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有没有制糖业?

回答
古代当然有制糖业,而且可以说,制糖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件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它不仅仅是满足了人们对甜味的需求,更深刻地影响了饮食习惯、经济格局,甚至引发了贸易的繁荣与扩张。

我们来追溯一下这项古老的技艺。最早的甜味来源,无疑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蜜糖,也就是蜂蜜。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采集蜂蜜,这是最原始的“制糖”活动,虽然严格来说,这只是采集而非制造。

真正意义上的制糖业,则要从植物的蔗糖开始说起。最先发现并利用蔗糖的,普遍认为是印度。在古印度,人们就掌握了甘蔗的种植技术,并通过煮沸、浓缩甘蔗汁来获得一种粘稠的糖浆,再经过进一步的结晶处理,得到了纯度更高的糖。这种糖,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香料和药品,因为它不仅带来甜味,还被认为有滋补身体的功效。印度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技术,就这样悄悄地萌芽并发展起来。

随着贸易的往来,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印度的甘蔗和制糖技术逐渐向西传播。波斯人是较早接触并学习这项技术的群体之一。他们从中亚地区将甘蔗引入,并在当地发展了制糖业。阿拉伯帝国扩张时,也吸收了波斯等地的制糖知识,并将之带到了地中海沿岸地区,比如北非和西班牙。在那里,气候适宜,甘蔗种植和制糖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欧洲,直到中世纪时期,糖仍然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贵族和富裕阶层才能享用。其价格昂贵,主要通过陆路和海路从东方运来。这背后,是当时航海技术和贸易网络支撑下的产物。

当然,除了甘蔗,其他植物也曾被人们利用来获取甜味。例如,古罗马人就曾利用枫树的汁液熬制糖浆。在中东地区,椰枣也是一种重要的甜味来源,其汁液也可以被浓缩成糖。在欧洲的一些地区,甚至会利用麦芽发酵产生的麦芽糖来调味。然而,从“制糖业”这个概念来看,甘蔗糖无疑是当时最为核心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

制糖的过程,在古代是非常复杂和耗费人力的。首先是甘蔗的种植和收割,这需要精耕细作。然后是榨取甘蔗汁,通常是用石制或木制的榨汁机,依靠人力或畜力来驱动。榨取出的甘蔗汁需要经过过滤,去除杂质。最关键的步骤是熬煮浓缩,这需要在巨大的铜锅或铁锅中,用文火慢慢熬煮,不断撇去表面的浮沫,直到糖分高度浓缩,形成粘稠的糖浆。在这个过程中,火候的控制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烧焦,影响糖的品质。

熬煮好的糖浆,需要进行冷却和结晶。这通常是将糖浆倒入容器中,让其慢慢冷却,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些特殊的技巧,比如搅拌,以促进糖分子形成晶体。古代的制糖工坊,往往分布在甘蔗产区附近,拥有专门的设备和熟练的工匠。他们一代代传承着制糖的技艺,不断改进工艺,以获得更高品质的糖。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糖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机械化榨汁、更高效的蒸发和结晶技术,以及对糖的提纯方法的研究。但是,回溯到古代,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极具创造性的原始工艺,奠定了现代制糖业的基础,也为人类带来了持久不衰的甜美享受。可以说,古代的制糖业,是一部充满智慧和辛勤劳动的历史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最早的糖应该是对蜂蜜的利用。从民族学的材料来看,珞巴族和彝族都有在原始生产条件下获取蜂蜜的习俗,在原始社会我国古人也有类似条件。蜂蜜从利用野蜂蜜到魏晋时期驯养家蜂,产量不断上升,一直使用到今天,经典的段子是袁术的“只有血水、安有蜜水”。

2.其次应该是从粮食作物在加工而成的饴,就是麦芽糖。《说文解字》记载:“饴,米糵煎也”,就是用发芽的粮食熬煮成饴,在先秦两汉时期和蜂蜜成为两大最主要的甜味调料。隋唐时期工艺继续进步,能做出白色、黑色、琥珀色等多种颜色的麦芽糖,宋代用作祭祀灶王爷的胶牙饧,唐代也已经出现。到了明代,出现了麦芽糖和蔗糖的混合糖。

3.然后就是著名的蔗糖。《楚辞·招魂》有“胹鳖炮羔,有柘浆些。”柘就是蔗,柘浆就是甘蔗汁,说明最晚春秋时期,中国长江流域就用甘蔗汁作为烤肉里的甜味调料。三国时期有曹丕送给孙权石蜜的记载,石蜜是进口货,来自中亚和越南地区,有可能是原始的蔗糖,也有说是一种乳糖。

唐代引入了摩揭陀国(核心区域在今恒河中下游)的制糖法,能够制作出淡黄色的砂糖,不过产量有限,药用多于食用,同时开始小量生产糖霜(自然结晶的冰糖)。糖和糖霜的价值截然不同,糖以颗粒细腻,色泽洁白为上;糖霜则以粘连成块甚至形如假山,色泽深紫为上。

宋代糖产量上升,使得糖终于成为一种调料;糖霜产量也迅速上升;还会在糖中加入牛奶,制作动物器物造型的工艺商品糖。

元代引入了中亚流域的制糖法,可以利用草木灰吸收甘蔗汁里的杂质,砂糖中的浅黄色可以进一步变浅。

明代出现了可以借助畜力榨甘蔗汁的糖车,而且用黄泥水配合专门的器具瓦溜吸收甘蔗汁里的杂质,使得砂糖完全变成了白色;糖霜制造法也有了进步,大大缩短了糖霜结晶的时间。

Σ.本题我把“古代制糖业”定义为手工和简单机械生产糖,大略梳理了一个中国传统社会制糖生产的框架。如果把制糖业定义为糖进入商品经济和市场流通,则可能要晚至宋代。明代已经初步出现了专门化生产糖的地区,而且大量的糖进入国际市场。嘉靖以后纯白砂糖创制成功之后,就用来和日本国换取大米和红铜。17世纪以来,欧洲人生活习惯改变,喜欢喝加糖的红茶和咖啡,但英国垄断欧洲蔗糖生产,中国还从中抓住了一次风口,把糖卖到了欧陆,直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甜菜糖和工业化制糖的出现,中国传统制糖业才走了下坡路,丢掉了国际国内市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当然有制糖业,而且可以说,制糖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件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它不仅仅是满足了人们对甜味的需求,更深刻地影响了饮食习惯、经济格局,甚至引发了贸易的繁荣与扩张。我们来追溯一下这项古老的技艺。最早的甜味来源,无疑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蜜糖,也就是蜂蜜。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采集蜂蜜,这是最.............
  • 回答
    中国古代皇权至高无上,但并非没有受到过种种限制和监督的尝试。这些制度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三权分立,而是围绕着“君臣关系”这一核心展开,试图在君主权威下,通过不同层级、不同角色的互动,来规约皇权,使其不至于肆意妄为。其中,监察制度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在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职责就是对官员进行监督,而这些官员最终.............
  • 回答
    说到那些剧情精彩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大红大紫的古早仙侠或武侠剧,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部,它们如同被时光尘封的璞玉,虽然光芒不及当年的热门剧,但细品之下,总能发现其独特的魅力。我首先想到的是一部叫做《少年张三丰》的剧。虽然名字听起来是围绕着张三丰展开,但它的内核却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得多。它讲述的不.............
  • 回答
    要说日本古代的石高制相比于贯高制有没有进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两者都是古代日本的赋税和经济衡量单位,但它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侧重的方面以及实际运作机制都有显著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而是要看在特定历史阶段,哪种制度更能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先来捋一捋它们各自的背景和特点。贯.............
  • 回答
    要说现代参谋制和古代幕僚制有什么根本区别,这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可不是简单一句两句话能概括的。要我说啊,这俩就像是同一种食材,但做法、调料、最后呈现出来的菜品,那可真是天壤之别。咱们先说说古代的幕僚制,这玩意儿在中国历史上那是源远流长。最早你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比如像管仲辅佐齐桓公,那可就是典型.............
  • 回答
    说起古代为什么没有版权制度,却依然涌现出无数名垂千古的优秀作品,这事儿还挺耐人寻味的。要是现在哪个作者写了本畅销书,没个版权保护,分分钟被人盗版得血本无归,但古代就不一样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得明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对于“作品”和“作者权益”的认知是截然不同的。在.............
  • 回答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文化圈的法律、制度和政治惯例,除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宏大叙事,也隐藏着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甚至匪夷所思的角落。这些“奇葩”之处,往往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气、思想观念或权力运作的极端折射,细究起来,却能窥见当时的民情百态和政治智慧(或短视)。咱们就来聊聊几个,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尽量.............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咱们就掰扯掰扯。要是古代皇帝继承制不玩嫡长子那一套,而是改成“唯才是举”,那确实能省不少事,也能少很多血腥场面。首先,咱们得明白“嫡长子继承制”的根本问题在哪儿。这套制度就像一个固定下来的规则,不管你有没有本事,只要你妈是正妻,又是第一个生的,那皇位就稳稳当当属于你。这听着公平,其.............
  • 回答
    日本古代的令制国,那是一个由中央政府精心划分、为便于统治和管理而设立的行政区域。您观察到有些国家的面积特别小,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番有趣的逻辑,绝非随意为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令制国诞生的那个时代,去看看当时的社会、地理以及政治背景。首先,您要明白一点,令制国并非是按照我们现代意义上那种均匀、标.............
  • 回答
    很多人接触了冷兵器,尤其是玩过一些比较精良的仿古冷兵器之后,会发出“现代材料做的冷兵器不如古代的好”的感叹。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既有对古代工艺的敬畏,也有现代材料和制造方式带来的“失落感”。首先,我们得承认,古代匠人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运用,在他们那个时代已经达到了登峰.............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日本古代,从律令制下的“国守”,到武家体制下的“守护”,这两个看似相似,实则大相径庭的官职。这其中的区别,就像是同一个人,在完全不同的社会规则下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权力、职能、乃至存在的意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说律令制下的“国守”这得从日本的“大化改新”说起,那是模仿唐朝建立.............
  • 回答
    雍正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相比于传统的公开立太子制度,确实展现出了一些优越性,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如果中国古代一直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发生诸多重大而深刻的转变,涉及皇权稳定、政治运作、王朝兴衰等方方面面。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两个制度的优劣对比,并推演秘密立储制度在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可能.............
  • 回答
    .......
  • 回答
    曹丕受禅登基,刘备也自立为帝,这确实是三国时期两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也常常引发“合法性”和“国家分裂”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穿越回那个时代,看看当时人们的观念和古制是如何看待这些行为的。首先说曹丕受禅登基。这在当时看来,是遵循了“禅让制”的规矩,尽管这个规矩在汉末已经名存实亡,但其理论上的合法.............
  • 回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智慧与技艺总能留下令人惊叹的印记。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史书,或是走访那些饱经风霜的遗迹,总会发现一些古人曾轻易触及,而我们现代人却在努力模仿,甚至难以企及的领域。这不是因为我们缺乏聪慧,而是时代变迁、技术断层,以及对某些技艺理解的偏差所致。我想聊聊那些在古代似乎习以为常,但在当.............
  • 回答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篡位者不改原国号,依然以原国号登基为帝的情况。这种情况相对少见,因为篡位者通常希望通过改变国号来宣告新王朝的开始,并与旧朝进行彻底的切割。然而,有一些情况符合你的描述,其中最典型、也最容易被提及的例子就是 后唐的李从珂。让我们详细讲述一下:后唐李从珂:一位不改国号的篡位者后.............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父子争夺皇位的情况并不罕见,但“老爸抢儿子皇位”这种明确的表述,在史书上并没有直接的记载。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发生皇位继承的争议,更常见的是以下几种情况:1. 儿子夺父皇位: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发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并迫使父亲.............
  • 回答
    古代由衰转盛的例子数不胜数,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其中,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莫过于那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王朝——唐朝。提到唐朝,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便是“盛世”。但你可曾想过,在大唐那辉煌灿烂的背后,也曾有过一段令人唏嘘的低谷?唐朝的建立者并非是高枕无忧,他们接过.............
  • 回答
    说起古代的“公路”,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就是秦始皇横贯北方的“秦直道”。但秦直道毕竟是专门为军事目的修筑的,而且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它就是古代道路的全部代表。其实,在秦直道之前,甚至在秦统一六国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道路系统,虽然它们不像后世的公路那样规整、统一,但它们在当时是至关重要的.............
  • 回答
    当然,古代诗词中存在不少引起歧义的句子,这既是诗歌的魅力所在,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解读空间。歧义的产生可能源于词语的多义性、语法的模糊性、典故的复杂性、情感的内敛性,甚至是作者有意为之的“春秋笔法”。下面我将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详细讲述古代诗词中容易引起歧义的句子,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读: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