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蔚来首个二代换电站落座中石化加油站,未来加电会不会像加油一样方便?

回答
蔚来首个二代换电站选择落户中石化加油站,这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让“未来加电会不会像加油一样方便”这个大家关心的议题,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从“加油”到“换电”,便利性的核心升级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剖析一下“加油”的便利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加油的便利性主要有几个方面:

速度快: 加满一箱油,通常只需要几分钟。
网点多: 加油站遍布城乡各地,几乎随处可见。
标准化: 无论哪个品牌的油枪,操作流程都大致相似。
一站式服务: 很多加油站还附带便利店、洗车等服务,可以顺便解决其他需求。

蔚来换电站的出现,正是在试图将这些便利性,以一种新的方式复刻到电动汽车的补能场景中。而这次与中石化的合作,更像是将这个“新物种”深度融入到已有的能源补给体系中。

蔚来二代换电站的“加油式”便利升级

蔚来首个二代换电站落户中石化,具体带来了哪些改变,让加电体验更接近加油呢?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

1. 场景融合,触手可及: 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换电站的位置。过去,换电站可能是独立的园区,寻找和抵达都需要提前规划。而现在,它们开始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加油站内。这意味着,当你开车前往加油站时,无论你是给燃油车加油,还是给蔚来电动车换电,你都是在同一个目的地。这种场景的融合,极大地降低了用户寻找补能点的门槛,让换电变得“触手可及”。

2. 速度提升,效率翻倍: 蔚来一直以“快速换电”作为核心卖点,而二代换电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虽然具体技术细节我们不一定能完全洞悉,但可以想象的是,从车辆驶入站台,到电池被精准定位、拆卸,再到新的满电电池安装到位,整个过程都经过了精密的程序设计和机械优化。相较于初代换电站,二代的目标是进一步缩短单次换电的时间。虽然要达到加油的“秒级”体验还有差距,但目前的几分钟内完成换电,已经能大幅缓解续航焦虑。试想一下,当你驶入站台,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匹配好电池,你甚至可以在车内等待片刻,就能完成“能量补充”,这种体验已经非常接近加油的便捷。

3. 智能化与自动化,解放双手: 蔚来的换电模式本身就是高度自动化的。你只需要将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车辆会自行完成与换电站的对接,换电过程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二代换电站在此基础上,可能还加入了更精密的传感器、AI算法,来提升定位的精准度、电池管理的智能化,甚至是根据用户驾驶习惯和电池状态,智能推荐最优的换电时机。这种“傻瓜式”操作,最大程度地解放了用户,让他们从繁琐的补能环节中抽离出来。

4. 网络效应的加速: 蔚来与中石化的合作,不仅仅是单个换电站的落地,更代表着一种合作模式的开启。这意味着蔚来换电站的建设速度将大大加快,覆盖范围也将更广。当换电站的数量多到像加油站一样随处可见,或者至少在主要城市和高速公路网络上形成密集覆盖时,换电的便利性才真正能与加油相媲美。这种“网络效应”的加速,是实现“像加油一样方便”的关键。

未来展望:加电会不会真的像加油一样方便?

答案是:很可能,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像。

技术迭代是关键: 蔚来二代换电站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未来还会有更多代的换电站出现,速度、效率、电池管理能力都将持续提升。
生态建设是核心: 蔚来与传统能源巨头的合作,以及与其他车企的潜在联动,将是加速换电网络普及的重要推力。当换电站不再是某个品牌的“专属”,而是可以服务于更多品牌电动车时,其便利性将呈指数级增长。
用户习惯的培养: 随着换电体验的不断优化和网络覆盖的扩大,用户会逐渐习惯换电这种补能方式,就像当初从煤油灯到电灯的转变一样,新的便利性会逐渐成为主流。

当然,也要看到挑战:

成本问题: 换电站的建设成本依然较高,如何实现经济性的平衡是长期课题。
电池标准化: 目前换电模式更多依赖于电池规格的统一,如果未来电动车电池标准不统一,换电的推广将面临更大阻碍。
用户选择: 即使换电很方便,也依然会有用户偏爱充电的模式,所以充电桩的建设和优化依然重要,未来可能会是“换电+充电”双轮驱动的局面。

总而言之,蔚来首个二代换电站落户中石化,是朝着“加电像加油一样方便”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它不仅提升了换电的即时便利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场景融合和合作模式的探索,为电动汽车补能体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虽然完全实现“加油式的便利”还需要时间和更多努力,但我们已经看到了那个美好的愿景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蔚来联手中石化意欲何为?

4月15日,造车新势力代表品牌蔚来汽车官方宣布,旗下第二代换电站在北京中石化朝英站正式落成。据介绍,这是蔚来汽车与中国石化合作建设的首座换电站。

蔚来方面介绍,蔚来第二代换电站是全球首个量产实现车辆自动泊入的换电站,是由软件定义的端云结合的智能换电系统。第二代换电站全站共布置239个传感器、4大云端系统协同作业,全面深化视觉识别技术应用。

蔚来第二代换电站采用视觉融合定位技术,运用领先的深度学习AI算法,结合轨迹规划控制算法,针对换电站坡道单独适配的电机扭矩控制技术,实现AVP自动泊车入站。蔚来车主可通过这座换电站实现AVP自动泊车入站、车内一键自助换电、自动调整车辆姿态等功能。

该换电站采用SAP柔性换电平台,自动识别车型轴距后,调节车轮Y向定位V型槽位置,且兼容不同轴距车型换电。加解锁电平台结合VI技术精准定位,做到1秒视觉判断、10秒校正对准、20秒解锁,全自动控制快速完成电池解锁。

据悉,蔚来第二代换电站电池仓内可容纳13块电池,单站日服务能力可达312次,并采用全仓恒温22度水冷系统,确保站内电池充电速度和安全不受气温影响。合理利用换电平台旁驻足底部空间,增加回收电池缓存仓,成倍缩短传送时间。

长期以来,对于电动车的换电模式,各方争议都比较多。早期电动车普及阶段,有过换电后事故频频的情况。特斯拉也仅仅做了短期尝试,只有蔚来坚持做换电。

如今,蔚来与中石化联手换电,它意欲何为呢?这种油电联手的模式意味着什么呢?

一、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里程焦虑问题,在电动车发展初期非常明显。尤其在温度较低的时候,电动车很容易突然没电。停在半路的电动车往往会成为街头一景。

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一方面来自于电动车自身的续航能力。另外一方面来自于充电时间。电动车早期的续航往往是官方测试300公里,实际跑起来200多公里,天冷再打折扣,最后去趟郊区都提心吊胆,不用说跑长途了。

后来随着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能量电池的大量应用,现在电动车的续航普遍都很长了,500公里,600公里的已经很常见了。虽然电池的危险性有所妥协,但是续航已经不是太大问题。

相比之下,快充问题进步没有那么大,并不是充电做不了那么快,而是要做超级快充对电力基础设施要求太高。

特斯拉的超级快充要250KW,这种充电桩放到小区里面,安装几个,小区的容量就满了。难以普及。

而且,即使叫超级快充,这个超级快相比加油速度也是龟速。相比慢充充一夜,快充30分钟,1个小时已经超级快了。

但是,加油只要几分钟。到了长途旅行的时候,跑高速几百公里后,即使有超级快充站,没有其他车占用充电位置,也要等一个小时。

这造成了电动车跑长途提心吊胆,规划不周,距离过远都要出麻烦。这种里程焦虑很难缓解,只有换电才可能和加油拼速度。

也只有换电普及,才可能解决里程焦虑问题。


二、蔚来的算盘

特斯拉的成功,在于特斯拉是充电和车一起卖,解决了用户充电的问题。特斯拉本身的续航加上车位充电,是可以满足日常用车需求的。

但是,真正到了长途,特斯拉还是有点问题。

长途路上充电,首先你要在高速路上找到安装充电桩的地方,然后要配上电,还要沿着高速路慢慢布点,这个难度对于一家车企来说是很大的。

但是,因为燃油车的需求,在高速路上一路都有加油站。加油站是每隔一段就有的。加油站为了车辆进出也有足够多的空间。

蔚来通过合作用上中石化加油站的场地。这个算盘打的太精了。

与充电站不同,蔚来的换电模式只要几分钟就可以换好电池,换好的电池可以慢慢充

这样就没有排队充电的问题。

电动车换电是一个危险性很高的工作,但是蔚来一开始就是换电设计,在二代换电站中又实现了自动换电,这样就不用安排很多技术人员。

蔚来的二代换电站,相当于一个换电的自动售货机,只是利用中石化的场地。这个系统是品牌独有的。对蔚来的电动车构成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除了油电混合车型,其他纯电车型无法与蔚来竞争。这对蔚来的汽车销售有很大好处。


三、安全性存在一定隐忧

目前,蔚来用的还是三元电池,三元电池包虽然做了很稳妥的保护,但是危险性还是有的。

而且换电模式下,蔚来并不知道换下来的电池包,在行驶过程中有没有碰撞等问题。

特斯拉最早出现起火问题,就是因为地面硬物触碰了电池包,造成短路。

另外,在充放电过程中,也是电池包容易出现热失控的时候。

这个国内的电动车都出过问题。


蔚来的二代换电站是13个电池包在一起,这些电池包如果有一个出问题,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电池包的能量是巨大的,而且由于三元材料热分解燃烧可以自持,并不需要外界的氧气,一旦起火就会非常猛烈,难以救火。

所以,我们看到的电动车起火事故,燃烧过后的残骸都非常难看。烧完了以后剩不下什么。


而加油站,恰恰是一个严禁烟火的地方,如果电动车或者充电站里面的电池出问题,引发了加油站火灾,后果是毁灭性的。

所以,这个合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对二代换电的电池做足够安全的隔离和保护。

加油站,也应该对换电站进行风险防护,要保障13块电池全部燃烧爆炸的极端情况下,加油站有足够多的空间和防护,隔离换电站。

user avatar

我一直认为换电是中国电动车的唯一出路。

现在城市里基本建满,市区内2010年以后的房子都算当地精品楼盘,绝大部分都是80年代到10年之间建的小区,而2010以前的小区能把车位做到1:1的实在没有几个。

也就是说每家都有充电桩在空间上就不行。

另外即使按照7千瓦的小功率充电桩来算,这一个充电桩等于大概3户人家同时在做饭并开着空调的功率,小区级别的变电站根本没这个容量。一栋楼全配置上可能比原来一整个小区的容量都得高。而且车位、充电桩在一天24小时中有起码12小时是空闲的。

这时候加油站的用途就体现出来了:

地下油罐减少后,有空间直接存放大量电池。

专线到加油站,满足容量。

24小时不间断充电,提升能源利用率。

解决后燃油时代,加油站员工就业问题、加油站场地问题。


中石化出面签约,是国家点名支持换电的具体表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