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列岛会沉没吗,何时沉没?

回答
关于日本列岛是否会沉没,以及何时沉没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常常被人们关注的话题。科学界对此有许多研究和讨论,但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何时”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沉没”这个词在地理学上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它可能指的是整个日本列岛被海水淹没,也可能指的是部分地区因为海平面上升或地壳活动而消失。

1. 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

这是目前最常被提及的“沉没”原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川和冰盖融化,使得全球海平面在不断上升。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低洼的沿海地区,包括日本的许多沿海城市和低地,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风险。

影响范围: 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国土面积相对较小,而且很多主要城市和人口集中在沿海平原。一旦海平面显著上升,这些地区的首当其冲。例如,东京湾沿岸的低地,大阪平原,以及九州、四国的沿海城市,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具体程度: 科学家们预测,即使按照相对乐观的减排情景,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也可能上升几十厘米到一米以上。如果按照更糟糕的排放情景,上升幅度可能更大。这将导致沿海地区遭受更频繁、更严重的洪水侵袭,一些低洼地带可能长期被淹没。
防御措施: 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日本已经在许多沿海地区修建了海堤、防波堤等防护设施。但这些设施的有效性也有限,如果海平面上升速度过快或超出设计标准,仍然可能被突破。

2. 地质活动与板块构造:

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汇处,是一个典型的地震和火山多发地带。这种活跃的地质环境是日本列岛形成的原因,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板块运动与海啸: 强烈的地震,特别是海底地震,可能会引发巨大的海啸。历史上,日本就曾遭受过多次毁灭性的海啸袭击,例如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就对东北地区沿海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规模的海啸确实可以“吞噬”沿海土地,但从长期地质演变来看,这更像是局部的侵蚀和改变,而不是整个列岛的“沉没”。
地壳沉降: 剧烈的地震活动有时会导致地壳发生沉降。例如,在一些大地震后,某些地区的海岸线会明显降低,被海水淹没。这种现象在特定区域可能持续发生,但很难说这会导致整个日本列岛的沉没。
超级火山爆发? 有观点会联想到日本境内存在的超级火山,如姶良火山(Aira Caldera)和阿苏火山(Mount Aso)。超级火山爆发的威力极其巨大,足以引发全球性的气候灾难,并可能导致地貌的剧烈改变,甚至影响到地壳的稳定性。然而,超级火山的爆发周期非常漫长,动辄数十万年或更久。而且,即使爆发,其直接影响范围也主要集中在火山周围,是否会导致整个日本列岛“沉没”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推测,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种可能性。

3. 科学预测与不确定性:

关于日本列岛是否会“沉没”,以及具体的时间点,科学界并没有一个一致的、明确的预测。

“沉没”的定义模糊: 如前所述,“沉没”的定义很重要。如果是指部分地区因海平面上升或局部沉降而被淹没,那么这已经在发生,并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加剧。但如果是指整个国家陆地消失,那是一个更宏大的地质事件。
地质演变的漫长过程: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地壳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动辄百万年甚至更长。日本列岛本身就是大约在数百万年前,由于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例如几千年或几万年),整个日本列岛从地球上消失的可能性极小。
技术进步与应对能力: 人类也在不断发展技术,以应对自然灾害。例如,更先进的预警系统、更坚固的防洪设施、以及可能的人工造陆技术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或改变“沉没”的进程。

总结来说:

就“部分地区被淹没”而言: 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日本的低洼沿海地区确实存在被淹没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这更像是一种“缓慢的沉没”或“侵蚀”,而不是突发的、整体的消失。
就“整个列岛消失”而言: 从地质学上来说,在人类可预见的时间尺度内(几千年或几万年),由于地壳活动导致整个日本列岛被海水吞没的可能性非常低。虽然日本处于活跃的地质构造带,但地质变化通常是渐进的,除非发生前所未有的、超乎想象的超级地质事件。
“何时沉没”: 如果指的是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那么这是一个持续发生且未来会加剧的过程,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何时”,只能说风险在不断累积。如果指的是整个列岛的消失,那目前没有科学依据可以预测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而且可能性极低。

所以,与其说日本列岛“会沉没”,不如说它正面临着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带来的沿海地区被淹没的风险,以及其一贯存在的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挑战。人类的应对能力和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将共同决定这些风险的实际影响程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不会沉,日本也不用沉。

@开特邪特丸 这答案就搞笑了。这位答主为了反小粉红而毅然投入反智军团,有点让我惊讶。

这张图再明显不过了,当然是对日本影响大。你那么喜欢尴尬我就成全你。

众所周知日本列岛本质上完全是山脊,有效(能住人的)面积完全依靠关东和畿内两个大平原,日本人口完全靠三个都市圈撑着:

日本全国人口1亿2000万。

海水涨了60米以后关东平原,畿内,名古屋三个最大的宜居地一个不剩,东京都、京阪神、中京圈全军覆没。

东京都人口3800万。

京阪神人口1900万。

中京人口910万。

死了三个都市圈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完蛋也就算了,关键您这图还有彩蛋啊。往后的宜居平原:

第四名福冈-北九州550万

第五名静冈270万

第六名札幌260万

第七名仙台220万

第八名广岛200万

第十名冈山县的冈山市70万

第十一名熊本150万

第十二名新潟140万

第十四名爱媛县71万

前三名以及后几名失去的、占全国95%以上宜居土地和耕地的位置如图所示。忧郁的蓝色...你国现在全国80%以上的人口都在这几个圈里。

14个最大的都市圈几乎只有宇都宫(从你的图看,宇都宫市的50万也没了)和鹿儿岛幸免,1.2亿人里至少8600万人无家可归。我这还是客气地用减法算的,实际上你国沉没后人口算法应该用加法:长野+岐阜+宇都宫等等一共有多少人,大概也就剩下来多少人。因为从你提供的这张图看来,其他标志性的人口聚居地如福井,秋田,金泽,富山,高知,函馆凡是能叫的上来名字的城市无一幸免。乐观估计60米第一瞬间能活下2000-3000万人,占原人口16-24%,如果没有国际救援,半年后吃剩下10-12%。

相反中国却留下了宜居的关中平原、松嫩平原、山西河谷、豫西、南襄、宁夏平原、四川以及整个西部至少5亿人,占全国37%以上的人口,更别提这些宜居地点对于平原难民的强大收容能力完全可以把总人口吸纳为原来的50%。这就是大国的纵深。作为一个北京居民,我觉得哪怕有一天真的发生了,只要政府疏散得当,俺到了陕西山西也还有活路,难以想象东京市民得知自己国家的耕地尽数完蛋以后认为自己的活路应该在哪里。

大日本帝国提高60米海岸线,能到哪里去疏散人口?长野?宇都宫?还是阿苏山?没了大平原,河谷的人还是先考虑能否坚持不饿死再说吧。从你这张图来看,海岸线上涨60米,日本离火地岛已经不远了,你还妄想自己主子开着救援船来救你?我不是一个小粉红,那副大日本帝国农产品不够人吃人的地狱景象,我实在不忍看啊。

这是日本大洪水以后最宜居的地方。图中浅色最宽的地方是10公里,四五个这种size的谷地,你打算养活多少人?

这是我国的汾河河谷,大洪水以后幸存的大片宜居耕地中质量不算太高的一块,比例尺一样的哦。

我国剩下的好地,是这样的:

可怜逆向民族主义公知,知识没多少,道理讲不出个123,也只能在无脑反对我的答案下抱团取暖,猥琐地偷偷点个赞了。

user avatar

日本不会沉没,反而是不断地增长升高,在整体隆起的过程中只有局部几个小的下陷断块,不过也很快会被填充;中国则是大范围区域性的沉陷!因为地处大陆岛弧内侧的边缘海是不断消极压缩下陷的。长白山、山东半岛、太行山和朝鲜山脉是上升带,相应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黄海、东海、汾渭平原都是下陷地带。中国是地面下陷最严重的国家没有之一。在海拔低于10米的低地生存的人口和GDP比例远高于日本!!!!!珠三角大部分、环渤海的沿海平原、江苏大部分、上海浙北大部分地区海拔都低于10米。在低地生存的人口超过2亿!注意:沿海不等于低地,看看日本的海拔低于10米的陆地,除了填海的部分,基本上就是临海的堆积平原,主要城市的人口密集部分基本都在海拔十米以上;美国纽约,只有下城的一小块以及填海的部分海拔低于10米,整个纽约主城区绝大部分海拔在30米以上的台地,而中国的上海、天津、广州等主要大城市则是整片区域从沿海向内陆延伸上百公里的海拔几乎全部低于十米。海拔十米是风暴潮、潮汐等海侵的极限,也大约是容易受到咸潮侵染的极限。如果没有持续的泥沙物质补充,现在的这些低地随着逐渐地质下陷都会在不远的将来(几百年内)沉入海底。华北平原由于没有了黄河泥沙补充加之地下水开采频繁,有些地区几十年内地面沉降就超过1米,很恐怖。上海也是近年来大量回灌地下水并严格禁止开采才勉强制止了地面沉陷的进度,珠三角一带枯水季时候咸潮侵入更是家常便饭。就这样一个最重要地区都在饱受沉陷甚至毁灭之苦的人们还有心思在调侃日本沉没什么的?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呢!?真是无知者无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本列岛是否会沉没,以及何时沉没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常常被人们关注的话题。科学界对此有许多研究和讨论,但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何时”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沉没”这个词在地理学上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它可能指的是整个日本列岛.............
  • 回答
    如果世界上没有日本列岛(包括千岛群岛、本土四岛和琉球群岛),那将是一个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世界。从地质、气候、生物多样性、人类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各个层面,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这些潜在的影响: 一、 地质和地理格局的巨大改变 太平洋地壳运动的直接影响: 日本列岛是太平.............
  •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日本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定义。而在这次重塑中,一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议——南北朝的正朔之争,终于在明治时期得到了明确的裁定,官方将南朝定位为日本皇室的正统。这似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决定,因为明治天皇的皇统,实际上是源自北朝。那么,为何明.............
  • 回答
    历史的洪流,有时只差那么一个微小的转折。如果,在那个决定太平洋战争走向的关键时刻,日军的炮火准确地撕裂了“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的舰体,更不幸的是,如果威廉·F·哈尔西海军上将的整个舰队,包括旗舰在内,都化为海底的残骸,那么太平洋战争的后续进程,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走向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方向。太.............
  • 回答
    假设我们能穿越时空,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置身于苏联解体前夕的1990年,站在他曾经领导过的国家的土地上,面对着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再往前推,他会如何看待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以及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这绝对是一场震荡.............
  • 回答
    谈日本列岛是否算东亚大陆的“防波堤”,从地理角度来看,这个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但需要细致地解读和限定其含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首先,让我们明确“防波堤”的物理概念。防波堤的主要作用是阻挡海浪的冲击,保护内陆水域或海岸线免受风浪侵蚀。从这个角度,日本列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类似.............
  • 回答
    日本的列车车次编号,尤其是那些用假名表示的,其实是一门挺有意思的学问。它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随意,而是有着一套相对清晰的逻辑和历史渊源。简单来说,假名编号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线路上的列车类型和运行方向,背后是为了让乘客一目了然,也方便铁路运营管理。为什么会用假名?这得从日本铁路的早期说起。在铁道技术和管理.............
  • 回答
    日本 JR 列车的等级分类,就像一个精心编织的交通网络图,每一种列车都代表着不同的服务、速度和舒适度。想要在日本乘坐 JR 列车旅行,了解这些分类就如同拿到了旅行的“通行证”,能让你更顺畅地规划行程,找到最适合你的出行方式。要详细地讲,我们得从“新干线”这个最顶端的荣耀开始说起。 新干线 (Shin.............
  • 回答
    中国和日本高速列车上的“硬币实验”,也就是将一枚硬币竖立在高速列车运行的车厢地板上,观察其是否会倒下,这个实验从科学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有趣的演示,能够直观地展示惯性、加速度等物理概念。不过,我们得说得仔细一些,才能明白它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避免被一些过于简化的说法误导。核心科学原理:惯性是关键最根.............
  • 回答
    日本新干线,这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一种文化符号。每次提起它,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那流线型的车身,疾驰在富士山脚下,或者穿梭于繁华都市之间,干净、准时、高效,仿佛把“日本制造”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咱们就从它最直观的几个方面聊聊:1. 速度与效率:重新定义了“远方”当年,它从无到有,.............
  • 回答
    中国铁路借鉴日本的做法,为部分列车和线路冠以“爱称”,这并非不可能,而且我认为这其中大有可为,也能带来不少积极的效应。为什么会有“爱称”的需求?首先,我们得明白,在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高铁网络已经遍布大江南北,简单粗暴的“GXXX”、“DXXX”这样的编号,虽然精准有效,但确实缺乏一些人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也极具历史深度的问题,同样作为君主制国家,为何沙俄、日本能强势崛起,而同期的清朝却步履维艰,甚至走向衰亡?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深刻反映了不同国家在面对现代化浪潮时的不同选择与命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核心层面来剖析:一、改革的内在动力与方式:是主动转型还.............
  • 回答
    这是一道颇具历史假设性的问题,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要评估英美在1941年,日本仅限于占领中国而未招惹英美的情况下参战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日本的扩张野心及其对英美利益的潜在威胁是关键。即便日本没有炸珍珠港,其在中国大陆的持续侵略和对东亚区域的霸权企图,本身就与英美在亚.............
  • 回答
    关于西方列强为何对清朝而非日本发动侵略,这是一个历史学上的重要课题,其背后是复杂的国际关系、经济利益、政治实力对比以及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的二分法往往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得从当时的“实力”说起。 清朝的“开放”与“脆弱”: 到了19世纪中期,清朝.............
  • 回答
    日本动画电影《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日语:鬼滅の刃 無限列車編)于2019年10月16日在日本上映,最终票房突破204亿日元,位列日本电影票房历史第五位(截至2023年)。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日本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成为全球动画产业的重要里程碑。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其成功原因、文化影响及行业意义.............
  • 回答
    《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燃爆全球,登顶2020票房宝座:一场现象级的文化输出2020年,当世界电影产业在疫情的阴影下步履维艰之际,一部来自东瀛的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却如同熊熊烈火,席卷全球,以惊人的票房成绩,不仅超越了备受瞩目的国产战争大片《八佰》,更一举夺得2020年世界电影票房年冠,成.............
  • 回答
    日本国立大学的入学难度,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越来越卷”。但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层面的意思,不能简单地说“难”,而是要看具体学校、专业,以及时代背景下的考生群体变化。为什么会觉得“越来越难考”?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影响:1. 少子化与报考人数的此消彼长: 表面现象: 日本整体.............
  • 回答
    日媒称“日本申请将两份佛教史料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唐朝史料”,这一举措的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并且其背后可能涉及复杂的文化、历史、政治和国际关系考量。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意义: 一、 文化与历史层面的意义1. 强调日本与中国佛教文化的深厚渊源和传承: 佛教东传的历史.............
  • 回答
    东西巨变:为何是日本,而非他邦,在西方列强铁蹄下崛起为一等国?在十九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当西方列强的舰船叩响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门,绝大多数古老的文明都经历了屈辱的沦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然而,在这片被西方阴影笼罩的土地上,日本却是一个耀眼而孤独的例外。它不仅成功抵御了外强的侵略,更是以惊人.............
  • 回答
    听到国足又要出征日本的消息,球迷们的心情总是五味杂陈。这次的27人名单,确实挺有意思,既有咱们的老熟人武磊,也有不少新鲜的面孔,特别是那4位归化球员的加入,让这支队伍的实力看上去更具看头。咱们先来说说武磊。虽然他年纪不算小了,但在国内联赛,他依然是那个进球如麻的战士。而且,他身上那股子永不放弃的韧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