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热播的动画片《郑义门》?

回答
最近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动画片《郑义门》,可以说是近期国产动画领域里一股别具风格的清流。它没有选择当下流行的奇幻、冒险或者搞笑元素,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风。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做得相当用心,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

首先,从题材上来说,《郑义门》的选择就很有分量。郑氏家族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大家族,其严谨的家训和绵延千年的影响力,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动画片能够将这样厚重的历史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不仅仅是给孩子们讲故事,更像是在为新一代传递一种关于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的古老智慧。在如今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通过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去回溯和体悟“家风”的力量,我觉得特别宝贵。

其次,在故事呈现上,《郑义门》也下了不少功夫。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讲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生动的情节,将郑氏家族的家风融入其中。比如,关于诚信、孝道、勤俭、忠君爱国这些核心的家风元素,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不同故事主角的成长和抉择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些情节会通过一些生活化的细节来展现,比如儿子在父亲面前承认错误,或者在困境中坚持原则等等。这些小小的瞬间,往往比大道理更能打动人心,也更容易让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去理解和认同。而且,动画的叙事节奏也比较稳,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但也留有余味,让观众在看完之后可以慢慢回味。

再来说说制作层面。虽然是动画片,但我感觉制作团队在还原历史感和营造氛围上还是花了心思的。画风上,它没有刻意追求过于华丽或者夸张的效果,而是比较注重传统水墨画或者工笔画的韵味,线条流畅,色彩柔和,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典雅、厚重,这也很符合“郑义门”这个主题所传递的文化气质。人物造型虽然是动画风格,但并没有失真,能够让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配乐方面也做得不错,能够恰当地烘托剧情的氛围,时而庄重,时而温馨,时而激励。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完美,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进一步探讨的地方,也许是希望在某些更具戏剧冲突的情节中,能够再挖掘一下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成长曲线,让角色的塑造更加立体饱满。另外,虽然片子本身质量很高,但作为一部面向全年龄段的动画片,如何进一步吸引更广泛的青少年观众,在传播度和话题性上做出更多创新,也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总的来说,《郑义门》是一部非常有诚意和价值的国产动画。它用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家风的魅力,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依然要重视家庭教育和个人品德的培养。看完之后,我确实会思考自己家庭的家风是什么,以及我应该如何去传承和发扬它。这比单纯的娱乐,更有深度和意义。在我看来,这是值得肯定和推荐的一部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把《郑义门》第一集看了一遍,有几点引起了我的兴趣。

第一点在于:虽然画面十分拙劣、但配音十分老辣。(本来可以说「老到」或者「老练」的,但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老辣」一词最为准确。)比起近年来国内其它动画的配音,《郑义门》真是高到不知哪里去了,以至于片子里朱元璋一说话、我脑海里就浮现出唐国强的身影。

于是我百度一下,发现配音是上海译制片厂做的。当然啦,这一点其实没啥好引申的,我只是作为一个对声优的表演比较敏感的人而发表一点小小的感想。

第二点在于:虽然画风十分低幼、但台词十分凝练。其台词信息密度很高,玩梗频繁;玩的不是二次元梗,而是「《春秋》记灾祸不记祥瑞」这种政治高玩梗。

我敢打赌,一般的小学生能听懂十分之一的台词就不错了。

第三点在于:虽然说教十分反动、但剧情十分内涵。一方面,旁白念的家规、死人留的遗言处处流露出反动的气息;另一方面,活人的行为又处处流露出各种内涵。

开场第一幕,朱元璋与宋濂等君臣在石头城谈古论今,朱元璋铺陈一番、等大臣们拍了他一通马屁之后才宣布要建阅江楼;大臣们纷纷表示滋磁,还谈出了一番建楼有诸多好处的长理由短理由;只有宋濂闷声不发,朱元璋要他表态,他又云山雾罩扯了一番「在德不在险」的大道理小道理、以示反对。乍看之下就是君臣相得、谈笑风生的样子,仔细一琢磨、尤其是搭配上老辣的配音,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之后又有一段朱元璋与宋濂夜谈的剧情,整个也是这种风格。

而《郑义门》的主角郑濂,在给侄子针灸时说的那一番话,三言两语就把一个人情练达的中年人的形象刻画出来了,完全不是一个腐儒的样子。

仅就第一集而言,《郑义门》并不是单纯地教小孩子服从,更像是在教一个人如何当好封建秩序中的统治者,或者说是在教授「如何担任一个符合朝廷需要的封建大家族的家长」。当然啦,对小学生年龄段的观众而言,这片子90%的内容都是无法理解的噪音,能看懂的大概也只有「听家长的话」了。

总的来说,相比于近年来的国产说教型动画,《郑义门》烂的地方一如既往地烂,坏的地方不出所料地坏,但老实说,这部片子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认为,与其把这部片子给小学生看,不如给那些真的想当「乡贤」的土豪看,至少可以提高他们的姿势水平。

——正文完,下面是几张与上述内容关系不大、但编剧似乎塞了私货的内容的截图——

(我这里所说的「私货」指的是与「如何担任一个符合朝廷需要的封建大家族的家长」主旨相去较远的内容。)

「自安史之乱以来,天下分裂六百余年」——既否认了北宋的小统一、又否认了元朝的大统一,显然与当今官方历史叙事不符。

「无汉之和亲、唐之会盟、宋之纳币称臣等等屈辱」——当今官方历史叙事中,汉之和亲、宋之纳币称臣还算是带有「屈辱」意味,但唐之会盟基本上就是纯粹的民族团结的正面事例。又一处与当今官方历史叙事口径不一致。

从上面这两处来看,编剧里面显然混进了皇汉,而且是皇汉中的明粉。


「天子不是受命于天」——大胆!看来编剧并不满足于「担任一个符合朝廷需要的封建大家族的家长」啊2333

——下面最后放一点我自己的私货吧——

user avatar

题主问我怎么看,我觉得还是让我来写一个新编革命历史剧《郑义门》吧。

元末天下大乱,地主武装头目郑濂在绍兴裹挟群众一千多人结成坞壁,号称郑义门。郑濂在其中作威作福,生杀夺予,俨然一方土皇帝。

应天红军领袖朱元璋为了解放受苦受难的绍兴群众,派外甥李文忠率部多次进攻绍兴。郑濂等地主民团负隅顽抗,李文忠经苦战才解放了绍兴(*史实)。

郑濂见势不妙,投降了李文忠。李文忠原来对他十分反感,但到郑义门去赴宴后,目睹其对家人、家仆、庄客等农奴的权威之后,却一转为羡慕,开始向他请教“治家之道”,还用这一套东西去管理自己的军队,把一支农民革命军变成了供他自己役使的私兵。

李文忠在绍兴作威作福,尝到了甜头,十分感激郑濂的“教导”,不但赦免了他,还盗用龙凤政权江南行中书省的名义发给他表彰状(*史实),在全绍兴范围内推行郑氏的制度,以此来对抗应天红军的农民民主治村运动。

朱元璋听说此事后,十分震惊,认为郑氏是革命的潜在威胁,派遣杨宪去监视李文忠(*史实)。然而,杨宪是一个混入农民革命队伍进行投机的封建地主文人。他到达绍兴后,反而与李文忠、郑濂等人勾结起来,欺骗朱元璋说农民民主自治运动十分顺利,还举荐郑氏一门担任要职。

这时,应天红军在南线的主要军政负责人胡大海从金华到绍兴来视察,识破了李文忠和郑濂等人的阴谋,将他们扣押起来。他忆苦思甜,用革命家史来教育李文忠。但李文忠已经沉醉在封建主的迷梦之中,竟充耳不闻,还告诉胡大海说他的长子也已经参加了他们的阴谋,以此来逼迫胡大海就范。胡大海震怒之下处死了自己的长子,向朱元璋上书揭发此事,希望朱元璋加强革命教育,避免革命领导队伍第二代的封建化。

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杨宪与红军队伍的郑氏子弟勾结起来,借助苗军头目对民主改革的不满发起叛乱,杀害了胡大海、耿君用等革命领袖,释放了李文忠。李文忠又采纳郑濂等人的毒计,将苗军头目灭口,以此重新获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全国革命成功后,李文忠、蓝玉等新兴的军事封建贵族在全国范围内坐大,与杨宪等地主文人、郑濂等体制外封建主勾结起来,对抗民主改革。朱元璋因此与他们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李文忠不但包庇他推荐的郑氏族人大肆贪污腐败(*史实)、阻挠民主改革,还疯狂地叫嚣三公辅政(*史实),妄图篡夺革命政权。朱元璋挫败了他的阴谋,发动胡蓝大案肃清了革命政权内部的封建势力,揭批和捣毁了家藏变天帐的封建反动黑据点“郑义门”。看着满载被揭发出来的各种真相的卷宗,朱元璋回忆起了老战友胡大海的忠告,决心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大诰讲用运动,教育下一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然而,朱元璋毕竟只是一个农民领袖,只知道自上而下地保卫革命政权,不能够真正地发动群众。他死后不久,潜伏在革命政权里的封建军事贵族代表人物朱棣就在僧俗封建主姚广孝、李景隆(李文忠之子)、蹇义等人支持下发动叛乱,颠覆了革命政权。朱棣上台后,亲自为“郑义门”平反,号召全国上下的赵家人都来学习郑濂这样的“乡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