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某村高中在读。
看了其他回答,发现很多人觉得德国人都有着“洗白论”(认为德国人推卸个体责任),于是我打算尝试着客观的讲讲关于德国人对于二战的看法。
首先是学校怎么教。
先说说教科书的基本情况。(各个联邦州有不同的教科书,这里以偏概全,用巴伐利亚的代表一下德国)德国的教科书从文到理感觉都是写给专业人员的,并不是学生,内容比较多而且句子结构还有用词都很复杂,可能是我的德语水平不够让我有这种感觉,但是很多母语者同学也这么认为。就连看数学书都是在看论文一样,并不像国内的那么简洁明了。像历史这种学科,除了知识点还有很多原始资料比如当时的演讲之类的,有时让我这样的非母语者读到抓狂。
去年我们将近一个学期都在讲纳粹。但是重点不在战争本身(虽然提到很多战争,但没有具体讲作战计划等等),而是强调政权体制的变化以及纳粹的一些政策,来解释德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纳粹德国。因为很多学生(包括我)都以为纳粹是突然莫名其妙的出现并掌权的。
这个单元主要把纳粹时期分为了四个阶段:
一战战败后签下的条约导致的民愤,以 至于被某些政党利用来攻击犹太人和其他政党。
魏玛帝国存在的民主体制缺陷
希特勒上台和建立独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出台紧急政策废除公民基本权利和解除其他的党工会州政府,还有给民众洗脑的广告宣传和施压的武力组织SA, SS, Gestapo。
意识形态--“Volksgemeinschaft” 人民联盟唤起大家的集体意识特别是种族意识。这个与种族歧视密不可分。
另外还讲了困扰德国人的“Schuldfrage”(锅谁来背的问题)。
我们历史书上引用了不同的观点(没有完全推卸个体责任的,因为书的立场很明确--参与进来的人很多除了纳粹还有研制毒气的科学家还有火车司机),这里结合我们课上讨论的列举几个:
虽然教科书里没有具体引用那些持有“洗白论”的人的观点,但是间接反驳了他们“不知情”一说,并把大屠杀称为“众所周知的秘密”,尽管纳粹曾极力掩盖这个事实。下面是书中引用的Peter Longerich对于“不知情”一说的批判:
我们老师也说他完全不相信“不知情”这个说法:“如果你认识几个犹太人,就算他们毫无动静的消失了,你都会起疑心,更何况动静那么大,还消失了那么多人。就算不知道大屠杀,但一定知道没发生什么好事。”
有人强调纳粹太狡猾,也有人强调群众太软弱不作为,但是普遍承认这两个因素都存在。
我们的历史老师还经常给我们讲自己家里的故事。他有一次带来他爷爷当兵的相册,他爷爷曾在纳粹期去波兰打过仗。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这句感慨:“当时他们(指的是他爷爷那些纳粹兵)竟然把杀犹太人这件事看的就像中午吃个面包那么理所当然……” 他还不只一次的给我们强调学历史的重要性,感受并且反思为什么我们现在觉得不可思议的观念以前是理所当然的。
总之,学习纳粹这段历史就像一次情景体验,并不是一上来就被告知纳粹有多黑来洗白其他人,也不是反向的洗白纳粹,而是让我们去思考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意识形态以此树立自己的观念。同时我也在老师(点名赞一下Herr Wiedemann)的各种熏陶下认识到以史为鉴的意义,通过学习历史发现现在社会里存在的一些问题,避免重蹈覆辙。
虽然问题只是问“教科书怎么讲二战”,但我还是想补充下学生的看法。
我本人对这段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这里用词不当,因为纳粹是不可能让人感兴趣的,我要表达的就是我觉得很有必要了解这段历史而且应该严肃对待),也有不少同学也这么想。
当然也有其他的声音:
有一次学校组织去柏林的时候“啊,我不想去看什么纳粹什么希特勒,我根本就不喜欢他也不想看他的东西!”
历史考试的时候“我要疯了,居然要考纳粹,有必要吗?”
几天前是一个参加反纳粹运动的校友(23岁被纳粹杀害)诞辰,有个广播专门讲了他的事迹,然而有人在嘻嘻哈哈“什么?他23岁就有3个孩子了?!”
所以我觉得这些17-19岁的德国青少年没法理解也不愿意理解这沉痛的历史,有点可悲,也有点可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