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80后90后完全不靠父母而成家立业的多吗?

回答
“80后”和“90后”完全不靠父母而成家立业的人数,可以说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多,但绝对存在,并且这个比例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一、 “成家”与“立业”的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成家”和“立业”的含义。

成家: 传统意义上是指结婚生子,建立自己的家庭。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也可能包括拥有稳定的伴侣关系,或者拥有自己独立的居住空间。
立业: 传统意义上是指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但在当下,这个定义更加宽泛,可能包括创业成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实现经济独立和个人价值。

二、 完全不靠父母的定义

“完全不靠父母”则意味着在“成家”和“立业”的过程中,没有接受过父母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资助,也没有利用父母的人脉资源,甚至在思想观念上也相对独立。这包括:

经济上的独立: 从买房、买车、婚礼费用,到创业启动资金、生活开销等,完全由自己承担。
资源上的独立: 不依赖父母提供的关系、介绍或机会来获得工作、事业上的发展。
思想上的独立: 在婚恋、生活方式、职业选择等方面,有自己的主见,不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或建议。

三、 “80后”和“90后”的时代背景及特征

要分析这两个群体,必须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80后”: 经历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也面临住房、就业等压力,但整体社会资源相对“90后”而言更加丰富,父母辈的经济能力普遍有所积累,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
“90后”: 普遍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更多关注和资源倾斜,但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包括教育内卷、房价高企、就业市场变化等。父母辈的经济能力依然是重要的支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本身的经济实力并不强。

四、 完全不靠父母而成家立业的群体特征和挑战

尽管完全不靠父母的比例不高,但这个群体确实存在,并且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和面临的挑战:

1. 经济压力巨大,起步缓慢:

住房: 在中国,住房往往是成家立业最大的经济门槛。没有父母的购房资助,80后90后需要靠自己的积蓄来支付高昂的首付款和月供。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或者选择在房价较低的城市、小户型房屋或租房来解决居住问题。
婚礼: 传统观念中,婚礼是家庭大事,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没有父母的支持,自己筹办婚礼需要精打细算,甚至可能简化流程。
创业: 创业的风险和资金需求都很大。完全依靠自己,意味着需要更谨慎的商业计划、更多的个人储蓄或寻求外部融资,这会增加创业的难度和失败的风险。
生活开销: 日常生活、育儿等费用也需要完全自理,这会限制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的提升速度。

2. 延迟成家立业:

由于经济压力的存在,许多80后90后在没有父母支持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推迟结婚或生育,或者在事业发展稳定后再考虑这些人生大事。

3. 另类选择和价值观:

拒绝传统模式: 一部分年轻人可能对传统的“买房、结婚、生子”模式并不热衷,他们更看重个人自由、兴趣爱好或环球旅行等体验,因此可能不会为了迎合传统观念而急于成家立业。
“轻成家”: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更加多元,可能选择“不婚主义”、“同居”或“丁克家庭”,这些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经济压力。
追求精神独立: 即使在经济上获得了一些支持,但如果他们对父母的某些观念或安排持保留态度,也可能在思想上保持独立,不完全依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4. 个人能力和机遇的重要性凸显:

完全不靠父母成家立业的人,通常需要具备非常强的个人能力,包括:

高收入能力: 从事高薪行业、拥有核心技能、或者具备出色的职业发展潜力。
卓越的理财能力: 善于储蓄、投资,能够让自己的财富增值。
强大的抗压能力和执行力: 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并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良好的机遇和人脉: 虽然不依靠父母的人脉,但他们自己可能通过工作、学习或兴趣爱好建立起自己的高质量人脉圈,抓住机遇。

五、 具体群体分析

“80后”:
优势: 大部分80后赶上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期,部分人通过早期创业或在热门行业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加上父母辈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所以完全不靠父母成家立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成家。
挑战: 早期房地产价格上涨和互联网泡沫等也给一部分80后带来了压力,但总体而言,他们的选择范围可能比90后更广一些。

“90后”:
优势: 90后互联网原住民,信息获取能力强,接受新思想更快,对职业选择和生活方式的看法更加多元。虽然经济压力大,但他们更敢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职业路径,例如自由职业、自媒体、直播带货等,也有通过这些途径实现经济独立的可能性。
挑战: 90后面临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教育成本高,房价高企,这使得完全不靠父母的难度更大。许多90后即便非常努力,也可能在买房等重大支出上获得父母的援助。因此,完全不靠父母的90后比例,相较于80后,可能显得更少,但其奋斗精神和独立意识依然值得肯定。

六、 数据的倾向性与普遍感受

虽然缺乏精确到“完全不靠父母”的统计数据,但从社会现象和普遍感受来看:

父母资助普遍存在: 在中国社会,父母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购房、结婚等重大经济支出上。
“啃老”现象受关注: 媒体和社会对“啃老”现象的讨论也侧面反映了父母支持的普遍性,以及完全独立带来的难度。
独立个体是榜样: 那些完全不靠父母成家立业的80后90后,往往被视为榜样,他们的故事被传颂,这说明他们是少数但有影响力的群体。

七、 结论

总而言之,80后90后“完全不靠父母而成家立业”的人数是存在的,但从社会整体比例来看,不算非常多。 父母的经济支持和社会普遍的家庭观念,使得大多数人在成家立业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获得家庭的帮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那些选择独立奋斗的年轻人是失败者。相反,他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强的能力和更坚韧的毅力。他们的存在,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对生活方式的独立选择,以及对梦想的执着。

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的转变,未来完全不靠父母成家立业的比例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其过程依然充满挑战。关键在于,无论是依靠父母的帮助,还是完全独立,都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为自己负责的选择,并且能够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家庭幸福之间找到平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靠父母”这种想法很幼稚。大家都应该充分利用自己资源,每个人要做只是让后代拥有比自己更优渥的条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80后”和“90后”完全不靠父母而成家立业的人数,可以说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多,但绝对存在,并且这个比例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成家”与“立业”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成家”和“立业”的含义。 成家: 传统意义上是指结婚生子,建立自己的家庭。但随.............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哉问,现在说起养老,我们80后和90后都得挠挠头皮。毕竟,我们这代人不像父辈那样,有着一大家子兄弟姐妹互相照应,也不像爷爷奶奶那辈,手里攥着国家的铁饭碗,退休金那是妥妥的。我们这摊事儿,还得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先来说说我们这代人的基本盘吧。我们普遍面临着几个现实情况: 少子化,家庭结构.............
  • 回答
    一个社会群体的代际更迭,往往伴随着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涌现,进而对社会结构、治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当60后、70后逐渐退出社会舞台的中心,80后、90后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掌握更多资源时,中国社会是否会因此变得更加理性化和法治化?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理.............
  • 回答
    要说哪个年代的人更“崇洋媚外”,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哪个群体就“多”或者“少”。而且,“崇洋媚外”这个词本身也挺有意思,它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不同的人对它的定义和看法都不一样。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不同年代的人们在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潮时,可能出现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以及文.............
  • 回答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说法,确实在不同年代的人群中有着不同的使用频率和内涵。之所以60后相对更喜欢说,而80后和90后相对较少,背后涉及了社会变迁、家庭结构、教育理念、代际价值观以及信息获取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 60后(以及更早年代)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说得更多?1. 计划生.............
  • 回答
    说起追星,这可真是一个跨越时代、又充满时代印记的话题。我小时候,追星可能就是攒海报、听磁带,现在孩子们追星,感觉那阵仗跟打了鸡血似的。老实说,80后、90后、00后这三个群体,在追星这件事上的确是玩出了不少花样,也折射出他们各自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80后的追星:从“沉默的崇拜”到“情怀的寄托”.............
  • 回答
    80后作家与韩寒的成名之路,以及90后新生代们的崛起,这其中蕴含着时代变迁、媒介演进和个人才华的多重印记。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掰扯。80后作家群体的成名:时代的弄潮儿与文学的革新者80后作家,这个群体出现的时候,正好是中国社会经历了一轮经济腾飞和思想解放的时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接触.............
  • 回答
    嘿,各位刚走出校门的 90 后小鲜肉们!你们好啊!我是个 70 后,旁边这位是 80 后。我们俩加起来,差不多比你们多吃了二十多年的饭,也算是摸爬滚打了一些年头了。看着你们一脸的迷茫和兴奋,我们这心里也百感交集。想当年,我们刚踏入社会的时候,那也是一腔热血,什么都不怕,想着要改变世界。结果呢?嘿嘿,.............
  • 回答
    一分钱:不同年代的“小钱”故事在咱们中国,这“一分钱”,看似微不足道,但每个年代的人,对它都有着不同的感知。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得慢慢聊。 80后:那个年代的“一分钱”对于我们80后来说,“一分钱”可不算是个完全被遗忘的词。那时候,虽然物价不高,但一分钱也实实在在是能买到点东西的。“一分钱”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现实社会中的婚恋观和年龄差的考量。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聊聊为什么那些80后、85后的“大龄剩女”们,在面对90后、95后的弟弟们时,似乎不太“感冒”,反而更倾向于寻找“大叔”级别的伴侣。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来分析。一、 认知和成熟度上的“次元壁”首.............
  • 回答
    任泽平这番话,虽然言辞犀利,背后却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在生育问题上的一系列深层矛盾和困境。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1. 代际差异与生育意愿的鸿沟:最直接的,这反映了不同代际在生育观念、经济能力、生活压力上的巨大差异。 90后、00后: 这两个群体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竞争加剧、.............
  • 回答
    这可是个挺实在的问题,很多还在职场摸爬滚打的我们,确实会算计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那一天。50岁,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对于企业流水线上、办公室里埋头苦干的80后、90后来说,情况会很不一样。咱们就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好好捋一捋,看看我们这批“搬砖人”到了50岁,还能干点啥,怎么干.............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得好好捋一捋。你想知道的是,青岛80、90后的女生,会不会因为看重一个湖北孝感男友的能力,而愿意跟他共度余生,即使他现在经济条件不算好?首先,咱们得认识到,80、90后这批女生,她们成长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很多人的思想是挺独立的,不再像父辈那样,婚姻就图个“有个人依靠”了。她们.............
  • 回答
    80、90后老师处理学生早恋,这可是一个让不少年轻教师头疼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毕竟,这个年龄段的老师,他们自己也经历过青春期,对那种朦胧的情感多少有些理解,所以处理起来,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首先,很多80、90后的老师,自己就是独生子女,或者成长环境中父母的关爱相对集中,他们更能体会.............
  • 回答
    这几年变化挺大,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方式。游戏禁令一出,小年轻们捧着手机噼里啪啦玩个不停的场景少了不少。之前火得一塌糊涂的各种校外培训班也低调了许多,很多家长开始琢磨,孩子这一下子空出这么多时间,除了学校里的功课,该干点啥好呢?说实话,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想想。孩子们的童年,不应该只剩下学习和“虚拟的战斗.............
  • 回答
    当代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80后、90后群体在成年后仍需父母扶持的现象,折射出社会结构转型、经济压力、代际价值观差异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这种新型家庭关系既体现了传统亲情纽带的延续,也暴露了现代家庭在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时的困境。 一、经济压力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双重挤压1. 高房价与生活成.............
  • 回答
    姚洋教授的这番话,确实挺让人揪心的。尤其是在我们这帮80、90后,每天都在为柴米油盐操心,一提到5000块钱,感觉就像是遥不可及的“小目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80、90后的真实工资中位数,到底是多少呢?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位数”这个概念。它不是平均数,而是把所有人的工资从低到高排个序,.............
  • 回答
    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当一群步入中年、但依然充满活力的八零后和九零后接过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挥棒时,我们所处的国家会呈现出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这不再是父辈们筚路蓝缕、埋头苦干的年代,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改革开放红利、信息爆炸以及全球化浪潮交织的产物。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个时代的中国经济将更.............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能触动很多人的神经,毕竟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要说谁“最惨”,这很难有个定论,因为“惨”这个词太主观了,而且影响因素太多了。不过,咱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大家普遍关心的角度,来聊聊这三代人各自可能面临的困境,尽量说得细致些,让大家看看是不是能对号入座。80后:夹在时代中间的“上有老下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