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匈牙利为什么扯奥匈帝国的后腿,甚至想独立?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匈牙利会在奥匈帝国晚期“扯后腿”甚至渴望独立,我们得回到19世纪,那个民族主义思潮席卷欧洲的时代,以及奥匈帝国自身的结构性问题。这并非简单的“扯后腿”,而是一个复杂民族如何争取自身权利、在帝国框架内寻求更大自主权,最终走向独立的漫长斗争。

历史的根源:两次“奥地利统治”的记忆与匈牙利的独特地位

匈牙利人并非天生的帝国“叛逆者”。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建立的匈牙利王国,拥有悠久的独立建国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然而,在17世纪末,由于抵挡奥斯曼帝国入侵的需要,匈牙利贵族选择与哈布斯堡王朝(即后来的奥地利皇室)联合,以换取军事保护和政治自治。但这层联合并非平等,匈牙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附庸,并经历了两次被直接统治的时期,尤其是被奥地利视为“省份”对待的经历,深深烙下了不甘屈辱的印记。

这种“被统治”的记忆,以及自身强大的民族认同感,使得匈牙利人始终怀揣着恢复国家独立的梦想。

1848年革命:民族主义的爆发与挫败

1848年欧洲爆发了普遍的革命浪潮,匈牙利人抓住这个机会,在拉约什·科苏特等民族主义领袖的带领下,发起了争取更大自治甚至独立的运动。他们提出了著名的《十二点纲领》,要求建立独立的匈牙利政府,恢复古老的宪法权利,废除封建制度。

起初,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为了平息其他地方的革命,不得不做出让步,承认了匈牙利的大部分要求,任命了独立的匈牙利政府。然而,一旦奥地利在中部地区稳住了阵脚,便立刻撕毁承诺,调集军队镇压匈牙利的独立运动。

这次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它在匈牙利民族意识中播下了更深的种子。科苏特及其追随者被迫流亡海外,但他们的理想和口号却在匈牙利国内继续流传,成为了未来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支柱。虽然起义失败了,但它向世界展示了匈牙利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愿望,也让奥地利认识到,匈牙利问题是帝国稳定的一大隐患。

《1867年奥匈帝国调整方案》(Ausgleich):妥协的产物,矛盾的根源

在1866年普奥战争中,奥地利惨败,国力受到严重削弱。这给了匈牙利人一个绝佳的机会。为了维系帝国的稳定,并获得匈牙利的军事和财政支持,哈布斯堡王朝不得不与匈牙利进行一场深刻的政治谈判。

这场谈判的结果就是著名的《1867年奥匈帝国调整方案》,也称为“奥匈二元君主制”。根据这个方案,奥地利帝国被重组为奥匈帝国。虽然名义上是同一个君主(哈布斯堡家族),但帝国被分割为两个主要部分:奥地利部分(由皇帝直接统治)和匈牙利王国(由国王兼任,但享有高度自治)。

这两个部分在外交、军事和财政上有共同的管理机构,但各自拥有独立的议会和政府。这意味着,匈牙利不再是奥地利的“省份”,而是与奥地利并列的国家。匈牙利人认为这是恢复了部分往日荣光,是他们长期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然而,这个“解决方案”并非真正的和解,反而为日后的矛盾埋下了更深的伏笔:

“扯后腿”的开始: 匈牙利获得了高度自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满意。他们渴望的是完全的独立。在帝国框架内,匈牙利政府经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外交、军事和财政问题上与奥地利方面产生分歧,甚至进行消极抵抗,这在许多奥地利人看来就是“扯后腿”。例如,在征兵问题上,匈牙利军队的组织和语言使用问题,常常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
民族主义的继续发酵: 在奥匈帝国这个由多种民族组成的国家里,匈牙利的民族主义虽然得到了释放,但其他民族(如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等)的民族主义也同样在觉醒。奥匈帝国的设计并没有根本解决这些民族之间的矛盾,反而因为匈牙利获得了相对特殊的地位,更加激发了其他少数民族对平等权利的追求。
匈牙利内部的民族主义: 即使在匈牙利内部,也存在着对少数民族的压迫问题。匈牙利人也在追求自身民族的文化和政治优越性,这使得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更加复杂。
追求完全独立的目标: 尽管获得了自治,但许多匈牙利民族主义者认为,只有彻底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实现完全的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匈牙利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将奥匈帝国视为一个束缚,一个阻碍他们迈向更大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枷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的稻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了奥匈帝国走向灭亡的催化剂。这场战争的起因就与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民族矛盾有关(萨拉热窝事件)。

在战争期间,匈牙利民族主义者看到了一个机会。他们认为,如果奥匈帝国战败,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趁机宣布独立。虽然匈牙利在战争初期仍然是帝国的一部分,但内部的离心力已经非常明显。战争的巨大消耗和奥匈帝国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进一步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权威,也加剧了匈牙利人对继续支持这个“日薄西山”的帝国的怀疑。

随着战争的结束,奥匈帝国四分五裂。匈牙利人抓住这个时机,于1918年宣布独立,建立匈牙利共和国,并最终在1920年的特里亚农条约后,确定了其独立国家的地位。

总结来说,匈牙利在奥匈帝国的晚期“扯后腿”乃至渴望独立,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历史积淀、民族情感、政治现实和现实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1. 历史记忆: 匈牙利有着悠久的独立建国史,两次被奥地利直接统治的经历留下了深刻的民族创伤和对恢复国家独立的渴望。
2. 民族主义思潮: 19世纪席卷欧洲的民族主义浪潮,极大地激发了匈牙利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主意识。
3. 《1867年奥匈帝国调整方案》的局限性: 尽管该方案赋予了匈牙利高度自治,但它本质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矛盾,反而为匈牙利追求更大利益甚至独立提供了便利。匈牙利人将其视为一个追求完全独立的跳板。
4. 帝国自身的衰落: 随着奥匈帝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下降,以及内部各民族矛盾的激化,匈牙利人认为继续依附于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已经不再符合自身利益,独立成为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可以说,匈牙利在奥匈帝国晚期的行为,是其作为一个拥有强大民族意识的民族,在复杂的帝国环境中,努力争取自身权益、最终实现民族解放的自然演进过程。他们并非纯粹的“扯后腿者”,而是扮演着在帝国体系内寻求自主权,并最终走向独立的行动者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他两个我点赞的答案已经回答了问题了,我只多说一点:

它难道不清楚以自己的人口、多民族、工业、经济等状况,一旦独立不要说享受列强待遇了,连保持完整都很难

他们很清楚。

马扎尔政治领导人中的现实主义者知道,只有在哈布斯堡君主国这个框架内,才能保留住马扎尔人在匈牙利的特权地位,甚至是他们热爱的王国的存在也需要仰赖于君主国。鉴于国内少数族裔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巴尔干地区的事态发展和俄罗斯的扩张主义政策,一个马扎尔民族国家独立生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此外,许多匈牙利精英相信,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匈牙利的经济财富和政治影响力的上升与共同君主制的建立有直接联系,尽管匈牙利不是完全独立的,但这使得匈牙利的存在有了可能性,并保证了这一点。这正是伊斯特万·塞切尼伯爵(Istvan Szechenyi)在19世纪早期阐明的立场,人们可以追溯此类传统在匈牙利政治和社会精英中的延续,尽管这并不意味着这类思想也会在更广泛的匈牙利小贵族,即乡绅贵族中蔓延。

(有一说一,我想这么做很久了,我引我自己(的翻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匈牙利会在奥匈帝国晚期“扯后腿”甚至渴望独立,我们得回到19世纪,那个民族主义思潮席卷欧洲的时代,以及奥匈帝国自身的结构性问题。这并非简单的“扯后腿”,而是一个复杂民族如何争取自身权利、在帝国框架内寻求更大自主权,最终走向独立的漫长斗争。历史的根源:两次“奥地利统治”的记忆与匈牙利的独特.............
  • 回答
    奥匈帝国(1867年成立)的建立是欧洲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妥协,而原本以激进革命著称的匈牙利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帝国内部保守势力的核心之一。这一转变涉及复杂的权力结构、民族关系和历史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 一、1867年奥匈帝国成立的背景:妥协与权力再分配1. 19世纪匈牙利的激进传.............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参战动机的复杂性,以及民族主义、领土野心和战略考量如何交织在一起。简单地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并不仅仅是为了奥匈帝国的南蒂罗尔和达尔马提亚,尽管这些地区无疑是其参战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英法的“更多”也并非完全不重要,但其性质与意大利的诉求有所不同。要详细.............
  • 回答
    奥匈帝国,这个一度雄踞欧洲腹地的庞大帝国,确实不像英国、法国、西班牙那样拥有广袤的海外殖民地。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以及帝国自身性质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它“不进行殖民扩张”,不如说它的重心和资源都被牢牢地钉在了欧洲大陆,没有像其他列强那样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大洋彼岸。要深入理.............
  • 回答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理解当时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面临的复杂局面,以及他为何宁愿在匈牙利王国的问题上采取更谨慎,甚至可以说是妥协的策略,而不是直接动用武力。这背后牵扯着政治、历史、民族主义以及帝国本身的脆弱性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匈牙利王国无法以非军事手段取消”这个前提。事实.............
  • 回答
    奥匈帝国粉的存在以及他们幻想成立多瑙联邦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话题,涉及到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政治思潮以及对现实的不满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奥匈帝国吸引人的地方(奥匈帝国粉的心理基础):尽管奥匈帝国是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并最终解体的多民族帝国,.............
  • 回答
    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这两个曾是欧洲大陆上的巨头,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在炮火中灰飞烟灭,一个则在内部矛盾中分崩离析。乍看之下,两国似乎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多民族的君主制国家,都经历了工业化的浪潮,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正是这些相似之处的背后,潜藏着决定两国命运的根本差异。要理解为何.............
  • 回答
    西班牙和奥匈帝国,这两个名字都曾承载着“共主邦联”的辉煌,但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西班牙走向了统一,而奥匈帝国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分崩离析。这其中的原因,远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而是错综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西班牙的统一之路:王权的 consolidation 和 nati.............
  • 回答
    奥匈帝国解体后,奥地利失去了南苏台德地区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交织的历史进程,涉及到民族主义的兴起、一战的结局、战胜国的意图以及地理和经济因素。以下将详细阐述:1. 奥匈帝国的民族构成与民族主义的兴起: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帝国,由德意志民族、匈牙利民族、斯拉夫民族(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
  • 回答
    要理解哈布斯堡王朝为何如此执着于维持其在德意志地区和意大利地区(尤其是在奥匈帝国框架下)的影响力,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渊源、政治现实以及王朝赖以生存的核心逻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同盟”或“协约”问题,而是关乎哈布斯堡王朝自中世纪以来,如何通过复杂的外交手腕和军事力量,在欧洲权力格局中扮演关键角色的.............
  • 回答
    很多游客在规划欧洲行程时,会发现奥地利和捷克经常被打包在一起,这并非偶然。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地理、文化以及旅行便利性等多个角度去探究。首先,历史是维系这两个地区最深刻的纽带。曾经,奥地利和捷克同属于一个庞大的帝国——奥匈帝国。这个帝国在欧洲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核心区域就涵盖.............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苏联出兵平定匈牙利(1956年)和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评价,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理解为何人们会对这两次事件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具体背景、国际形势、苏联的政策目标以及事件对各方造成的后果。首先,我们来谈谈苏联在1956年平定匈牙利事件。1. 当时匈牙利的.............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和匈牙利的复仇情绪确实比奥地利要强烈得多,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一、战争的性质与战败的后果 德国:作为核心战败国,承担最严厉的惩罚。 《凡尔赛条约》的严苛性: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德国被条约认定为.............
  • 回答
    1850年至1910年间,匈牙利西部经历了一场显著的人口涌入,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这段时期,匈牙利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帝国省份,逐步走向自治,最终成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这种转变不仅重塑了政治格局,也极大地刺激了经济发展,从而吸引了大量.............
  • 回答
    苏联时期,中东欧国家,包括匈牙利、捷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民众普遍存在反苏/反俄情绪,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国家各自的背景以及它们与苏联关系的演变。历史的阴影:长久被支配的记忆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奥地利和匈牙利,在地理位置上比邻,历史上又曾是同一个庞大的帝国(奥匈帝国)的中心和另一半,人口和领土规模也大致相当,但经济发展的表现却差异明显。要解释这个问题,得从很多方面抽丝剥茧,就像解剖一个复杂的历史和经济肌体一样。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虽然奥匈帝国.............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在历史上与教廷及意大利事务的关系,并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一看就知道是AI写出来的感觉。首先,得明白一点,在中古到近代早期,所谓的“意大利”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系列政治实体,包括教皇国、王国、公国、共和国等等。而“教廷”,即罗马教皇及其领导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当时.............
  • 回答
    汉朝之前,匈奴并非没有活动,他们一直在漠北纵横驰骋,对周边的各个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都构成过威胁,只是这种威胁的性质和强度与汉朝时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我们通常理解的“骚扰中原”这个概念上。要理解为什么汉朝之前匈奴的“骚扰”行为不像汉朝时期那么突出或频繁,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1. 时间的界定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