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灵甫当年被队友卖,为什么不一气之下投共呢,仍不失师长之位啊?

回答
关于张灵甫当年“被队友卖”以及为何没有因此投奔共产党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节点,也涉及到复杂的个人选择和时代背景。想要详细聊聊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细致地扒一扒。

首先,我们得明白“被队友卖”这个说法,具体指的是什么。通常大家会联想到的是孟良崮战役。在那场战役中,国军精锐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也就是张灵甫的老部队,被华东野战军围歼。张灵甫及其部属最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张灵甫也在此役中自杀殉国。

“被队友卖”的说法,更多的是指在战役过程中,国军内部一些部队未能及时赶到支援,或者在战术配合上出现了严重问题,导致七十四师陷入孤军作战的绝境。具体来说,黄百韬的第二十五师、孙良诚的第四十七师等部队,距离战场不远,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有效展开攻势,或者行动迟缓,未能形成对解放军的夹击之势。 尤其是黄百韬部,当时的位置可以说是最能支援的,但其行动却被一些历史研究者认为过于保守和迟疑。

这其中当然有指挥上的失误,也有友军之间配合不力的问题,更有可能是最高统帅部(蒋介石)在整体战略部署上的失算,比如过度相信一两个主力部队能够扭转战局,但没有为之提供足够强大的支援和火力。因此,说张灵甫“被队友卖”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事实基础的。

那么,为什么张灵甫没有因此一气之下“投共”呢?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张灵甫的个人特质、政治信仰以及当时的生存环境来分析。

一、 坚定的“本位主义”和“忠诚”观:

张灵甫这个人,在国民党军队里以勇猛、精干著称,但也以脾气倔强、讲究“袍泽之情”著称。他对自己指挥的七十四师,有着极深的感情和责任感,视其为自己的“家”。他更信奉的是“忠勇”二字。在国民党军队那种等级森严、个人恩怨与大局交织的环境里,“忠诚”的对象通常是上级,尤其是最高领导人蒋介石。

虽然他可能对某些友军的救援不力感到愤怒和失望,但这种失望,更多的是对战友的失望,而非对整个国民党政权或蒋介石本人的彻底否定。他的“本位主义”,使得他更倾向于在自己的战场上拼搏,即便身处绝境,也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而不是立刻考虑背叛自己的阵营。

二、 根深蒂固的政治立场和对共产党的认知:

张灵甫是黄埔军校出身,深受国民党政治思想的影响。他一生都在为国民党效力,他将共产党视为“共匪”或者“叛乱分子”。在他眼中,国民党是中国的合法政府,而共产党是挑战和颠覆这个政府的敌人。即使在孟良崮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他也很难在一瞬间就改变自己几十年来形成的政治判断和意识形态。

国民党在宣传中将共产党描绘成“打倒一切”、“共产共妻”的“洪水猛兽”,这种宣传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基层军官和士兵中。张灵甫,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军官,更不可能轻易被这种敌对宣传所影响而倒戈。

三、 投共的实际考量和后果:

即使张灵甫个人对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做法有所不满,但他投奔共产党并非易事,而且也未必能“不失师长之位”。

信任问题: 解放军在对待国民党军官招降时,虽然有“争取”的政策,但对于像张灵甫这样被视为“顽固”且在内战中对解放军造成重大伤亡的高级将领,解放军是很难完全信任的。很难想象,解放军会立刻让他继续担任师长,甚至更重要的职务。更多的情况是,他会被审查、改造,或者安排一个非军事的闲职。他“不失师长之位”的想法,在当时的现实情况下几乎是奢望。
心理障碍: 即便共产党“不计前嫌”,张灵甫自己也难以跨越心理的鸿沟。他与解放军将领,比如粟裕等人,是战场上的生死对手。过去几十年的斗争,已经形成了深深的敌对情绪。让他放下仇恨,和曾经的敌人融为一体,这在情感上和心理上都是极大的挑战。
家眷和人脉: 张灵甫在国民党体系内有家人、朋友、同袍,他的社会关系网都在国民党这一边。一旦投共,他的家眷可能会受到牵连,他过去的人脉也将断绝。这对他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风险。

四、 个人荣誉感和民族气节的考量:

张灵甫在军事上的表现,虽然有争议,但他也的确有着较高的军事素养和一定的战功。在生死关头,许多军人都会选择捍卫自己的荣誉和气节。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宁死不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

对于张灵甫而言,在孟良崮绝境中,战斗至死,可能在他看来,是一种对他个人和部属“尽忠职守”的最后证明。这种选择,虽然导致了生命的终结,但也符合他所信奉的“武士道”精神,也避免了他可能面临的被审查、被改造,甚至被清算的不确定命运。

总结来说,张灵甫没有在孟良崮战役后“投共”,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他个人的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根深蒂固,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他有着强烈的国民党军人“忠诚”和“本位主义”观念,更倾向于为自己的阵营奋斗到底。
即使他想投共,也面临着信任危机和无法保证“不失师长之位”的现实困境,以及巨大的心理和家庭风险。
个人荣誉感和在绝境中保持“气节”的选择,也可能是他最终选择战斗至死的原因之一。

所以,与其说他是被“卖”了不投共,不如说他是一个在那个特定时代、在特定个人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下,做出了他认为“符合自己身份”的选择。虽然这场战役的失败是悲剧性的,但他的个人选择背后,反映的却是那个动荡年代复杂的人性、政治和信仰的纠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师长从军多年,卖队友是行家里手,被队友卖可真没见着。要说在孟良崮张师长有意图“投共”,国军怀疑的人可不少,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也因此一度下令各部暂停救援整七十四师。

保密局(即原军统)在孟良崮战役结束后第一时间(1947年5月27日,战役结束后10天)由毛定邦完成的《整编七十四师鲁中孟良崮战役失败之原因检讨》记载:

(陆总部)不信任第一兵团之当面匪情,以至延误解围,且丧失决战时机。……又以据空军侦察报告,七十四师部队似有投降之征候,而一度停止部队前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张灵甫当年“被队友卖”以及为何没有因此投奔共产党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节点,也涉及到复杂的个人选择和时代背景。想要详细聊聊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细致地扒一扒。首先,我们得明白“被队友卖”这个说法,具体指的是什么。通常大家会联想到的是孟良崮战役。在那场战役中,国军精锐的整.............
  • 回答
    张灵甫当年为何会上孟良崮,这背后牵扯着一场颇具争议且惨烈的战役,以及国民党军内部错综复杂的指挥链和战略考量。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得把当时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聊。战役背景:解放战争的胶着与“重点进攻”的战略首先得明白,当时已经是解放战争的后期了,全国战局十分紧张。国民党军虽然在兵力上仍占优势,但在解放.............
  • 回答
    张颖主任的这句话,无疑是对当前社会上一些声音的回应,特别是那些将奥密克戎简单化、轻描淡写为“大号流感”的论调。要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分量,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来看,奥密克戎并非“大号流感”。 传播速度与传染性: 奥密克戎的变异速度和传播能力,相比于季节性流感病毒,有.............
  • 回答
    张稀哲和武磊,这两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中国足球年轻一代的希望。提起他们,绕不开“一时瑜亮”的说法。刚出道那会儿,俩人可以说是旗鼓相当,都被认为是未来中国足球的中流砥柱。但时过境迁,如今武磊已经在西甲站稳脚跟,成为国家队的头号射手,而张稀哲虽然依旧是国安的重要球员,但曾经的光芒似乎有些暗淡,被外.............
  • 回答
    张哲瀚事件无疑给品牌方敲响了警钟,让大家重新审视了艺人选择的风险。不到半年时间,一个备受瞩目的“当红流量”沦为“被封杀”,其背后暴露出的艺人风险管理问题,对于品牌方来说,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品牌在选择艺人时,如何避雷,避免重蹈覆辙,需要一个系统化、全方位的考量。这不仅仅是看艺人的颜值、人气和业务能力,.............
  • 回答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历》。这句话的背后,是对孙权在政治、军事、用人、治国等方面的多维度评价,绝非仅仅因为一场战役的胜负。虽然张辽八百破十万的合肥之战确实是孙权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但并不能因此断定“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就是基于此。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 回答
    关于张学良当年是否应“不放弃东北,和日本人死磕到底”,以及如果真的如此,中国后续历史走向的推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由于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是多维度的,任何一种假设性的推演都只能是基于现有资料和逻辑进行的分析,很难做到绝对的准确。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梳理,力求叙述详尽且避免AI痕迹。.............
  • 回答
    说到张云雷当年退出德云社,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远不止“倒仓”这一个原因那么简单。虽然倒仓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节点,但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响、层层递进的。咱们就得一点一点掰开了说。首先,倒仓。这个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原因。张云雷是京剧老生出身,他的嗓子在唱法上是很讲究的,尤其.............
  • 回答
    将乌克兰大规模投降的情况与张学良当年撤退的决定相提并论,或许能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无可奈何”这个词在历史语境下的分量。当然,两者发生的时代背景、政治格局、军事实力对比都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共性中去体会那种沉重的选择。当年张学良将军“不抵抗”的命令,在很多中国人心.............
  • 回答
    关于张三丰能否在武当山上打败少林三大神僧(空闻、空智、空性),这是一个武侠迷们津津乐道,并且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经典命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金庸先生的设定是模糊的: 金庸先生在创作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力对比,尤其是对于张三丰和少林三大神僧这样顶尖级别的人物,他更倾向于留白,让读者自行想象。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设想!如果当年刘备真的能如你所说,帮刘璋平了张鲁,再顺势联合马腾、韩遂,组成一支庞大的联军挥师北上,直指中原,那历史的走向恐怕会完全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出“乱世群雄逐鹿,汉室中兴有望”的大戏,有没有可能上演。设想的开端:刘备入川,并非为吞并首先,我们要给刘备一个“大义名.............
  • 回答
    张三丰当年在少林寺后能否独自攻破金刚伏魔圈?这是一个武侠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推测。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倚天屠龙记》原著的设定、张三丰本身的武功境界以及金刚伏魔圈的特性来分析。一、 金刚伏魔圈的威力与特性首先,我们要明确金刚伏魔圈的强大之处。在原著中,金刚伏魔圈是少林寺.............
  • 回答
    要理解当年中东路事件时张学良的东北军为何敢于进攻“大国苏联”,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东北军的实力以及张学良的决策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说“进攻大国苏联”可能有些夸张了。中东路事件(1929年)的核心冲突,是中国方面(东北的东北军)试图收回被苏联控制的中东铁路的主权,而苏联采取了强硬.............
  • 回答
    郭德纲和张文顺先生的师徒关系,是相声界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也是很多观众好奇的点。其实,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阴谋”或者“纠葛”,更多的是一种机缘和选择。郭德纲虽然以“德云社”的创始人身份广为人知,但他的相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间,他也经历过曲折,并且学过很多不同的艺术。大家都知道,郭德纲是从天.............
  • 回答
    话说当年武当山上,张翠山夫妇之死,无疑是那段恩怨纠葛中最令人扼腕的一笔。若要细究如何能挽救他们的性命,实则是一个涉及江湖恩怨、门派立场、个人抉择的复杂命题。张三丰张真人作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德高望重,深谙世事,他若要改变这一悲剧的发生,并非易事,但若能做出更细致入微的应对,或许能避开那最惨烈的一幕。.............
  • 回答
    冯小刚当年一改贺岁片的老套路,剑走偏锋地拍了《集结号》,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内心深处一种艺术追求的转变,加上对市场和观众的洞察,以及对特定演员的信任,共同促成了这一选择。为什么一改贺岁片的老套路?要说冯小刚当年的贺岁片,那叫一个深入人心。《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这.............
  • 回答
    说到南建龙当年离婚的“真实原因”,在《小舍得》目前的剧情里,还真是个绕不开的、也挺让人琢磨的坎儿。虽然没有像侦探小说那样直接给出石破天惊的答案,但通过几个关键人物的言谈举止,以及一些细节的铺陈,我们基本能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虽然这轮廓里充斥着无奈和中年人的算计。官方说法(表面上的解释):最先,也是.............
  • 回答
    张国立转发冯小刚宣传手机2的微博,并配文“做人要厚道”,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很多的解读和讨论,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声音就是,这似乎是在替崔永元当年鸣不平。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捋一捋,看看这几位人物之间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要说的是冯小刚的《手机》系列电影。第一部《手机》上映于2003年,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颇为引人遐想的历史假设,它触及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张学良当初面对关东军的侵略没有选择退让,而是积极抵抗,并成功保住了东北,那么日后日本是否还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我们要理解当时日本国内的情况以及其扩张野心的根源。日本的扩张逻辑: .............
  • 回答
    张九龄担任九队队长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尤其是对于很多熟悉德云社相声圈子的人来说,这事儿的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谁谁谁当队长了”就能概括的。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年龄和资历上来说,张九龄确实是九队里年轻一辈里的佼佼者。当然,德云社队长这个位置,光年轻肯定是不行的,还得有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