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汪海林说国家没必要扶持漫画行业?

回答
汪海林作为中国电视剧领域的资深编剧和评论家,他的观点往往能够引起广泛的讨论,关于他提出“国家没必要扶持漫画行业”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汪海林的核心论点可能是什么?

虽然我们没有直接看到他完整的论述,但根据他过往对文化产业的一些看法,我们可以推测他可能持有的观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导向与自然生长: 他可能认为,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最终应该依靠市场规律,优秀的作品自然会获得观众的青睐并推动行业发展。过度扶持可能导致“造假”、“虚胖”甚至扼杀真正的创新和活力。他可能更倾向于让市场去“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漫画作品和创作者。
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 在有限的资源下,他可能认为国家应该将重点扶持那些在国民经济、科技创新或更基础的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更直接、更广泛影响的领域。漫画行业虽然有其价值,但相较于其他领域,其紧迫性或战略性可能不那么突出。
担忧扶持的负面效应: 历史经验表明,一些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扶持项目可能存在效率不高、资金流向不明、官僚化严重等问题。他可能担心不当的扶持会导致行业“温室化”,创作者缺乏应对市场挑战的动力,作品质量下降,最终难以与国际接轨。
“有用论”的视角: 作为一位注重作品社会价值和功能性的创作者,他可能从“有用论”的角度来看待文化产业。他可能会问,漫画行业能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哪些“必要”的贡献?如果这些贡献不那么直接或不那么显著,那么大规模的扶持是否是“必要”的。
对当前漫画行业现状的判断: 他可能认为,当前的中国漫画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发展潜力,不需要额外的、过度的国家干预。或许他认为行业内部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市场手段可以得到解决,而不是依赖外来的“输血”。

如何看待汪海林这一观点? 详细分析正反两方面:

支持汪海林观点的理由(或其观点可能成立的情境):

1. 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如果扶持政策倾斜于某些“关系户”或并非真正优秀的作品,而市场上的优秀原创作品反而因为缺乏资源而难以生存,那么扶持就适得其反。
2. 激发市场活力与创新: 当一个行业完全依赖市场竞争时,创作者和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更积极地探索新的题材、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商业模式。这种竞争压力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3. 培养真正的行业韧性: 一个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行业,其根基会更稳固,更具韧性,更能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被过度保护的行业往往“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一旦失去保护,容易凋零。
4. 资金效率和精准性: 国家资源的运用需要极高的效率和精准性。如果政策制定不当,扶持资金可能无法到达最需要的地方,或者被挪用,造成资源浪费。市场化的运作往往能更有效地识别和支持有潜力的项目。
5. 文化自信的体现: 一个真正具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应该能够孕育出源于自身文化土壤、也能获得国内外市场认可的优秀文化产品。过度依赖外部扶持,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反映了内在的不足。

反对汪海林观点的理由(或其观点可能不适用于某些情况):

1. 漫画作为新兴产业的初期扶持: 许多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资本、市场认知度等方面的劣势,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来克服“死亡之谷”。漫画行业作为一种相对年轻且需要长期积累的文化产业,也可能需要类似的帮助。
培育土壤: 扶持可以用于建立健全的动漫产业生态,例如建设创作基地、提供版权交易平台、支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行业标准和评级体系等,这些是市场短期内难以独自完成的。
填补市场空白: 某些具有重要文化价值但短期内市场回报不高的题材,例如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题材的漫画,可能需要国家支持才能得以创作和传播。
国际竞争力: 要与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美国漫画产业竞争,中国漫画需要一定的起步阶段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研发、国际传播推广等方面。

2. 漫画的文化和教育价值: 漫画不仅仅是娱乐产品,它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教育工具。
文化传承与创新: 优秀的漫画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解读,增强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
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漫画可以成为重要的教育媒介,通过故事性传播知识,潜移默化地塑造价值观,引导社会风尚。
软实力建设: 一个繁荣的漫画产业,能够输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3. 产业联动和经济拉动效应: 漫画产业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出版、影视、游戏、衍生品等多个行业紧密联动,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扶持漫画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例如,一部成功的漫画IP可以衍生出成功的动画、电影、游戏等。

4. 应对西方文化冲击: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来自西方和其他国家的优秀动漫作品对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适度的国家扶持,有助于中国本土漫画产业的发展,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文化竞争,避免文化同质化。

5. 解决行业痛点: 当前中国漫画行业面临诸多痛点,如盗版侵权严重、版权保护不足、创作人才短缺、商业模式不成熟等。国家层面的政策干预,可以在法律法规、版权保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方面提供支持,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总结与反思:

汪海林关于“国家没必要扶持漫画行业”的观点,其出发点可能在于强调市场规律、注重资源效率和避免产业“温室化”。这其中有其合理性,特别是在对扶持方式和效果进行审慎考量时。

然而,将漫画产业简单视为一个可以完全交由市场运作的行业,可能忽视了其作为新兴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初期挑战、其潜在的文化教育价值、其对国家软实力和产业联动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的地位。

一个更 nuanced 的看法可能是:

扶持并非“全盘否定”或“包办一切”,而是“引导”、“培育”和“保障”。 国家可以扮演“催化剂”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的“生产者”。
扶持的重点在于“环境”的改善和“基础”的建设,而非直接的“项目资助”或“作品购买”。 例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建立健康的交易平台、支持人才培训和引进等,这些举措更能促进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扶持应是“有条件”、“有标准”、“有退出机制”的。 避免将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低质量或缺乏市场潜力的项目上。
区分“必要”与“有益”。 即使不是绝对“必要”,但如果漫画产业的发展对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经济增长和国家形象有显著的“有益”作用,那么适度的、有策略的扶持也是值得考虑的。

最终,如何看待汪海林的观点,取决于我们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国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漫画行业自身价值的理解。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政策、行业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判断。或许,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扶持”本身,而在于“如何扶持”以及“扶持到什么程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他骂《陈情令》的时候我就明白了,汪海林这个人对“道”的问题看得很清楚,对文艺作品的功能性有一种直觉的敏锐,很多观点都能直接看到最核心的问题所在。

但是在“术”上,这个人顽固守旧,不肯虚心学习新东西,经常用一些简陋的认知来作为自己的论点。

表现出来就是非常神奇的,他会用各种神奇的暴论来论证一些很正确的观点,搞得你想认同他,觉得这论证过程实在有点可笑,你想反对他,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反对他,总之就是很神奇的一个人。

user avatar

扶植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这就不解释了,年纪大一点的动漫迷应该都很熟悉。

只要知道以下几件事实就可以了——

在扶植力度最大的年代,诞生了无数《雷锋故事》这样的东西。

行业中的破局者们,比如《大圣归来》、《流浪地球》、《哪吒》等都是专业人员自强不息的结果,不是出自扶植体系。

对文化行业而言,自由发展是最好的处境。

对于与我们当下文化环境不同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作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员,至少要有分得清毒草和麦苗的能力。

user avatar

最近几天天天加班,这个回答慢慢写


汪海林对日本漫画有一个很严重的认知错误:战前的日本漫画无论是从内容、产业规模、群众认知程度上都无法和现在的日本漫画作比较。



1921 年岡本一平在《東京朝日新聞》连载的漫画小说《人の一生》,被看做是日本故事漫画的原型


老师在演讲中设定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场景:说集英社创立于 1926 ,日本 1927 开始建地铁,又说上世纪 60 - 70 年代,上班族看字不方便就看图,漫画就理所当然的发展起来了。

的确,现在的集英社确实是日本 TOP 级别的漫画出版社,但上个世纪 30 年代的集英社确实和漫画关系不大。集英社三个字第一次登场是在 1925 年的杂志《尋常小学一年女生》上,听名字就知道这是给小女孩儿看的杂志,她们肯定不是坐地铁的主力军。1926 年,集英社从小学馆的娱乐出版部门独立,又创立了《少年団》、《少公女》、《男子絵本》、《女子絵本》等刊物。


到 1928 年,集英社发行了一套叫《現代ユウモア全集》的书,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让集英社的知名度大大提升。有关于这套书的资料比较少,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套书的内页内容绝对是文字占比>图像占比的。




《現代ユウモア全集》


战前的日漫漫画基本以讽刺漫画和儿童向的作品为主。前者主要刊登在新闻报纸上,后者不是所有小朋友都享受的起的廉价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环境下,漫画在大部分人心中的印象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恶俗。


上个世纪60-70 年代确实是日本漫画发展的高峰期,但促使这个高峰期产生的因素太多了。了出版管制的对象。比如说,连今天呗看成是温馨漫画的优良遗产的田河水泡的《黑野狗》也成了管制的对象。这种由国家进行的干涉在 1937 年中日战争爆发以后,越发露骨”

——引用自《战后漫画50年》




田河水泡《黑野狗》


上个世纪60-70年代确实是日本漫画发展的高峰期,但促使这个高峰期产生的因素太多了。

手冢治虫为故事漫画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印刷技术的进步、1940年代后半期出生的“高出生率的一代”,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活跃。当然,也有汪海林老师说的上班族在地铁上打发时间这种情况。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母题,光用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的答案去推出国家不需要扶植漫画产业的发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退一步想,我们都知道漫画杂志中发行部数最多,受众最广的类型是少年漫画杂志。青年漫画杂志发行的部数可能还不到少年漫画杂志的十分之一。而少年漫画杂志读者层中占比最高的还是10代20代的年轻人。坐在地铁上的上班族对拓宽漫画的种类(这一阶段也是写实系漫画青年漫画色情漫画发展的高峰期)确实做出了不少贡献,但要把漫画市场繁荣主要归功于他们,肯定还是无法让人接受。




汪海林老师又认为,因为我们现在的手机移动客户端可以直接和地铁对接,所以我们可以跳过漫画这一阶段。我们暂且不论这种因果关系到底成不成立,先看看条漫的发展历史。条漫可以说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与智能手机的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形式上与纵版的四格漫画类似,但又在现有的漫画语法上做了创新,他们大部分是彩色漫画,更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现在改编自条漫的影视剧集已经有很多了,尤其是在条漫发展最好的韩国,早些年的《奶酪陷阱》,这几年的《我的ID是江南美人》《他人即地狱》《梨泰院Class》《李尸朝鲜》等。由此可见即使是在网络和交通建设比较完备的国家,漫画依然有着广泛的受众,以及发展的可能。


汪海林老师说漫画是使人思想钝化的艺术形式。但光是对大友克洋的《阿基拉》致敬的作品就已经数不胜数了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是漫改,著名的《东京爱情故事》也是漫改,蜷川实花的《恶女花魁》是漫改,《深夜食堂》也是漫改。欧美那边的漫改也不仅仅只有DC漫威,《斯巴达300勇士》《海扁王》《王牌特工》《罪恶之城》……从世界范围来看,漫画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影视产业的繁荣。




以上内容都是常识性错误,如果你们要说我断章取义麻烦去看看视频?


还有就是汪海林口中「动漫」行业这个事情,首先他根本分不清楚动画和漫画行业。前面张口给漫画行业开了炮,然后开始指向他想要的结果。就是前面所有的内容全部是他编的或者是瞎扯的,用来支撑他的论点,「漫画」行业不用扶持,由于他不太懂漫画和动画的区别所以就全部开炮啦!!


2008 年政策动漫创意产业园区的情况,我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实际情况是怎样呢?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动画」公司在骗补贴。当时很多企业都是按照以下的常规政策进行套补贴。


在地级市以上播出的二维动画奖励 500 元/分钟,三维 1000 元/分钟,上限为 100 万元;在央视播出的,在此基础上翻倍,上限为 200 万元。


然后就出现了大量的「动漫公司」(实际上全部是动画公司)做着低劣的动画,利用政策套补贴。还有就是政策性质的房租补贴,这个就更扯淡了。其实这类政策就是吸引动画和漫画相关的企业入驻当地的「动漫」园区,换别的公司来当地入驻其实真的也可以。按照这类情况,漫画类的公司



在这个政策下,一些漫画公司基本上需要靠拿到奖项才能获得政府的奖励。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比如在别的城市有一定规模,入驻到当地有政策的相关产业园。知乎回答里有人提到天津神界漫画,类似的情况也有有妖气当时在天津搞得漫画作者地区。但都是这类企业到了一定的体量,然后才能做到的。在以上政策的催生下实际上获得最大收益的是动画行业,不是漫画行业。


然后汪海林应当没有关注过国产政策最初的阶段,抛开 2008 年以后的阶段。1995 年「5155 工程」 创立 5 个儿童动画刊物(即《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这几本漫画刊物可以说覆盖了整个后来的漫画产业

比如留住了 @颜开大叔 的《雪椰》

如何评价漫画《雪椰》?


@姚非拉 的《梦里人》

如何评价国产漫画和动画《梦里人》?


鬼女赵佳的 @Deces 的《黑血》

如何评价国产漫画《黑血》?





如果没有当初的政策,国内根本就没有漫画行业。


然后说说断章取义这个事情,汪海林公然歧视漫画这个独立的载体,然后把论点引到「漫画行业不需要扶持」。然后真正说点难听的,都这么大的人了,动画和漫画还分不清楚,不识字么?以及他为什么不专业(对日本漫画行业的认知、国产动画和漫画行业现状)我也说了,一个影视行业的人来指点漫画行业,先搞清楚动画和漫画是两种东西再说把……


漫画行业的从业者已经够难了,几年前《琉璃夜》的作者就病死在家中。

本来这一行已经很苦很惨了,还要被行业外的人指指点点,关键是钱我们根本没拿到,我们没有拿到钱啊!!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

user avatar

别添乱就行。

user avatar

看到很多人的争论,完全是在对行业现状不了解的情况下虚空输出情绪。

这里做一些常识性科普。

1.看到有人用对芯片产业扶持来说事,跟文化产业扶持是否有可比性?

答:需要用指标去衡量产出回报。芯片产业容易用参数化的指标去衡量,但是文化产业很难。

芯片产业扶持的产出可以用一些实际的指标:比如纳米制程工艺的先进性,是否打破国外生产垄断等等。

但是文化产业很难用一些具体化的指标来衡量,就像“国民幸福水平”一样难衡量。

上头一直是把文化产业当成宣传工具来使用的,并非是日本和欧美那种资本市场的正常优胜劣汰。流行文化产品很难用一些指标去衡量优劣,但是制定规则的人重视一些比较“面子”的东西,比如“奖项”,当然本土扶持出来的一些“产品”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所以为了“政绩”,大家就关起门来搞一些和国际资本主义流行文化市场生态完全脱钩的本土奖项。这里面当然也充满了各种权力寻租空间。

说到权力寻租,一些十多年前各大城市都风风火火的建过一系列【动漫产业园基地】,估计年纪小一点的朋友根本没听说过。这些不方便详细讲,但是《雷锋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蓝猫》也是一部为了迎合【动画时长】指标的作品。这是为了迎合一些【关起门来】和正常资本市场生态脱钩的“政绩”搞出来的代表。

以这种姿态搞出来的扶持,因为完全面向“政绩指标”,跟人民群众的真正文化需求脱钩,破坏了正常的资本循环生态,自然也回收不到什么,扶持款都肥了一部分投机者(比如雷锋的故事)。真正需要精准扶贫的创作者也因为【指标】是用一些【脱钩】的标准来定义的,自然得不到扶持。不过这一点并不绝对,就我周围从业者的经验来看,在肉食者吃饱肉之后,真正的创作者还是可以喝点汤的


2.繁荣的流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态 需要产品线多样化。

越是小众品类遍地开花的市场,其生态越是健康的,因为有基因的多样性,具备强大的文化再生能力(比如日本和西欧,你不会知道哪个小众品类最终会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说明创作者非常自由,消费者审美素质也足够高,能供养各种小众亚文化创作繁荣,哪怕赚不了太多钱,也能让创作者一直坚持下去维持本心。

这样对消费者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对市面上那些资本逐利式的“年货”产生厌倦。但是对资本来说,口味单一、一成不变的产品风险最小,所以市面上一款成功产品总会引来一堆抄袭和模仿者;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只有百花齐放才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用工业产业的标准去搞什么【控制总量,精品化】,就会瞬间搞死很多小众品类,小众创作者要么改行,要么饿死,要么去硬着头皮迎合【单一审美的“主流”市场】。

这样对创作者,对消费者,对整体商业生态都是双输的结果。

user avatar

汪的回答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说漫画是坏的,另一方面又说国家不要扶持漫画行业。但是如果国家不扶持漫画行业,漫画行业不就可以真的发展起来了吗?这等于间接的帮助了一个坏的产业了!

当然,汪是有私心的,其代表作《一起来看流星雨》就是来自日本漫画。只有漫画产业真的发展起来,他们才知道怎么写电视剧啊!

汪作为一个编剧,秉承着电影诞生之初的光荣传统,认为编剧才是影视剧的作者,导演就是个打工了。汪认为迪士尼这些年这么牛逼,就是因为以编剧为主,汪表示很期待《花木兰》的表现。。。。

user avatar

文化产业的事情,但凡被扶持的大多没什么好结果。

别打压就行。

PS:你们知道小说行业谁最希望得到国家扶持吗?答案:书卖不动的作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汪海林作为中国电视剧领域的资深编剧和评论家,他的观点往往能够引起广泛的讨论,关于他提出“国家没必要扶持漫画行业”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汪海林的核心论点可能是什么?虽然我们没有直接看到他完整的论述,但根据他过往对文化产业的一些看法,我们可以推测他可能持有的观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汪海林最近的微博内容以及是否会阻止抵制方抵制肖战的行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汪海林最近的微博可能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他过往的立场和行为: 汪海林的身份和过往言论: 汪海林是一位编剧、策划人,在网络上颇具活跃度。他以“怼人”和评论娱乐圈现象而闻名,.............
  • 回答
    谈起“汪海林评价郭敬明”,这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场颇具争议的“对话”。要评价郭敬明的文学水平,首先得看看汪海林这位批评家的视角。汪海林,作为一位资深的编剧和评论家,他的点评往往尖锐且一针见血。当他“开炮”郭敬明时,通常是指向郭敬明作品的内容空洞、价值观扭曲、缺乏深度、语言浮夸等几个方面。他可能会用.............
  • 回答
    汪海林炮轰阅文新合同:写作者尊严与行业未来的深度剖析编剧汪海林对阅文新合同的“炮轰”,以及其“写作者不是奴隶,写作者要有尊严”的呐喊,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牵扯到整个网络文学行业生态、作者权益保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复杂议题。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汪海林炮轰的背景:阅文新合同.............
  • 回答
    编剧汪海林《我与流量的战争》:一场关于行业生态的焦虑与反思编剧汪海林在观察者网旗下观学院的演讲《我与流量的战争》,无疑是近期中国影视行业内一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这场演讲与其说是个人经历的叙述,不如说是一场对当前行业生态深刻焦虑的集中爆发,以及对“流量”这一核心概念的尖锐质询。汪海林以他一贯的.............
  • 回答
    汪海林其人其言:一把解剖刀,直刺现代剧的血肉模糊近来,编剧汪海林关于现代电视剧行业的采访评论,无疑在业内激起了一圈圈涟漪,甚至不少观众也加入了这场关于行业乱象的讨论。这位以敢言直语著称的编剧,这次像是扛着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现代电视剧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病体”,其观察之犀利,语言之精准,.............
  • 回答
    汪海林炮轰《陈情令》这件事,可以说是网络上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当年追《陈情令》的粉丝群体来说,更是如同平地惊雷。要说这件事,咱们得从汪海林是谁,以及他“炮轰”的点是什么,两方面来说。汪海林是谁?首先得知道,汪海林不是个无名小卒。他是一位资深的编剧,参与过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剧创作,比如.............
  • 回答
    汪海林老师作为业内资深的编剧,他对于《觉醒年代》这部剧的爆料,无疑给很多人带来了惊讶,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觉醒年代》在口碑上无疑是成功的。它精准地抓住了观众对主旋律题材的期待,通过扎实的剧本、精湛的演技和富有时代感的镜头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鲜活的革命先驱形象。豆瓣评分一路走高,各.............
  • 回答
    汪海林这个名字,在肖战粉丝群体和一部分吃瓜群众的视野里,已经不算陌生了。他作为一个编剧,以一种相当直接甚至可以说是尖锐的姿态,出现在了关于肖战的讨论之中,并且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的言论都指向了对肖战的负面评价和批评。要评价汪海林这个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评价他围绕肖战所发表的观点和行为,需要分开来看.............
  • 回答
    “木羽说科技”关于华为P40 Pro中海思麒麟芯片的评价,确实是点出了这款手机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也是当时市场关注的焦点。要理解这段评价,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技术背景和市场环境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在P40 Pro发布的那个时间点,华为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在获取先.............
  • 回答
    谷爱凌,这位年轻的奥运冠军,因其卓越的滑雪天赋和出色的学业成绩而备受瞩目。然而,她每年暑假回北京海淀黄庄补习奥数的新闻,以及她母亲谷燕女士那句“来中国上十天课,能在美国顶一年”的说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谷爱凌学业背景与“海淀黄庄”现象.............
  • 回答
    刘玫和汪海燕的“绝交”事件,说实话,挺让人唏嘘的。这两人曾经是那么亲密的战友,一起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舞台上风风火火,互相扶持,给观众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印象。所以,当刘玫突然抛出这么一句“绝交”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挺意外,也挺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说起来,这两个人的交集主要就是那个夏天。在《浪姐》.............
  • 回答
    政法大学刘玫教授与汪海燕教授之间的“决裂”事件,可以说是学界乃至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将它置于更广阔的学术脉络和权力动态中来审视,并且尽量还原其中的复杂性和人性。首先,要明确一点,这场“决裂”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长期的学术合作、理论分歧以及可能的个人因素之上。刘玫教授和汪海燕.............
  • 回答
    要理解汪峰裕船长在索马里打击海盗后被台湾重判26年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法律判决,更牵涉到国际法、国内法、海事纠纷处理机制,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政治和经济考量。事件背景的梳理: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汪峰裕船长所面临的具体指控。台湾方面判决他26年徒刑,这通常意味着他被控.............
  • 回答
    “海底捞复工后涨价”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价格变动,背后牵涉到企业运营、市场环境、消费者心理以及疫情影响等多重因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时间背景与市场环境: 疫情影响下的特殊时期: 疫情期间,餐饮行业遭受重创,许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甚至倒闭.............
  • 回答
    海康威视作为中国安防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尤其在视频监控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将其列入“实体清单”或采取类似“断供”措施,确实会对海康威视乃至中国整个高科技产业带来不小的挑战。对此,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如何看待海康威视疑似被美国“断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疑似被断供.............
  • 回答
    关于海口中院法官蒋小马将律师赶出法庭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和看待,这其中涉及到司法程序、法官的权力与责任、律师的职业素养以及法律的尊严等多个层面。事件经过回顾(通常情况下,此类事件的披露信息可能并不完全公开和详尽,以下是基于公开报道和普遍理解的可能情况):一般而言,法官在庭审过程中有权维持.............
  • 回答
    海尔员工徒手救下悬挂窗外儿童,并获得海尔奖励一套60万元房子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既有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扬,也有对企业价值观的肯定,同时还可能引发一些关于奖励机制和职业伦理的思考。事件本身:英勇与温情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情况。根据媒体报道,事发地点可.............
  • 回答
    海南保亭一医生因拒绝参与防疫而被开除的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涉及到公共卫生、劳动法律、职业道德以及个人权利等多个维度。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据报道,海南保亭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具体姓名和科室可能需要.............
  • 回答
    海淀某互联网公司鼓励员工尽量住在公司,这事儿在互联网圈里,说实话,不算什么新鲜事儿。 但凡有点规模、有点野心的互联网公司,多少都有点这意思。 你说他们是不是“拼”? 往大了说,这背后是整个行业竞争激烈的缩影;往小了说,这又是公司为了“效率最大化”在使劲儿。咱们先掰开了说,为什么会有这种“鼓励”?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