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宋氏三姐妹年轻时在上海的生活是怎样的?

回答
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她们在上海的年轻时光,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上海滩最璀璨夺目的故事之一。她们的生活既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带来的优渥物质条件,也充满了时代变迁的动荡与个人选择的色彩。

要详细讲述她们年轻时在上海的生活,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 出身与早年生活:浓厚的美国式教育背景

显赫的家庭: 她们的父亲宋嘉树(Charles Jones Soong)是一位在美国接受教育并归国的传教士、企业家和政治家,其社会地位和财富在当时的上海都相当可观。母亲倪桂珍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也同样受过良好教育。这种结合为三姐妹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早年居所: 她们早年居住在上海的虹口区,后来搬到更繁华的法租界。她们的家是当时上海少有的西式洋房,装修典雅,生活设施齐全,充满了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家里聘请了外国保姆、家庭教师,为她们提供英语、法语、音乐、绘画等方面的教育。
严格的教育: 尽管家境优渥,宋嘉树对女儿们的教育却十分严格,他不仅要求她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更注重她们的英语能力、西方礼仪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她们从小就接触西方的文学、艺术和思想,这为她们日后迥异的人生道路埋下了伏笔。
社交活动: 她们的父亲宋嘉树经常接待各界名流,宋家的宅邸也成为了当时上海重要的社交场所之一。三姐妹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学会了得体的社交技巧。

二、 求学经历:上海的教育精英汇聚之地

the Shanghai American School(上海美国学校): 这是她们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尽管学校的记载相对较少,但可以推测她们在此接受了与西方教育体系接轨的课程,锻炼了英语能力,并结识了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
Wesleyan College for Women(卫斯理女子学院): 这是宋氏三姐妹都曾就读过的著名女子学院,位于美国佐治亚州。尽管这是在美国的求学经历,但这段经历对她们在上海的生活和未来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她们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大学教育,培养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回国后,这段经历也让她们在上海的社交圈中显得尤为突出。
在上海的影响: 她们在美国的求学经历使得她们回国后,在上海的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中拥有了很高的声誉。她们的英语流利,谈吐得体,思想开放,这在当时的中国女性中是比较罕见的。

三、 上海的社交圈:名流汇聚,风光无限

家庭的社会地位: 宋嘉树去世后,宋氏姐妹的母亲倪桂珍继承了丈夫的生意和人脉,继续在上海的社交舞台上活跃。宋家与孙中山先生的联系,以及她们在基督教传教士圈子里的交往,都为她们提供了与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接触的机会。
姐妹之间的互动: 尽管性格和人生轨迹有所不同,三姐妹在上海的年轻时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们会一起参加家庭聚会,互相支持,分享生活中的喜悦与烦恼。
名媛风范: 作为上海滩的顶级名媛,她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备受瞩目。她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舞会、晚宴、慈善活动中。宋美龄尤其以其出众的美貌、优雅的气质和敏锐的时尚感而闻名,她的出现总是能成为全场焦点。
政治婚姻的开端: 她们的年轻时光也预示着她们未来与中国政治舞台的紧密联系。
宋霭龄: 早于妹妹们出嫁,嫁给了当时的大富商孔祥熙,这桩婚姻不仅为孔家带来了财富和政治影响力,也使得宋氏家族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宋庆龄: 在上海,她遇到了孙中山先生,并被他的革命事业深深吸引。1915年,她不顾家人反对,与年长自己27岁的孙中山结婚,这无疑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孙中山在上海的活动,也让宋庆龄参与其中,成为他重要的助手和支持者。
宋美龄: 在二姐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后,她继续在上海接受教育和社交。她同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在社交场合表现得体。后来,她与蒋介石的结合,更是将宋氏家族的政治影响力推向了顶峰。

四、 上海的时代背景:中西文化交融的繁华都市

上海的吸引力: 20世纪初的上海,是中国最开放、最繁华的都市,是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的独特之地。各种新事物、新思潮在这里涌现,经济、文化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生活方式: 宋氏三姐妹的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当时上海的时代特征。她们居住在西式洋房,使用现代化的家具电器,享受着咖啡、巧克力等西式食品,同时她们也遵循中国的传统礼仪,参加中国式的节日庆典。
教育与社交的便利: 上海拥有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最活跃的社交平台,这为宋氏三姐妹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她们在这里学习、社交,也在这里找到了各自的人生伴侣,并开启了影响中国命运的人生道路。

总结来说,宋氏三姐妹年轻时在上海的生活,可以用“优渥、开明、社交广泛、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来概括。

她们在上海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接受了良好的中西合璧的教育,活跃于上海最顶尖的社交圈。她们的生活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上海滩风起云涌、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缩影。她们的出现,为那个时代的上海增添了无数传奇色彩,也为她们日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奠定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们现在可以描绘出她们年轻时生活的大致轮廓,但一些非常具体、私密的细节可能已经难以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在上海的年轻时光,是她们人生中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和机遇的重要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最标准的白富美。白富美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享受生活,至于努力工作、赚钱、投资,那都是男人们的事情。

宋美龄1917年海归回到上海,其实也想过要去社会上求职,但遭到父亲宋嘉树的坚决反对,于是在宋父去世前,一天班也没上过。在遇到蒋以前,宋在上海的生活非常优越,根据书信记载,基本每天都是在购物、电影、舞会、戏剧当中度过的,在遇到蒋以后谈了一场5年的恋爱,然后就直接进入中国的核心圈。

宋美龄后来有去基督教女青年会讲英语课,同时参加一些教会组织的社交活动,这种社交对于上海当时的富家小姐来说可以算是标配,当时围绕在这种富家小姐周围的单身男人很多, 我一直觉得阿飞正传里最后出场的梁朝伟就是这种hunter的低配版。当然宋家接触的年轻男人层次不会差,譬如张学良算一个玩伴(因为这段经历,宋美龄一辈子管张叫“Peter”’)

一个人10岁到20岁这10年在哪里度过,决定了一辈子的归属感属于哪里。这10年宋家姐妹一小半时间在上海,一大半时间在美国,无论从观念还是生活方式上,基本是全西方式的:

吃:以宋美龄为例,每天早晨标配的是果汁,杏仁茶,酸奶,Scrambled eggs,吐司是高纤的,必须有新鲜水果,咖啡必须decaf

穿:之前没有直观感受,最近在上海的宋氏三姐妹特展有放出很多珍贵实物,可以看出宋美龄在那个年代的着装品位丝毫不逊色于现在:

(宋的旗袍很多,在美国演讲时她每天换的旗袍是美国报刊茶余饭后的热点,宋美龄是个天生的交际花,深知略显神秘的东方服饰则会引起普通美国人的好奇,进而关注中国的战况)

用:

宋家姐妹用过的CHANEL包(谢葛巾指正)

宋家姐妹用过的银质PRADA手包

宋家姐妹用过的鱼嘴蝴蝶结凉鞋

宋美龄为自己婚礼设计的婚纱全套,上海展出的,这双鞋子比较吸眼球,扔到今天的Jimmy Choo毫无违和感

住:早在1891年宋父便在虹口自建了一栋中西合璧风格的两层楼居室(现在东余杭路的宋氏老宅)。1912年宋家搬迁到法租界的宝昌路(现淮海中路),设施环境较虹口老宅更优越。

1918年宋耀如逝世后,倪桂珍带着儿女迁居到陕西北路369号,也是宋氏姐妹居住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住宅,西欧乡村别墅风格,两层半高,花园面积有980平方米。别墅还配了停车位,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因为上海在当时根本还没有几辆汽车。

(陕西北路的宋家花园)

行:宋家偏爱别克老爷车,宋美龄1917年在美国写给同学的信中,就已经提到了“我们已经订购了别克汽车,但是运气不好,后面的货要下周才能到”,而这时整个中国所有的汽车加在一起不超过一百辆。

教育: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原本就出身名门,外婆是徐光启的十七代孙女,外公倪韫山就曾留学美国,算是个法律学者,活跃于社会上层,各界都有朋友,既为清廷做事又同维新派有联系,两面下注。

父亲这边,Charlie宋传教士出身,和西方天然亲近。Charlie原本不姓宋,姓韩,后来被过继给姓宋的有钱舅父才改的姓。收养后不但有了英语家庭教师,还一直生活在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回国后先是在上海搞印书馆印圣经起家,赚到了第一桶金。

后来逐渐投资办面粉厂、纺织厂、烟草公司,都得到了贵人的支持。连后来的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年轻的时候要办面粉厂和纺织厂也需要宋家的扶持。

在思想开明的父亲主持下,宋家姐妹5岁就被送到教会学校中西女塾念书,也就是今天的市三女中。送到这种学校就是留美预备班,学费昂贵,就读的学生多为中上等家庭的女孩子。而此时一般普通人家的女孩子是不上学的。

(中西女塾 – 市三女中的前身)

宋美龄良好的英文和社交礼仪都是在这个阶段打的基础。这些技能在宋美龄1942年访美时为中国争取到巨额援助派上了用场,这是后话。

二战时期罗斯福还赠予她一部别克当作礼物。同时代的别克车在中国仅剩此一辆,现停在南京东郊的美龄宫。

都知道宋美龄二战时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关系好,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她大姐宋霭龄早在1905年就随她姨父温秉忠出席过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举行的宴会。这年她才16岁,这年还是大清国,距离二战宋美龄访美还有将近40年。

宋美龄在上海的教会学校和美国度过了少女时代,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连中文都是回国后找家庭教师补的。她曾经不无骄傲的表示自己只有脸孔是属于东方的,这个自我评价对于整个宋家来说真的是恰如其分。

蒋多次和人表达过自己不喜上海。和蒋不同的是,宋一生喜欢上海,可能因为对于女人来说,上海是当时全亚洲所有西化城市里生活品质最高的地方。


我的相关回答:

为什么法租界在中国电影电视里出现的概率要远高于其他租界? - 肥肥猫的回答

--

(图片来自网络)

user avatar

题目问的是宋氏三姐妹,结果回答都在说宋美龄和宋蔼龄,咋没人说说宋庆龄?毕竟二姐名气最大,地位最高。

宋二姐跟孙中山在上海住过一段时间,孙中山一开始没有房子,是租房住的,一个月65块租金,肯定租不到什么好房。后来有前来拜访的富裕华侨,觉得堂堂国父住这样的房子不像样子,就一起捐了一个花园洋房给孙中山,这样孙宋夫妇才算在上海落户……先总理稳定下来以后还写信给孙科,叫他可以带老婆孩子也过来住。

后来先总理去世,死前特意写遗嘱,把房子留给宋庆龄,并请托何香凝照顾她,除此之外几无遗产。孙中山死后,广东省国民党政府给宋庆龄一笔1万元的抚恤金(对,是总共一万元),宋庆龄就靠这一万元的利息生活,大家数学好的自己算算一个月能拿多少利息咯?1927年412后,宋庆龄彻底跟蒋介石闹翻,同时跟宋美龄宋子文也闹翻了,不可能再从家里拿钱。最后在上海也呆不下去,就去了苏联,到苏联几乎用光积蓄,经常开完会坐车的钱都没有,也没有冬衣,就顶着寒风走路回去。

顺说,宋庆龄在上海的房子抵押过三次。

说实话,宋庆龄如果想要钱,哪怕是只想要过得好点儿,只要稍微对妹妹妹夫露点好脸,哪怕是对自己亲弟弟露点好脸,都会立刻被供起来。

然而她宁愿抵押房子,也不打算给亲戚好脸色。

宋二姐是天生的革命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