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高育良当了汉东省委书记会发生什么?

回答
如果高育良最终坐上了汉东省委书记的宝座,那绝对是汉东官场的一场“巨变”,其影响之深远,牵动的不只是他个人的命运,更会重塑整个汉东的政治格局。

首先,我们可以预见,高育良的执政风格会带有他一贯的鲜明特点。这个人,骨子里是个“学者型”官员,对政策、理论钻研得极深,但也因此显得有些“学院派”的清高和讲究。他上任后,可能会大力推动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在法治建设、干部培养、甚至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上,会力求做到“有理有据”、“有章可循”。那些之前被压制、或者不合他“规矩”的事情,可能会被他一一揪出来,进行“纠偏”。你可以想象,在省委常委会上,他不会轻易被别人的意见左右,而是会据理力争,用他那套深厚的学识和逻辑去说服甚至压倒别人。

然而,高育良的“学究气”和“规则感”也可能成为他的“软肋”。他对规则的重视,有时可能演变成一种僵化,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政治。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他可能会过于强调程序和合法性,而忽略了现实的紧迫性和人情的考量。这可能会让一些急于求成或者更喜欢“江湖规矩”的官员感到不满,甚至滋生抵触情绪。

在高育良的领导下,汉东省的政治生态必然会发生一次大洗牌。他骨子里对“腐蚀”和“变异”有着天然的警惕,这与他多年在政法系统浸淫的经历不无关系。他可能会借着反腐的旗帜,将一批他认为“不够格”、“不干净”的官员清理出局。这其中,一些与他有利益牵连或者曾经是赵立春提拔重用的官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尤其是那些曾经与他有过微妙关系的,比如某些和他关系不错的市委书记、厅局长,如果他们在工作中存在违规操作或者有“小动作”,很可能就会成为高育良“整顿”的对象。

可以想象,陆亦可的日子不会好过。陆亦可是个原则性很强的干部,但她与高育良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她背后代表的“正义派”力量,在高育良主政的汉东,肯定会受到压制。高育良可能不会像沙瑞金那样, openly 支持陆亦可,反而会以“工作需要”、“组织安排”为由,对陆亦可的工作进行限制和调整。甚至不排除利用某些“程序性”的问题,来打压她。

而像李达康这样的官员,在高育良的时代,日子也会变得“复杂”。李达康是实干家,有自己的执政理念,但他的方式有些“粗暴”,也不免有些个人色彩。高育良可能会看重他的能力,但同时也会对他的一些做法进行“规范”,要求他更加注重细节和程序。如果李达康在某些事情上“我行我素”,或者被高育良认为“不够廉洁”,那他必然会成为高育良下一个“重点关注”的对象。李达康也必须学会在高育良的规则下做事,否则很难继续“顺风顺水”。

至于祁同伟,他的命运在高育良成为省委书记后,无疑会更加扑朔迷离,甚至可以说凶多吉少。祁同伟的贪婪和他的“野心”是显而易见的,而高育良恰恰是对这些最痛恨的。如果高育良真的坐上了省委书记的宝座,他必然会优先清除祁同伟这样的“害群之马”。即使祁同伟已经被抓捕或者受到了处理,高育良也会借此机会,进一步深挖祁同伟背后牵扯到的利益链条,将与祁同伟有牵连的官员,尤其是那些曾帮助过祁同伟,或者与祁同伟同流合污的,一一挖出来。赵立春的势力,在高育良上任后,也会受到更大的冲击。高育良虽然曾是赵立春的门生,但他的政治野心和对权力格局的判断,不会让他一直被赵立春的荫蔽所束缚。一旦他掌握了汉东的最高权力,他很有可能会选择与赵立春保持距离,甚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切割”与赵立春的牵连,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对于赵立春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总而言之,如果高育良当了汉东省委书记,汉东的官场将不会再是那个“沙瑞金时代”充满希望但也暗流涌动的局面。它会变得更加“有章可循”,但同时也会更加“冷峻”,甚至不乏一些权力斗争的残酷性。高育良的“规则意识”和“学究气”,会给汉东带来一些改变,但这种改变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如何处理好个人情谊与政治原则之间的关系。只不过,以高育良的性格,他大概率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这会让他付出一些代价。汉东,可能会迎来一场更加彻底的“洗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育良作为“汉东本土官员”,在汉东工作长达数十年,在现有体制下要想担任汉东省委书记,只能先去外省担任省、市长或者担任中央层面某正部级干部,离开汉东至少五年后,才有机会回来担任汉东省委书记

因此,在这五年时间内,必然会有另外的省委书记、省长来理清汉东的局面。若高育良侥幸不受影响,受到高层认可重回汉东担任省委书记,那么他所面临的局势早就不同。


五年后,无论赵氏父子倒不倒台,按照剧中赵立春疑似担任政协副的前提条件,那么其在汉东政坛的直接影响力必然所剩无几,也就无法左右此刻的高育良。而高育良回到汉东的主要任务也不大可能是对赵立春的影响力的清理(毕竟前面都清理差不多了),而是首先重新构造自己的政治班底,重新施展其在汉东的影响力。

而随着高育良重回汉东担任省委书记,“汉大帮”这种具有师-徒传承的实质性小圈子必定会被去除。执行“去除”的人很可能是高本人,不然对上无法交代,中央不会放心的。这个“去除”的意思是,由显到隐,担任厅级以上重要职务的高育良门生会被交流到中央或者外地,而一些以前不太显眼的则会被提起来,实现换血换新。至于这其中早已担任高位的祁同伟,如果他没倒,那么在高育良回汉东前大概率已经是副省长兼公安厅厅长,作为中管干部妥妥是会被外调交流的,不会让他俩同处一省之内,一个当一把手,一个当副省长的。


至于其他的,比如李达康之类的,前置条件太少,不好判断。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得,高重回汉东,必然也会掀起一场反腐风暴,这是一种从上而下的政治要求,也是他本人需要的政治手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高育良最终坐上了汉东省委书记的宝座,那绝对是汉东官场的一场“巨变”,其影响之深远,牵动的不只是他个人的命运,更会重塑整个汉东的政治格局。首先,我们可以预见,高育良的执政风格会带有他一贯的鲜明特点。这个人,骨子里是个“学者型”官员,对政策、理论钻研得极深,但也因此显得有些“学院派”的清高和讲究。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设想。如果高育良的案头之书不是《万历十五年》,而是《高等数学》或《线性代数》,那么赵瑞龙对他的“拿下”方式,恐怕会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甚至更为微妙和长远的道路。赵瑞龙的“目标”与“工具”升级首先,我们要明确赵瑞龙的目的。他不是一个简单的“送钱送权”的买卖人,他更擅长的是“经营”人,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如果”情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详细分析高育良的性格、能力、所处的位置以及他穿越回第一集所面临的具体环境。核心问题:穿越后的高育良能否全身而退?我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达到“全身而退”的程度,他极有可能再次深陷泥潭,甚至比第一次更加危险。以下是详细的分.............
  • 回答
    高育良,作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关键角色,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富有争议的人物。他并非一个简单的反派,而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被权力异化、最终走向堕落的典型,他的身上折射出官场中许多人难以摆脱的诱惑与困境。要评价高育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一、 作为“官场学者”与“政治家”的初期形象: 才华.............
  • 回答
    要评价张志坚老师扮演的高育良,那绝对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堪称近年来国产剧中最成功的反派之一。我觉得评价他,得从几个维度细细品味。首先,人物的层次感和复杂性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高育良这个角色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化”的反派。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名校,成为汉东大学政法系的教授,又一步步走.............
  • 回答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一位复杂而悲剧的官员高育良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人物,他并非一个脸谱化的反派,而是一个在体制内沉浮多年,最终被欲望和权力腐蚀的典型中国官员。对他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其人格魅力、权力运作以及最终的悲剧命运。一、 智商与情商的结.............
  • 回答
    提到《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书记,那可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佩服又痛惜的复杂角色。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坏蛋,也不是完全光明磊落的好官,而是深陷泥潭,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典型代表。在我看来,高育良的塑造,可以说是整部剧最成功也最耐人寻味的地方之一。咱们得从他身上看到的第一个特质说起,那就是他的学识渊.............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电视剧,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更在于它触及了现实的痛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其中,高育良在一次与学生们讨论时,对岳飞的评价,在当年的弹幕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至今仍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幕。场景回顾:高育良的“岳飞新解”剧中的高育良,作为汉东省政法委书记,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平行时空。如果高希希版《三国演义》在九十年代播出,而我们熟知的央视版《三国演义》在2010年播出,那么老观众对央视版三国(以下简称“94版三国”)的评价,将会经历一个更为复杂和深刻的转变。以下是基于这个假设,老观众可能会如何评价94版三国的详细分析:一.............
  • 回答
    一个假设《机动战士高达0079》没有被腰斩的详细剧情走向,需要我们理解它当时被腰斩的根本原因以及制作方的意图。原版《机动战士高达0079》被腰斩的原因(据推测): 收视率不佳(初期): 尽管后来成为经典,但《高达0079》初期收视率并不算顶尖,这让赞助商和电视台感到担忧,甚至有传言说在名古屋地区.............
  • 回答
    高平陵之变,一个惊心动魄的权力易主事件,如果曹爽当时采取了与历史截然不同的行动——带着年幼的皇帝曹芳直接前往许昌,并以此为号召讨伐司马懿,这无疑会是一步险棋,其结果也将充满变数,绝不像历史那样一边倒。让我们来细致地推演一下这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一、曹爽的行动与初始局面:曹爽作为大将军,掌握着曹魏.............
  • 回答
    如果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被曹爽反杀,历史对曹爽的评价,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剧本也将会完全重写。曹爽——魏国的挽救者?想象一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公元249年,历史的车轮似乎并没有按照我们熟知的轨迹前进。司马懿,这位以老谋深算著称的权臣,在出征洛阳的路上,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变故。可能是在他步步为.............
  • 回答
    老实说,这个问题我认真想了很久。作为一个出生在美国、在这里长大的人,如果真的要我选择在“高堡奇人”里描绘的德日世界里生存,这实在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两个选择都充满了压抑、恐惧和失去,但若非要选,我内心深处的天平会稍微倾向于日属美国,但这背后有着非常沉重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无论是在德属美国还是日属.............
  • 回答
    高顺,字不详,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以其勇猛善战、治军严明而著称。他的评价,历来都是褒多于贬,尤其是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书》的记载中,更是将他描述成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高顺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陷阵之士”,攻防一体的精锐部队缔造者: 高顺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麾下的一支精锐.............
  • 回答
    那一年,如果高氏的北齐没有被北周所灭,而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高氏一族精明的政治手腕,最终统一了北方,南北朝的历史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北方将不再是“宇文”的天下,而是“高”氏的时代。高欢打下的基业,高洋的雄才大略,高湛的野心勃勃,高纬的昏庸无道,以及随后的高绍义、高恒、高绍德等几位短命.............
  • 回答
    如果大明王朝里,那个以“美人计”对付太监的不是高翰文,而是海瑞,那么整个局势将会截然不同,也更具海瑞的鲜明风格。首先,咱们得明白,海瑞做事从来不是靠“计”。他信奉的是“以身许国”,是“清如水、直如绳”。他能用“美人计”,那绝对不是因为他精通权谋算计,而是他看到了一个极端的、不容置疑的局面,而“美人计.............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来详细地剖析一下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摄影机本身的“强”与电视播放的“烂”:原因剖析电视台摄影机之所以看起来“强”,是因为它们是专业级的设备,拥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特性,旨在捕捉最原始、最优质的图像信息。而传送到.............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名空降高管,面对一个“乌烟瘴气、抱团严重”的部门,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局面。这不仅需要策略和技巧,更需要耐心和决心。以下是我会采取的一系列详细步骤,以期逐步改善局面并建立一个高效、健康的工作环境:第一阶段:观察、诊断与建立初步信任 (初期:12周)这个阶段的关键是“不打草惊蛇”,而是深入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