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辉瑞公司的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

回答
辉瑞公司的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自上市以来,可以说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这场持久战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从药物本身的疗效来看,Paxlovid无疑是当时乃至现在都算得上是明星产品。它最核心的优势在于能显著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新冠后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临床试验数据非常亮眼,数据显示,对于那些有基础疾病、老年人等容易发展为重症的群体,Paxlovid的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幅度非常可观,具体数字可能大家都有耳闻,大约在89%左右。这个数字在当时简直是振奋人心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安全,给出了一个有效的“安全阀”。

其次,从作用机制上说,Paxlovid是个“双管齐下”的组合拳。它由两种成分组成:奈玛特韦(Nirmatrel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r)。奈玛特韦是主要的抗病毒成分,它能够抑制新冠病毒复制的关键酶——3CL蛋白酶。你可以想象一下,病毒要复制就需要“零件”和“工匠”,3CL蛋白酶就是那个负责组装“零件”的工匠。奈玛特韦的作用就是把这个工匠给卡住,让病毒没法继续增殖。而利托那韦呢,它不是直接抗病毒,而是扮演一个“护卫”的角色。它会抑制体内一种叫做CYP3A4的酶,这种酶 normally 会快速代谢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这么一“阻碍”,奈玛特韦就能在体内停留更长的时间,发挥更持久的抗病毒作用。这种设计确实很巧妙,让主要的抗病毒药物能更有效地工作。

再者,从使用便利性上,Paxlovid作为一种口服药物,这一点就显得非常突出。对比之前很多需要注射的抗病毒药物,口服药的好处不言而喻。患者可以在家自行服用,不需要去医院排队,也不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大大减轻了医疗系统的压力,尤其是在疫情高峰期。这种便利性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治疗,特别是在早期症状出现时及时使用,效果会更好。

然而,任何药物都不是万能的,Paxlovid也有其局限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药物相互作用。就像前面说的,利托那韦会抑制CYP3A4酶,而这个酶也负责代谢很多我们日常使用的药物,比如一些抗凝药、降脂药、抗癫痫药,甚至一些抗抑郁药。这意味着,如果患者同时服用这些药物,Paxlovid可能会增加这些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导致副作用加剧,甚至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所以,在使用Paxlovid之前,医生需要仔细审查患者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耗时的工作。有时候,为了避免危险的相互作用,可能需要暂停或者更换一些正在服用的药物,这给临床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第二个是耐药性的潜在风险。任何抗病毒药物在长期使用或者病毒不断变异的情况下,都可能出现耐药性。虽然目前针对Paxlovid的耐药性问题还没有成为大规模的临床难题,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病毒的不断演变,这依然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一旦病毒对Paxlovid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那么它作为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复阳”现象也引起了不少关注。一些服用Paxlovid的患者在完成疗程后,症状缓解了,核酸检测也转阴了,但过几天又出现了阳性,甚至症状复发。虽然这种现象的机制还在研究中,有人推测是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够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或者病毒在早期就被抑制但没有被完全清除。这种“复阳”现象也让一些患者感到困惑和不安,也影响了对药物疗效的最终判断。

最后,从可及性来看,Paxlovid的供应和价格也曾是一个热点话题。在疫情初期,由于其疗效显著,需求量巨大,全球范围内的供应曾一度紧张。高昂的价格也限制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患者的获得,虽然通过一些谈判和仿制药的出现,情况有所改善,但可及性依然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说,辉瑞的Paxlovid在新冠疫情的战场上,无疑是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它在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方面的杰出表现,以及口服给药带来的便利性,使其成为早期抗击疫情的重要武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它在药物相互作用、潜在耐药性和“复阳”现象等方面存在的挑战,以及在可及性上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这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问题。它的出现,也为未来开发更多有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把几件事情放在一起,理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

1.去年11月5日,美国称这款药可以将新冠肺炎致死概率降低89%。

2.中国在今年2月11日,紧急批准了这款药的进口,注意,是全价购入的,中国不在辉瑞的减免国家名单里。

3.美国去年11月5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美国累计死亡新冠肺炎病例77万多,今天是97万多。

4.简单计算可知,美国新冠疫情从2020年2月到2021年11月这款药投入使用,一共时间大约是21个月,死亡病例是77万,单月死亡约3.67万人,从新药投入使用到现在是4个半月,死亡病例是20万,单月死亡约4.44万人,足足多了快8000人。

5.奥密克隆毒株的致死率,重症率都要小于以往的德尔塔,贝塔或者原始毒株。

也就是说,在病毒以奥密克隆为主的最近,美国单位时间死亡人数反而还增加了一些,那么,他宣称的降低死亡概率89%,降在哪?

这里可能有几种原因,我列个选择题,有兴趣可以给我填个答案。

{A} 辉瑞公司是搞传销的,盲目吹嘘功效,中国上了他的鬼当,当了冤大头。

(B} 药虽然是辉瑞搞出来的,但美国人自己是用不起的,只能卖给国外用。

{C} 这款药是专门为中国人研发的,所以我们买了会有效,美国人自己吃了没用。

{D} 确诊新冠病例死亡人数≠因新冠病毒致死人数

user avatar

进口辉瑞口服药开什么国际玩笑?!

这么低效的玩意儿进口它干啥?

对付新冠还得是我中药连花清瘟。

国士无双钟南山院士亲证其有效率超过90%

你要是质疑连花清瘟胶囊你就是质疑中药

你就是质疑钟南山院士,你就是不爱国!!!

你就是行走的50W!!!

重大进展!钟南山团队: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有用

连花清瘟能抵抗病毒攻击

最新消息,钟南山院士科研团队题为《连花清瘟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Lianhuaqingwen exerts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已被《药理学研究》期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接收。 论文作者包括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研究员杨子峰等。 《药理学研究》是Elsevier出版集体旗下著名的药理学期刊,是经典药理学期刊,该期刊主要出版生物医学科学领域的尖端文章,在药学界享有盛誉。

论文提到,作为一种中药方剂,连花清瘟对一系列流感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该研究发现,连花清瘟能显著抑制新冠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连花清瘟处理后细胞内病毒颗粒表达显著减少,并能显著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细胞所致的炎症因子TNF-a,IL-6,MCP-1和IP-10的基因过度表达,且具剂量依赖关系。 该研究证实了连花清瘟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引起病毒颗粒形体改变及抑制宿主细胞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发挥抗新冠病毒活性的作用,这表明连花清瘟可以抵抗病毒攻击,有望成为防治新冠肺炎的新策略。 据了解,连花清瘟是在络病理论、“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治法指导下制定的处方,被国家20个指南、共识、诊疗方案推荐用于感冒、流感、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等呼吸疾病的治疗。目前,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已被列入国家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90%以上

3月23日16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 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已经纳入第五、第六、第七版诊疗方案的中成药和方剂进行了临床疗效的同步观察,目前已筛选出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 。 根据数据统计,全国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治疗,占总数91.5%;湖北有61449名患者使用了中医药治疗,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 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达90%以上 ,有效缓解了患者症状,减少了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发展,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员机体康复。 余艳红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早期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总结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规律和经验,深入发掘古代经典名方,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成为中国方案的重要特色和优势,筛选了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药。这次的实践再次充分证明,中医药学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屡经考验,历久弥新,值得珍惜,它依然好使、管用,并且经济易行。

user avatar

4月3日上午,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在官微上发布了“8省市已用上辉瑞新冠口服药,患者病毒载量明显下降”(1)的新闻,称普通型和轻型患者服用了5天疗程的Paxlovid后,“病毒载量明显下降,出院时间可缩短至5-7天。”这一消息无疑为国内当前严峻的抗疫形势增添了振奋人心的亮色。澎湃新闻、环球时报、财经网等各大媒体也纷纷转载了这一消息。


但是,这篇新闻中写道,除了防止轻症、中症患者的病情向重症发展之外,“该药物还可以为高风险岗位的医护人员提供预防保护”,这可能代表了很多非专业人士的认识误区。


Paxlovid的抗病毒原理是其主要成分(化合物PF-07321332)可以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活性,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抗病毒效果。所以,Paxlovid针对的是病毒本身,而不是增强人的免疫力。在体内没有新冠病毒的情况下服用,药物会被正常代谢清除;等病毒真的入侵人体了,也许之前摄入的药已经完全代谢、无法再起到任何抗病毒的作用。因此,Paxlovid无法预防、只能针对轻症治疗。


事实上,打开药品的官方页面(2)就会弹出:





限制用药的情况:

  • PAXLOVID 未被授权用于严重或危重 COVID-19住院患者的初始治疗
  • PAXLOVID 未被授权用作新冠病毒的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即不用作预防COVID-19)
  • PAXLOVID 未被授权使用超过连续 5 天


2021年11月辉瑞公布Paxlovid三期临床结果之后,《返朴》曾刊文详解了该药的作用机理和研发历程。今日重刊,以供回顾。


撰文 | 汪汪


自新冠疫情暴发开始,人们就一直在曾经获批的药物中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迄今为止,针对新冠病毒的小分子研究,已有超过500条药物研究数据以及400多项临床试验,其中绝大多数研究对象为已批准的药物,可惜老药新用的收效甚微,并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虽然吉利德公司(Gilead)开发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因为需要静脉给药,限制了其早期应用,在需要住院的病人中疗效有限 (详见《“人民的希望”尚未成真:瑞德西韦仍待验证》)。还有一些新型的口服药物已经取得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或者正在进行临床实验,比如作用于病毒 RNA 聚合酶的核苷类药物莫那匹韦和 AT-527[1]


2021年11月5日,辉瑞公司(Pfizer)公布了其研发的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轻中度新冠患者在确诊三天内服用该药,其住院或死亡风险可降低约89%。Paxlovid的表现可以媲美新冠中和抗体的治疗效果,也显著优于前几日在英国获批上市的默沙东公司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莫那匹韦(Molnupiravir)。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媒体称Paxlovid为对付新冠感染的“银色子弹”(silver/magic bullet)。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仍在不断变异,令世界不得安宁。“银色子弹”能为人类打破这片可怖的阴影吗?


答案,可能藏在这款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历程中。




拨开迷雾,寻找可成药靶点

在新冠病毒出现以后,科学家们以非常快的速度解析了病毒的基因序列以及结构,为后续疫苗的设计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知道,新冠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如图1所示,它由病毒RNA和四种结构蛋白组成:




图1 SARS-CoV-2 及其结构蛋白示意图[2]

① 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S)主要负责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介导病毒的入侵;

② 包膜蛋白(Envelope, E)

③ 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 M),包膜蛋白和膜蛋白主要参与病毒复制装配和出芽过程;

④ 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 N) 包裹病毒基因组,形成核蛋白复合体。


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它会分解释放出病毒RNA,病毒RNA借由宿主细胞中的核糖体翻译成为两条多聚蛋白pp1a和pp1ab,这两条多聚蛋白就像是整盒包装的拼图,还不能发挥作用,需要在3CL蛋白酶和PL蛋白酶作用下拆装再重组,以形成具有功能的结构蛋白。用专业的话说,就是蛋白酶催化完成分子内水解,切割产生多个非结构蛋白,组成复制-转录复合物,以完成后续基因组的复制和结构蛋白的合成过程(图2)。




图2 SARS-CoV-2 感染宿主细胞循环示意图[2]


在这个过程中,3CL蛋白酶(3C-like protease)负责多聚蛋白11个位点的切割,以产生对病毒生存、繁殖非常重要的结构蛋白,因此又被称为主蛋白酶(Mpro)。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设计的小分子药物可以抑制3CL蛋白酶的活性,那我们就可以干扰病毒复制过程,达到抗病毒的效果[2]。科学家们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当前对3CL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非常热门。


过去,针对其他病毒进行小分子药物设计时,病毒蛋白酶也是非常重要的靶点。比如治疗人类免疫缺陷 (HIV) 和丙型肝炎 (HCV) 病毒的小分子口服疗法都曾以蛋白酶为靶点进行药物研发[3]。此外,最近的研究证明了口服3CL蛋白酶抑制剂在SARS-CoV-2感染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药理活性[4]。这些都证明,3CL蛋白酶抑制剂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成为抗病毒药物。


2020年4月,杨海涛、饶子和团队报道了新冠病毒 3CL蛋白酶与其抑制剂N3的晶体结构[5]。该蛋白酶为同源二聚体,每个单体由三个结构域组成(图3),在结构域Ⅰ和结构域Ⅱ之间形成底物结合口袋,底物结合口袋中,Cys-145和His-41形成催化二联体,能够结合并切割多聚蛋白。




图3. SARS-CoV-2 3CL蛋白酶与抑制剂N3的晶体结构[5]


3CL蛋白酶在不同属冠状病毒间高度保守,在人体内没有同源蛋白。这意味着将其作为药物靶点进行抑制剂设计,不太可能“误伤”其他蛋白,可以达到较高的安全窗口或者治疗指数。


总的来说,由于3CL蛋白酶在病毒生存与繁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与已知的人体内的蛋白酶没有显著的同源性,因此其抑制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与安全性预期。并且,它不像疫苗或单克隆抗体药物那样,无法预防刺突蛋白的变体(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层出不穷且具有极大威胁性),新冠病毒的3CL蛋白酶抑制剂已经成为非常有潜力、且具有代表性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设计思路,可用于设计抗病毒口服药物,治疗 COVID-19。




从SARS到SARS-CoV-2

2002年,SARS暴发。为应对疫情,辉瑞公司基于过去的工作研发出了化合物PF-00835231(图4)。在探索这个化合物抗SARS-CoV-1的机制时,科研人员采用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的底物裂解实验,将其筛选确定为SARS-CoV-1 的3CL蛋白酶抑制剂。不过,SARS来得快去得快,随着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PF-00835231的研发计划就此搁浅[6]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肆虐至今。大量的研究表明,引起新冠病毒病COVID-19的罪魁祸首SARS CoV-2与2002年引起SARS的SARS CoV-1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两种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都编码两个重叠的多聚蛋白,在对冠状病毒复制至关重要的翻译后加工步骤中,它们在特定位点都被3CL蛋白酶切割。更为重要的是,而这两种病毒的3CL蛋白酶在与底物结合的催化域中的序列100%相同,这意味着对SARS-CoV-1 3CL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小分子对SARS-CoV-2 3CL蛋白酶应该也有抑制作用。


于是,辉瑞重新捡起化合物PF-00835231,推测其对SARS-CoV-2 的3CL蛋白酶也具有很好抑制效果。后续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辉瑞科学家们的猜想,PF-00835231 表现出对SARS-CoV-2 3CL蛋白酶的强效抑制效果(抑制常数 (Ki) = 0.271 nM)。




图4. SARS-CoV-2 3CL蛋白酶抑制剂的体外和体内参数。从左到右分别为3CL蛋白酶活性Ki、抗病毒活性EC50、通透性Papp、内在清除率CLint、血浆清除率CLp、口服生物利用度F和从胃肠道吸收的口服剂量的分数 (Fax Fg)。[7]


如图4的数据第一行所示,PF-00835231具有优良的抗病毒活性和代谢稳定性,但其渗透性和口服利用度较低,因此很难进行口服给药,目前PF-00835231 的临床实验在采用它的磷酸盐前药形式 (PF-07304814) 作为 COVID-19 住院患者的静脉治疗选择[8]



化合物改造

为了开发出适合口服的药物,辉瑞开始对化合物PF-00835231进行改造[7]


一开始,我们先将PF-00835231称为“化合物1”。


科研人员首先考虑的是改善分子口服生物利用度,也就是提升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程度。由于氢键供体较多往往会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差,因此科研人员首先将化合物1的α-羟甲基酮改为氰基,得到化合物22的基础上同时引入氮杂双环和苯并噻唑,得到化合物3


此时,相较于化合物1而言,2的口服利用度和胃肠道吸收的口服剂量分数都有了显著提高;化合物3的被动吸收渗透性也明显增强,但23的抗病毒活性相较于1又都有明显下降。


从分子与蛋白的结合模式分析可以看出(图5C),化合物3有效地填充了由 Met49、Met165 和His41 形成的亲脂性口袋,但不能与Gln189形成有效的氢键(如图5C所示),同时导致其活性远不如1。而且与化合物1相似,研究人员观察到这两个分子中的吲哚片段并没有很好地占据口袋。


因此研究人员进一步对3进行了结构改造,将吲哚片段改为甲基磺酰胺结构,得到了化合物4。相对于134可以与Gln189和Glu166都形成氢键,表现出更好的蛋白结合力、抗病毒活性和口服吸收效果。




图5.(A)SARS-CoV-2-3CL蛋白酶与化合物1的共晶结构。(B)化合物3的双环模型与脯氨酸分子的构象叠加。(C)化合物3有效地填充了由 Met49、Met165 和His41 形成的亲脂性口袋,但不能与Gln189形成有效的氢键。(D)化合物4可以与Gln189和Glu166形成氢键。(E)临床候选PF-07321332(化合物6)与 SARS-CoV-2-3CL蛋白酶结合的共晶结构。(F) Cys145与化合物6的氰基形成可逆共价结合。[7]


在化合物4的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对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将甲基磺酰胺片段替换为三氟乙酰胺,得到了化合物5。化合物54对3CL蛋白酶抑制活性接近,但5在细胞模型中的抗病毒活性和渗透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化合物5在老鼠和猴模型的测试中,展现出了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最后,对5的结构进行简化,保留其关键作用片段,将5的苯并噻唑基团替换为氰基,得到了化合物6,也就是此次改造所得到的临床分子PF-07321332(见图4最末行数据)。


化合物6相较于2-4,具有更好的抗病毒活性和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在化合物6与SARS-CoV-2-3CL蛋白酶的孵育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化合物6可逆共价抑制剂,这意味着它比起一般的小分子共价抑制剂,脱靶带来的毒性风险更低了。综合考虑,化合物6具有结构相对简单、便于工业生产放大合成、溶解性更好、制剂难度更低等优点。因此。辉瑞最后选择了化合物6作为临床候选药物进行后续的开发


除了可以抑制SARS-CoV-2-3CL蛋白酶的活性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化合物PF-07321332 具有广泛抑制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活性效果,包括 β 冠状病毒 (SARS-CoV-2、SARS-CoV-1、HKU1、OC43、MERS ) 以及 α-冠状病毒 (229E, NL63);它还表现出了对HIV-1 蛋白酶(一种病毒性天冬氨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


在经过层层改造之后,科学家终于得到了具有更好抗病毒活性和更高生物利用度的化合物PF-07321332。综合考虑,PF-07321332具有结构相对简单、便于工业生产放大合成、溶解性更好、制剂难度更低等优点,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临床候选化合物。




药理学评价与基于药代性质的改造

在得到化合物6,也就是PF-07321332后,科研人员用两种与病理相关的细胞模型评估了PF-0732133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表达ACE2的人腺癌来源的肺泡基底上皮细胞(A549)和分化正常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HBE)。两种细胞模型的结果都表明,PF-07321332对病毒复制有强烈抑制效果


细胞水平评价之后,辉瑞进行了体内药效评价


实验人员使用小鼠适应SARS-CoV-2的动物模型,评估PF-07321332的体内抗病毒活性,结果证明,在之前体外实验观察到的抗病毒浓度下,它在体内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鼠肺部病毒浓度,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感染小鼠的多灶性肺部病变,这为化合物进一步向临床应用开发提供了有效依据。


另外,研究人员继续探究了化合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药物代谢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PF-07321332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选择性,在体外的遗传毒性研究中,未显示出致突变或致裂变的毒性。在猴口服给药的模型中,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肝脏内的细胞色素 P450 3A4酶(简称CYP3A4)会氧化外源有机小分子,以便将其排出体外。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口服药物的利用度(很大部分被排出了)。另外,科研人员还观察到,PF-07321332的多个位点会被肝微粒体中的CYP3A4氧化代谢。这些研究表明,CYP3A4对PF-07321332代谢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人员使用CYP3A4的抑制剂Ritonavir(RTV)作为共同给药,来改善PF-07321332的治疗效果。这个策略也是借鉴了以往的抗病毒药物给药策略,因为RTV是几个上市的蛋白酶抑制剂(如darunavir和lopinavir)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增强剂[9],它能使CYP3A4失活,减小主要抗病毒药物的代谢清除率,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药代动力学。




图6 PF-07321332的临床前毒理学和健康受试者单次递增剂量暴露研究。(A)每天给药一次PF-07321332的大鼠口服毒代动力学暴露(第14天)。(B)每天给药两次PF-07321332的猴子口服毒代动力学暴露(第15天)。(C)成人口服150mg PF-07321332和250mg PF-07321332+RTV的血浆浓度变化。(D)成人口服250mg PF-07321332和100mg RTV在12小时内的血浆浓度 。[7]


研究人员继续在健康受试者中,对PF-07321332单独给药和与RTV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控制研究试验。在每一个测试剂量中,随机安排4位受试者接受积极治疗,2位接受安慰剂治疗。结果表明PF-07321332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当与 RTV 共同给药时,口服血浆浓度得到了显著增加且远高于SARS-CoV-2抗病毒的EC90 值(图6C,6D)。


种种结果表明,PF-07321332是一种可被口服吸收的SARS-CoV-2关键蛋白酶的抑制剂,具有非常好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和优异的靶外选择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与 RTV 共同给药时,展示出了极佳的抗病毒效果和临床应用前景。因此,辉瑞推出了由Ritonavir和化合物PF-07321332组合而成的复方抗病毒药物Paxlovid,进行后续临床II/III 期研究。


11月5日,辉瑞公布了其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化合物PF-07321332)的三期临床结果,数据表明,轻中度新冠患者在确诊三天内服用该药,住院或死亡风险可降低约89%。基于积极的临床结果,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建议提前结束临床试验,并向监管部门提交Paxlovid的上市申请。在结果公布的当天,辉瑞总裁Albert Bourl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Paxlovid的出现将是我们抗击疫情中一个能够‘扭转局势’的事件(a game-changer)。”负责该药后期研发的一位辉瑞主管Annaliesa Anderson告诉《纽约时报》记者, “该结果比我们能够梦想到的最好的结果都好,希望该药帮助我们回归正常生活与终结疫情”。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该药有望成为我们手中用于对抗新冠的一个有效工具[10]


辉瑞于11月16日正式向美国FDA提交了紧急情况下的上市申请[11]



结语

Paxlovid的研发起始于辉瑞在SARS期间的工作,综合考虑结构、药代动力学性质、给药策略等多方面,经由研究人员巧妙的改造和完备的实验设计,最终得到了优良的临床效果。这是药物化学家、药理学家、与病毒学家多学科与研究组密切合作,遵循过往的经验与积累的知识,依靠计算机辅助,对先导分子进行成药性设计与改造,最后取得成功的一个经典案例。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科学家们马不停蹄,从前期的疫苗到现在的小分子药物,试图使用各种手段来遏制疫情的持续发展。辉瑞Paxlovid的出现,如同mRNA技术为代表的有效疫苗出现一样,很可能是人们抗疫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与分水岭事件。根据现有的数据,Paxlovid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付新冠病毒感染之特效药,堪比青霉素对抗细菌感染,有很大的希望让人们告别惧怕新冠感染的时代。因此,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我们依靠科学的力量在抗疫的道路上正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与突破。通过控制传染源(如一定程度的隔离),阻断传播途径(口罩),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与有效的药物),我们应该能够控制疫情,回归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Good SS, Westover J, Jung KH, et al. AT-527, a Double Prodrug of a Guanosine Nucleotide Analog,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SARS-CoV-2 In Vitro and a Promising Oral Antiviral for Treatment of COVID-19.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21;65(4):e02479-20. Published 2021 Mar 18. doi:10.1128/AAC.02479-20

[2] Gil C, Ginex T, Maestro I, et al. COVID-19: Drug Targets and Potential Treatments. J Med Chem. 2020;63(21):12359-12386. doi:10.1021/acs.jmedchem.0c00606

[3] Zhang L, Lin D, Kusov Y, et al. α-Ketoamides as Broad-Spectrum Inhibitors of Coronavirus and Enterovirus Replication: Structure-Based Design, Synthesis, and Activity Assessment. J Med Chem. 2020;63(9):4562-4578. doi:10.1021/acs.jmedchem.9b01828

[4] Qiao J, Li YS, Zeng R, et al. SARS-CoV-2 Mpro inhibitors with antiviral activity in a transgenic mouse model. Science. 2021;371(6536):1374-1378. doi:10.1126/science.abf1611

[5] Jin Z, Du X, Xu Y, et al. Structure of Mpro from SARS-CoV-2 and discovery of its inhibitors. Nature. 2020;582(7811):289-293. doi:10.1038/s41586-020-2223-y

[6] Hoffman RL, Kania RS, Brothers MA, et al. Discovery of Ketone-Based Covalent Inhibitors of Coronavirus 3CL Proteases for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COVID-19. J Med Chem. 2020;63(21):12725-12747. doi:10.1021/acs.jmedchem.0c01063

[7] Owen, D. R., Allerton, C., Anderson, A. S., Aschenbrenner, L., Avery, M., Berritt, S., Boras, B., Cardin, R. D., Carlo, A., Coffman, K. J., Dantonio, A., Di, L., Eng, H., Ferre, R., Gajiwala, K. S., Gibson, S. A., Greasley, S. E., Hurst, B. L., Kadar, E. P., Kalgutkar, A. S., … Zhu, Y. (2021). An oral SARS-CoV-2 Mpro inhibitor clinical candid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Science (New York, N.Y.), eabl4784.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org/10.1126/science

[8] biorxiv.org/content/10.

[9] Cvetkovic RS, Goa KL. Lopinavir/ritonavir: 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HIV infection. Drugs. 2003;63(8):769-802. doi:10.2165/00003495-200363080-00004

[10] nytimes.com/2021/11/05/

[11] pfizer.com/news/press-r


参考资料

(1) weibo.com/jiankangshiba

(2) covid19oralrx-hcp.com/?

user avatar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文不是,厂家广告更不是!

先说结论:没啥用。

作为数据党,一切以数据说话。

卫健委的网站:3月24日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共有重症50例。我有点惊讶,我有点惊讶,毕竟3月12日才6例重症,13日输入2例,总共也才8例,短短11天时间,就增加到了50例。而且3月20日就把辉瑞的特效药Paxlovid送到了吉林,但是为什么还是增加了这么多的重症?当然我相信天气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吉林,也就是东北,天气非常冷,还在冬天。所以重症比较多。但是为什么这个药没有防重症呢?这个药到底有没有用?

我想到两个城市,那么这两个城市呢一个是新加坡,一个是香港。这两个城市都已经收到了这个药的,而且那新加坡到的还比较早,2月12号就到了,安照新加坡政府的效率,到2月14号或者15号,那么多数医院就可以开始用上这个药了。那么来看看,在2月12号附近,这一段时间的死亡率和这个药用了两周以后的死亡率,以及最近一段时间的死亡率,我们来看看它的对比的情况怎么样?到底有效没效?

先看新加坡的数据,比较长,我分段截下来。








按照2月7号到2月13号这段时间的10日前7日平均死亡率,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死亡率是万分之6.46。两周以后也就是3月1号到3月7号,这一段时间的平均死亡是万分之6,最后选取了最近一周,也就是3月18号到3月24号这一段时间,我们计算它的平均死亡率是万分之4.79。

猛一看好像在不断下降,但是其实看每日新增数据,我们就知道,2月7日那一段是快速上升期,数值就会偏高,3月1日那一段是高位震荡期,3月18日,已经到了下降期,数据是偏低的。如果考虑这个因素,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个药有效率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用无效来形容。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来计算一下它防死亡的有效率吧。

2周后的防死亡率:(6.46%%-6%%)/6.46%%= 7%

3月18日那一周的防死亡率:(6.46%%-4.79%%)/ 6.46%% = 25.85%

再上一个图,更直观一点。注意两个图的时间轴不一样,死亡人数是否和确症人数几乎正相关,图形基本吻合。你要说有用,鬼才相信!

下面我们再来看香港的数据

3月14日,特效药抵达香港,次日已经分发到各医院,说实在的,从3月14日的72%%到2周后的69%%,看不出任何效果来。3月2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继续主持特区政府高层记者会,交代相关抗疫工作进展。她表示,已向中央请示希望可委派另一队中医专家抵港,参考内地运用中医药抗疫,为香港抗疫开辟一条新路。sohu.com/a/532318372_11。看出端倪了吗?香港也觉得特效药没啥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无外乎几个:1、Paxloid三期临床式样针对的是德尔塔毒株,那个死亡率是所有毒株里头最高的;奥米克龙死亡率低,根本就体现不出任何效果来了。2、Paxloid临床实验针对的是未打疫苗的人群,现在新加坡的疫苗注射率高达92%,香港3月6日第一针已经达到90%了,3月13日第二针已经高达80%了。疫苗防重症的保护率已经覆盖了Paxloid部分,所以Paxloid无用武之地了。3、辉瑞有优化数据的传统,这次又优化了一些不该出现的数据,比如服用Paxloid 1到6天就死亡的数据,毕竟辉瑞疫苗优化了那么多的数据,有效率直接从29%优化到了95%。对了,这次帮助辉瑞的,还是同一家公司。

我个人觉得特效药暂时还得靠国内上市的单抗以及宝贵的中医药。是时候把辉瑞的特效药拉下神坛了。


本回答也是2022 年中国是否有可能开放入境?的更新,有兴趣者请移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辉瑞公司的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自上市以来,可以说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这场持久战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从药物本身的疗效来看,Paxlovid无疑是当时乃至现在都算得上是明星产品。它最核心的优势在于能显著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新冠后发展成重症甚至死.............
  • 回答
    关于美国护士在接种辉瑞疫苗后晕倒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医学、公共卫生以及社会传播等因素。事件本身和可能的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是一个个别事件,而不是普遍现象。据报道,在美国多家接种点都有类似护士在接种后出现短暂晕厥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通常发生在接.............
  • 回答
    关于美国护士对辉瑞疫苗不良反应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谨慎看待的问题。要进行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并避免使用AI写作的痕迹,力求真实客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位“美国护士”的具体身份和她的陈述内容。 仅仅“一位美国护士”的说法过于笼统。她的具体工作单位、是否有相关的医学背景(例如是急诊.............
  • 回答
    要评价美国向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捐赠80瓶辉瑞疫苗并借大使馆推特官宣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其中既有积极的层面,也可能包含一些值得探讨的细节。首先,从人道主义援助的角度来看,任何形式的疫苗捐赠都是值得肯定的。在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疫苗是控制病毒传播、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美国作为全.............
  • 回答
    关于匈牙利政府公布的四国新冠疫苗效果对比以及其宣称的“美国辉瑞最差,俄罗斯卫星最好”的结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首先,需要明确信息来源和背景。 匈牙利政府公布此类信息通常会引发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不同国家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疫情早期。评价这类信息时,我们需要关注: 数据来源的.............
  • 回答
    胡锡进就紧急进口辉瑞药物一事发表看法,认为“无可厚非”,这背后涉及到当前中国面临的疫情形势、医疗资源、药品可及性以及公共卫生决策的复杂考量。要评价他的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分析。首先,从抗击疫情的紧迫性来看,在病毒不断变异、传播速度加快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药物,无疑是重要.............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