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汽车征收排量税治污染是错误的?

回答
很多人觉得按照汽车排量来收税,能够鼓励大家买小排量的车,从而减少油耗和排放,这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毕竟,排量越大,通常意味着发动机更大,油耗越高,排放也越多,对环境的压力就越大。但如果深入去想,就会发现仅仅依靠排量税来治理汽车污染,其实有很多不合理和不彻底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首先,排量税没法直接衡量实际的污染排放量。我们都知道,一辆车实际排放的污染物有多少,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发动机技术、燃油质量、驾驶习惯、车辆保养状况等等。一个大排量但技术非常先进、保养得当的车,它的实际排放可能比一个小排量但技术落后、保养很差的车还要干净。排量税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数字,它忽略了这些更重要的实际因素。就像我们不能只根据一个人的食量来判断他健康与否,而要看他的饮食结构、运动情况一样。

其次,排量税可能会误导消费者,而不是真正引导。当排量税成为一个主要考量因素时,一些消费者可能会为了省点税,去选择那些虽然排量小,但在其他方面(比如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使用的材料的污染性、甚至更复杂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如果不够完善带来的其他排放)却更不环保的车。这就像我们为了省钱买了不那么耐用的东西,结果反而需要更频繁地更换,最终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可能更多。而且,现在的汽车技术发展很快,很多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排量小,但动力输出可能不亚于一些大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它们在某些工况下的排放并不一定就低。

再者,排量税对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不公平。这些车型在降低传统意义上的排放方面有显著优势,但如果仅仅因为它们发动机的“概念性”排量(或者电池容量产生的另一种“税基”)就征收高额排量税,这明显是不合理的。我们鼓励发展新能源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但税收政策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反而会阻碍这些环保技术的普及。这就像鼓励大家多吃蔬菜水果,结果却给吃蔬菜水果的人征收重税一样,违背了初衷。

更重要的是,排量税未能触及污染的“根源”。汽车污染的根源不仅仅是排量,更是燃油的燃烧过程本身产生的有害物质,以及生产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真正有效的污染治理,应该从源头抓起,比如:

强制推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比如国六、欧六乃至更严格的标准,迫使汽车制造商在发动机技术、催化转化器、颗粒物过滤器等方面进行持续的研发和投入,从根本上降低汽车的尾气排放。这比简单地收排量税要有效得多。
推广和补贴新能源汽车:提供购置税减免、牌照优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鼓励消费者转向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加强对燃油品质的监管:劣质燃油燃烧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确保燃油质量也是降低排放的重要环节。
征收燃油税:用实际消耗的燃油量来计算税费,更能反映汽车对石油资源的消耗和使用强度。而且,燃油税与车辆的实际使用里程和油耗直接挂钩,更能体现“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
碳排放税:直接按照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生产、使用和报废)产生的碳排放量来征税,这是更科学、更全面的方法,能够激励企业和个人关注汽车的整体环境足迹。
城市拥堵费、尾气检测费:在一些大城市,通过征收拥堵费来限制车辆进入市区,或者严格的尾气年检,也都是直接针对污染行为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排量税作为一种早期或粗糙的政策工具,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一部分消费者选择小排量汽车,从而带来一些微弱的环保效益。但它忽略了汽车技术的复杂性、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排放的污染问题。与其依赖这种“拍脑袋”式的税收,不如建立一套更科学、更系统、更注重实际效果的政策体系,从技术创新、能源结构转型、行为引导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才能真正实现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将排量税视为治理汽车污染的“灵丹妙药”,无异于饮鸩止渴,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排放谁交钱 谁污染谁治理

只从环保的角度合理的方法应该是向最终使用者征税,可以参考阶梯电价那样征收阶梯油价,按照每车年耗油量分出阶梯,耗油量越高油价越贵,每年年检按照排放等级征税,排放越差税越多,这样肯定比按排量向汽车厂收税更合理,消费者因为是最终需要交钱的,一定会选真实油耗最低的,车厂肯定也会迎合消费者需求的。

但实际上征税这事并不那么简单,没有哪个国家随便颁布一个法律或者政策之后就能很好的落实,比如现在闯红灯的行人那么多颁布一条行人过马路法就能解决问题吗?征税也是如此,征收阶梯油价不说民意上允不允许(肯定是不允许),从执行层面上就不好落实,首先全国加油站都得信息联网,而且统计每辆车加油量还得改造加油机和监控系统,最终可能也只是把人赶到路边的非法加油点而已。排放那个就更不用提了,现在检车的问题已经够多了,这么一搅和就更乱了。而且这么做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可能会抑制汽车市场的整体需求,这是会让大家都没有钱赚没有好日子过的。如果政策和法律颁布了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一是会扰乱市场秩序,二是降低政府的影响力。

相比而言直接向企业征税就比向消费者直接征税可靠的多,汽车厂就那么几家,派人堵门挨个查就得了,根本用不了几个人,也不怕车厂弄虚作假。

那反正选简单可行的征税方案这个大方向定了,合理性自然就退而求其次了,按排量或者马力车重或者其他别的什么参数征求其实就无所谓了,这个就是个技术问题了,参考别的国家和地区的方案选个不是太差劲的就得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觉得按照汽车排量来收税,能够鼓励大家买小排量的车,从而减少油耗和排放,这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毕竟,排量越大,通常意味着发动机更大,油耗越高,排放也越多,对环境的压力就越大。但如果深入去想,就会发现仅仅依靠排量税来治理汽车污染,其实有很多不合理和不彻底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首先,排量.............
  • 回答
    汽车制造之所以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绝非偶然,而是其在技术、经济、社会以及创新方面所展现出的极致高度和深远影响的综合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它复杂的面纱,深入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和价值。1. 技术集大成者,驱动前沿革新汽车,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工业产品,它本身就是无数尖端技术的融合体.............
  • 回答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被认为节省能源,主要原因在于其能量转换效率更高,以及对化石燃料依赖的降低。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这一点,并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解释。一、能量转换效率的巨大飞跃想象一下你家的电灯泡和一把传统的白炽灯泡。白炽灯泡发光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很多能量都白白浪费掉了。而LED灯泡呢.............
  • 回答
    为啥有人把比亚迪混动吹成“YYDS”?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最近一聊到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总有人嘴里蹦出“比亚迪混动YYDS”这话。甭管是懂车的老司机,还是刚踏入汽车圈的新鲜人,对这评价,要么深以为然,要么有点懵。那么,这“YYDS”到底是啥来头?比亚迪的混动技术,真有那么神乎其神,值得这般.............
  • 回答
    关于“买手动挡汽车的都是聪明人”这种说法,虽然带着点戏谑和个人色彩,但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原因。它并非绝对,也不是说自动挡的车主就不聪明,而是从某些角度来看,选择手动挡确实能体现出一种“精明”和“懂行”。1. 对驾驶的极致追求与掌控感首先,选择手动挡的人往往是对驾驶本身有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他们不.............
  • 回答
    汽车行业确实是个名副其实的“慢行业”,它不像互联网那样日新月异,更像是一门需要时间打磨的传统手艺。从基础研发到生产制造,从供应链到销售服务,每一个环节都牵扯到巨额的投入和漫长的周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特斯拉的崛起更显得尤为惊人,它用一种近乎“暴力”的方式,颠覆了人们对汽车行业固有的认知。那么,为什么.............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汽车发动机里面那个“排量”,为什么你车子手册上写的那个数字,跟发动机实际干活的时候,好像有点小出入,没那么实在。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涉及不少技术细节,但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你开车体验更好,同时也能让发动机更耐用,更省油。首先,咱们得弄清楚“排量”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发动机排量.............
  • 回答
    任正非那句“华为永远都不造汽车”的论调,与其说是一句简单的表态,不如说是在华为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一次关于企业定位、核心能力以及战略选择的深思熟虑后的宣言。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华为的核心能力与定位:做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赋能者,而非终端产品制造商华为起家于通信.............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车迷心中的一个隐秘角落。确实,从账面数据上看,现在的新车在马力、百公里加速、极速等方面,普遍都比90年代的性能车要强悍得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90年代的汽车工业念念不忘,甚至称之为“巅峰”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是数据之外的情感和文化共鸣。1. 纯粹的驾.............
  • 回答
    关于汽车天窗,确实存在着不少争议,很多人觉得它是个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是“鸡肋”的存在。更有甚者,直接将其定义为“充面子”的装备。这背后,其实是使用者对汽车功能性、实用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考量。要说透这件事,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开来。首先,咱们得承认,天窗这玩意儿,它并非一开始就普及的配置。在汽车.............
  • 回答
    最近听到不少说法,说电动汽车开起来其实比燃油车更费钱,而且还是内行人这么说,这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直以为电动车最大的优势就是省钱,毕竟电费肯定比油费便宜,保养也简单。但既然有内行人这么说,咱也得好好捋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有没有道理。首先,咱们得明白,“开着贵”这个概念不是指一次性买车时的价格,而是.............
  • 回答
    要说卡罗拉(或者它的姊妹车型雷凌)为啥很多人推荐双擎而不推荐纯燃油版,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它背后是一套挺成熟的逻辑,不是随便瞎说的。我帮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点儿,让你觉得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语调。核心原因:开起来、用起来,它就是不一样,而且性价比长期来看更突出。先别急着想那些高深的理论,咱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确实,在汽车界,“丰田”和“广汽丰田”这两个名字,常常和“品控一流”这个标签联系在一起。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市场的长期检验和无数车主的口碑积累。为什么大家这么说?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丰田的“品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要理解广汽丰田为什么也继承了这份“品控”的声誉.............
  • 回答
    关于《冰汽时代》中工作时长的讨论,确实存在一些混淆,而且不少玩家在谈论时会不自觉地提到“八小时工作制”,这与游戏内实际设定的“十小时工作制”有所出入。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掰扯:首先,游戏内的设定是明确的。打开游戏,进入管理界面,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工作场所,无论是伐木场、矿场、蒸汽挖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大家听到“石油还够用一百多年”这个说法,再看看每天身边无数的汽车、飞机、轮船,以及各种工业生产线,确实会产生一种“资源即将枯竭”的担忧,进而怀疑为什么军事装备还在如此依赖石油产品。要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够用一百多年”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 回答
    这事儿啊,听起来还挺有意思的,4S店这么说,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可能有些考量。我给你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建议。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德系车,尤其是那些追求极致性能、精密制造的品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这些),它们的发动机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确实非常精密。 德国人在汽车制造上.............
  • 回答
    汽车设计“语言”,说白了,就是一套识别度极高、并且能够贯穿于品牌旗下多款车型之中的设计 DNA。它不仅仅是某一辆车的风格,而是一种能够跨越具体车型,让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XXX品牌”的视觉体系。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人的说话方式、表情和习惯,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人一眼就能认.............
  • 回答
    吉利汽车跨界做手机,这消息一出来,我这心里可真是五味杂陈。 你说,一个做汽车的公司,突然要杀进竞争激烈得跟战场一样的手机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考量?首先,从吉利这边的角度来看,这绝对不是一时冲动。咱们想想,汽车现在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跟我们日常的电子设备打交道。车联网、人车交互,这些东西都离不开.............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趣了!要是真能把汽车喇叭换成语音播报,我的车一定得是个“话痨”,而且是那种挺有意思的“话痨”。首先,得是个友善的提醒者。比方说,前面有行人过马路,我绝对不会按那种刺耳的喇叭。我的车会温柔地说:“嘿,小可爱,请慢点走,我在等你呢!” 或者:“前面有人,请大家注意安全哦,稍等片刻。” .............
  • 回答
    您好!汽车销售员嘴里的“纳期”,其实就是“納期”,这是个日语词汇,意思就是交货期、到货期,或者更通俗地说,就是什么时候能把车提走。在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国内品牌或者一些进口车,销售人员会经常使用这个词。它背后其实包含了几个重要的信息和环节,咱们可以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为什么会有“納期”这个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