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乌合之众》这本书?

回答
《乌合之众》评价:一本颠覆认知的群体心理学经典

勒庞的《乌合之众》(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群体心理学著作,自1895年出版以来,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至今仍对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乃至大众传播领域产生着巨大影响。评价这本书,需要从其提出的核心观点、历史背景、影响力以及局限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核心观点概览:

《乌合之众》的核心观点在于,当个体融入群体之后,其心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表现出与个体状态截然不同的特征。勒庞将这种群体状态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个体消失与群体人格的形成: 当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时,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断会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群体人格”。这种人格具有匿名性、传染性和暗示性,使得群体成员的行为变得冲动、易变、易受影响。

2. 群体的情绪化与非理性: 群体倾向于被强烈的情绪所驱动,容易受到煽动性的言语和夸张的表述影响。他们缺乏逻辑思考能力,无法进行复杂的推理,对证据不敏感,容易相信极端化的观点。

3. 群体的权威崇拜与领导者的作用: 群体渴望有一个强大的领导者来指引方向,他们会将领导者视为权威,并盲目服从。领导者往往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来影响群体,而非通过理性的论证。

4. 群体的道德降级与责任感的丧失: 在群体中,个体可能会丧失道德约束和责任感,做出在个体状态下不会做的事情。匿名性使得个体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助长了鲁莽和残暴。

5. 群体的矛盾性与不可预测性: 群体虽然容易被煽动,但其行为也可能非常矛盾和不可预测。他们可以同时表现出英雄主义和残暴,伟大和渺小。

历史背景与写作动机:

理解《乌合之众》的评价,必须将其置于19世纪末的法国社会背景下。那个时代,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冲击,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人阶级崛起,各种政治运动和革命此起彼伏,例如法国大革命留下的深远影响,以及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这些社会动荡和群体性事件,让勒庞对大众的集体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忧虑和研究兴趣。

勒庞是一位对大众情绪和政治操纵深感不安的观察者。他认为,随着民主制度的普及,群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而理解和控制群体行为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他的写作动机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倾向,他试图揭示群体行为的危险性,并警示统治者如何利用这些心理特征来管理和控制大众。

影响力与价值:

《乌合之众》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对群体心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它对后世产生的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群体心理学的奠基石: 勒庞的著作可以说是群体心理学的早期奠基之作。他系统地分析了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为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框架和思考方向。

洞察政治宣传与操纵的利器: 勒庞对群体容易被煽动、被承诺、被断言所影响的分析,为理解政治宣传、广告营销以及各种形式的大众传播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他揭示了“口号”、“断言”和“重复”等宣传技巧的有效性,这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尤为重要。

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力: 这本书可以用来解释许多历史上的群体事件,例如革命、暴动、群众运动等。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何在特定时刻,一群原本理性的人会变得狂热或非理性。

对个人反思的启示: 尽管本书的语言可能显得有些悲观和宿命论,但它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在群体中的行为。认识到群体心理的可能影响,可以帮助我们在群体中保持审慎的思考,避免盲目跟风。

对领导者角色的洞察: 勒庞对群体领导者的分析,揭示了领导者如何利用群体的心理需求来获得支持和权力。这对于理解政治领袖、企业管理者甚至网络意见领袖的运作机制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局限性与批评:

尽管《乌合之众》影响力巨大,但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和遭受了不少批评:

悲观与精英主义的论调: 勒庞对群体的描述充满了悲观主义色彩,将群体视为愚蠢、冲动、缺乏理性的野兽。这种观点带有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似乎认为只有少数精英才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而大众则注定被愚弄和操纵。

过于简化的模型: 勒庞的群体模型相对简单化。他将群体行为归结为少数几个核心特征,而忽视了群体内部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例如,并非所有群体都是同质化的,群体内部也存在意见分歧和个体差异。

缺乏实证研究支持: 勒庞的许多论断更多是基于观察和推测,缺乏严格的实证研究支持。在他写作的年代,群体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尚未成熟,因此他的理论更多是理论上的阐述。

对“群体”定义的模糊: 勒庞对“群体”的定义有时显得模糊,既包括了聚集在一起的物理人群,也包括了思想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联系。这种模糊性可能导致对其观点的误读。

忽视积极的群体行为: 勒庞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群体的负面效应上,例如破坏性、非理性等,而对群体在社会变革、集体行动、互助合作等方面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着墨不多。例如,和平抗议、集体公益活动等都体现了群体积极的一面。

对个体反抗和批判性思维的低估: 勒庞似乎认为个体在群体中完全丧失了反抗和批判的能力,这与现实生活中许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成员的行为相悖。许多人在群体中也能保持自己的判断,甚至成为群体中批判性思维的火种。

总结:

《乌合之众》是一本极具争议但又无比重要的著作。它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群体心理的运作规律,为我们理解大众行为、政治操纵和历史事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勒庞的洞察力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性,尤其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当下,理解群体心理对于保持独立思考、辨别信息真伪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本书的局限性。勒庞的悲观论调和精英主义倾向不应被全盘接受,他对群体行为的描述也可能过于简化。我们应该批判性地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但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认识到群体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而言之,《乌合之众》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书,它能够颠覆我们对大众的固有认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并更好地认识和反思我们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集体行为的阴暗面,但也促使我们去探索如何引导群体走向更加理性、积极和有建设性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私以为,这本书之所以在国内流行,乃至成为各种中二少年眼中的神书,就在于把书名《The Crowd》翻译成了《乌合之众》,但凡你要是直译成《群体》或者《人群心理学》,或者《从众心理学》、《老百姓心理学》,都不会火成这个鸟样子。

啧啧...乌合之众,你品,你细品,这名字是不是给你一种“在座的各位都是乐色”,读完这本书,我也就开始脱离了乌合之众,走上了高级趣味的感觉?

这本书屌不屌?屌啊,为什么屌?勒庞在1895年提出从众心理这个观点,在当时可谓振聋发聩,一下子让很多人恍然大悟。

但是,兄弟,一百多年过去了,你是在21世纪读这本书,你还会觉得牛逼,那我真的是觉得要么你知识面狭窄,要么你就是被《乌合之众》这个超然世外又俯瞰众生的书名震慑到了。

为什么?因为书里其实就一个观点:从众让人头脑发热失了智。

然后那个年代也没有统计学方法,也没有实验心理学,剩下就是勒庞就这个观点在车轱辘话来回倒腾,反正我是觉得莫得意思。

但也不能怪勒庞,那个年代的心理学刚脱胎自哲学没多久,不编点多余的概念和逻辑进去,没谁鸟你,这是时代特色。

这本书的意义是具有划时代的启迪性的,但是这本书的观点到如今也不足为奇了,甚至可以算是生活常识了。我想很多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产生“就这?这也需要你说?”的感觉,再考虑到它“神书”的光环,不得不把这份感觉强行压下,一定是自己太浅薄了。

所以说,个人认为,这本书呢,看看可以,被车轱辘话绕晕了也别觉得高深莫测恐怖如斯,也更不要因为读了这本书就隐隐觉得俯瞰众生了。

当然,多读经典总会获得一些感悟和启迪,我只是反对把这本书神化乃至中二化,这本书的很多观点现在来看是不值得花时间精力去深究的,你如果真的想学社会心理学,去读教材比这个强。

个人观点,不喜随便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乌合之众》评价:一本颠覆认知的群体心理学经典勒庞的《乌合之众》(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群体心理学著作,自1895年出版以来,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至今仍对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乃至大众传播领域产生着巨大影响。评.............
  • 回答
    好的,关于乌合麒麟新作缅怀袁隆平院士的作品以及我对袁隆平院士的记忆,我将尽我所能详细地讲述,并力求写出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真实感受的文字。 乌合麒麟新作《致袁老》:一幅饱含深情的致敬乌合麒麟的新作,一幅名为《致袁老》的作品,近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幅画以一种极其震撼且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描绘了对袁.............
  • 回答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或译作《群体心理学》)是一本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学和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这本书以其对群体行为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洞察而著称,但同时也因其带有精英主义色彩的论调和对大众的负.............
  • 回答
    乌合麒麟为孟晚舟回国创作的《归舟》是一幅具有强烈象征意义和政治色彩的作品,它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幅作品,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艺术表现、象征意义、情感传达、创作背景以及其在社会舆论中的影响。一、 作品的艺术表现与象征意义:《归舟》以一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式,描绘了孟晚舟.............
  • 回答
    乌合麒麟新作《1月20日洛杉矶平淡无奇的夜晚》:一次对社会现实的尖锐审视与艺术表达乌合麒麟的最新作品《1月20日洛杉矶平淡无奇的夜晚》(以下简称《平淡无奇的夜晚》)自发布以来,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作为一位以其独特的讽刺画风和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敏锐洞察而闻名的艺术家,乌合麒麟的每一幅作品.............
  • 回答
    要评价乌合麒麟的最新作品《nuts》,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拆解。毕竟,乌合麒麟的作品大家也知道,总会引发不少讨论,这次的《nuts》也不例外。首先,从作品的“视觉语言”上讲。《nuts》延续了乌合麒麟一贯的写实与超现实结合的风格,但这次感觉他玩得更大了。画面构图上依旧很讲究,信息量巨大,有很多值得细.............
  • 回答
    乌合麒麟的新作《三权分立》一经发布,就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创作意图、艺术表现形式、内容解读、社会反响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创作意图与主题乌合麒麟的作品一向以其犀利的讽刺、大胆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尖锐关注著称。《三权分立》也不例外,其.............
  • 回答
    乌合麒麟的艺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有争议。要评价他的“艺术水平”,得从几个维度去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首先,他的作品在观念和表达的锐利度上,无疑是极强的。 乌合麒麟的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讽刺”,而且是那种直击人心、毫不留情的讽刺。他善于捕捉当下社会、国际关系中的一些热点事件,然后用一种.............
  • 回答
    乌合麒麟是一位备受关注的原画师,他的作品以其辛辣的讽刺、大胆的风格和强烈的观点而闻名。对于他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作品的艺术价值、社会影响、引发的争议以及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意义。一、 乌合麒麟作品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辛辣的讽刺与批判性: 这是乌合麒麟最鲜明的标签。他擅长捕捉社会现.............
  • 回答
    乌合麒麟,一个在网络上极具争议性的名字。他以其独特的讽刺画风格,敏锐的时事洞察力,以及敢于挑战权威和揭露现实黑暗面的勇气而闻名。对他的评价,往往是爱者赞誉其为“良心画手”、“时代先锋”,而批评者则指责其“煽动仇恨”、“断章取义”。要评价乌合麒麟,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艺术风格与创作内容:乌合麒.............
  • 回答
    评价南方系媒体对乌合麒麟讽澳事件的处理方式,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报道了”或“没报道”。南方系媒体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实际上折射出其一贯的传播逻辑、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市场定位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南方系媒体在报道国内重大社会事件和国际冲突时,往往具有一套相对独特的视角.............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