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蔚来诉刘越案索赔超500万并要求公开道歉案判决,给商业媒体及自媒体人哪些提示?

回答
蔚来诉刘越案的判决,无疑给商业媒体和自媒体人敲响了警钟,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名誉权和经济损失的纠纷,更折射出在信息爆炸时代,内容生产者的责任与边界。

一、 事实核查与信息准确性:生命线不能丢

蔚来之所以能够胜诉,核心原因在于刘越发布的内容被法院认定为“虚假信息”并对蔚来造成了损害。这对所有内容创作者来说,都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提示:

“听说是真的”和“我感觉是”不能成为信息发布的理由: 尤其是在涉及企业经营、产品质量、财务状况等敏感话题时,任何未经证实或带有主观臆测的论断都可能构成诽谤或侵权。信息发布前,必须穷尽一切手段去核实,哪怕这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证据是硬通货: 对于自媒体来说,一个爆料可能带来流量,但没有可靠证据支撑的爆料,最终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商业媒体更应如此,其专业性和公信力建立在事实之上。这意味着要学会从可靠来源获取信息,并能清晰展示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即使是引用第三方报告,也需审慎判断其权威性与客观性。
区分事实与观点: 即使是评论性文章,也应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不能因为观点不被认同,就随意捏造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即使是表达负面评价,也应基于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基于恶意揣测或虚构。

二、 法律边界意识:敬畏法律,才能走得更远

“言论自由”不是“胡说八道的通行证”。刘越案的判决,再次强调了法律对信息发布的约束力:

名誉权保护: 个人和企业都有不受虚假信息侵害的名誉权。一旦发布的内容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无论是商业媒体还是自媒体,都要清楚了解并尊重《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关于名誉权保护的规定。
诽谤罪的界限: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即使是带有批评性质的言论,如果脱离了事实基础,转变为恶意诽谤,就可能触犯法律。作为内容创作者,需要对诽谤的构成要件有基本认识,避免落入法网。
侵权责任的后果: 蔚来索赔500万,并要求公开道歉,这展示了侵权行为可能带来的经济和声誉双重打击。对于自媒体人而言,经济损失可能是致命的,而公开道歉更是对个人品牌和信誉的严重损害。商业媒体则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吊销执照的风险。

三、 传播责任与公信力:内容之外的价值考量

蔚来案也提醒商业媒体和自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商业媒体的社会责任: 商业媒体的定位是客观、公正、深度地报道商业现象,引导社会舆论。一旦为了追求流量或吸引眼球,而放弃了对事实的坚守,其公信力将荡然无存。这不仅是对行业的损害,更是对社会认知的不负责任。
自媒体的“影响力”与“责任感”并存: 许多自媒体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其发布的内容能够迅速传播并影响公众认知。这种影响力越大,其责任感就越应越强。不能因为自身掌握了话语权,就忽视了对信息真实性的考察和对他人权益的尊重。
“求证”是内容生产的基本功: 对于任何一段可能引发争议或影响他人声誉的信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求证”。这意味着要主动联系相关方进行采访,获取其回应,然后在报道中体现,而不是简单地转述或臆测。

四、 商业合作与信息披露的规范

对于商业媒体和自媒体而言,与企业进行商业合作时,更需审慎处理信息披露问题:

避免利益冲突下的失实报道: 如果自媒体接受了企业的合作费用或推广委托,在报道中就更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为了迎合合作方而进行虚假宣传或回避关键问题。
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如果报道中涉及了商业推广、软文等性质,应明确告知读者,避免误导。不能打着“客观报道”的旗号,行“广告”之实。

五、 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蔚来案也为商业媒体和自媒体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启示:

建立内容审核机制: 无论是商业媒体还是运营成熟的自媒体,都应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流程,从事实核查、法律合规等多个维度进行把关。
学习和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咨询律师是规避法律风险最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在处理敏感或可能存在争议的信息时,更应提前做好法律风险评估。
关注行业动态和法律判例: 积极关注类似蔚来诉刘越这样的案例判决,从中学习经验,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法律的最新要求。

总而言之,蔚来诉刘越案的判决,并非仅仅是一次个案的法律裁决,它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在信息时代,内容创作者的自由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坚守事实、尊重法律、承担责任,才是商业媒体和自媒体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任何试图通过虚假信息或恶意传播来获取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和市场信用的破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个字:“活该”

传统车评人的发展套路有四步:

第一步, 本身就认识某些汽车品牌的公关公司负责人,知道哪些汽车品牌在用哪个公关公司。

第二步,通过某种方式积累粉丝和流量,甚至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流量和粉丝问题。 所以,你会看到某些车评人的抖音粉丝很多,但点赞很少;或者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很大,评论却看着很假。


第三步,在网上大量发布某些品牌的负面新闻,并找到该品牌的公关公司商讨合作问题(伸手要钱)。 当年CR-V闹机油增多的时候,我一个干车评人的朋友就大量发布关于本田的节目,还到处打听东风本田是用哪家公关公司。 结果半年以后,我的这位朋友成功抱上了本田这根大腿,从此再也没有发布过关于本田的负面内容。

第四步,在公关小姐姐的要求下,发布该品牌的“广告作品”,赚取高额广告费。 2018年的时候,仅发布一篇软文就可以问汽车厂商要1万元的费用,赚钱赚到笑啊。


回到主题,来看看去年10月份蔚来公司法务和刘越的聊天记录:





从聊天记录来看,去年的刘越信心满满,号称手里的证据比蔚来的还要多,还到处宣传自己催着原告赶紧上庭。

现在来看,刘越其实是在走传统车评人的套路,只是死在了第三步,踢到了钉子。

蔚来也好,特斯拉也好,他们的宣传职能很大一部分都给了车主们,因为只有车主才具备话语权。无论销量是多少,只有车主们说这车好,那才是真的好。所以蔚来这样的公司根本不屌这些蝼蚁一般的自媒体,如果有出头鸟,拿枪打掉就是了。

自媒体靠忽悠过日子的模式到头了,各个汽车品牌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传统自媒体朋友们,别再坐进车里往自己脑袋和膝盖上比划拳头了,踏踏实实的去做些有创意、有意义的内容吧!

9月18日更新:

好多知友不知道刘越和蔚来发生了什么,我这里有个两个链接,按照顺序点开看看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