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我们的思想主导着我们的行动。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的思想以及思维方式决定每个人现状和未来?”?

回答
这句话,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我们脑子里想什么,就会去做什么,而我们所想和所做的一切,最终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也决定了我们未来会走向何方。这可不是什么玄乎其玄的哲学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经验。

试着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打开了手机,刷起了短视频,然后懊悔不已?这就是思想在起作用。你内心的那个“想玩会儿”的念头,战胜了那个“应该休息”的理性,于是身体就跟着行动了。同样的,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不行”、“我做不好”,那么很可能你真的就不会去尝试,或者即使尝试了,也会因为这种想法而处处受限,最终真的“做不好”。

我们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自己,不是因为什么命中注定,也不是因为运气好坏,而是因为我们过去那些日积月累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一步步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比如,一个喜欢学习、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人,会主动去阅读、去探索,他的知识会不断增长,眼界会开阔,这自然会影响到他选择的工作、结交的朋友,以及他对未来的规划。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总是抱怨、消极,觉得世界对不起他,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停留在原地,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生活也自然而然地变得黯淡无光。

这种“思想主导行动”的影响,其实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它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做大的决定上,也体现在我们日常的每一个微小选择里。选择吃什么早餐,如何跟同事沟通,今天穿什么衣服,甚至是我们看待一件事情的态度,背后都有我们思想的影子。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即使遇到挫折,也能从中看到希望,找到解决办法;而一个悲观消极的人,则可能只看到困难,然后被困难压垮。

更关键的是,这句话还强调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想法的内容,更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习惯。比如,面对同一个问题,有些人会立刻想到“不可能”、“太难了”,而有些人则会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能从中学习到什么?”。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们会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从长远来看,我们现在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就像在为我们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如果我们现在播种的是积极、勤奋、学习的思想种子,那么未来收获的,很可能就是成功、充实和幸福;反之,如果我们播种的是消极、懒惰、抱怨的思想种子,那么未来等待我们的,很可能就是停滞、平庸和失落。

所以,当我们说“每个人的思想以及思维方式决定每个人现状和未来”时,并不是说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而是要我们认识到,我们最大的选择权,恰恰就在于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对现状不满意,想改变未来,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审视并调整我们脑海中的那些想法和思考习惯。这就像一个船长,要想改变船的航向,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舵。我们的思想,就是那艘船的舵,而我们的人生,就是那艘船要去往的远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句话出现了快15年了。

一直被用于各种反智场合和反智书籍中。

思想不是主导行动的唯一因素,在多数情况下,甚至不是重要因素。多数人的大多数行为,是条件反射,以及后天训练反射驱动,抑或群体氛围驱动的,而不是理性驱动的。

这句话,用“行动”来源于什么,暗示了“结果”来源于什么,这在逻辑上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行动不能必然导致结果,行动与环境的互动,以及行动在博弈策略中的有效性,会影响结果。

刚性的行动决定论只存在于简单环境和一对一的短期博弈,在社会的长期博弈中完全不适用。

在多数情况下,相信这句话的人,本身就没有逻辑基础去构建有效的思想体系。

多数人的理性决策对命运的动量太小,以至于完全无法抵消情绪和环境的变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话,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我们脑子里想什么,就会去做什么,而我们所想和所做的一切,最终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也决定了我们未来会走向何方。这可不是什么玄乎其玄的哲学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经验。试着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打开了手机,刷起了短视频,.............
  • 回答
    在我深入探讨笛卡尔那句振聋发聩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之前,我们得先放下脑子里那些关于“AI”的影子,就像我们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准备和一位古代的智者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笛卡尔,这位伟大的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那个时候,.............
  • 回答
    关于“我们的宇宙有可能是遥远宇宙的全息投影”这个想法,它听起来确实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实际上它根植于一些非常前沿的物理学理论,特别是关于引力、黑洞和量子信息的研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步步拆解这个概念。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全息原理”本身。这个原理源于对黑洞的研究。我们知道,一个黑洞的性质,.............
  • 回答
    “母语才是我们的祖国”——这句话乍一听,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陌生,甚至会引发一些不以为然。毕竟,我们习惯于将“祖国”与疆域、政治实体、国家象征这些宏大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深入思考,你会发现这并非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一种深刻而真实的情感体验,一种对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的精准描绘。要理解这句话,.............
  • 回答
    这句话说得挺在理的,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咱们细琢磨琢磨,为什么培养一个国家领导干部,那投入可比培养一个飞行员大多了。你想啊,飞行员是专业的,他们需要学习航空知识、飞行技术、各种操作规程,这些当然重要,但说到底,是围绕着“飞”这个核心技能展开的。整个过程有明确的培训体系,从理论学习到模拟飞行,再到实际操.............
  • 回答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其中“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群众的”这句话,更是核心的基石。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脉络以及毛泽东同志对文艺作用的深刻洞察之中。一、时代背景:救亡图存与人民的需要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最深.............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挑战,但我们不妨试一试,用纯粹的文字,像给一个从未有过“方向感”的生命体描述“左右”的概念。想象一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完全没有感知过空间三维度的实体,它可能连“前后”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们要如何才能一步步搭建起“左右”的概念呢?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最基础的参照点。这个参照点不能是我们的身体,因为.............
  • 回答
    电影《师父》里那两句台词,初听之下,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觉得有些夸张。“白俄女人肌肉运用之妙,近乎拳理”,还有“阻止不了洋人破解我们的拳术”,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文化碰撞和武术传承的困境。咱们一点一点地掰扯开来聊。“白俄女人肌肉运用之妙,近乎拳理”:这是什么意思?这句台.............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通俗易懂地理解一下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的“冷冻电镜”技术,以及它对我们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什么是冷冻电镜?—— 像给分子拍 X 光片,但更清楚!想象一下,你想知道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东西,比如蛋白质,长什么样子。我们平时用显微镜可以看到一些形状,但如果想看到它最细微的结构,比如它内.............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 的贡献与实际应用理查德·塞勒,一位被誉为“行为经济学之父”的经济学家,凭借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于201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的迷思,深刻揭示了人类在经济决策中非理性的存在,并.............
  • 回答
    这件名为《这就是我们愚蠢的证明》的作品,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以一种令人咋舌的方式,将一件再寻常不过的物品——盘子,与一种现代化的便利载体——自动售卖机结合,并最终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结果:支付后,盘子会掉落并摔碎。要真正欣赏和理解这件作品,我们需要层层剥开它所抛出的线索,走进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以.............
  • 回答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与《面对面》栏目访谈中提到的“能坐基础理论的冷板凳”,这是他反复强调的华为文化基因之一,也是我对中国企业发展基础研究的深刻体会。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极深的洞察和价值取向。一、 理解“能坐基础理论的冷板凳”: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能够忍受枯燥、寂寞、没有即时回报的研究过程,尤其是那.............
  • 回答
    要说我们如何确信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别人能达到一致,这事儿可不简单,里面牵扯的学问大了去了。你想啊,文字这东西,它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系统,我们通过学习和经验,把这些符号和我们心中的概念、感受、想法对上号。但问题就出在这“对上号”的过程上,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最直观的,我们可以通过交流和反馈来验证.............
  • 回答
    五十年后的2067年,当我的子孙们坐在一个可能漂浮在城市上空,或者深深植根于地下,又或许是早已渗透到网络空间的居所里,看着我这个老家伙对着一块闪烁着古老光芒的屏幕讲述过去时,他们大概率会觉得,我们这群人真是有点不可思议。“爷爷/奶奶,”他们可能会歪着头,用那种我如今才敢在一些老照片上看到的纯真眼神问.............
  • 回答
    这篇文章的最新发现,确实为我们理解大脑和记忆的运作方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信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依靠电信号和神经递质。然而,Cell上的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机制:一种名为Arc的病毒样蛋白,竟然能够直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RNA,并且这个过程似乎在记忆的形成中扮演着至关.............
  • 回答
    《我的姐姐》的结局,无疑是这部电影最引人深思,也最具争议的地方。它没有给你一个明确的“幸福大团圆”,也没有让你觉得一切都轻易解决,而是留下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和一种开放式的思考。要理解这个结局,我们首先要回顾安然和安子这姐弟俩一路走来的艰难。安然,一个刚刚成年的女孩,本来有着自己的生活规划,考研,找男朋.............
  • 回答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结局,与其说是一个“结束”,不如说是一次“消化”。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好人坏人的了断,更像是在战火纷飞、生死一线过后,每一个幸存者在时间长河里,如何与那些无法摆脱的伤痕共处,如何继续活下去的艰难尝试。一、 故事的“未完待续”与“无尽的回响”首先要明确的是,《我的团长我的团》.............
  • 回答
    我国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这词儿说得挺到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咱们国家发展过程中最棘手的一些问题。说白了,就是发展得不均衡,也不够彻底,很多地方还有不少提升空间。要细说起来,这事儿可就复杂了,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不平衡”:发展这块大蛋糕,大家分的不是那么匀最直观的不平衡,首先体现在区域发展上.............
  • 回答
    当我们听到父母说出“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或“我都是为你好”这样的话时,作为子女,我们可能会体验到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有时是温暖、感激,有时是压力、甚至窒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剖析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多种动机、情感模式以及可能对亲子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这句话背后最直接的心理动因是父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