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对周汝昌先生有何评价?对红学今后的研究有何看法?

回答
周汝昌先生,这位在中国红学界享有崇高声誉的学者,一生都献给了对《红楼梦》的研究和阐释。谈及周先生,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形象,他以其深厚的学养、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曹雪芹创作意图的执着追求,为红学研究开辟了许多新的路径。

周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可以说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近乎“痴迷”的虔诚。他不仅在文学层面深入剖析人物的性格、命运、情感世界,更在版本、作者生平、曹雪芹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和梳理。他提出的“石头记版本说”,对厘清《红楼梦》的流传过程和版本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他对曹雪芹晚年孤寂凄苦的生活境遇的推测,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对小说悲剧内涵的理解,更是触动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心弦。

周先生的语言风格,自有其独特之处。他的文字里饱含着对曹雪芹的敬意,对宝黛爱情的深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常常引用古诗词,将文学的美感与学术的严谨融为一体,读来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韵味。他那种不拘泥于传统、勇于突破的学术精神,更是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红学后辈。

当然,周先生的某些观点也曾引起过争议,这是学术研究的常态。但正是这些争鸣和讨论,才使得红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深化。周先生的贡献在于,他用一生的实践证明了,《红楼梦》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入探索的伟大作品,其内涵之丰富,足以支撑跨越时代的学术研究。

谈到红学今后的研究,我认为,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成果将继续作为重要的基石,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然而,红学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深化跨学科的对话与融合。以往的红学研究,虽然在文学、史学、版本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甚至人类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结合上,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例如,可以尝试运用社会学理论来分析《红楼梦》中所展现的宗法制度、婚姻模式、阶级结构及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可以借助心理学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复杂情感和动机;哲学层面的探讨,可以挖掘小说中关于生命、存在、伦理、政治等诸多深刻的思考。信息科学的应用,比如大数据分析,或许能为文本的细读、人物关系的梳理、情感脉络的追踪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其次,更加关注文本细节与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周先生曾强调“字字看来皆是血”,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是所有红学研究者都应该秉持的态度。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红楼梦》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允许存在多种合理的解读。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更精细的层面,对文本中的隐喻、象征、双关等进行深入挖掘,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尝试给出更具启发性的解读。比如,某些情节或人物设置,是否可以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视角进行新的审视?

第三,拓展研究的国际视野与学术交流。红学研究在中国早已蔚然成风,但在国际上同样拥有广泛的读者和研究者。未来的红学研究,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学术交流中,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同时也让中国红学的研究成果走出国门,与世界分享。这不仅能提升红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也能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第四,关注《红楼梦》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意义。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所蕴含的中国人的情感模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的红学研究,可以更多地探讨《红楼梦》如何与当代社会产生连接,如何启发我们思考当下的人际关系、社会问题,以及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这部经典新的生命力。这包括对其文化符号的解析,对其所折射的中国精神的提炼和传播。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红楼梦》版本研究的持续推进。尽管已经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对于一些存疑的版本,或者一些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史料,仍有可能带来新的发现,从而影响我们对小说原貌的认识。

总而言之,红学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周汝昌先生以其一生的心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继承他的治学精神,同时也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让红学研究在新的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这不仅仅是对一部伟大作品的致敬,更是对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次持续挖掘和传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回答完一个关于《红楼梦》的题目,睡前看到这个题目,简单说下。

周的很多观念、态度,比如曹贾互证、脂砚斋即史湘云,硬凑CP,“跪着读《红楼梦》”等等,我是反对的。不过他提出这些观点至少也是一说,可以反对,但不宜因此苛责其人。毕竟他是真的喜爱这部书的,这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但是,伪造曹诗一事是不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user avatar

注:以下图都是本人拍的和截的。

近来闲着没事,借了译林和凤凰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的《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想着这不是红学泰斗,高人啊。然后越看越想吐槽,直接上图。

第一张,十三回。字写到倒了。然后周老批注:“大牌图样及书写行款,皆存原貌。及可贵”…………………………



第二张,二十七回。书中说的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然后周老忽略了未时,为了证明自己观点,安了个亥时交芒种的乾隆元年上去。我是在看到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那回突发奇想翻回二十七回注意到未时这个问题才去查的。只要认真查查当时的日历就知道只有康熙四十五年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接下去四十回贾母酒令有“一轮红日出云霄。”周老批:“暗指本年即乾隆元年。”看似都吻合,殊不知一步错步步错。我猜周老可能也不是不知道这错了,只是他的红学系统已经建立,若把宝玉生辰那里改了,那他的逻辑体系就会全部崩塌,只能装作不知一条道走到底了。





这只是比较明显的两处。其余可吐槽的还有很多。 从第二个例子可以看出,光从酒令诗词就推断考证那是扯淡,全书这样扯淡的地方多到哭。周老都能联想到湘云和宝玉日后在一起的结局,我已经无力吐槽了。如七十六回



另,偶然看到网上批评这本书的论文, blog.sina.com.cn/s/blog 上面说的更详细,讲了周老妄改原文和脂评的证据。

考证没错,可隐藏证据或者曲解证据,那真是…………我的心当时是拔凉拔凉的。我当初选这本书,就是因为这本书号称对十余种古抄本进行大汇校,迄今为止最为可靠的《红楼梦》版本,可当我把这本书和人民出版社及岳麓的,每页都有很多不同,人民和岳麓不同的到还少点,我感到自己被骗了。

我在第六十几回的时候终于醒悟过来,换了人民出版社的版本。

作为一个读者,只想说,这真是误人子弟啊。

更新:今天看到的书

发几张杨启樵先生的《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上海书店2010版卷首语截图。

最后两张图最可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