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的回答认为是通行证的问题,有的回答认为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其实关键并不在这里。
我3月22号在京东买的东西就已经不送货了, 那时候全上海车子都是随便开的,哪里需要什么通行证。 京东在最后一公里上也从来没什么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是各地防疫政策的壁垒。
出于成本考虑, 京东服务上海的大仓基本不是建在上海,而是在建在苏州、昆山。
当三月下旬上海疫情一步步严重之后,各地为了安全起见,会怎么做呢? 要求上海来的人回去都要隔离。
那么以前京东昆山的司机师傅可能一天可以跑两三趟上海,现在成了14天才能跑一趟, 那司机师傅能够用吗? 运力能够吗?
运力不足,京东怎么把东西送进上海?
你以为这是我猜的吗? 是我猜的,但是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下面这个朋友圈和聊天记录,是徐雷的。就是那个刚刚接替刘强东成为京东CEO的徐雷。
解决这个问题,光靠京东肯定是没戏的。 光靠上海领导给京东发通行证,也是没用的。 这涉及到的是省际防疫政策, 对物流货运这个群体的防疫政策。 如果这个不做出调整,发多少张通行证也没用。
哦,这次疫情里表现最拉胯的到底是谁呢?
两年了,没有应急预案,没有物资储备,没有指定隔离地点,全都没有,连他妈的一套大规模核酸时的自动化录入系统都没有。
出了问题,需要一边喊口号,一边紧急建他妈的两年前就该在所有大城市储备的隔离医院,需要征用酒店来当隔离点,需要动员教师公务员去当苦力做录入。
现在连他妈的应急时如何保证物流畅通,如何保证物流过境的时候安全又顺畅的方案都他妈的要现场开始研究。
这两年里他们难道只是在专心研究怎么封掉版号让大家玩不了游戏吗?
不是互联网企业突然拉垮了,是这次疫情治理过程中,没有建立科学的协调配合模式。
既往别的地区的疫情防疫攻坚战,都是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参与的,不管是武汉还是西安。但上海这次情况特殊,防疫政策导致企业想出力,但当地直接停了快递和外卖,有物资因为封控送不到,有物资不给配送员出来送等等,自然会出现下单了但送不到的问题。从大部分老百姓的体感来说,就“拉胯”了
所以不是企业不努力,只是目前形势严峻,光靠企业单方面努力是不太够的。
今天上午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发布会,还邀请了饿了么副总裁出来介绍情况,说过去一周饿了么已新增4000多家外卖商家恢复接单,2800名骑手重返岗位,上海千家药房通过骑手将药品送到社区,然后还在沪持续扩展社区团餐,覆盖普陀、浦东、杨浦等区1000多个社区,接下来要加大资源投入。
看到微博有江苏支援上海的医生倾诉,说凌晨两点抵达上海,结果上午九点才抵达卡点做核酸,中间7个小时,全用在接驳车中转、等志愿者调配物资、组织人员下楼等各个环节了,本来能做3000人的时间,最后只做了300人。
所以企业努力调配人员支援,希望zf能赶紧调整下政策,打好配合战,否则骑手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刀切不让进、送一趟外卖要走层层审核、几个小时送不到等复杂的情况,还是没办法发挥效用。
只有把合适的人摆在合适的位置,各个环节都提速,防疫齿轮才能得到良好的运转,防疫攻坚战才能有序进行。
先实名反对下首赞那个说互联网公司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的回答。
知乎老习惯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但是这题,应该是知道了为什么,你就明白是不是了。
给你们看一张图
这个人是盒马总裁老蔡,盒马总部在上海,前几天有人拍到盒马总裁亲自在社区送货。
我刚开始看,还在想这不是作秀吗?至于要盒马总裁亲自来送货?配送员呢?
直到我拿着这个照片问了一圈才知道,盒马虽然在上海有几万名员工,完全满足上海日常一切配送需求。
但是因为所谓“全域静默”,接近8成以上员工被封在家里,这里面包括配送员、分拣员等等。而因为相同的原因,堂食取消,全城盒马外卖需求激增了几倍。
一边是外卖需求激增几倍,一面是原有人力缩减为日常的几分之一,二者一结合,就是需求和供给十几倍的差距。
有通行证的盒马员工不多,而且能出来的配送的盒马员工,需要有通行证+48小时核酸,否则你出来送货,晚上家都回不去。
然而核酸结果出来要十几个小时,拿到结果出门去配送点拿货配送,然后还要在DDL前返回小区,你说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盒马配送员的配送窗口期,能有多久?
盒马的总裁老蔡,因为要日常去ZF开保供会,于是他有一块通行证,于是他也被盒马安排了一个配送线路,每次开会时会把他开会沿途配送点的货安排到他车上,这才有了上面那个照片。
是互联网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问题吗?
那你平时怎么吃的好好的?
用以前几分之一的运力,去应付原来几倍的需求。
沃尔沃汽车就算再宣传自己安全性牛逼,你让他上 抗抗导弹试试?
要弄清楚,上海现在是在“战时”,是在打仗,请不要用“平时”的服务标准去要求“战时”运转的体系。
如果题主在上海。
求求你团购的时候,请不要团可乐雪碧这样的玩意,给奋战在一线的大白还有盒马饿了么美团叮咚买菜的小哥们省点运力,运保命的玩意。
如果题主不在上海。
闭嘴吧你。
因为不让送,一开始就被叫停了。车要通行证,人要健康证和许可证。
我并不知道这么做的出发点是什么,但供应链、物流配送、电商接单分拣打包配送,请相信专业选手。
贴一下北京的案例:
想起了2020年,北京疫情封控。当时京东七鲜超市,很多店都承接了管片内小区的保供工作。
由于针对若干小区进行定向供应,门店配了面包车,集中配送,效率很高。
当时门店备的货很快在网上一扫而空,要加大订货量,当时街道协助办理了很多运输车辆的进出通行证。
七鲜的外送基本是京东到家的,算自营,归门店管理,服从度很高。由于小区封控,这些骑手一旦回了小区,就出不来了。
所以门店在地下停车场包了块位置,给他们做临时的宿舍,备着沙发或者行军床。忙活一天,经常就着水龙头冲冲就睡了。
不论如何,保供的工作完成的很出色。
互联网公司的力量经过组织,可能起到很大的力量。这次上海也需要好好策划人力安排,呈战区制管理,确保供应。
考虑到上海精细的管理(一层两户也会单独拉群),一定能做到这个颗粒度的统筹。
上海,加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