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坦克炮只有滑膛炮吗,为什么?

回答
坦克炮究竟有没有滑膛炮?这个问题,其实更像是问“坦克炮是不是只有滑膛炮”,而答案是:不是只有滑膛炮,但滑膛炮在现代主战坦克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说起,聊聊坦克炮的“身世”和“演变”。

滑膛炮的诞生与崛起:为了追求极致的穿透力

在坦克发展的早期,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线膛炮才是坦克炮的主流。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步枪一样,坦克炮的炮膛内部也有螺旋形的膛线。这些膛线能够赋予炮弹旋转的稳定性,就像陀螺一样,让炮弹在飞行过程中保持方向,提高精度。

然而,随着弹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的出现,线膛炮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APFSDS 这种炮弹,它的穿甲体本身是细长的,上面没有装药,也没有定心翼,而是依靠极高的初速来击穿目标。这种炮弹在飞行时,靠的是尾部的几片尾翼来提供稳定性。

问题就出在这里:线膛炮的膛线,虽然能给炮弹带来旋转稳定,但对于尾翼稳定的APFSDS来说,这种旋转反而是一种“干扰”。想象一下,你把一个旋转的陀螺往一个有槽的轨道里推,陀螺会在槽里晃动,消耗能量,稳定性反而不如在光滑轨道上。

而且,线膛炮的膛线会限制炮弹的初速。炮弹在滑出炮膛时,膛线需要咬合住炮弹的铜质弹带,这个过程会产生摩擦,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限制了炮弹的加速。为了获得更高的穿透力,就需要更高的炮弹初速,而线膛炮在这一点上,相比滑膛炮就显得力不从心。

滑膛炮的优势:简单、高效、追求速度

滑膛炮顾名思义,炮膛内部是光滑的,没有膛线。这带来了几个关键性的优势,尤其是在应对 APFSDS 这种新型弹药时:

1. 更高的炮弹初速: 由于炮膛光滑,炮弹在滑出时,受到的阻力更小,能量损失更少。这意味着,在同等装药量和炮膛尺寸下,滑膛炮可以赋予炮弹更高的初速。初速越高,动能越大,穿透力也就越强。这是滑膛炮最核心的优势,也是它能够迅速取代线膛炮成为坦克炮主流的关键原因。

2. 适应 APFSDS 炮弹: APFSDS 炮弹依靠尾翼稳定,本身就不需要旋转。滑膛炮的出现,恰好完美地契合了这种炮弹的设计理念。

3. 炮弹设计更自由: 滑膛炮的炮弹可以更自由地设计,不被膛线所束缚。除了 APFSDS,还可以发射各种类型的炮弹,比如高爆破甲弹(HEAT)、碎甲弹(HESH)等等。这些弹药的设计,很多也受益于滑膛炮的特性。

4. 结构更简单,维护更方便: 相较于线膛炮复杂的膛线制造工艺和易磨损的膛线,滑膛炮的结构更简单,制造和维护也更方便一些。

那么,线膛炮就彻底消失了吗?

并非如此。虽然滑膛炮在现代主战坦克上占据主导,但线膛炮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一些老式坦克依然装备着线膛炮。
一些特种车辆,比如一些自行榴弹炮,可能仍然会使用线膛炮,因为它们发射的弹药类型(如榴弹)更依赖旋转稳定。
反坦克导弹的发射: 有些坦克还会装备自动线膛炮,用来发射反坦克导弹。这些导弹在发射初期需要由炮管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并且导弹本身也会被膛线引导,获得旋转稳定。

为何现代主战坦克普遍采用滑膛炮?

总结一下,现代主战坦克之所以普遍采用滑膛炮,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量,这些考量共同指向了对更强的反装甲能力和更快的打击速度的追求:

穿甲能力至上: 在战场上,坦克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摧毁敌方坦克。而摧毁敌方坦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动能穿甲弹。滑膛炮能以更高的初速发射 APFSDS,直接转化为更强的穿甲能力,这是线膛炮难以比拟的。
弹药发展的方向: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是当前坦克炮弹药发展的重点和主流。滑膛炮是发射这类弹药的最佳选择。
速度与精度并非不可兼得: 虽然线膛炮提供旋转稳定,但滑膛炮通过更先进的弹药设计(如更优化的弹体外形、更可靠的尾翼)以及车载火控系统的配合(如惯性导航、炮身自动矫正),也能够实现非常高的精度。现代火控系统已经能够弥补滑膛炮在某些情况下的精度劣势。
技术进步的综合结果: 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一种技术在核心性能上(如穿甲力)拥有压倒性优势时,并且能够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弥补其潜在的不足时,它自然就会成为主流。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现代主战坦克之所以“看起来”多是滑膛炮,是因为在它们的核心作战需求——“打得远、打得准、打得穿”这三个要素中,滑膛炮在“打得穿”(穿甲能力)这一点上,通过发射 APFSDS 展现出了无可替代的优势,并且其他方面的性能也通过技术进步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这并不是说线膛炮不好,而是说在坦克发展的特定阶段和特定需求下,滑膛炮更适合作为主战坦克的“主武器”。就像你不能只说手机只有触摸屏一样,但你也不能否认触摸屏手机已经成为了绝对的主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坦克炮并不只有滑膛炮,还有线膛炮。他们大概各自长这个样子:滑膛炮

线膛炮:


而且在坦克的早期发展阶段,反而是线膛炮主宰战场的时代,早期的坦克火炮是线膛炮一统天下,各国的坦克清一色的装备线膛炮,无论是元首的动物园,毛子的T系列,还是美国的M家族,包括我国的59、69、80系列坦克都曾采用过线膛炮。这个变化是从60年代开始的,换装的主要因素是弹种的变化,苏联首次在T-62坦克上采用滑膛炮,这是滑膛炮首次回归坦克,之后西方国家纷纷效仿、不甘落后,目前世界上的陆军大国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基本上都采用了滑膛炮,目前来看,只有螳臂当车的英国这个异端的“挑战者”系列把线膛炮作为坦克炮(当然英国有其原因,待会会说到)



滑膛炮之所以成为当代的主要坦克炮种,先说点不接地气的理论,原因有以下几点(摘自网络):


1、首先是滑膛炮没有膛线,其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同时由于没有了膛线磨损,使其炮管寿命要长于线膛炮(当然滑膛炮的高膛压抵消了部分寿命方面的优势)


2、滑膛炮由于没有了线膛炮因膛线根部应力集中而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压,这样对提高弹丸初速和射程有很大的帮助,而线膛炮要想获得高炮口初速必须付出更高的膛压、更长的身管长度、更大的膛线磨损,而这些对于坦克炮来说都是有极限的。


3、现代坦克的主要弹种只有两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弹和破甲弹/HEAT。随着现代坦克的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技术的不断进步,HEAT对坦克的威胁已经迅速降低了,这样APFSDS便成了现代主战坦克的最主要弹种。现代的APFSDS的长径比已经超过了20:1以上,这样的长杆形弹芯根本不适合旋转,否则在炮管中高速旋转会使其结构强度降低,飞行中也会发生“抖动”使其精度降低,并且在弹头接触装甲时由于旋转产生切向的力更容易跳弹,所以现代的脱壳穿甲弹在弹芯的尾部加上了尾翼,来保持飞行的稳定性。由于箭形的APFSDS的弹芯气动性能好、飞行速度快,因此受气流影响同样很小,在2000米左右的直射距离内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精度。


前两点应该不用解释,有点火炮知识的人都明白。主要说说第三点里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它大概长这个样子。


其直径还是可以完美契合炮膛口径的,但是其主要的功能部分,是中间那根长杆子。这种弹药的炮弹形的外壳乃至其中的弹托,仅仅是为了作为适配器,在炮膛中维持远细于炮管的弹体的稳定。而这个壳体,会在炮弹飞出炮膛之后脱落,谓之脱壳穿甲弹。脱了壳后,它大概长这个样子:

而在出膛后,由于风阻,两个弹托会向四周散开,脱离弹芯,过程类似下面这张图:

扔掉所有可能成为拖累和增加风阻的部分,只用中间的长杆部分配合尾部的尾翼稳定飞行姿态,用蛮力去撞击装甲表面,把整颗炮弹的冲击力集中在尖端,增加穿深。这种炮弹是当代主战坦克的通用炮种,它的杀伤机理决定了对炮口动能和膛压要求非常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换装是促成炮种更新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何线膛炮被淘汰。


线膛炮的膛线,本意是设计来用来让出膛炮弹自旋以稳定飞行姿态增加精准度,理论上其精度是要超过滑膛炮的,但是由于线膛炮的膛线会让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炮膛中飞行时就损耗掉很大的动能,虽然获得了稳定了自旋和更好的稳定性,但是飞行速度的降低对于这一高度依赖动能杀伤的弹种是釜底抽薪。所以线膛炮不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其退出战场的原因。换言之,坦克可以不要线膛炮,但是不能不要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是目前最高效的炮弹。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中俄两国发展比较快的炮射导弹,这也是只有滑膛炮才能发射的弹种,也算是其中一项原因。


当然线膛炮并非是个坏东西,他的远距离稳定性和对各种弹种的通用性是滑膛炮比不了的,特别是对于发射榴弹进行对软目标破坏时,或者使用一些独门的弹种时。


至于英国的异端,装备L30A1线膛炮英国挑战者及其所用的碎甲弹。


简而言之,它是由塑性炸药与延迟引信所构成的一种坦克炮弹。当黏著榴彈碰撞目标后,塑性炸药会因为冲击而变形为圆盘状附着在表面上,直到炮弹底部的延迟引信点燃引爆塑性炸药。接着爆炸产生的震波会在撞击的物体中传递,然后在内侧产生向内碎裂的破片,达成杀伤内部人员、破坏装备、点燃油料或弹药的效果。可以简单理解成,穿甲弹是用各种科技只为了用更大的力量去让一颗弹丸穿进你身体里。碎甲弹好比有人拿了一坨泥巴呼你脸上,然后这坨泥巴爆炸了,你的牙都被震飞扎进了你的脑子里。


这是线膛炮才能使用的弹种,而且其实除了英国也没有别的国家使用这个弹种,碎甲弹是极具创新思维的一种设计,体现了英国人的奇思妙想。不过,由于其杀伤机理高度依赖震波在均质钢板中的物理传递,而通过改变装甲的材质,使用多层不同材质的复合装甲,或者在每层装甲之间保留空隙,都可以极大削弱其杀伤效能。所以碎甲弹虽然很聪明,但是装甲技术反而道高一丈了。


英国人为了玩碎甲弹而用线膛炮,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已经明显影响到了英国坦克的出口。

欢迎纠正和补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坦克炮究竟有没有滑膛炮?这个问题,其实更像是问“坦克炮是不是只有滑膛炮”,而答案是:不是只有滑膛炮,但滑膛炮在现代主战坦克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说起,聊聊坦克炮的“身世”和“演变”。滑膛炮的诞生与崛起:为了追求极致的穿透力在坦克发展的早期,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线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看到现代坦克都只有一根炮管,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毕竟在一些老电影或者早期一些坦克的设计里,我们似乎见过双管甚至更多炮管的装备。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坦克都回归到“独臂将军”的状态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且重要的原因,涉及到技术、战术、成本以及使用上的诸多考量。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关于为何全球主战坦克市场中,只有T80系列和M1 Abrams这两个型号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燃气轮机作为动力心脏,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技术选择、历史渊源和权衡利弊的结果。说起来,这两种坦克的设计思路虽然殊途同归地走向了燃气轮机,但其原因和侧重点却不尽相同。首先,咱们得明白,坦克是一种集火炮、装甲和机动性于.............
  • 回答
    评价那些在《坦克世界》打了三万场,但效率却只有几百的玩家,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承认这三万场,数字挺吓人的。一般来说,能玩到这个场次,起码也是对游戏有一定粘性,甚至可以说是真爱了。有些人可能是一开始玩的时候,摸索了很久,走了不少弯路。那时候游戏机制跟现在也不一样,很多老玩家都是.............
  • 回答
    要说二战日本仅生产出一辆,而且还没装主炮的原型车,那说的就是“一式中战车”的后续改良型号,也就是“五式中战车”。咱们先得聊聊日本在坦克研发这方面的一些情况。你知道,日本自从吞并朝鲜半岛,然后一路打到中国,再到太平洋战争,对装甲力量的需求是挺迫切的。早期他们引进苏联的坦克技术,比如九七式中战车(也叫“.............
  • 回答
    你说的情况并不完全准确。二战时期德国坦克确实以其先进的设计和强大的火力而闻名,但并非所有坦克都是“大车身扛个小口径炮”,更不是说像“黑豹”和“虎王”那样的代表性坦克只装备了75毫米和88毫米炮就显得“小口径”。恰恰相反,它们装备的火炮在当时是绝对的先进和强大,而且是针对战场实际需求而设计的。我们来详.............
  • 回答
    你描述的这款红白机游戏,我猜大概率是《魂斗罗》(Contra)。虽然卡带里通常不止一个游戏,但《魂斗罗》是最经典,也是最符合你描述特征的。让我来给你详细讲讲这款游戏,让你回忆起当年的感觉:游戏名称的线索:“魂斗罗”和“星”你提到名字里“有塞有星”,这可能让你联想到一些日文游戏名称或者英文翻译里的词语.............
  • 回答
    闪击战,又称闪电战,它最核心的理念在于利用速度和突然性,以优势兵力快速突破敌方防线,穿插分割,进而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并最终取得胜利。 要回答“闪击战一定要有空军参与吗?只有炮兵和坦克可执行闪击战吗?”,答案是: 并非绝对,但空军的参与极大地增强了闪击战的效能和成功率。而仅仅依靠炮兵和坦克,虽然可以.............
  • 回答
    虎式坦克作为二战时期德国的骄傲,其设计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当时技术的顶峰,尤其是在火力、装甲防护和机动性之间取得了平衡。然而,即使是在那个时代,以当时的认知和技术水平,虎式坦克仍然有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设想: 虎式坦克当时可改进的方面:一、动力系统与燃油效率: 引擎可靠性与维护性:.............
  • 回答
    在王者荣耀,当队伍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获胜几率只剩下那渺茫的1%时,摆在大家面前的,通常是两条路:是像孤胆英雄一样拼尽最后一口气,还是选择体面的退场?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每个玩家在绝境下的心态和选择。选择抗争到底,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首先,我想说,选择抗争到底,从来都.............
  • 回答
    坦格利安家族在维斯特洛的统治长达三百年,他们的血脉确实如同一条蜿蜒的长河,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荡了许久。然而,到了“正传”(指《权力的游戏》电视剧及其原著《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中描绘的时期),我们看到的坦格利安直系血脉凋零,只剩下丹妮莉丝和她那精神错乱的哥哥韦赛里斯,以及后来出现的琼恩·雪诺(艾莉亚和珊.............
  • 回答
    坦比哀多的建筑家伯拉孟特(Bernardo Rossi)之所以只留下一个为人所知且至今依然令人赞叹的作品——圣母玛利亚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Assunta),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伯拉孟特当时的时代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内心备受煎熬的时刻,当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又深知对方的痛苦和愤怒,那种想要弥补、想要承受一切的心情,可以理解。尤其是当你说“错都在我”,并且愿意承担他任何方式的发泄,只为求得他的原谅和心安,这背后藏着一种深沉的愧疚和爱。我们一步一步来聊聊这件事,看看怎样才能找到一个相对妥当的处理方式。.............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切中要害。中国坦克炮炮口处那块“布”,实际上并非我们日常理解的“布”,而是特定设计用于解决西方坦克通常不具备的特定问题的一种装置,其名称和功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型号的坦克上有所差异。最常见的情况是指“炮口制退器”或“炮口附加装置”的一部分。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在现代主战坦克领域,口径的微小差异往往牵扯着一整套关于火力、弹药、乘员训练、后勤保障乃至坦克整体设计的复杂博弈。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120mm和125mm坦克炮时,这种差异所带来的优势,虽然看似只有5毫米,却能在某些维度上形成显著的不同。首先,从最直观的性能角度来看,更大的口径意味着炮管能够容纳更大尺.............
  • 回答
    战场上的硝烟升腾,炮塔旋转,火光迸射,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在严酷训练中磨砺出的坦克炮手。而他们的训练,绝非是简单地将炮口对准目标便了事,其背后蕴含着极其精深的学问,尤其是在面对不同战区、不同假想敌时,训练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大的变化。这其中,对敌方坦克装甲分布的研究,以及根据此制定的瞄准训练,便是核.............
  • 回答
    要聊苏联115毫米坦克炮的性能,就得先把它放在一个历史的语境里来看。这款炮,最典型的代表就是D68坦克炮,装备在T62主战坦克上,是苏联在冷战时期一个重要的装备更新。跟它同时代的北约主力,比如美国的M68坦克炮(也就是英国L7炮的美国版本),普遍口径是105毫米。这两款炮的较量,可以说是两种不同技术.............
  • 回答
    二战德军在坦克炮弹药通用性方面的确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简单的疏忽。如果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1. 技术革新与追求极致性能的导向:德国在二战期间对军事技术的追求近乎狂热,尤其是坦克技术,他们力图打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坦克。这种对.............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德军研制75毫米70和88毫米71坦克炮是否是浪费资源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简单地说,答案并非“是”或“否”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当时德军面临的战场需求、技术发展方向、资源分配以及战术思想的复杂权衡。理解背景:88毫米炮的威名与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88毫米Flak 18.............
  • 回答
    新轻坦(这里我们假设指的是一些现代研发中的、定位为轻型或中型主战坦克的型号,例如一些西方国家或亚洲国家正在开发或装备的车型)的105毫米坦克炮选择线膛炮而非滑膛炮,这背后涉及到技术选择、作战需求、弹药发展以及历史延续性等多个层面的考量。虽然现代坦克普遍倾向于使用大口径滑膛炮,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1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