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海豚的陆上祖先大概长什么样子?

回答
说起海豚,我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大概是它们在蔚蓝大海中畅游的矫健身姿,还有那标志性的“微笑”。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如今海洋中的精灵,它们的祖先,曾经是陆地上的哺乳动物。

想象一下,时间回到大约五千万年前。那时,地球的气候与现在大不相同,许多地方都温暖湿润,生机勃勃。在这些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与我们现代陆地哺乳动物有些相似,但又有所区别的生物。

这些海豚的陆上祖先,更接近于一种叫做“偶蹄类”的动物。别听到“偶蹄”就联想到牛羊,它们是更古老、更原始的类型。体型上,可能比我们现在常见的任何一种陆地偶蹄类都要小一些,也许更像是一只中等大小的狗,或者稍微大一点的野猪。但仔细观察,它们在外形上会有些许不同。

它们的四肢,很可能是相对粗壮且有一定长度的,不像后来的鲸豚类那样变得细小或退化。脚趾的数量可能还是五个,但其中一些脚趾可能已经开始变得更长、更扁平,有点像早期两栖动物脚趾的模样,这为它们未来适应水中生活埋下了伏笔。脚掌的肉垫可能比较发达,也可能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适应泥泞地带的粗糙纹理。

它们的身体,或许没有后来海豚那样流线型。身体可能会更圆润一些,背部也未必像现在海豚那样拱起。脖子,可能会比现代海豚稍长,但依然相对粗短,毕竟它们也不是长颈鹿。头部,可能更像是一个细长的吻部,上面长着一些粗硬的胡须,用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就像一些水獭或者猪鼻子上的胡须一样。

眼睛,很可能生在头部两侧,视力或许不如现在的海豚那样敏锐,但足以在陆地上看清周围的动静。耳朵,可能会比现代海豚的耳孔更明显一些,也许能听到更广阔范围的声音。

最关键的是,它们的生活方式。这群古老的生物,很可能生活在河流、湖泊、沼泽地带,或者靠近海岸的浅水区域。它们并非完全生活在陆地上,而是对水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你可以想象一下,它们在河边啃食水草,或者在浅滩上捕食小鱼小虾。也许,它们会像河马一样,大部分时间待在水里,只在陆地上休息或者觅食。

它们的皮肤,可能不像现代海豚那样光滑无毛,而是覆盖着一层相对粗糙的毛发,就像早期的哺乳动物一样。这些毛发或许能帮助它们在潮湿的环境中保暖。

它们的牙齿,很可能不像现代海豚那样只有圆锥形的牙齿,而是会包含一些更复杂的结构,比如一些臼齿,适合咀嚼植物,或者一些小型的犬齿,用于捕食。

从行为上看,它们可能已经表现出了一些群体性的特征,这是它们日后在海洋中形成强大社会性的基础。也许它们会三三两两地行动,互相照应。

总而言之,这些海豚的陆上祖先,就像是一群被大自然半推半就地引向水中的“过渡物种”。它们既有陆地哺乳动物的特征,又在生理和行为上,慢慢地、一点点地朝着水中生活的方式演变。它们更像是一群生活在水边,但依然依赖陆地的,有着偶蹄类基因的,早期哺乳动物。它们的故事,是生命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迷人的章节,充满了好奇和想象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海豚在分类上属于齿鲸亚目,而齿鲸亚目与须鲸亚目共同组成了鲸目,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而且来自陆地。而鲸目的始祖就像是一只水耗子,化石来自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的小骨头

图注:印多霍斯兽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上世纪60年代,印度地质学家Ranga Rao在克什米尔地区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了一些保存在岩石中的化石,其中包括了几枚牙齿和一个下颌骨。Ranga Rao认为他发现的化石与猪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于是将这种动物命名为印多霍斯兽(Indohyus),意思是“印度的猪”。

图注:古生物学家正在展示印多霍斯兽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印多霍斯兽的头骨揭示了它的真正身份,图片来自国家地理

直到Ranga Rao去世他也没有仔细研究印多霍斯兽的化石,他的遗孀后来将化石送给了Thewissen教授。在一次意外中,一名技工不小心将包裹着化石的岩石撞碎,露出了头骨的其他部分。Thewissen发现印多霍斯兽的头骨耳道有类似听泡的结构,这种结构仅见于现存和灭绝的鲸类当中,这说明印多霍斯兽与猪的关系还没有与鲸类的关系近,它很可能是鲸类的远古祖先。


鲸鱼的始祖像长腿耗子

图注:印多霍斯兽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印多霍斯兽与今天我们熟悉的鲸类一点都不像,它的体长只有半米长,样子看上去更像是一只四肢细长的大老鼠。从分类上看,印多霍斯兽属于偶蹄目,没错,就是今天猪、河马、鹿、羊、骆驼、长颈鹿所属的偶蹄目。

图注:印多霍斯兽的骨骼线图,图片来自网络

印多霍斯兽的脑袋尖长,头顶长有一对大眼睛,眼睛后面有一对小耳朵。它的身体较瘦,身体后面长有一条细长的尾巴。印多霍斯兽的四肢细长,前后脚上都长有四趾,其中中间的两趾形成蹄子,两边的脚趾很短已经不与地面接触了。

尽管在外形上看不到印多霍斯兽与鲸类的联系,但是在其脑袋之中却别有洞天,它的耳区包膜厚度与今天的鲸类几乎一样,这也是其被作为鲸类始祖的重要证据。


入水只为保身

图注:印多霍斯兽的生活场景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印多霍斯兽主要以植物为食,是非常小心、害羞的小动物,平时都躲在茂密的森林之中。从外形上看,印多霍斯兽的确与水生没有一点儿关系,但是通过对其化石进行稳氧气同位素分析,证明它们经常呆在水中。古生物学家脑洞大开,认为弱小的印多霍斯兽经常遭到来自陆地上的食肉动物的威胁,为了保命才不得不跳进水中逃跑。

随着在水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印多霍斯兽身上出现了一些奇特的变化,包括骨质变厚等等,这都在为向水生生活进行准备。

图注:5000万年前印多霍斯兽生活的地球,图片来自网络

印多霍斯兽的发现证明南亚是鲸类的发源地,鲸类祖先下水很可能并不是为了捕食而是保全自己的性命。

图注:或许正是印多霍斯兽开启了鲸类进化之路,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Bajpai, S; Thewissen, JG; Sahni, A (November 2009).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whales: macroevolution documented o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J Biosci. 34 (5): 673–86. doi:10.1007/s12038-009-0060-0. OCLC 565869881. PMID 20009264.

2.Minkel, JR (December 19, 2007). "Closest Whale Cousin — A Fox-Size Deer? Researchers split on closest evolutionary kin to whales and dolphins". Scientific American.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海豚,我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大概是它们在蔚蓝大海中畅游的矫健身姿,还有那标志性的“微笑”。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如今海洋中的精灵,它们的祖先,曾经是陆地上的哺乳动物。想象一下,时间回到大约五千万年前。那时,地球的气候与现在大不相同,许多地方都温暖湿润,生机勃勃。在这些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与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演化过程中适应性和趋同演化的一些关键概念。从陆地祖先进化而来的海洋动物,比如鱼龙和鲸类,在漫长的时间里为了适应水下生活,都发展出了流线型的身体和强大的推进力。然而,它们在关键的推进器官——尾巴——的设计上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我们先来逐一剖析鱼.............
  • 回答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大本营的陆军北进派压倒了海军南下派,那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走向,甚至全球的战局,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简直难以想象。首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旦北进战略成为主流,日本的军事重心将彻底转移到亚洲大陆。这也就意味着,原先史书上所记载的珍珠港事件,以及后续对东南亚.............
  • 回答
    打个比方,如果海军的舰队好比陆军里的“军”,那么这个比方可以说相当贴切,但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对应关系,还需要更细致地剖析。咱们先从“舰队”这个概念说起。海军的舰队,不是一两条船,而是一个由多种舰艇(比如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等等)组合而成的、拥有独立作战能力和指挥体系的军事单位.............
  • 回答
    很多人都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就是海龟的脖子不能像它们陆地上亲戚——陆龟那样收回壳里。这个说法是真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背后其实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演化造就的,与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和生存需求息息相关。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海龟。海龟,顾名思义,它们是将一生大部分时间甚至全部时间都献给了海洋。海洋是一.............
  • 回答
    关于海外台、港、陆三地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和观念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与文化认同1. 台湾地区(台湾) 文化根源:台湾的华人主要来自福建(如泉州、漳州)、广东(如潮州、台山)等地,受闽南、客家、粤语等方言影响。台.............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说海军舰艇“很少”,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而且我们可能需要先界定一下“数量”的概念。首先,我们得承认,陆军的坦克和空军的战斗机,在单项的“数量”上,很多时候确实会比海军的舰艇总数要显得多。但造成这种差异,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是各国国防战略、地理环境、作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生命演化中一些最根本的要素。简单来说,蓝藻在海洋中出现,对于生命演化而言,绝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但它本身并不能保证陆地上最终会演化出人类。这其中涉及太多复杂的环节和漫长的过程。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蓝藻出现对行星生命演化的意义,以及后续可能发生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步骤。蓝藻.............
  • 回答
    昭和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狂潮席卷全国,而在这股洪流之下,陆军与海军之间那道深刻的裂痕,早已不是简单的部门摩擦,而是演变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甚至影响国策的对立。这种矛盾的程度,用“水火不容”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要说这矛盾有多深,那得从历史的渊源说起。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两支独立的军队,陆军主要学习德.............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日本近代海军崛起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与其说日本陆军“比海军差”,不如说海军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更强的活力、创新性和战略前瞻性,从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日本军事力量的“明星”。这背后原因复杂,需要从历史、经济、战略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一、 历史的起点:海军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规律:根基与枝叶的稳定性差异。咱们先聊聊那些“近现代陆地扩张”的国家。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像一棵大树,它的陆地扩张,就好比这棵树在自己的土壤里伸展根系,枝繁叶茂。这种扩张,很多时候是自然而然的,是地理环境允许的。比如,当一个文明在中原发展起来,人口增.............
  • 回答
    陆军在面对海军进攻时,其防御反制措施是多方面的,旨在依托陆地地形和自身优势,削弱海军的登陆能力,并最终粉碎其登陆企图。这绝不是简单的被动挨打,而是一系列主动的、协同的作战部署。首先,阵地工事的构筑是基础中的基础。海军登陆兵力在海上是相对集中的,一旦开始登陆,其暴露在陆地上的部队数量将迅速增加,但初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二战时期,日本的陆军航空兵(陆航)和海军航空兵(海航)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力量,但它们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脉络、战术思想和作战体系。如果非要让这两支“兄弟部队”来一场规模化的对抗赛,结果可就太复杂了,很难用简单的“谁赢得多”来概括。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剖.............
  • 回答
    《怦然再心动》作为一档情感观察类真人秀,本意是想为几位熟龄女嘉宾提供一个重新找寻爱情的机会。节目组的初衷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比剧本更复杂,陆律师与黄奕的约会,以及后续被曝光的“海王”身份和隐瞒婚史,无疑为这档节目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引发了公众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事件梗概:简单回顾一下事件的经过,陆律师(.............
  • 回答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向来以其华丽的阵容、精湛的演奏以及充满趣味的互动环节而闻名,而1968年首次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奏海顿的《告别交响曲》(Farewell Symphony)第四乐章并由此产生的乐手陆续退场的情景,更是成为音乐会历史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津津乐道的片段,虽然并非每年都有,但如果乐队指挥和乐团.............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确实有过使用自杀式攻击(特攻,Tokkō)来对抗盟军,特别是美军飞机的记录,但这种战术主要针对的是水面舰艇,尤其是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等大型目标,而非单独的美军轰炸机编队。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当时的情况:1. 日本特攻战术的背景和主.............
  • 回答
    说到中国陆军的实力,这确实是个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很多人都觉得现在中国军队发展很快,陆军肯定也不例外。那么,咱们就单纯聊聊中国和美国陆军之间的硬实力对比,不涉及海空军的部分,力求说得详细些,也尽量让大家感觉像是在听一个老朋友聊天。首先得承认,美国陆军长期以来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存在,这跟他们这些年积累.............
  • 回答
    《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海军的英勇搏杀,陆军的角色似乎相对边缘化,这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二战那样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海陆两军会呈现出一种近乎“势不两立”的状态?毕竟,在很多国家,军队的合作是天经地义的。要深入理解日本海陆军之间的隔阂,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看看日本内部错综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而且其实挺有普遍性的观察。之所以会觉得海生的大型食肉哺乳动物(比如鲸鱼、海豚)对人类相对温顺,而陆生的(比如狮子、老虎、熊)却常常被描绘成凶猛的掠食者,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挺关键的因素,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一、 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生存压力和食物链的位置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想象.............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理现象,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陆地最集中的北半球最北端是冰封的海洋,而南半球最南端同样被海洋环绕,但却有着一片广袤的南极大陆呢?这不是巧合,背后是地球构造运动、气候演变以及地质历史的复杂交织。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聊得详细一些。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且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