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乐视视频 App 将新版本 LOGO 修改为「欠 122 亿」?这是不是一种反向营销?

回答
乐视视频 App 的新版本 LOGO 修改为“欠 122 亿”,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事件,也可以说是乐视极其高明,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一次反向营销尝试。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事件背景:乐视的困境与“欠债”的公开事实

要理解这个“欠 122 亿”的 LOGO,首先需要了解乐视过往的经历和现状:

辉煌与失速: 乐视曾是国内互联网行业的明星企业,以“生态化反”的理念,跨足视频、电视、手机、汽车、金融等多个领域。在视频业务上,乐视曾是领先者,拥有大量优质内容。然而,由于扩张过快、资金链断裂,乐视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创始人贾跃亭也因此远赴美国,并留下了巨额债务。
“欠债”的现实: 乐视在公开场合或媒体报道中,一直承认自己有巨额债务。而“欠 122 亿”这个数字,很可能正是乐视当时或者一段时间内的公开负债总额,或者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并且被乐视官方认可或使用了。
品牌形象的挑战: 经历了严重的危机后,乐视的品牌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用户对其信任度降低,很多曾经的忠实用户也流失了。

二、LOGO 修改为“欠 122 亿”的解读:

将 LOGO 修改为“欠 122 亿”,这绝对不是一个常规的品牌行为,它的背后隐藏着多层含义和营销策略:

1. 承认现实,打破沉默:
直接面对问题: 乐视没有回避其财务困境,而是选择用一种非常直接、甚至有些“自嘲”的方式将这个负面信息公之于众。这是一种承认现实、不再遮掩的态度。
化解负面舆论: 长期以来,关于乐视“欠债”的讨论一直存在,并且是负面舆论的焦点。将这个信息“官方化”、“可视化”,反而可能让一些人觉得乐视在用一种坦诚的态度面对,从而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持续的负面猜测和攻击。

2. 极致的反向营销:
“什么仇什么怨?”的震惊效应: 这是最直接的效果。一个正常的 App,其 LOGO 应该是积极、美好、代表产品特性的。将 LOGO 改成“欠 122 亿”,这种巨大的反差和出格的举动,瞬间就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它制造了一种强烈的“ WTF”(what the fuck,卧槽)时刻,引发了广泛的好奇和讨论。
制造话题,引爆传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制造有足够吸引力的“梗”是获得传播的关键。乐视的这个 LOGO 直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被无数媒体报道、网友评论、社交媒体转发。这种自发性、病毒式的传播效应,是任何广告投放都难以企及的。
打破常规,吸引眼球: 乐视可能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的视频平台市场,如果继续走传统营销路线,很难突出重围。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反而能让乐视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让人们重新关注到它。

3. “破釜沉舟”的姿态:
背水一战的决心: 这个 LOGO 传递出一种“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了,所以敢于这样做了”的破釜沉舟的决心。这可能是在暗示乐视还有翻盘的可能性,并且正在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寻找出路。
吸引目光,争取机会: 如果乐视能够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获得公众的关注,或许就能吸引到新的投资人、合作伙伴,或者唤醒一部分沉睡的用户。虽然是以负面信息为代价,但如果能换来一线生机,也是值得的。

4. 塑造“人格化”的品牌形象(即使是负面的):
坦诚的“人设”: 将一个巨大的负面信息转化为一个 LOGO,某种程度上是给品牌赋予了某种“人设”,即一个“欠债但坦诚”的形象。虽然这个形象充满争议,但至少比一个沉默或者试图掩盖事实的品牌要更鲜明。
与用户的“共鸣”: 很多普通人也曾面临过经济上的困难。这种“坦诚的负面”可能会在某些用户群体中产生一种奇怪的共鸣,觉得这个品牌“接地气”,甚至能够理解。

三、 这是不是一种反向营销?

是的,这绝对是一种极致、大胆的反向营销。

反常规的逻辑: 传统营销是放大优点,掩盖缺点。反向营销则是利用缺点,甚至放大缺点,来达到营销目的。乐视的这个操作,就是将自身最大的“缺点”(巨额债务)直接变成了最大的“宣传点”。
目标受众的“共情”或“好奇”: 通过这种方式,乐视试图吸引那些对传统广告感到疲劳,或者对乐视过往经历有关注的人。它可能不是为了赢得所有人的喜爱,而是为了引发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应,无论是同情、嘲讽、好奇还是其他情感。
重塑叙事: 乐视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将“欠债”这个词从一个纯粹的负面标签,转变为一个关于“挣扎”、“希望”或“重新开始”的叙事的一部分。

四、 潜在的风险与可能的效果

风险:

进一步损害品牌形象: 这种做法非常冒险,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让品牌形象一落千丈,让用户觉得乐视是在“玩弄”和“戏谑”自己的困境,进一步失去信任。
引发负面情绪: 债权人可能会感到被冒犯,用户也可能觉得被嘲笑,引发更强烈的负面情绪。
用户不买账: 如果用户不买账,认为这只是一个博眼球的噱头,那么反而会白白消耗品牌仅存的公信力。

可能的效果:

病毒式传播,提升品牌曝光度: 这是最可能也最直接的效果。无论好坏,乐视都会在短时间内成为舆论焦点。
吸引部分对乐视有情怀或关注的用户: 一些老用户可能会因为好奇或情怀而再次打开乐视视频。
为后续的“自救”或“新故事”铺垫: 如果乐视接下来有新的融资、新的业务发展,或者新的创始团队出现,这个 LOGO 可以作为一个极其醒目的“前奏”,让人们知道乐视一直在尝试改变。

总结来说,乐视视频 App 将 LOGO 修改为“欠 122 亿”,是其在困境中一次极度大胆、出格且充满话题性的反向营销尝试。它利用了自身最大的负面标签,通过制造震惊效应和引发广泛讨论,来获得超乎寻常的品牌曝光。这种做法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乐视后续能否借此机会真正实现“自救”或重塑品牌形象,否则,这可能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自杀式”营销事件。但无论如何,它都成功地让人们再次记住了乐视这个品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就是营销。


乐视网是退市了,但乐视视频还在,乐视手上那堆版权还在,乐视当年投的那快200家公司,至少四分之一还在。

尤其是版权。

我所了解的,是乐视从05/06年就开始大规模收购版权。

而且乐视那时候的法务意识就很超前:面对互联网文学作品,就买断影视剧和游戏的改编权;面对电影电视剧,就买断互联网的播放权,例如信息网络传播权。

在那个时候,中国有个蛋版权意识。

天涯的写手们完全想象不出未来会有各种网文剧狂潮,只觉得来了个凯子,在论坛上连载的小说能卖个十万二十万。他们蜂拥而来,都懒得跟乐视派出去的商务还价;

电视台也完全没有互联网意识,对影视剧的理解就是“播完拉倒”,只知道和电视台赚广告分成。他们同样把乐视商务们看成凯子,一边说“感谢乐视对版权事业的支持”,一边赶紧签字。

在那个盗版才是正常的时代,乐视确实是中国第一家收购版权的视频网站。知名写手的小说至少1000多部,各种电影电视剧到现在估计还有三四万集(部)。

这块是金矿。


当然,你指望这座小金矿就能把乐视的钱给还了,那是痴心梦想;不过,各路债主确实也不会对这座小金矿动手。

视频网站?没流量完蛋;超级电视?没流量完蛋;你欠辣么多钱,你到哪搞钱买流量?

但版权不同,就放那,总有人过来给你钱。

是不是想起了诺基亚这个超级专利流氓?

5万块收的小说500万许可改编,20万收的电视剧要个100万一年的授权费。加上手上还有一堆像网络视听许可证这样的牌照,乐视视频基本上就是靠这些来挣点钱。

少是少了点,但这只鹅毕竟能持续下蛋,债主们也指望能回一点是一点,所以反而不催了。

况且版权这项资产本身就很特殊。就算你把乐视视频逼得破产清算,那要么你估个价把版权买了,要么乐视视频把版权打包转去另一家公司继续躺着赚小钱钱。

所以说是说欠了122亿,到今天执行总标的才1.5亿。

很多欠款被孙宏斌、许家印和明星们背了,子公司的破产也帮母公司规避了债务。剩下的,凑合过呗。


所以乐视视频可以很坦然地拿“欠122亿”来营销,而且效果奇佳。连很多没用过乐视产品的00后都记住了“下周回国”。

你们一票分20亿/21亿/22亿的,几个打一个还被一个欠钱的热榜反杀,会不会玩?

老贾真是妖才。

话说乐视巅峰时估计欠了四百多亿,现在居然靠着卖地、子公司破产和债权谈判,硬是压到122亿,也算是苟出水平。

这几年比老贾妖孽的多了去了,而且都已经在西装革履指点江山。反正如今股市和赌场也没啥区别,贾总再回国演一把呗,市值60亿冲1800亿的只有你了。

user avatar

我不懂,明明是上不了台面的老赖行为,居然这么多人觉得好笑?

我是完全笑不出来,贾跃亭画大饼坑了多少人,现在乐视有脸用欠了122亿来做营销?

虽然我也不喜欢罗永浩,但是他至少在老老实实还钱、甚至年底可能就能还清了

你贾跃亭呢?你乐视呢?

呸。

user avatar

原以为是恶搞,后来发现竟然是真的!!!

果然是【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很明显,就是蹭一下广大app【分XX亿】的热点嘛,指不定就有人下载下来看看,【欠122亿还做得下去的app】长什么样。

现在最大的疑问就是,不知道贾跃亭如果还上一个亿,app图标会不会实时更新?

如果实时更新,看着数字不断变小,那对乐视的持股人来说也算是莫大的信心加持!甚至可能成为乐视股票的晴雨表。

vivo在去年年底发布的origin OS,就是以在图标上就能看到各类数据信息为主要功能进行宣传的!其中为了实现这个功能做了很多编程上的工作。

现在乐视竟然从软件商城的层面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真•降维打击!

一夜之间如果少个十亿八亿,大家快去抢乐视的股票啊!

都去!

user avatar

记得2013年,乐视在北京搞了个盛典的颁奖晚会,那场面真壮观,各种巨星云集。我在现场担任斯坦尼康摄影,我在现场那天看到的明星,比我在横店两年看到的明星都多。可见那会乐视多辉煌啊!

后来我买了台乐视电视,说好买电视送60个月的乐视会员,那会乐视会员400多一年,销售说的可好了,等于买五年会员送个电视机。

结果尼玛看了两年不到,乐视会员没了,电视机上连乐视的app都找不到了。不知道这122亿里面有没有欠我的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