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可降元,唯文丞相不可。
嗯,我们评价汪精卫都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那么有请著名文豪鲁迅吧:
《伪自由书》:《大观园的人才》-------- 鲁迅/瞿秋白 合著
-------前略--------
……于是人才辈出,各有巧妙不同,出场的不是老旦,却是花旦了,而且这不是平常的花旦,而是海派戏广告上所说的“玩笑旦”。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物,他(她)要会媚笑,又要会撒泼,要会打情骂俏,又要会油腔滑调。总之,这是花旦而兼小丑的角色。不知道是时世造英雄(说“美人”要妥当些),还是美人儿多年阅历的结果?
美人儿而说“多年”,自然是阅人多矣的徐娘了,她早已从窑姐儿升任了老鸨婆;然而她风韵犹存,虽在卖人,还兼自卖。自卖容易,而卖人就难些。现在不但有手无寸铁的人,而且有了……况且又遇见了太露骨的强奸。要会应付这种非常之变,就非有非常之才不可。你想想:现在的压轴戏是要似战似和,又战又和,不降不守,亦降亦守!
这是多么难做的戏。没有半推半就假作娇痴的手段是做不好的。孟夫子说,“以天下与人易。”其实,能够简单地双手捧着“天下”去“与人”,倒也不为难了。问题就在于不能如此。所以要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哭啼啼,而又刁声浪气的诉苦说:我不入火坑,谁入火坑。
然而娼妓说她自己落在火坑里,还是想人家去救她出来;而老鸨婆哭火坑,却未必有人相信她,何况她已经申明:她是敞开了怀抱,准备把一切人都拖进火坑的。虽然,这新鲜压轴戏的玩笑却开得不差,不是非常之才,就是挖空了心思也想不出的。
……
-------后略---------
给看不懂的同学说明一下:
1.说时势造英雄,再更正为美人,指的是民国四美之一的汪精卫;
2.手无寸铁的人指的是民国国民,当时是1933年;
3.而且有了……我觉得指的是蒋介石吧;
4.太露骨的强奸,指的是日本;
5.似战似和,指的是1933年4月14日汪精卫在上海答记者问时曾说:“国难如此严重,言战则有丧师失地之虞,言和则有丧权辱国之虞,言不和不战则两俱可虞。”
6.火坑,指的是1933年4月14日汪精卫在上海答记者问时曾说:“现时置身南京政府中人,其中心焦灼,无异投身火坑一样。我们抱着共赴国难的决心,涌身跳入火坑,同时……,竭诚招邀同志们一齐跳入火坑。”
7.本文发表于1933年4月26日。
再回头看这篇短文,“能够简单地双手捧着“天下”去“与人”,倒也不为难了。问题就在于不能如此。所以要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哭啼啼,而又刁声浪气的诉苦说:我不入火坑,谁入火坑。”简直就是预言。
后来汪精卫确实捧着天下去“与人”。
再后来汪精卫确实说自己是:“我不入火坑谁入火坑。”
而鲁迅(或是瞿秋白)的态度是:
老鸨婆哭火坑,却未必有人相信她,何况她已经申明:她是敞开了怀抱,准备把一切人都拖进火坑的。
这里已经对汪精卫评价的很明白了。
【【【 PS 】】】
我对现在有些人的态度表示很不理解,譬如说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传记之类他们是绝对不看的,并且言之凿凿的说这是“洗脑”,“粉饰”。但台湾出了一本《蒋介石日记》个个趋之若鹜,看完还如同久旱逢甘霖一样说:真相终于大白了。
这是一种什么思维?
对汪精卫也是一样,对这个大汉奸,国共似乎都没什么好话,你可惜他倒是不妨,但国共两边资料都不看,说是“成王败寇”,非要拿其同党的几句话来脑补和翻案,我也觉得这思维也是蛮奇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