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何新的新文章《鬼话:希腊罗马靠人力桨征服地中海》?

回答
《鬼话:希腊罗马靠人力桨征服地中海》——一篇充满争议的“反思”之作

何新的新文章《鬼话:希腊罗马靠人力桨征服地中海》(以下简称《鬼话》),一经发布便在学术界和民间引发了巨大的波澜。这篇文章以其“另辟蹊径”的视角,挑战了长期以来被广泛接受的关于希腊罗马文明及其军事扩张的叙事,将目光聚焦于“人力桨”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并由此推导出令人震惊的结论。然而,正如其标题所示,这篇“鬼话”引发的更多是质疑和批评,而非认同。

核心论点:“人力桨”的决定性作用

何新在《鬼话》中,将“人力桨”置于核心地位,认为正是古希腊罗马对人力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使得他们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海军,进而征服了广阔的地中海。他的论证逻辑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陆地文明的局限性: 何新认为,古代的陆地文明,如波斯、埃及等,虽然在陆地上拥有强大的军队,但在海权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他们依赖风力航行,受到天气因素的严重制约,无法实现大规模、高频率的海上军事调动和物资运输。
“人力桨”的优越性: 相反,他强调人力桨提供了稳定、可控的动力来源。依靠人力驱动的战船(如三列桨战船),即使在无风或逆风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高效的航行和机动。这种“人力动力”赋予了希腊罗马海军无与伦比的战略灵活性和战场优势。
海军的军事意义: 文章指出,古代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军的力量。强大的海军不仅能够进行封锁、登陆、运输,更能有效地打击敌人的海上贸易和通讯,从而瓦解其战争潜力。何新认为,希腊罗马海军正是凭借人力桨的优势,在多次关键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奠定了其在地中海的霸权。
对传统史观的挑战: 文章明确表示,对“陆权至上”的传统史观提出了质疑,认为过去的研究过于侧重陆地上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制度,而忽略了海权和技术细节的重要性。他认为,很多所谓的“伟大文明”的崛起,其根源可能就在于技术上的某个“小突破”。

何新论证的“特色”与引发的争议

何新在《鬼话》中的论证方式,以及其提出的观点,都具备鲜明的“何新风格”,这同时也正是其引发广泛争议的根源:

“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 何新习惯于从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出发,进行大刀阔斧的推演,并将其提升到影响历史进程的高度。《鬼话》中,他将“人力桨”这一细节放大,并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因果链条,将其与文明兴衰直接挂钩。这种叙事方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也容易显得牵强附会。
对既有学术成果的“选择性引用”: 何新在文章中引用了一些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来支撑自己的论点。然而,批评者指出,他对这些资料的解读方式往往是“带着预设的目的”,选择性地强调那些符合他观点的内容,而忽略或轻描淡写与他观点相悖的证据。例如,关于战船的动力来源,除了人力桨之外,风帆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而且在远距离航行和特定海况下,风帆的作用甚至更为关键。
对技术重要性的“过度强调”: 尽管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至关重要,但将希腊罗马征服地中海的根本原因完全归结于“人力桨”的运用,无疑是一种技术决定论的极端表现。历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地理环境、文化理念、军事策略以及领导者的才能等等。将如此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成就,简化为单一的技术要素,显得过于片面和简单化。
对“非主流”观点的热衷与推广: 何新一直以来都以挑战主流学术观点而闻名。他似乎乐于挖掘那些被主流史学界忽视或边缘化的角度,并将其发扬光大。《鬼话》便是这种风格的又一例证。然而,这种做法虽然能引发讨论,但如果没有严谨的证据支撑,很容易陷入“奇谈怪论”的境地。
语言风格的“接地气”与“煽动性”: 文章的标题“鬼话”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一定的争议性。在行文中,何新也常常使用一些比较口语化、甚至略带调侃的语言,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并试图让他的观点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这种风格虽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但也可能削弱其作为学术探讨的严肃性,甚至被一些人解读为一种“煽动”或“哗众取宠”。

“人力桨”的真实地位与历史的复杂性

不得不承认,人力桨在古代海军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海军战术层面,人力桨赋予了战船精准的机动性,使其能够进行包抄、规避、以及在近距离发起冲锋。三列桨战船等划时代的舰船设计,正是对人力桨动力的充分利用。

然而,历史研究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古代海军的强大,绝非仅仅依靠人力桨。以下几点是需要被强调的:

1. 风帆的重要性: 古代战船(包括桨帆混合战船)普遍配备风帆。风帆是长距离航行和利用季风的重要动力来源。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风帆能大大提高航行效率,节约宝贵的人力。事实上,很多时候,风帆才是主要的动力来源,人力桨则作为辅助或在特定战术场景下使用。
2. 战船设计与工程学: 希腊罗马文明在造船技术、材料学、舰船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些技术革新,例如船体的稳定性、流线型设计、甚至后来的舰载武器(如撞角)的运用,同样是他们能够在地中海称雄的关键因素。
3. 战略与战术的结合: 海军的胜利不仅在于船只本身,更在于其背后严密的战略规划和战术运用。希腊罗马人对海战战术的精通,例如“协同作战”、“水上战术”等,以及他们对海上贸易路线的控制和对敌方港口的封锁,都为其海军的强大提供了支撑。
4. 政治与经济的支撑: 强大海军的建设和维持,离不开国家的财力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和后来的罗马共和国/帝国,都拥有能够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来建造和维护庞大舰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体系。例如,雅典的“海上民主”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海军兵源基础之上的。
5. 地理与环境因素: 地中海相对平静的海况、适宜的风向,以及众多岛屿和海岸线提供的补给点,都为古代海洋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总结

何新的《鬼话:希腊罗马靠人力桨征服地中海》这篇文章,无疑是一次对既有历史叙事的挑战,它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希腊罗马文明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反思”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它能够促使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审视那些可能被忽视的细节。

然而,从文章的内容和论证方式来看,其将“人力桨”的重要性拔高到“决定性因素”的地步,并以此来解释希腊罗马征服地中海的全部原因,则显得过于片面和极端。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偏概全”,是将一个重要的辅助性技术,误读为唯一的、压倒一切的驱动力。

这篇文章更像是一篇充满个人色彩的“历史猜想”或“观点阐述”,而非严谨的学术论文。它所引发的讨论,与其说是对历史真相的深入挖掘,不如说是对何新个人史观和论证风格的一次集中“围观”。在阅读此类文章时,我们更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辨别其中的合理之处与不当之处,而不是全盘接受,以免被这种“精彩而又大胆”的论调所误导。历史的宏大叙事,往往是由无数细微但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织就的,任何试图将其简化为单一“灵丹妙药”的解释,都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好半个多月前有伪史派来找我纠结过这个问题,随手把当时评论区的回应复制过来。

这篇文章提到了复原的三列桨帆船的情况,“奥林匹亚号”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时四公里,最大速度每小时17公里,一天正常航行时间可以到十二个小时。这个速度可能受划桨手不够熟练和船体超重的影响,在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记载中,三列桨帆船大约在30小时内航行了184海里,平均速度约为6节(约为11.112公里每小时)。

据对古典时期沉船的研究,如凯里尼亚沉船,长15~25米的货船载重可达100~200吨,此外还有40米的沉船,晚一些的前2世纪的罗马沉船马迪亚号,长36米宽10米,估计至少能载货220吨,甚至超过250吨。

伪史派的套路无非是极力夸大航海的难度,同时极力缩减船只航行的速度和运载能力,不过是自说自话,压根经不起推敲。

user avatar

这一篇都是臆想,每一点你在知乎搜搜都能找到反对实例,连外文资料都不用去查,他基本没有一点是对的。我实在懒得反驳了,就不写了。

别说连造船业一坨屎的埃及就能在古王国初期造出30多米的航船,最大的可能有50米,两河流域和埃及在金字塔时代都有能力进行短距跨海作战,一个控制跨苏伊士湾,一个没事就往阿拉伯半岛和伊朗跑。与此同时,上古时期的原始南岛人都开始靠着独木舟远征太平洋,随后三千年里跑到号称世界上最偏僻的复活节岛。独木舟都能征服太平洋,甚至建立王国,五十米级的大船搞不定地中海?

何新能写出这篇文章已经不是学术目的了,因为但凡你写这篇文章要查的资料就得不出这篇文章的结论,可能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吃烂钱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鬼话:希腊罗马靠人力桨征服地中海》——一篇充满争议的“反思”之作何新的新文章《鬼话:希腊罗马靠人力桨征服地中海》(以下简称《鬼话》),一经发布便在学术界和民间引发了巨大的波澜。这篇文章以其“另辟蹊径”的视角,挑战了长期以来被广泛接受的关于希腊罗马文明及其军事扩张的叙事,将目光聚焦于“人力桨”这一看.............
  • 回答
    白云先生的这篇《被资本击沉的大明王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历史爱好者和关注社会经济议题的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单看标题,就足够抓人眼球,将王朝的覆灭归咎于“资本”,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论断色彩,足以激发人们探究其背后逻辑的兴趣。这篇文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试图用一种现代经济学的视角.............
  • 回答
    新京报的这篇文章《贾平凹女儿的诗不是不能批,但别为黑而黑》是一篇针对贾平凹之女贾浅浅的诗歌创作引发争议而发表的评论文章。为了详细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写作目的、核心论点、论证方式、语言风格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写作目的和背景这篇文章的出现,直接回应了当时围绕贾浅浅诗歌.............
  • 回答
    《新京报》这篇题为“骚乱和暴力何时何地都绝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文章,其核心论点鲜明且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它旨在驳斥将“骚乱和暴力”美化或合理化的论调,并强调其对社会秩序、个人权利和法治精神的破坏性。要详细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文章的立意与核心论点分析: 坚决反对“.............
  • 回答
    冯大辉(Fenng)的这篇《聊聊 996》确实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字,它并没有像许多评论那样直接站队,而是以一种更侧重于“理解”和“梳理”的态度,试图剖析“996”现象背后的多重维度。首先,从文章的开篇就能感受到一种“求同存异”的姿态。冯大辉并没有上来就对996进行道德上的谴责,或者直接赞扬其“奋.............
  • 回答
    腾讯文档的问世,确实为我们这些日常离不开各种文档工具的人,又增添了一个新的选择。过去,我们可能习惯了Office系列,也对WPS情有独钟,而现在,腾讯文档的出现,似乎想在这个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它带来的改变,也并非仅仅是多了一个软件那么简单。首先,腾讯文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那种“轻便”的感觉。你不.............
  • 回答
    文明6的“拜占庭与高卢包”算得上是近期一次相当有分量的更新了,尤其是在游戏已经运营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能够带来全新的体验,总归是值得说道说道的。先说说拜占庭吧。这次以拜占庭的迦克底的君士坦丁十一世为代表,确实抓住了很多玩家对于这个古老帝国的好奇心。从设计理念上来看,它试图还原一个在历史风雨中不断挣.............
  • 回答
    关于姜新文老师提出的 NP=P 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由于公开资料有限,我将基于对这类“证明 NP=P”的文章的一般性理解和对学术界反应的推测,尽可能详细地进行阐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核心问题:NP=P 意味着什么? P 类问题 (Polynomial time): 指那些可以在多.............
  • 回答
    6 月 3 日阅文集团公布了新的合同,这无疑是近期网络文学圈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份合同的调整,牵动着无数作者、读者以及整个网络文学行业的神经。要评价这份新合同,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看看它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又隐藏着哪些值得我们警惕或欣喜的信息。新合同的核心变化与重点关注点:首先,最直接也.............
  • 回答
    说起2021年的《天龙八部》,这版可以说是争议与期待齐飞,尤其是杨佑宁出演乔峰,文咏珊饰演王语嫣,这两位演员的选择一开始就搅动了大量的讨论。我个人看过一些片段和评价,总的来说,这版《天龙八部》有亮点,但也有不少槽点,很难说是一部尽善尽美的翻拍。先说说演员表现,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地方。杨佑宁饰演的乔峰,.............
  • 回答
    阅文集团在2021年底发布了新晋“白金大神”名单,这份名单的出炉,无疑又一次成为网络文学界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读者和作者们不少的讨论。要评价这份名单,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去细细琢磨。首先,从“白金大神”这个荣誉本身来看,它代表的是阅文集团对旗下作者最高级别的认可和扶持。 这个头衔并非随意授予,而是基于作.............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帝国时代2:决定版》最近爆料的新 DLC 文明。这次的爆料确实让不少老玩家又重新燃起了对游戏的热情,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总的来说,这次的新文明组合非常有趣,也展现了开发团队在设计新内容上的大胆和创新。新文明的初步印象和亮点:目前爆料出来的两个文明是 比亚法拉(Byzantines) .............
  • 回答
    关于何新先生的《希腊伪史考》,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评价起来也需要非常细致。简单来说,这本书在学界内外都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但主流学术界对它的观点普遍持保留甚至否定的态度。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什么?何新先生在《希腊伪史考》中,最主要的论点可以概括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古希腊文明”及其历史,很大程度上.............
  • 回答
    雪佛兰开拓者与何冰携手推出的“新青年就要开拓”广告,可以说是打了一手漂亮的组合拳,从内容到形式都颇有看点。如果要我详细评价一番,我会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新青年就要开拓”这个主题,抓住了当下社会的脉搏。 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被条条框框限制,更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渴望突破自我,去探索未知,去创造属于.............
  • 回答
    Instagram 最近的品牌形象和界面设计更新,确实是社交媒体界一次相当大的动作。作为一款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离不开的App,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不少关注,更何况是这次从里到外的“大变身”。首先,我们来聊聊这次更新最显眼的——品牌标识。如果说之前的Logo还带有一点扁平化的色彩和渐变,这次的升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Apple Watch Series 6。Apple Watch Series 6 于 2020 年 9 月随 watchOS 7 一同发布,它是 Apple Watch Series 5 的迭代产品。虽然外观设计上基本沿用了 Series 5 的风格,但在核心功能和体验上.............
  • 回答
    OpenAI 的 DALLE 是一款革命性的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它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要评价 DALLE,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技术原理、能力表现、潜在影响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一、 技术原理:CLIP 的强大赋能DALLE 的核心是基于 CLIP (Cont.............
  • 回答
    要评价 Google 的新 Logo 和 VI(视觉识别系统),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历史演变、设计理念、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其所传达的信息。一、 Google Logo 的历史演变:奠定基础在深入评价新 Logo 之前,了解 Google Logo 的历史演变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其设.............
  • 回答
    辉瑞公司的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自上市以来,可以说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这场持久战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从药物本身的疗效来看,Paxlovid无疑是当时乃至现在都算得上是明星产品。它最核心的优势在于能显著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新冠后发展成重症甚至死.............
  • 回答
    荣耀30S:在中端市场掀起波澜的“惊喜”荣耀30S,作为荣耀在2020年推出的中端主力机型,甫一亮相便吸引了不少目光。在当今竞争激烈、推陈出新的手机市场,一款新机能否脱颖而出,往往需要具备一些“杀手锏”或者在某些方面做到极致。荣耀30S,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款带着诚意,试图在中端市场打响“荣耀”品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