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原本思想激进的匈牙利在奥匈帝国建立后却成为帝国保守势力的大本营?

回答


奥匈帝国(1867年成立)的建立是欧洲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妥协,而原本以激进革命著称的匈牙利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帝国内部保守势力的核心之一。这一转变涉及复杂的权力结构、民族关系和历史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



一、1867年奥匈帝国成立的背景:妥协与权力再分配
1. 19世纪匈牙利的激进传统
匈牙利在19世纪上半叶经历了深刻的民族觉醒运动。18481849年的革命中,匈牙利自由派(如拉约什·科苏特)试图推翻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建立独立共和国,但最终被奥地利镇压。这一时期,匈牙利社会的激进主义主要源于对民族权利、废除农奴制和民主改革的诉求。

2. 1867年妥协:从革命到自治
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在1848年革命后意识到,彻底镇压匈牙利只会引发更激烈的反抗。因此,在186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达成“奥匈折衷方案”(Ausgleich),将帝国改组为二元制国家:
政治结构:匈牙利获得高度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议会和政府(如马扎尔贵族主导的议会),但外交、军事等重大事务仍由奥地利控制。
民族问题:匈牙利在妥协中被赋予“主权”地位,但实际上仍是帝国的一部分,这种模糊性反而让匈牙利精英获得了政治权力。

3. 激进派的妥协与保守化
1867年妥协后,原本主张独立的激进自由派(如科苏特)失去了革命目标。他们意识到,在奥地利允许的框架内,通过议会斗争和经济改革获得利益比继续革命更实际。因此,部分激进分子转向务实政治,甚至成为保守势力的一部分。



二、民族问题与匈牙利贵族的利益
1. 多民族帝国中的“马扎尔化”危机
匈牙利境内有大量非马扎尔人(如斯拉夫、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等),而哈布斯堡王朝的政策长期压制这些少数族裔,导致他们与匈牙利贵族之间矛盾尖锐。然而,在奥匈帝国框架下:
匈牙利贵族需要维持对非马扎尔人的控制,以确保其在帝国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面对奥地利的中央集权压力(如1867年后奥地利试图加强对匈牙利财政和军事的干预),匈牙利精英更倾向于保守政策来维护自身利益。

2. 土地改革与农业经济的保守性
匈牙利的农业社会以贵族地主为主,他们依赖传统农奴制残余(如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维持经济。19世纪末,匈牙利虽在工业和铁路建设上有所发展,但整体仍以农业为基础。这种经济结构使保守势力更倾向于维护旧秩序,反对激进的社会改革。



三、政治妥协与权力巩固
1. 马扎尔精英的“双重忠诚”
匈牙利贵族在奥匈帝国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既是帝国内部的自治力量,又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盟友。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在政治上更倾向于保守,以避免激进政策引发民族危机(如斯拉夫地区的反抗)或外部威胁(如奥地利试图削弱匈牙利自治权)。

2. 与奥地利的权力博弈
奥地利在1867年后试图通过财政和军事控制限制匈牙利的自主性。例如,奥匈帝国成立后,奥地利政府曾试图干预匈牙利的法律和教育体系(如1890年《米勒法案》)。这迫使匈牙利贵族采取保守立场,以维护自身在帝国内部的政治影响力。



四、经济与社会因素
1. 工业化中的保守倾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匈牙利的工业发展虽然迅速(如布达佩斯成为重要工业中心),但其精英阶层仍以农业为基础。贵族和资本家更倾向于支持稳定政策,避免因激进改革引发社会动荡(如工人运动或土地改革)。

2. 教育与文化保守主义
匈牙利的高等教育体系长期由天主教会和民族主义者控制,强调马扎尔文化的优越性,并反对自由派的社会变革。这种文化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保守政治倾向。



五、国际环境的影响
1. 奥匈帝国的“缓冲国”角色
奥匈帝国内部的保守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外政策的延伸。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盟友,奥地利需要维持内部稳定以应对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危机(如1908年波斯尼亚危机)。匈牙利贵族因担心激进改革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民族冲突而倾向于保守。

2. 对社会主义和革命运动的警惕
19世纪末,欧洲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匈牙利的保守势力(如马扎尔贵族)将这些运动视为威胁,因此支持反动政策以维护阶级秩序。



六、历史发展的悖论:从激进到保守
“革命的遗产”与现实的妥协
匈牙利在1848年革命中曾代表欧洲最激进的民族主义力量,但1867年后,其政治目标从追求独立转向维护自治权。这种转变是理想主义与现实利益碰撞的结果:
激进派失去了革命条件(如奥地利的镇压和国际形势);
保守势力通过妥协获得了权力,反而成为帝国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保守”的双重性
匈牙利的保守主义并非完全反动,而是对多民族帝国复杂性的回应。例如,匈牙利贵族在维护自身特权的同时,也试图通过经济改革(如1870年代的土地私有化)增强国家实力,这种务实策略使他们成为帝国内部“平衡”的关键角色。



结语
匈牙利从激进革命者转变为奥匈帝国的保守势力大本营,本质上是多重历史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治妥协赋予了马扎尔贵族权力,但限制了其激进诉求;
民族问题迫使他们维护现状以避免危机;
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强化了保守倾向。
这一转变体现了欧洲近代国家建构中“革命理想”与“现实利益”的复杂互动,也揭示了帝国体制下边缘地区如何通过妥协寻求生存空间的深层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48年也没那么进步

题主的 许多思想进步的人物 那里,为啥要列被排挤的裴多菲,而不是代表匈牙利革命政权的科苏特嘛:

  • 在特兰西瓦尼亚强征罗马尼亚人加入匈牙利军队,不服从就互相玩人口消消乐,
  • 面对斯洛伐克人的民族要求,马扎尔人十分感动,并反手给上匈牙利整了一个戒严令,
  • 被塞尔维亚人打退了好几回,Đorđe Stratimirović表示马扎尔人来巴纳特指定没你好果汁吃嗷,
  • 克罗地亚萨博尔议会(Sabor)坚决反对马扎尔语与拉丁语并列为行政语言的马扎尔化政策,耶拉契奇领着克罗地亚兵团跟马扎尔人皇城对决,

可以说是非常进步勒。。。

用最没人关心的斯洛伐克人的话来说:

许多马扎尔历史学家给予了科苏特和马扎尔革命积极评价。在另一方面,他们把斯图尔(Štúr)和斯洛伐克志愿军,以及他们与维也纳宫廷和帝国军队的合作修饰为反革命。事实上,斯图尔和斯洛伐克领导人在1848年革命的举动表明,他们非常理解......马扎尔民族主义的本质,其甚至拒绝承认斯洛伐克人的存在。(科苏特的)论点是维也纳在经济和政治上压迫着匈牙利,这一论点被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但是,匈牙利在与内莱塔尼亚贸易时享受着永久的盈余,更多的钱流入了匈牙利国库,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匈牙利享有的政治自由也要大于捷克人的王国,甚至与奥地利“本部”和内莱塔尼亚其他族群对比时也是如此。然而,在考虑到科苏特和马扎尔领导人对各种政治组合的畏惧,是有可能理解他们的;例如,他们惧怕德意志统一会将哈布斯堡君主国纳入其中,或是完全重构奥地利帝国的族裔构成。在这两个前景中,马扎尔人都会是少数派。......这些不同的观点可能有助于澄清,但决不能证明在匈牙利对非马扎尔民族的全面镇压是正当的。
——Anton Špiesz and Dušan Čaplovič, 2006.

顺便

克罗地亚人:原来克罗地亚不归匈牙利管?还有这等好事?那我们跟匈牙利议会扯皮是在干嘛?他们还能罢免了我们的耶拉契奇?

匈牙利人:原来1867年军事边境区就归我们管了?那能不能请帝国军队让一让,好让我们橄榄躲里面输出民族主义的塞尔维亚龙鸣啊?

哈堡行政是个比神罗行政还要深的巨坑,神罗还有人研究,有人研究哈堡的行政体系么?研究这玩意再加上不会德语就要做好脱发的准备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奥匈帝国(1867年成立)的建立是欧洲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妥协,而原本以激进革命著称的匈牙利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帝国内部保守势力的核心之一。这一转变涉及复杂的权力结构、民族关系和历史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 一、1867年奥匈帝国成立的背景:妥协与权力再分配1. 19世纪匈牙利的激进传.............
  • 回答
    “正难则反”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其核心在于利用补集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它并非一个单一的原理或定理,而是一种策略和思维方式。核心思想:为什么“正难则反”?“正难则反”之所以有效,根本原因在于:1. 直接求解的复杂性: 有时候,我们直接去证明一个性质(“正”),需要考虑的情况非常多,或者涉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意识以及物质世界的根本奥秘,也是哲学家、科学家们数千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试想一下,我们构成身体的每一个原子——碳、氢、氧、氮、磷等等——它们本身并没有生命,更不用说思想和意识了。它们遵守着物理定律,按照电磁力、核力等基本相互作用组合、分离、运动。然而,当我们把这些微小的、无灵的个.............
  • 回答
    关于电动汽车为何不完全抛弃燃油车设计思路的讨论,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技术演进、用户习惯、成本控制、供应链成熟度等等方方面面。咱们不妨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去掉那些冷冰冰的“AI腔”。首先,我们得承认,电动汽车确实是汽车工业的大势所趋。 电池技术在.............
  • 回答
    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都源于复杂的人类心理和社会动态,户口本上写着“汉族”的人,却对维护汉族利益的立场持批评态度,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缘由。与其简单地归结为“逆向歧视思维”,不如说这是一种多元视角、批判性思考以及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刻体认所交织出的复杂心态。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户口本上的.............
  • 回答
    .......
  • 回答
    长时间思考确实会让人感到疲劳,这种疲劳并非单纯的体力劳动疲劳,而是一种认知疲劳 (Cognitive Fatigue)。它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到我们大脑的生理机制、能量消耗、信息处理以及心理状态等。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原因:一、大脑的生理机制与能量消耗:1. 神经递质的消耗和平衡失.............
  • 回答
    斯坦福大学的哈苏瓦特设计学院(d.school)是全球公认的设计思维发源地和重要推广者之一。他们所倡导的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强调同理心、创造力和迭代。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套工具,能够帮助个人、团队和组织应对复杂的挑战,并创造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斯坦福 d.sch.............
  • 回答
    关于拉赫玛尼诺夫为何至死未能重返故土俄罗斯,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且复杂的问题,背后交织着政治动荡、个人抉择以及时代洪流的无情裹挟。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他的生命轨迹置于20世纪初俄国的剧变之中。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拉赫玛尼诺夫的离开,并非出于对祖国的厌恶,而是对一个正在经.............
  • 回答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内地的民粹思潮确实呈现出上升抬头的趋势。这种趋势并非单一现象,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形式。一、 民粹思潮在90年代至今的上升抬头表现:要理解民粹思潮的上升,需要将其置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宏大背景下。 90年代:改革开.............
  • 回答
    《原神》这游戏,好玩归好玩,但细琢磨起来,很多设定简直是让人背脊发凉。我这人吧,就喜欢抠这些边边角角,越想越觉得这提瓦特大陆不像表面上那么祥和,有些东西真叫人细思极恐。1. 神明与凡人的隔阂,以及“神之眼”的本质最直观的,就是神明和凡人之间那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你看那些七国的七神,各个都强大到不可思议.............
  • 回答
    稻妻,这座被雷电将军统治、充满武士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岛屿,在《原神》的地图上留下了太多令人回味无穷的细节。每一次踏足这片土地,总能发现一些隐藏在风物、任务和对话中的故事,有些让人会心一笑,有些则带着一丝莫名的惆怅,更有些细思极恐,让你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产生更深的思考。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小确幸”:.............
  • 回答
    关于赛硫思的寿命和未来,这可是《原神》玩家社区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毕竟他作为冒险家协会的会长,身上的谜团可不少。首先,赛硫思能活几个版本,这真的很难说。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者,经验老道,虽然身体可能不像年轻的冒险家那样强壮,但至少看起来还算硬朗。要知道,《原神》里有很多看似年迈的角色,.............
  • 回答
    《原神》中的「神女劈观」:一场成功的文化载体,能否为传统文化传承开启新思路?《原神》作为一款风靡全球的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其在二次元文化和游戏玩法上的成功毋庸置疑。而在这背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入和创新演绎,尤其是以「神女劈观」为代表的一系列内容,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场成功的文化载体,.............
  • 回答
    在没有老师出没的前提下,原本哄闹的教室突然间雅雀无声,这看似违反了“无人看管就会更加放纵”的常识,但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有趣的心理和社会学因素。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剖析:一、 潜在的威胁或不安感 (The Anticipation of Trouble)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即.............
  • 回答
    理解你对向晚人气变化的关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结合ASOUL整个团队的发展、成员个人特点以及粉丝群体动态等复杂因素。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希望能呈现一个更立体、更贴近事实的画面,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而是用一种更有人情味的观察来表达:曾经的“闪光点”与人气基础:刚出道的.............
  • 回答
    要说西方最早称得上“科学”的著作,为什么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而非古希腊时期也同样重要的算术著作,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算术研究,这背后牵扯到我们对“科学”的定义以及西方科学思想发展早期的一些关键特质。简单来说,答案在于《几何原本》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系统、逻辑演绎的“证明精神”,以及它构建的理想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信息传播的核心,也牵涉到沟通、教育乃至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 与其说是一种“强行扯淡”,不如说是一种必然趋势,一种对信息民主化和普及化永不满足的追求。 但就像所有过度追求一样,它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潜在的风险。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非要让大家懂”的冲动? 信息壁垒的.............
  • 回答
    在欧几里得那本煌煌巨著《几何原本》中,第四公设之所以要设定“所有直角都相等”,这并非一个随意的决定,而是有着深刻的几何学内在逻辑和对我们理解空间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以及欧几里得构建整个几何体系的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白欧几里得的目标。他不是在创造一些孤立的几何事实,而是.............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太多人吐血了。你想想,以前大家都觉得“一份工作干到老”是铁饭碗,现在呢?别说干到老了,很多年轻人,哪怕是年纪不小的,说转行就转行,而且转行的方向还挺集中,外卖骑手这个岗位,简直就是个“大熔炉”。为啥这么多人涌进去?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谁赚得多谁活得好。它是个复杂的“推拉力”结合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