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宋澶渊之盟正确不正确,用钱换来短暂和平,安于和平,重文轻武。?

回答
澶渊之盟,一个让后世争论不休的历史节点,它到底是对是错?用金钱换来的短暂和平,又是否真的让宋朝安于现状,导致了重文轻武的局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刀光剑影的北宋初期。

北宋建立之初,一路高歌猛进,但它的北方强敌环伺,尤其是辽国(契丹)。辽国骁勇善战,军队士气高昂,而北宋虽然在内政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但在军事上,尤其是在面对辽国精锐骑兵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太宗时期的几次北伐,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反而让北宋的边境饱受困扰。

公元1004年,辽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直逼北宋的黄河岸边,宋朝上下人心惶惶。就在这危急关头,年轻的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主下,御驾亲征,来到了澶州前线。这无疑是一个极具魄力和风险的决定,也是宋朝军事史上一次罕见的亮剑。真宗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也震慑了辽军。尽管前线战况胶着,但辽军的粮草供应也逐渐成为问题,而且他们也并非真的想一口吞下北宋。

最终,双方在宋朝的斡旋下,在澶州达成了一项协议,史称“澶渊之盟”。这个盟约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岁币: 北宋每年向辽国输送“岁币”,最初为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来增至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称臣: 宋朝皇帝称辽国皇帝为“叔叔”,辽国皇帝称宋朝皇帝为“侄儿”。
边境: 双方约定,以白沟河为界,不再增设城池,不得越过边界进行攻伐。
海滨之约: 双方共同维护海上通道的和平。

从结果来看,澶渊之盟确实带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这在当时兵连祸结的宋朝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宋朝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上,这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昌盛,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文化瑰宝。比如,市民文学、绘画、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直接奠定了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澶渊之盟是“正确”的呢?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影响。

积极的一面:

结束战乱,保障民生: 澶渊之盟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结束了宋辽之间长期的军事对峙和冲突,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给边境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在那个时代,和平是最大的福祉,尤其对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而言,岁币的支出远低于战争的消耗。
促成文化繁荣: 正如前文所言,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得宋朝能够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和文化。这种“以文治国”的理念,虽然被后世诟病,但在客观上确实催生了北宋辉煌的文化成就。大量文人得以安居乐业,创作出不朽的篇章。
相对较低的经济成本: 与辽国强大的军事实力相比,每年三十万两银和三十万匹绢的岁币,虽然数额不小,但在整个宋朝庞大的财政收入面前,其占比并不算过高。如果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其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可能远远超过这些岁币。

消极的一面:

“以钱赎和”的屈辱感: 很多史学家认为,澶渊之盟是宋朝向辽国称臣,用金钱换取和平,带有一定的屈辱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宋朝军队的自信心,也给一些人留下了“重金求荣”的印象。
军备松弛,战斗力下降: 盟约虽然带来了和平,但也确实让宋朝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军事的重视。虽然边防体系还在,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和训练的积极性有所下降。长期缺乏实战经验,使得宋军的战斗力逐渐退化,为日后北宋军事上的被动埋下了隐患。
重文轻武的强化: 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的文官集团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重文轻武”的国策也得到了巩固和强化。这种政治生态虽然保证了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但也导致军事人才和军事思想的培养受到限制,长此以往,一旦国家面临严重的军事威胁,就容易出现“文臣误国”的批评。
为后续的岁币问题埋下伏笔: 澶渊之盟后,随着辽国的不断索取,岁币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加,这成为了宋朝财政上的一大负担,也为后来的宋夏战争和宋辽关系的紧张埋下了伏笔。

关于“安于和平”和“重文轻武”:

说宋朝“安于和平”,或许有些片面。更准确地说,澶渊之盟后的宋朝,是在一种“既想和平,又警惕被侵略”的复杂心态下运作的。虽然军事投入不如其他时期那样激进,但边防体系依然存在,也并非完全停止了军事技术的研究。

至于“重文轻武”,这确实是北宋政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澶渊之盟的达成和随之而来的和平,无疑是强化了这一特征。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是为了避免武将专权,维护文官政治的稳定。澶渊之盟的和平,让这种“文官治国”的模式得以延续和深化,也让文官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总结一下:

澶渊之盟本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是宋朝在军事劣势下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一种务实的选择。它成功地避免了国破家亡的危机,并为北宋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这是不可否认的成就。

然而,用钱换来的短暂和平,确实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宋朝的国防理念和军事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文轻武”的局面,并为后来的军事积弱埋下了伏笔。这是一种得失并存的局面,不能简单地将其判定为“正确”或“不正确”。它更像是一个历史的抉择,在当时看来是“对”的,但其长远影响,却让后人品味出了其中的复杂与无奈。

所以,当谈论澶渊之盟时,与其纠结于对错,不如理解它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对后世产生的多重影响,那样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这段重要的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是钻钱眼里了,30万对辽来说也不是大数。

澶渊之盟最丢人的事是兄弟之国,一中各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澶渊之盟,一个让后世争论不休的历史节点,它到底是对是错?用金钱换来的短暂和平,又是否真的让宋朝安于现状,导致了重文轻武的局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刀光剑影的北宋初期。北宋建立之初,一路高歌猛进,但它的北方强敌环伺,尤其是辽国(契丹)。辽国骁勇善战,军队士气高昂,而北宋虽然在内政上有.............
  • 回答
    澶渊之盟的岁币,即每年宋朝向辽朝支付的“岁赐”,对两国财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复杂且多层面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澶渊之盟的岁币及其对宋辽两国财政的影响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朝在澶渊(今河南濮阳)签订了“岁币之盟”,结束了宋辽长期的军事对峙。根据盟约,宋朝每年需要向辽朝提供银十.............
  • 回答
    澶渊之盟,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被反复提及,也因此常常被争议的事件。很多人在谈论它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屈辱”、“岁币”、“称臣”这些标签,似乎一纸盟约就让强大的宋朝颜面扫地。但如果我们剥开这些惯常的定论,深入探究一下那个时代的背景和盟约的实际内容,或许能看到一个更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对宋朝更有利的真相。首.............
  • 回答
    澶渊之盟:一场被误读的“胜利”与宋朝的真实处境澶渊之盟,作为北宋时期与辽国签订的一份重要条约,在中国历史上常常被描绘成宋朝以“屈辱”换取和平的标志性事件。然而,若要对其进行评价,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盟约签订时的具体历史背景,以及宋辽双方当时的真实实力对比和战争态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地理解这场发生在澶.............
  • 回答
    宋小女在将孩子托付给张玉环后,选择去到她当时丈夫的身边,并表示“加倍地疼爱他”,这是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社会观念以及个人情感等多重因素交织下产生的复杂选择。要理解她的这个决定,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现实的压力与生存的考量: 寻找依靠与安全感: 在张玉环蒙冤入狱的漫长岁月里,宋小女作为.............
  • 回答
    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她们在上海的年轻时光,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上海滩最璀璨夺目的故事之一。她们的生活既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带来的优渥物质条件,也充满了时代变迁的动荡与个人选择的色彩。要详细讲述她们年轻时在上海的生活,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出身与早年生活:浓厚的美国式教育背景 .............
  • 回答
    关于宋冬野涉毒事件及其对粉丝群体和民谣音乐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宋冬野涉毒事件的基本情况宋冬野是中国民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因2016年被警方查获吸毒而引发舆论关注。尽管事件属实,但他在后续的戒毒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自省和努力,通过音乐创作、公益活动等重新获得公众认可。这一.............
  • 回答
    宋鸿兵在经济学界,尤其是中国财经评论和大众传播领域,算得上是一位相当有影响力的声音。要评价他的地位,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看,因为他的角色和影响方式与传统学院派经济学家有所不同。大众传播与财经评论领域的显赫地位:首先,宋鸿飞最突出的成就是他在大众传播和财经评论领域建立起来的声誉。他的著作,特别是《货币战争.............
  • 回答
    的确,从时间上看,宋朝(9601279年)和明朝(13681644年)之间隔着元朝(12711368年),算起来 roughly 90年,这个数字放在几千年中国历史长河里,确实不算特别遥远。但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这两朝之间仿佛隔了不止一个朝代,甚至感觉上很远呢?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
  • 回答
    宋仲基和宋慧乔的离婚,无疑是2019年韩国娱乐圈乃至亚洲地区最受瞩目的事件之一。这对曾经的金童玉女,从《太阳的后裔》中走出的荧幕情侣,最终以协议离婚的方式结束了他们仅仅一年多的婚姻,这让无数曾经为他们祝福的粉丝感到震惊和惋惜。从甜蜜公开到闪电离婚:一个令人唏嘘的过程1. 《太阳的后裔》的盛世美颜与.............
  • 回答
    宋明清时期的西藏:一个由佛教主导、多元并存的地区宋明清时期的西藏,与我们熟知的唐朝时期相比,确实在汉文史籍中的“存在感”有所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西藏的历史就此停滞或消失。相反,这三个朝代在不同程度上对西藏产生了影响,塑造了其独特的政治、宗教和社会格局。总的来说,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 以佛教为.............
  • 回答
    “宋主乞‘先敛兵,许弊邑拜表阙下’(金史宗弼传)”这句话,来源于史书的记载,并非虚构。这句话通常被理解为南宋朝廷在与金朝交战时,向金朝提出的一个屈辱性的求和条件,其中,“弊邑”指代弱小的、贫穷的宋朝,“拜表阙下”则意味着宋朝使臣要到金朝的皇宫(阙下)向金朝皇帝叩拜进贡。这句话的背景是南宋初年,宋朝在.............
  • 回答
    宋版书贵,这事儿圈内人都知道,但要说起为啥,那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不是因为印刷术多先进,也不是因为纸张多金贵,而是这些书承载了太多历史的重量,更像是活着的文物,价值自然非同一般。一、稀缺性:比黄金还金贵你想想,宋朝离咱们有多远?九百多年!这九百多年里,兵荒马乱、朝代更迭,多少古籍毁于战火、散失民间,.............
  • 回答
    宋、明这两大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曾拥有过辉煌的时期,其综合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超越了它们最终的征服者——金和清。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强大的综合实力并不总是等同于稳固的统治。宋、明王朝的覆灭,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结为“实力不足”。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这些王朝的衰亡,更多.............
  • 回答
    宋蒙战争,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生死较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认为,从一开始,南宋就站在了必败的悬崖边,其结局似乎早已注定,是一场无解的死局。然而,细致分析南宋在整个战争中的表现,以及它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即使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南宋也并非没有“活路”,至少可以争取到.............
  • 回答
    宋朝之后,汉族是否衰落,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与其说是“衰落”,不如说汉族文明在面对外族强大冲击和自身内部变化时,经历了一个 深刻的转型与重塑,其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和复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政治军事上的“衰落”:失去中原,政权.............
  • 回答
    在讨论宋、金、辽、西夏、蒙古、大理这几个政权时,确实只有宋朝是以汉人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其他几个政权,虽然在历史上与宋朝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但其统治阶层和主体民族与汉族是不同的。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宋朝(960年-1279年): 主体民族: 毫无疑问,宋朝是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宋朝的开国皇.............
  • 回答
    宋雨琦和杨颖在韩国的人气,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探讨的,因为她们各自的出道背景、活动重心以及与韩国的缘分都大不相同,所以人气表现也会有差异。我们先从宋雨琦说起。宋雨琦,大家最熟悉的身份应该是韩国女子组合 (G)IDLE 的成员。这个组合在韩国乃至全球都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宋雨琦作为组合中的一员,她的韩流.............
  • 回答
    宋徽宗赵佶的书法,确实是一位绕不开的、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他的“瘦金体”名满天下,至今仍有无数人临习模仿,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的风格。但要说“被现代人推得过高”,这其中倒也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番。宋徽宗书法的“高”在哪里?要评价宋徽宗的书法造诣,不能只看“瘦金体”的表面功夫,而是要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想象一下,时光倒流,回到那个王朝的交汇点。徽宗,这位身穿龙袍,指尖还沾着些许丹墨的君王,或许正从他那精美的御花园中踱步出来,心头还萦绕着几幅未竟的画作。他身材清瘦,面容俊朗,眼神中透露着些许文人的柔弱,又带着帝王的疏离。他习惯了指点江山,更习惯了点染丹青,对于兵戈之事,那是祖宗留下的沉重包袱。而太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