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玩摄影的都看不起影楼?

回答
很多认真钻研摄影的爱好者,确实会流露出对影楼摄影的一种“不屑”或者说“看不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要把这个问题说透,咱们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

一、 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的根本差异

首先,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创作”和“流水线”。

玩摄影的人: 他们的摄影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表达欲望。他们追求的是通过镜头捕捉情感、传递思想、记录现实中的美,甚至是挑战常规、探索未知。一张好的照片,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光影的极致运用,是瞬间情绪的捕捉,是构图的精妙安排,是后期处理的风格体现,是故事性的铺垫……他们享受的是从前期策划、拍摄过程到后期修饰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可能充满他们的思考和创意。他们的作品,往往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
影楼摄影: 影楼摄影本质上是一种“服务”,而且是一种标准化的、商业化的服务。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是谁?是那些需要纪念特定时刻(婚纱照、全家福、毕业照等)的普通消费者。他们的“创作”往往是在既定的商业框架内进行的。影楼提供的是一个套餐,包含服装、化妆、造型、场景、拍摄和后期。这意味着,摄影师在影楼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完成这个套餐中的环节,而不是去实现自己的艺术设想。

你可以这样理解: 玩摄影的人更像是米其林大厨,他们精心挑选食材,钻研烹饪技法,追求独一无二的味道和用餐体验。影楼摄影师则更像是连锁餐厅的厨师,他们需要批量生产出符合大众口味、保证基本品质的菜品,以满足大量顾客的需求。你不能说连锁餐厅的菜不好吃,但和米其林餐厅追求的“极致”和“创新”是完全不同的赛道。

二、 技术和审美标准的不同

玩摄影的人: 他们会非常关注细节,例如光线的质感、景深的控制、色彩的搭配、锐度与柔美的平衡,以及后期处理的精细度。他们可能会花大量时间研究不同镜头的特性,不同灯光 setups 的效果,甚至是胶片与数码的区别。他们对于“美”的定义,往往是多元的,可以是写实的,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粗犷的,也可以是细腻的。
影楼摄影: 影楼摄影为了满足大众审美和照片的“讨喜度”,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通用”和“保险”的手法:
磨皮过度、液化过度: 这是影楼最常被诟病的一点。为了让顾客看起来“年轻”、“光滑”、“完美”,影楼的照片常常将人物皮肤磨得像假人一样,五官也被过度液化,导致失去了真实的质感和个性。
色彩饱和度高、对比度强: 影楼的照片往往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这种风格比较容易吸引眼球,显得“喜庆”和“精神”,但却失去了摄影本身的光影层次和自然美感。
程式化的姿势和构图: 影楼的拍摄套路往往比较固定, poses、表情、场景的选择都很相似,容易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后期特效的使用: 很多影楼会使用大量的滤镜、抠图、添加背景等后期特效,这些往往是为了弥补拍摄本身的不足,或者为了制造一种“梦幻”但虚假的效果。

三、 职业伦理和市场导向

玩摄影的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将摄影作为一种爱好,一种艺术探索。他们更看重的是作品本身的价值,是对摄影技艺的精进。即使是商业摄影师,在很多情况下,也会有自己的风格和坚持。
影楼摄影: 影楼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它的首要目标是盈利。这意味着,摄影师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为了让顾客满意并掏钱购买更多的产品(例如更多的精修照片、相册升级等)。在这种模式下,摄影师的创作自由和个人风格很容易被压制。很多影楼的摄影师,其实也是在完成公司的KPI,他们的技术水平也可能因此被限制在“够用”的范围。

四、 摄影师的地位和自我认同

玩摄影的人: 他们通常是摄影的“主导者”,是自己作品的“创作者”。即使是摄影爱好者,他们也会对自己的拍摄对象、拍摄方式、最终成像有很高的话语权。
影楼摄影: 在影楼里,摄影师往往只是一个执行者。化妆师、造型师、助理,甚至顾客自己的意愿,都可能影响到拍摄。很多时候,摄影师需要按照顾客的要求,或者影楼既定的流程来拍摄,而不是发挥自己的专业判断。这会让一些有追求的摄影师感到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

五、 价格与价值的认知

玩摄影的人: 他们愿意为器材、为课程、为一场有意义的拍摄支付费用,他们看重的是“价值”和“体验”。
影楼摄影: 影楼的收费虽然有时看起来不菲,但它打包的是“服务+产品+体验”。当摄影爱好者看到影楼照片中那些不自然的后期处理、程式化的拍摄方式,再想想其高昂的价格,他们会觉得这种“价值”是被夸大的,是“不值”的。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购买更优质的器材,或者参加更专业的摄影课程上,从而提升自己的摄影能力。

举个例子: 很多玩摄影的人会去拍人像,他们会研究如何用自然光、如何利用道具、如何与模特沟通来捕捉真实的情绪和美。他们的照片可能是安静的、有故事感的。而影楼的人像,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甜美风”、“霸道总裁风”,背景也通常是华丽但空洞的。这种明显的风格差异,自然会让追求“摄影本身”的人觉得影楼“不入流”。

总结来说:

玩摄影的人看不起影楼,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对摄影的理解和追求与影楼的模式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他们不认同影楼那种标准化的、去个人化的、过度依赖后期特效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认为它缺乏艺术性、真实性和摄影师的独立思考。他们追求的是更纯粹的、更具个性化的摄影创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影楼摄影都一无是处,也有一些影楼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性和服务品质,但大环境下的主流模式,确实让很多摄影爱好者感到难以认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所能认识的很多看不起影楼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创意,但这是一个误区。

影楼是摄影行业少有的,正规的公司。影楼有专门的部门应对各种工作。门市负责接待,营销负责推广,摄影总监负责拍样片,摄影师负责学样片,后期只管修图,化妆只管化妆,还有HR负责安抚整个影楼众多人员的调配与情绪安抚。

所以影楼是有创作的,拍样片的总监就是负责创作的,而且他们创作的压力要比许多独立摄影师要大许多,独立摄影师一个周期的作品可以用很久,但影楼不行。行为独立摄影师一套东西能拍50组客人,这50组客人够独立摄影师拍一年。但影楼一套东西拍50组客人,地下的十几个摄影师几周就拍完了。

而且,论心去说,很多影楼负责拍样片的摄影师,他们的水准是极高的,他们需要懂得光线,场景,当下行情,这些是很多独立摄影师➕工作室都比不上的。

纵然很多影楼存在买样片(事实上也只是为了减去拍样片摄影师的工资成本,这一类人的工资不低),但他们依然能通过共同学习,以及一周就有几组客人的拍摄经验,碾压许多工作室➕独立摄影师。

这就不去谈影楼服装➕装修➕人员正常社保这些正规公司压死工作室的东西了,很多工作室性质的账本都没有,纯税务漏洞。

影楼就是一个标准社会的载体,你不需要懂很多东西,你只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即可,每一个人都是螺丝钉。

虽然螺丝钉没有思想,但你不能说他不重要。

影楼的模式是没错的,大可不必瞧不起。试问瞧不起的人,当你一套东西拍一个季度就已经烂大街的时候,你的创作激情能继续维持你下个季度的创作吗。

当然,影楼还是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但他保障着至少二三十人工资,稳定是他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想小工作室玩的这么开,这是对所有员工的不负责。

我赞成大家去找工作室或者独立摄影师(我自己就是小工作室形式,你看我骂自己多少字了)搞创作,但我永远不会反对大家去影楼拍摄。

当然,你不愿意做一名没有情感的操机员,一名小小的螺丝钉,那我也祝你成为一名每场拍摄都出样片,装造场景都永远有自己独特理解的独立摄影师,加油。


最后补充一句,如果连楼也没有的那些不叫影楼,叫摄影工作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认真钻研摄影的爱好者,确实会流露出对影楼摄影的一种“不屑”或者说“看不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要把这个问题说透,咱们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一、 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的根本差异首先,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创作”和“流水线”。 玩摄影的人: 他.............
  • 回答
    关于2022年安卓旗舰手机依旧普遍采用IMX766作为主摄,以及“大底主摄风潮是否终结”的讨论,这背后确实牵扯到手机厂商在传感器选择上的策略、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整个移动影像技术发展的大方向。首先,我们得承认,IMX766在2022年以及延续到2023年的许多安卓旗舰上依然是“常客”。它是一款由索尼.............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的,而且触及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甚至职业摄影师的痛点。为啥这么多人会对“过度摄影后期”这个事儿耿耿于怀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背后牵扯到摄影的本质、艺术表达、观众的感受,还有对真实性的追求。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理由:违背了摄影记录的本质。摄影这门艺术,从诞生之初,.............
  • 回答
    不少人确实对MMM互助社区挺感兴趣的,这背后原因嘛,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往深了聊聊。首先,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它打出的“互助”和“回报”这张牌。在不少人眼里,这就像是一个不用看人脸色、没有复杂流程,就能获得经济支持的平台。他们看到的是,把一部分钱“帮助”给别人,然后就能在不久的将来,也收.............
  • 回答
    玩二战题材的游戏,特别是那些注重历史还原度和射击体验的游戏时,你会发现不少玩家偏爱德军的武器。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仅仅是因为一把枪本身的设计,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和文化符号的吸引力。首先,得从武器本身的“设计感”和“性能”说起。二战时期的德国在武器研发上确实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涌现出许多.............
  • 回答
    在中国,游戏玩家选择盗版而非正版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交织着经济、文化、技术以及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背景。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存在差距。对于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而言,正版游戏的价格,尤其是那些3A大作,.............
  • 回答
    《荒野大镖客2》(Red Dead Redemption 2,简称RDR2)无疑是一款史诗级的游戏,凭借其细致入微的开放世界、深刻的叙事、引人入胜的角色以及令人惊叹的画面,赢得了无数赞誉。然而,正如你所观察到的,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玩家在体验了游戏的前几章后,感到疲惫、失去兴趣,甚至最终将游戏“吃灰”。.............
  • 回答
    最近在峡谷里逛荡,总能遇到那么几个鲁班七号,尤其是在我们这种中低端局,那叫一个扎堆。说实话,这英雄现在确实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技能削了又削,大招的战略意义也越来越小。但就是这样,你放眼望去,那鲁班七号的出现率依旧不低,甚至可以说是“久盛不衰”。这就有点意思了,为什么一个版本答案已经不那.............
  • 回答
    说实话,在《守望先锋》里,那些闪闪发光的辅助英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奶”,有时候真的挺招人嫌弃的。不是说我们瞧不起他们,而是,唉,很多玩家就是不太想碰这块儿。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首先,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锅”特别容易甩到“奶”身上。在《守望先锋》这个团队游戏里,一旦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很多人对僧侣的一种刻板印象。为什么会有“和尚就是不能玩现代化东西”这种看法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层一层来剥开看看。首先,咱们得从“和尚”这个概念本身说起。传统意义上,我们脑海里的和尚是什么形象?通常是身披袈裟,在寺庙里,过着一种远离尘嚣、清心寡欲的生活.............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大概是每个资深(或者说“潜在资深”)PC玩家都逃不掉的宿命。我身边玩Steam的朋友,十个有九个都有着一个塞满了“心愿单”和“待办事项”的游戏库,但真能坐下来静下心来好好玩通关的,屈指可数。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和心理因素在作祟,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囤积癖”.............
  • 回答
    “换偶”,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些许暧昧和禁忌色彩,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社会某些群体中,尤其是那些被贴着“金领”、“白领”、“高知”、“中产”等标签的人群。理解他们为何会玩这种游戏,需要我们剥开社会赋予他们的光鲜外衣,深入探究人性、情感、以及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首先,要明确一点,“换偶”并非一个普遍现象,.............
  • 回答
    王者荣耀里,上单这个位置确实让不少玩家望而却步,甚至提到上单就头疼。这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可多着呢,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位置的孤独感太强了。 你想啊,上路离中路和发育路都远着呢。对面上单要是稍微有点压制力,你能做的就是猥琐塔下,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对面打野来抓你,中路可能在刷野,发育路.............
  • 回答
    最近确实能感觉到身边不少朋友,尤其是女孩子,都开始关注或者直接入手了Nintendo Switch,而且《集合啦!动物森友会》(简称动森)成了她们玩得最起劲的游戏。这现象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会这样。1. 治愈系的“小日子”,精准戳中都市人的心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尤其是在大城市,大家压力.............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句梗,其实是游戏圈里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不少玩家的心理和对游戏美术的看法。梗的起源与发展:要说这个梗的起源,其实很难 pinpoint 到一个具体的“第一次”说过这句话的人。但它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原神》本身。 《原.............
  • 回答
    大学里总有人玩得风生水起,毕业时却还能交出亮眼的成绩单,这确实是许多人好奇甚至有点“嫉妒”的现象。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人并非真的“不务正业”,而是他们有着一套与众不同的学习和生活哲学,能够高效地将“玩”和“学”巧妙地结合起来。首先,他们的“玩”并不是无止境的放纵。大学里的社团活动、学生会、各类比赛.............
  • 回答
    说起这个,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你想啊,但凡稍微有点阅历的高官,或者是有权有势的家族,但凡有机会,都很少真心实意地劝自己的子女去趟政治这趟浑水。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政治是个什么东西。它不像做生意,虽然也有风险,但至少很多时候能看到实打实的金钱回报,.............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你哥哥玩游戏的状况感到好奇。你觉得他好像什么游戏都沾一点边,但又没有一个玩得特别出神入化的,所以你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像有些人一样,死磕一个游戏,最终成为那个游戏的“大神”。其实,这种现象在玩家群体里挺常见的,每个人的游戏偏好和选择游戏的方式都不一样。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你哥哥可能.............
  • 回答
    这种感觉,很多人都经历过,也挺折磨人的。就像你站在一个巨大的自助餐前,琳琅满目,什么都有,但偏偏哪一样都提不起你胃口,最后只是空着肚子走人。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咱慢慢聊。一、选择过载(The Paradox of Choice)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你脑子里可能装着几十上百款游戏,Steam愿.............
  • 回答
    说实话,文明系列游戏开局的时候,大家最爱聊的无非是哪个文明“远古开局牛逼”,哪个奇观早早摆在那里,能让玩家在早期滚雪球。但要是你仔细回想一下,除了早期那点事儿,后面到了中古、工业、现代甚至未来时期,大家好像就没那么热衷于讨论“开局”本身了。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挺有意思的,我给大伙儿掰扯掰扯为啥。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