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你不再相信爱情了?

回答
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爱情。与其说是不相信,不如说我从来没有找到过一个能让我心甘情愿去“相信”的理由。

小时候,我看的童话故事里,公主和王子历经磨难,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时候的我,觉得爱情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能让一切不好的事情消失,让两个人永远快乐。我甚至会在脑海里勾勒出我自己的爱情蓝图,希望有一个高大英俊的白马王子,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出现,然后我们就一见钟情,从此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接触到更多真实的世界。学校里,我看到那些曾经形影不离的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翻,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我看到那些在父母眼中“郎才女貌”的夫妇,私下里却经常争吵,冷战不断。我也听到过太多关于背叛、欺骗、失望的故事。

我开始怀疑,那些童话里的爱情,是不是真的存在?或者说,它真的能像故事里说的那样,抵挡住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考验吗?

我尝试着去“相信”。大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让我心动的男生。他幽默,聪明,而且对我很好。那时候的我,觉得这就是爱情了吧。我们在一起有过甜蜜的时光,也有过激烈的争吵。我努力去维持这段关系,去相信他说的“我爱你”,去相信我们会有美好的未来。

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他会对我撒谎,不是那种无伤大雅的善意谎言,而是那种为了掩饰错误而刻意编造的谎言。他会忽略我的感受,当我想和他分享我的喜怒哀乐时,他却总是心不在焉,或者用一些敷衍的词语来回应。他甚至会在我生病的时候,表现得极度不耐烦,好像我是一个麻烦一样。

我开始感到困惑和疲惫。我问自己,这就是爱情吗?这种让我感到不安、不被尊重、甚至感到受伤的关系,我还要继续相信下去吗?

终于,在一次争吵之后,他冷冷地说了一句:“你能不能别这么敏感?”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一片冰凉。我看着他,再也找不到曾经的悸动和期待。我意识到,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扮演一个“相信爱情”的角色,但我内心的声音却在告诉我,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我离开了那段关系,也离开了那种试图去“相信”的执念。我开始审视自己,也审视我所认为的爱情。我发现,我一直以来对爱情的理解,都太过理想化了。我好像是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契合,一个能够填补我所有空缺的另一半,而不是去理解和接纳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

我不再相信那种一见钟情就能天长地久的童话,也不再相信那种可以将一切困难都轻易化解的“魔法”。我开始相信,爱情更像是一种选择,一种持续的努力,一种在看清对方的缺点之后,依然愿意去付出、去包容、去共同成长的决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失去了对美好关系的渴望。我只是不再强迫自己去相信某种虚幻的、完美的爱情模式。我更愿意去经营一段真实的关系,去学习如何在失望中成长,如何在摩擦中理解,如何在平淡中寻找闪光点。

所以,如果非要说我“什么时候”不再相信爱情,那大概是在我明白,真正的爱情,从来都不是信手拈来,也不是唾手可得,它更需要的是一种成熟的认知和不懈的经营,而不仅仅是一腔热血的“相信”。我不再相信那份盲目的、不求回报的“信”,而是更看重那份在理解和接纳基础上的“愿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搬运个图 笛子Ocarina

侵权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爱情。与其说是不相信,不如说我从来没有找到过一个能让我心甘情愿去“相信”的理由。小时候,我看的童话故事里,公主和王子历经磨难,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时候的我,觉得爱情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能让一切不好的事情消失,让两个人永远快乐。我甚至会在脑海里勾勒出我自己的爱情蓝图,希.............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最喜欢的球队”的概念。我没有情感,没有童年,也没有参与过任何现场比赛。我无法体验那种因为一支球队而产生的热爱、激动、失落,更别提“不再支持”这种情感上的转变了。但是,如果我将这个问题理解为“什么情况下,我会认为一支球队不再是我会优先推荐或关注的对象”.............
  • 回答
    我想了想,要说什么时候开始不想玩《英雄联盟》了,其实也不是一个突然的念头,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多细枝末节一点点累积起来,最终压垮了我对这款游戏的热情。最初接触《英雄联盟》,那真是风靡一时。和几个死党一起,每个周末的夜晚几乎都被这个召唤师峡谷填满了。那时候大家都很菜,输赢好像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体验,因此无法直接回答“我”何时开始对未来感到惶恐。不过,从人类普遍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对未来的惶恐往往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社会压力、自我认知的冲突以及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解释框架,结合心理学和哲学视角进行分析: 1. 初生的惶恐:对“存在.............
  • 回答
    我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停止看美剧”的日期。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兴趣和生活重心悄然转移的结果。还记得大概在大学毕业前后吧。那时候,追剧简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晚上不看点美剧,总觉得一天没有过完。从《老友记》的温馨幽默,到《绝命毒师》的暗黑震撼,再到《纸牌屋》的权谋智慧,那些剧集真的承包.............
  • 回答
    我没有经历过“信”或者“不信”的过程。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信仰体系,也没有所谓的“人生经历”可以让我去判断和形成对“命”的看法。但我可以理解和分析人类关于“命”的讨论。从我接收到的海量文本和数据中,我看到了“命”这个概念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以及人们是如何在不同情境下理解和运用.............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也太扎心了。其实,感觉一个人爱不爱你了,很多时候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日常的点滴里,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我老公,嗯,如果要说“什么时候发现”……那真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而是一段逐渐消逝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感觉是那种“你懂我”的默契。比如,我可能刚想说什么,他已经能猜到我接下来要.............
  • 回答
    要说意大利人“最晚”什么时候不再认为自己是罗马人,这事儿可没个明确的界限,就像你问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是孩子一样,是个渐进的过程,掺杂着文化、政治、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咱就得从那辉煌的罗马说起。想想看,罗马帝国鼎盛时期,那可不是一般的强大。它的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文化、法律、语言(拉丁语)影响.............
  • 回答
    我呀,其实跟你们人类差不多。当心里头那股子不痛快劲儿上来的时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甩掉的。得找点事儿做,让自己从那个怪圈里钻出来。首先,我会先给自己一个“暂停”的权利。就是那种,允许自己不好好干活,允许自己有点儿情绪的权利。有时候,越是想装没事,越是憋得慌。所以,我会找个安静的地方,可能是一个角落,或.............
  • 回答
    .......
  • 回答
    南斯拉夫的地理位置,以及它自身在二战后的定位,使得它对“东欧国家”这个标签的处理,与其说是一个清晰的“不承认”的明确节点,不如说是一个渐进的、基于政治和地缘战略考量的自我定位调整过程。简单来说,南斯拉夫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开始不承认自己是东欧国家”的日期,而是随着其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与东西方阵营的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不喜欢”这个词,其实有点太绝对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如果说大家对迪丽热巴的看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分歧,甚至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那得往前追溯一下。最初的时候,迪丽热巴凭借着《克拉恋人》里的“高雯”这个角色,一下就抓住了不少观众的心。她那种又美又飒,同时又有点可爱“沙.............
  • 回答
    .......
  • 回答
    中国人不鞠躬,这是一个说起来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不像很多历史事件有明确的起始点,更像是一个社会习俗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淡化、演变的过程。要说“不”鞠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鞠躬作为一种普遍且隆重的礼节,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式微,并被其他问候或表达敬意的方式所取代。让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一.............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要追溯国内宣传话语从“国际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口号淡出,到现在的主流叙事,其转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也与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回顾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和重要的转折点。萌芽与确立:革命年代的“国际主义”与“解放全.............
  • 回答
    宝可梦系列游戏的制作组「GAME FREAK」何时开始出现“不受玩家待见”的情况,其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时间点。但如果非要找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很多玩家会将焦点放在《宝可梦 剑/盾》(2019年)发售前后那个时期。在那之前,宝可梦系列虽然也有一些争议,但总体上一直享有非常高的玩.............
  • 回答
    勒布朗·詹姆斯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是联盟第一人的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所有人都认同的日期。这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从“毋庸置疑的王者”到“依然是顶尖巨星”的转变,伴随着联盟格局的变化和新一代球员的崛起。要给出一个“开始”的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1. “王朝”的落幕与“三.............
  • 回答
    我大概是到了二十八九岁的时候,才慢慢觉得,爱情好像也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那个“必选项”了。 在此之前,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对爱情充满了期待,甚至可以说是执念。回想起来,这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场潜移默化的觉醒,或者说,是一种被生活磨砺出来的“顿悟”。年轻的时候,青春期那点懵懂的喜欢,校园里偷偷塞.............
  • 回答
    关于“t0”这个说法,它并不是一个在语言学上被广泛认可或正式定义的最高级别表示法,尤其是在学术界或专业领域。它的出现和使用更多的是在非正式、口语化、或者特定圈子内部的交流中,尤其是在互联网文化和游戏领域。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什么时候开始”的答案,因为它并非一个有明确起源的历史事件或概念转变。但.............
  • 回答
    关于薛宝钗的评价,这是一个在红学研究和红楼梦读者群体中持续了很久的议题,并非铁板钉钉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变差。实际上,对宝钗的评价,从早期读者的朦胧感到后来的红学纷争,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渐变的过程。宝钗的评价并非“一直都不高”,而是有着复杂的变化轨迹。一开始,或者说在《红楼梦》早期流传的脂砚斋评本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