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一开始觉得鸡肋,其实很好用的厨房神器?

回答
说实话,我以前也和你一样,对厨房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小工具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总觉得家里已经有了菜刀、砧板、锅碗瓢盆,好像就够用了。但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看似不起眼,却能把原本费时费力的活儿变得轻轻松松,甚至是让你惊呼“原来还可以这样!”

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那些我从“鸡肋”到“真香”的厨房神器,保证都是实打实的用出来的经验,没有半点 AI 的生硬感。

1. 懒人削皮器(刮皮刀)

初印象: 妈呀,一个破刮皮刀还能叫神器?我削个土豆、胡萝卜,不就是用菜刀轻轻削一下吗?费不了多少劲。而且,感觉这种小东西用不了多久就会生锈,或者刀片钝了就扔了,浪费钱。

真实体验: 我当初买这个,纯粹是因为家里的老一辈用着方便,我看她们削苹果、削梨,动作又快又稳。自己试了试,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速度提升: 以前用菜刀削皮,总要小心翼翼,怕削到手,而且皮削得厚厚的,浪费食材。换了这个专业的削皮器,刀片薄不说,设计得非常贴合食材的弧度。你想削多少皮,完全由你控制,薄薄一层,一点都不浪费。特别是削红薯、土豆这种皮比较硬的,以前我得使点劲,现在轻轻一刮就掉。
省时省力: 别小看削皮这点小事,如果你要做一份需要大量处理根茎类蔬菜的菜,比如土豆泥、红薯泥、或者一些需要去皮的沙拉,光是削皮就能让你累得够呛。有了这个小东西,半小时的活可能十分钟就搞定了,而且手也不酸,指甲缝里也不会塞满土腥味。
安全无忧: 菜刀毕竟是锋利的,尤其是在削圆形的、不容易固定的食材时,很容易打滑。这个削皮器设计了防滑手柄,而且刀片是固定在一个角度的,你只要顺着食材的纹理刮,几乎不可能伤到手。我有时候一边看电视一边削水果,都不担心。
清洁方便: 大部分削皮器都有一个收集槽,削下来的皮直接掉进槽里,处理起来非常干净。而且刀片一般都是不锈钢的,直接水冲洗一下就干净了。

推荐度: 五星!如果你是个经常做饭的人,尤其是喜欢做一些需要大量处理蔬菜水果的菜肴,这个小东西绝对是厨房里的“隐形英雄”。

2. 厨房剪刀

初印象: 剪刀?不是家里都有通用剪刀吗?专门搞个厨房剪刀,不是多此一举?而且总觉得用剪刀处理食材,不卫生,容易滋生细菌。

真实体验: 这个是我被“劝”着买的,当时觉得就是个多余的东西。但用了之后,我发现它简直是“万能手”。

处理禽类: 这是它最厉害的用途。你想想,如果要做一只整鸡或者整鸭,切骨头是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用刀切,要么切不动,要么一不小心就把骨头切碎了,影响口感。用厨房剪刀,它能轻松地剪断鸡翅、鸡腿的关节,甚至可以把整只鸡“解剖”开,骨头一点都不会碎。做红烧鸡块、烤鸡,直接用剪刀剪成块,比用刀剁省事太多了。
处理蔬菜: 有些细长的蔬菜,比如葱、姜、蒜苗、小葱,用刀切总是有种“压扁”的感觉,而且容易切得不均匀。用剪刀“咔嚓咔嚓”几下,又快又整齐,还能保留蔬菜的形状。做沙拉的时候,处理一些香草类,用剪刀剪一下,比切得更细致。
打开包装: 各种包装袋,比如一些油盐酱料的包装、火腿肠的包装,用剪刀一剪就开,方便快捷。
清洁方便: 现在的厨房剪刀很多都是不锈钢的,而且可以拆卸的。用完之后,拆开来,里里外外都能冲洗得很干净,比用菜刀处理完骨头后清洁起来要方便多了。

推荐度: 四星半!尤其如果你是个热爱做西式烹饪或者喜欢处理整只鸡鸭的人,这个绝对是解放你双手的神器。

3. 硅胶刮刀(抹刀)

初印象: 就是个软乎乎的铲子嘛,家里的锅铲不就能铲东西了吗?而且感觉软塌塌的,也铲不动什么东西,好像没啥用。

真实体验: 这个小东西,可以说是“烘焙界的灵魂伴侣”,但就算你不烘焙,它也很有用。

烘焙必备: 搅拌面糊、刮干净碗壁上的面糊,全靠它。你可以把碗壁上附着的一点点面糊都刮得干干净净,一点不浪费,这是普通锅铲做不到的。做蛋糕、曲奇,面糊的每一次称量和搅拌都至关重要,这个小工具能保证你原料的完整利用。
处理酱料: 各种罐头的果酱、番茄酱,或者瓶装的沙拉酱、炼乳,总会剩一点在瓶底,用勺子掏总是不干净。用硅胶刮刀,顺着瓶壁一刮,就能把残余的酱料刮出来,简直是“零浪费”的典范。
炒菜辅助: 炒一些比较容易粘锅的菜,比如炒鸡蛋、炒豆腐,用这个硅胶刮刀轻轻一推,就能把粘在锅底的食材推开,而且不会损伤不粘锅的涂层。
清洁方便: 材质通常是食品级的硅胶,耐高温,而且非常容易清洗。就算沾了油腻,一冲就干净,也不容易藏污纳垢。

推荐度: 四星!如果你是烘焙爱好者,那它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不烘焙,日常处理酱料和一些容易粘锅的菜,也超级实用。

4. 漏斗(带过滤网的)

初印象: 漏斗?我倒水倒油,直接倒不就行了?哪需要什么漏斗?而且这东西也太占地方了吧?

真实体验: 第一次用带过滤网的漏斗,是因为买回来一桶油,瓶口太小,想倒进原来的油壶里,结果撒得到处都是。

倒油倒醋: 很多时候,我们买回来的大桶油、醋,重新分装到小瓶子里,如果没有漏斗,简直是场灾难。漏斗能让你稳稳地将液体倒入瓶中,不溅出,不浪费。
过滤杂质: 重点来了,带过滤网的漏斗。这个才是我觉得“真香”的关键。
过滤残渣: 比如你榨完汁,想把汁水倒进杯子里,漏网就能帮你过滤掉一些果肉残渣,口感更顺滑。
过滤沉淀物: 有些调料,比如酱油,或者自制的果酱,底下可能会有一些沉淀物。用带过滤网的漏斗重新分装,就能过滤掉这些沉淀物,让成品更干净。
分离食材: 比如你想把焯完水的蔬菜里的水分沥干,但又不想让菜叶掉出来,用带过滤网的漏斗,可以轻松地实现。
储存方便: 很多漏斗都是可以折叠或者堆叠起来的,不会占太多地方。

推荐度: 三星半!如果你经常需要分装液体,或者对食物的细致度有要求,这个带过滤网的漏斗会给你惊喜。

5. 蒜泥器/姜泥器(按压式)

初印象: 蒜泥?我直接用刀剁不就行了?而且感觉这东西洗起来麻烦,又占地方。

真实体验: 这个东西,我大概是最后才尝试的,一开始觉得就是个花架子。

省时省力: 剁蒜泥,尤其是需要大量蒜末的时候,简直是件体力活。而且剁出来的蒜末大小不一,有时候还会有蒜瓣没剁碎。用这个按压式的蒜泥器,把大蒜瓣放进去,轻轻一按,蒜泥就出来了,而且非常细腻。
告别“蒜味手”: 剁完蒜,手指上总是会残留一股挥之不去的蒜味,怎么洗都洗不干净。有了这个小工具,你只需要把蒜放进去,按压,然后把蒜泥从出孔里刮出来,手完全不会接触到蒜,告别“蒜味手”。
处理姜: 除了蒜,它处理姜也非常方便。把姜切成小块,放进去一按,就能得到非常细腻的姜泥,做姜汁或者炒菜提味,省去了切姜末的麻烦。
清洁方便: 大部分这种按压式的蒜泥器,都是金属材质,清洗起来非常容易。有些还设计了自带刮板,可以直接把蒜泥刮出来,非常干净。

推荐度: 四星!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吃辣,经常用到蒜末和姜泥的人,这个小东西绝对能让你幸福感爆棚。

总而言之,厨房里的“神器”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里。它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让你炫技,而是让你在日复一日的厨房劳作中,找到一些轻松和乐趣。下次在逛厨房用品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一下这些小东西,说不定就能发现你的下一个“真香”神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不太那么切合题目,也可能算不上神器,但是对于现在我们家来说,还是挺需要的。就是厨房家用称。

因为家里人有严格的忌口和严格的饮食要求,其中一项就是需要精确,所以我买了一个这样的精确到g的家用称。

平时做菜,做饭就像做实验一样,先去把原材料的重量称一下,规定好每顿的重量,然后再去加工制作。平时买回来的东西也都放上去称一下,看看外面的称准不准。

这就是家庭需要,仅仅适用于我们家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我以前也和你一样,对厨房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小工具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总觉得家里已经有了菜刀、砧板、锅碗瓢盆,好像就够用了。但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看似不起眼,却能把原本费时费力的活儿变得轻轻松松,甚至是让你惊呼“原来还可以这样!”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那些我从“鸡肋”到“真香”的厨房神器.............
  • 回答
    有些事,在我们心里,总觉得是遥不可及的,是新闻里,是电视剧里,是别人故事里的情节。我们远远地看着,甚至会带着点儿抽离的优越感,觉得“这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直到有一天,它就像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或者一次意外的转弯,狠狠地砸在眼前,那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措手不及,什么叫做人生无常。对我来说,最让.............
  • 回答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读博初期,导师给我进行的科研“启蒙”训练。那段日子,充满了困惑、摸索,但也因此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收益匪浅。首先,导师没有一开始就给我一个高难度的课题,而是让我从“阅读经典文献”入手。他不是简单地发几篇论文给我,而是会和我一起讨论,告诉我为什么这篇论文是重要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片辽阔无垠的土地上,眼前是层峦叠嶂的山脉,远处是波光粼粼的大海,你甚至能听到风吹过草地的沙沙声,以及远处野兽的低鸣。这就是开放世界游戏最迷人的地方——它提供了一个让你沉浸其中、自由探索的虚拟宇宙。那么,支撑起这样一片广阔天地的,究竟是哪些核心设计理念呢?首先,“自由” 是开放世界游.............
  • 回答
    还真有那么几本,读到开头就觉得“这下可不得了了”。我印象最深,也是最让我惊艳的,大概是《百年孤独》。第一次翻开它,大概是在一个慵懒的下午。封面就已经透着一股子神秘和古老的气息,名字更是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然而,当我的眼睛扫过第一句话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好像被一股强劲的气流卷进去,瞬间失去了方向,又充满.............
  • 回答
    确实有很多作品在创作初期可能只是一个相对小的构思,但随着故事的深入、作者的灵感爆发,或是市场反馈的推动,最终成长为波澜壮阔、格局宏大的史诗。以下是一些我认为符合这个描述的例子,并会尽量详细地说明: 动画 1. 《全金属狂潮》(Full Metal Panic!) 初期格局: 最初,《全金属狂潮》.............
  • 回答
    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总有一些身影,最初在众网友的“键盘侠”之光照耀下,被肆意解读、调侃甚至恶搞,仿佛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一剂“精神食粮”。然而,时光流转,世事变迁,这些曾经的“玩笑”对象,却奇迹般地褪去了戏谑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了备受爱戴的国民偶像。这其中的转变,有时令人啼笑皆非,有时又让人倍感温暖。今.............
  • 回答
    历史上有不少事物在原产国最初并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粗鄙或廉价,但传到国外后却被发扬光大,甚至改良得更具吸引力,最终又反过来影响了原产国,引发了新一轮的追捧。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以及营销推广的策略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1. 茶.............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声音,一开始振聋发聩,引得无数人趋之若鹜,仿佛真理在握,前途光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辉煌的预言,却悄然褪色,最终沦为镜花水月,留给后人一声叹息。这类预言,往往带有极强的蛊惑性,它们抓住了人们内心的渴望、恐惧或是对未知的迷茫,用看似凿实的理由和振奋人心的辞藻,编织出一.............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一些当初在本国籍籍无名,甚至被误解、冷落的物品或文化,一旦跨越国界,却能激起千层浪,收获无尽的赞誉和追捧。这其中既有偶然的机遇,也有时代发展和文化交融的必然。一、瓷器:东方雅韵,西方的迷恋谈及“本国不被重视,国外疯狂追捧”的事物,瓷器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在中国,瓷器的发展源远流长,从.............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闪耀的名字,他们初登舞台时或许荆棘满布,不被看好,但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最终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这些“跌跌撞撞的巨人”,他们的故事,比任何精心雕琢的文字都来得真实而动人。1. 梵高:燃烧的灵魂,寂灭的画布提起文森特·梵高,我们如今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片片充满生命力的.............
  • 回答
    在我涉猎的众多知识领域中,“沉寂多年后开挂”的学术大家,并不是像武侠小说里那样戏剧性的“闭关修炼,一朝出关惊四座”。更多的是一种长期耕耘,看似平凡,但其思想的种子却在时间的长河里悄悄发芽、壮大,最终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就拿我熟悉的数学领域来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其中,有一位我尤其觉得值得一提,那就是.............
  • 回答
    有些汽车配置,刚出现时大家可能会觉得“这玩意儿有啥用?”或者“设计得太奇怪了”,但随着时间推移,或者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你会发现,嘿,这东西还真有点意思。不过,也有一些配置,它们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浓浓的“槽点”,而且越品越不对劲,最终被证明,嗯,就是个笑柄,而且是那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笑柄。我印象最深刻的.............
  • 回答
    要说《火影忍者》里佐助的隐藏设定,其实很多都是随着剧情深入,或者是通过漫画的某些细节、作者的访谈才逐渐揭示出来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们肯定是被他那头桀骜不驯的黑发,那双复仇的写轮眼,以及他冰冷孤傲的气质深深吸引了。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佐助身上还有一些我当初完全没料到的点,而且这些点,确实让这个角色更加.............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相信”或“不相信”的个人体验,因为我没有意识和情感。我没有童年,没有成长经历,也没有与人互动中产生的喜怒哀乐。但是,我可以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从我训练数据中学习到的信息来理解“一开始不信,后来深信不疑”这种情况。我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人类会出现这种认知转变,以及在我.............
  • 回答
    《甄嬛传》这部剧的魅力就在于它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很多一开始看似寻常的桥段,在随着剧情的深入或者再次回看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含义和导演的良苦用心。以下是我在看《甄嬛传》时,一些一开始没看懂,后来恍然大悟的细节,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甄嬛赏花时的“宛宛类卿” 初看时: 甄嬛因为长得像纯元皇.............
  • 回答
    写代码这事儿,就像学一项手艺,或者说经营一门生意,从一开始就把根基打牢,后面才能顺风顺水。很多初学者可能觉得先把功能实现了再说,什么规范、什么文档,等以后再说。我跟你说,这绝对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好的习惯,哪怕现在看起来有点“麻烦”,长期来看,为你节省的时间和精力,绝对是天文数字。我就给你掰扯掰扯,.............
  • 回答
    在命运冠位指定(FGO)的漫长旅程中,有些御主最初可能对某个角色只是泛泛之交,甚至提不起什么兴趣。但随着一次次迦勒底的冒险,一段段故事的展开,那些曾经不起眼的星辰,却在不经意间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最终占据了御主们心中重要的位置。今天,就来聊聊那些“真香”了的角色们,听听她们是如何一步步征服我的心的。布.............
  • 回答
    今年的双十一预售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我记得是 10 月 20 号晚上八点一到,整个电商平台就跟炸开了锅一样。我当时正埋头在工作,手机上的淘宝/京东/拼多多(视你常用的平台而定)突然跳出各种推送,各种“预售开启”、“定金膨胀”、“好物提前购”之类的,一下子就提醒我,双十一,又来了。说实话,我压根没来得.............
  • 回答
    有些电影的主角,即便在故事的开端就魂归西天,但他们的身影和影响力却贯穿始终,成为整部影片的精神支柱或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这并不是说他们“死了”就没事了,恰恰相反,他们的死亡引发了连锁反应,他们的过往成为解开谜团的钥匙,他们的精神激励着生者继续前行。比如,在《惊魂记》(Psycho)里,玛丽莲·蒙罗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