快一个时代,总被人理解是日本比中国发达领先一个时代....然后知乎日吹日精的帽子盖上来了。

原来你们觉得无缘社会,不婚主义,社畜这些东西算是日本发达的表现啊?

社会层面的快,不代表好。

但你不能否认,我国确实也在往无缘社会(三和大神,北漂),老龄化社会这个方向发展,难道不是日本社会比我们快一步的证明?

快是一个状态的阐述而已,民族主义的怒火别扔我身上,孙杨刚凉了,谢谢。

到底是谁不自信呢?


—————原答案—————


其实自打韩国电视剧开始涌入国内后(2000年上下开始),韩剧的热度一直高于日剧。

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的社会发展其实要比中韩两国快一个时代,而日剧是紧跟本国社会潮流的,因此日剧很难在广义层面上赢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

比如东京爱情故事,其实本质上是一个东漂的故事,一个乡下年轻人来到东京,在迷茫期谈了一次恋爱,这个恋爱失败了。

90年代的中国人看东京爱情故事,更多是看日本的帅哥美女,发达城市。我们把丸子和莉香爱情的失败归结于丸子的懦弱。其实忽视了背后日本乡村与城市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以及年轻人远离家乡,在高度发达的都会里产生的不安全感,因此丸子才会选择老乡里美,里美让他感到更安心,他跟不上莉香的节奏。

这种感受,是当今中国90后才能深刻体会的东西,当时的中国人并不能很好的理解。90年代中国不是没有北漂,但不占据主流文化。

换句话说,90年代的日本拍的电视剧,反应的是2010以后的中国。

差了20年。

而现如今,日剧探讨的社会问题是无缘社会(典型的就是逃避可耻),同性恋,社畜,不婚主义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现象,要不是在我国还不严重(无缘社会),要不就是被主流价值观排斥(不婚主义),要不就是避谈(前阵子996的热度很快就压下去了)

因此,日剧肯定是火不起来 ,因为他有较高的文化壁垒。

韩剧不讲究这些,早期韩剧在中国火的剧多是非社会派,是较为纯粹爱情故事。现如今的韩剧也不是没有社会派,但更喜欢加入悬疑,烧脑等商业元素,节奏很快,更适合大众口味,也没有文化壁垒。日剧这种类型的电视剧也有,比如前一阵子大火的轮到你了 毕竟日本是推理小说之国嘛。但整体上日剧的重心不在这个领域。



多说一句,其实我不觉得现如今日剧和韩剧整体质量有太大差距,只是二者主攻方向不太一样。高水平的韩剧更商业化一些,比较像电影方向看齐,而日剧一直是按着自己的人文节奏在走。

韩剧日剧看多了的人都知道,其实好剧每年也就那些个,大部分的剧也很平庸,充满了套路。大家别误解,我没有踩一捧一的意思。



很多人在评论里说美国比日本发展还快,为什么美剧比日剧火?

美剧受众确实比日剧大,因为美剧和韩剧是一个路数的,当然,美剧是韩剧的3.0版

美剧在国内大火的剧几乎都是悬疑烧脑+情景喜剧,属于没有任何文化壁垒和门槛的剧种,而一些社会派的优秀剧集,比如《无耻之徒》就很冷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