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节省能源?

回答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被认为节省能源,主要原因在于其能量转换效率更高,以及对化石燃料依赖的降低。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这一点,并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解释。

一、能量转换效率的巨大飞跃

想象一下你家的电灯泡和一把传统的白炽灯泡。白炽灯泡发光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很多能量都白白浪费掉了。而LED灯泡呢?它更亮,而且摸起来也不会那么烫,这意味着它把更多的电能转化成了我们需要的“光”,而不是“热”。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和电池系统,就好比这个更高效的LED灯泡,而传统的燃油车则更像那个发热发光都不太“专心”的白炽灯泡。

1. 内燃机的“热”情燃烧与能量损耗:
传统的燃油车依靠发动机燃烧汽油或柴油来驱动。这个过程其实非常复杂,而且效率不高。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微型的“火力发电厂”,在车里轰隆隆地燃烧燃料。
热损耗: 大部分汽油的化学能并没有直接转化为推动汽车前进的动能。研究表明,汽油机将燃料能量转化为驱动力的效率大约只有20%30%,甚至更低。这意味着高达70%80%的能量在燃烧过程中就变成热量散失了,通过排气管排出去,或者被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带走。这就像你辛苦烧了一锅水,结果大部分热量都散发到了厨房空气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烧开了水。
摩擦损耗: 发动机内部有大量的金属零件在高速运转和摩擦,这也会消耗掉一部分能量。
辅助系统损耗: 空调、音响、大灯等车载电器都需要发动机提供动力,这也会间接消耗燃油。

2. 电动汽车的“电”动之舞: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则是通过电池储存电能,然后由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车轮。
高效率的能量转换: 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非常高,普遍能达到80%90%甚至更高。也就是说,输入相同的“能量单位”,电动机能产生更多用于驱动车辆的“力”。这就像直接用电线把能量送到你的设备上,而不是先通过一个会发热的中间环节。
能量回收(制动能量回收): 这是电动汽车节省能源的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当电动汽车减速或刹车时,电动机可以反转工作,将本来会以摩擦片发热的形式散失掉的动能,重新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里。这就像你从高处扔下一个球,本来会砸在地上弹跳后静止,但如果是用一种特殊的装置,还能把一部分弹跳的力再利用起来。这个能量回收的过程,大大弥补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能量损耗。
低速和起步效率: 电动机在低速和起步时的效率也比内燃机高得多。内燃机在怠速或者低负荷运行时,效率非常低,甚至会比高速巡航时更费油。而电动汽车在这些工况下依然能保持较高的效率。

二、能源来源的多样化与清洁化

“节省能源”不仅仅是能量转换效率高,它还包含了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和能源的来源方式的考量。

1. 摆脱对化石燃料的单一依赖:
传统燃油车完全依赖汽油或柴油,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价格波动大,供应受地缘政治影响。开燃油车,就像你只能用一种特定的燃料来做饭,一旦这种燃料断供,你就没法做饭了。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可以使用电力作为能量来源。而电力的来源可以非常多样化,包括煤炭、天然气、水力、风力、太阳能、核能等。
可再生能源的潜力: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发电。这些能源是源源不断的,而且发电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污染。当你的电动汽车充电时,如果使用的是这些清洁电力,那么整个能源链条就变得非常“节省”和“环保”了,因为它消耗的不是有限的石油资源,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量。

2. 能源的集中化与优化:
发电厂通常比车载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更高,污染控制也更到位。虽然火力发电厂也会产生排放,但通过集中管理和先进的环保技术,其单位能量的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通常比分散在无数个汽车发动机上的排放要容易控制得多。
从宏观经济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来看,将能源集中到发电厂进行转化和分配,再通过电网输送到各个用户(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桩),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整体能源的优化利用。

三、使用成本的节省(间接体现能源节省)

虽然我们讨论的是“节省能源”,但从消费者的角度,“节省成本”往往是最直观的感受。这背后也反映了能源效率的提升。

电费 vs 油费: 同等里程下,电动汽车的充电费用通常远低于燃油车的加油费用。这意味着驱动车辆所需的单位能量的成本更低。同样是把汽车开到目的地,电动汽车用更少的“钱”(代表能源价值)完成了任务。
保养成本: 电动汽车的机械结构相对简单,没有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部件,因此保养项目少,维护成本也更低。这间接说明其运行的“磨损”和“损耗”更小,能量损失在机械运动中的比例也较低。

总结一下:

说新能源汽车节省能源,主要体现在它通过更高效的能量转换技术(电动机效率高、能量回收),将输入的能量更有效地转化为驱动力,大幅减少了能量在热、摩擦等环节的浪费。同时,它能够利用更多样化、尤其是可再生和清洁的能源作为动力来源,摆脱了对有限化石燃料的依赖,使得整体能源利用更加可持续和环保。

简单来说,新能源汽车就是把“力气”用在刀刃上,而且还能从“天上”或“风里”借点“力气”来用,不光自己更“省”,还让整个能源系统变得更健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效率问题。

只说说中国的主流火电。如今大型火电厂效率普遍在40%以上,还有比这更高的。这个效率可是近似恒定效率。

汽油内燃机绝大多数效率不超过40%,注意,这是最佳工况下的发动机效率。实际不可能达到这个效率,燃油车的实际效率大约是10%上下。

电动机的效率就高了,普遍在90%以上。算上输电损耗,充电损耗,电能的利用率并不低。

还有一点,是发电过剩。这个过剩主要说的是谷时过剩,发的电用不了就没了,保存不了。而新能源车大部分充电时间恰恰是在晚上。削峰填谷,也是在节省能源。

最后用一组更直观的,更有说服力的数字来说明一下。

一升汽油大约是0.7千克,汽油的热值大约是43000千焦/千克,一升汽油的热值是0.7*43000≈30000千焦。

大部分车百公里油耗在7升左右,这还算省油的。按7升算,100/7≈14公里,1升油可以跑14公里。

汽油车每公里能量:30000/14≈2140千焦/公里。

一度电是3600千焦,1度电一般可以跑大约6公里。

新能源每公里能量:3600/6=600千焦/公里。

2140千焦对比600千焦,哪个更节能一目了然。大约是将近4倍的关系,这还是省油的车,实际一般是5倍,甚至更高。

如果再算上那些只有建设成本几乎没有能源成本的绿色能源,燃油车更是没法比了。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一度电充到电车里到底实际消耗了多少煤,这些煤的热值又是多少?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发电时的效率,电能传输的损耗,充电时的损耗,电车自身的损耗等等因素都很难量化。于是有人会说,这样实际算下来,电能的利用率也不高。

如此说来,汽油的综合利用率岂不是更低?炼油损耗的能量是不是也该算上?汽油在道路上的运输所损耗的能源是不是也应该算进来?

无论如何,新能源车也比燃油车更加节能。为什么呢?即便是火力发电的能量利用率和汽柴油能量利用率相当,电能也会因为构成中的绿色电能(水电、风电、太阳能电等等)而胜出。

还有重要的一点,不能只谈效率、环保而忽视成本问题。上面的数据中,一公里的能源成本,燃油车大约是0.5元,电车大约是0.1元。能源成本,是和每个人利益相关的切身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低成本的能源意义也是巨大的。

新能源车的优势不仅仅是节能,也不仅仅是绿色环保,更不仅仅是能源成本廉价,而是电能这种能源的多样性。任何已知能源都可以转化为统一的电能被人类利用。

未来,人类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只有电能可以帮助人类实现梦想。

看到评论里谈到污染。

工业生产都会产生污染,问题不在轻重,问题是集中污染还是分散污染。

污染再厉害,只要是集中污染,就可以集中治理,只要技术手段、监管到位,就可以实现无污染零排放。

分散污染无解,就算是污染不严重,也没法彻底治理,只能限制、减排。

这是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在污染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大型火电厂已经可以做到只排放二氧化碳。未来甚至要把二氧化碳也回收利用起来,做到近乎零排放。

不信吗?不信的人可以去当地火电站附近走一走,有没有乌烟瘴气、烟尘满天。并没有吧?

燃油车排放都国五了,是不是污染很轻微?走在拥堵的闹市区,尤其是冬季,是不是乌烟瘴气,尾气臭不可闻?

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也是同理,生产中污染一样可以做到集中治理。动力电池的回收,也是同理。锂电可以说浑身是宝,钴、镍、锂,都很值钱,很多企业会有动力去做。

假如城市里的主流是电车,城市内的大气环境肯定是非常好的。走在繁华的街道,不会再有恼人的尾气,不会再有烦人的发动机噪音,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安静。这才是未来城市的风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被认为节省能源,主要原因在于其能量转换效率更高,以及对化石燃料依赖的降低。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这一点,并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解释。一、能量转换效率的巨大飞跃想象一下你家的电灯泡和一把传统的白炽灯泡。白炽灯泡发光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很多能量都白白浪费掉了。而LED灯泡呢.............
  • 回答
    要说新能源汽车为何是汽车智能化的“最佳载体”,而非传统汽车,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技术根源和发展逻辑。并非简单地“谁先进谁就能带”,而是新能源汽车在设计之初就预设了更多“智能”的基因,而传统汽车则是在原有基础上“后天”添加,这种先天与后天的差别,造就了如今的局面。一、 根基不同:电气化架构是智能化的“.............
  • 回答
    其实,新能源汽车已经对传统汽车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你之所以觉得它“没有快速的颠覆”,更多的是因为颠覆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过程,而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就像一颗大树要推倒重来,不是一斧子就能搞定的。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1. 基础设施的“马太效应”:.............
  • 回答
    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背后有太多值得说道的理由,咱们一个个掰开了聊。首先,这事儿得从环保说起。咱们国家这几年发展是快,但也带来了不小的环境压力,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燃油车排放的尾气,是PM2.5、氮氧化物这些“空气杀手”的重要来源。新能源汽车.............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要弄明白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要建充电桩,而不是直接换电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儿,背后牵扯到技术、成本、便利性、标准化,甚至还有商业模式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 充电桩模式: 就像咱们给手机充电一样,汽车开到充.............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不少人也都有这个疑问:既然国家靠石油能赚大钱,为什么还要费劲巴拉地推广新能源汽车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盘很大的棋,而且远不止“赚不赚钱”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承认,石油这玩意儿确实是“黑金”,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石油资源相对不那么丰富,大部分需要进口,所以石油贸易能带来巨大的外汇收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其实它本身带有一个我们常会有的“误解”。说日系车“没有”研发新能源汽车,其实不太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日系车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速度上,相较于一些欧美和中国车企,显得步伐稍显缓慢。要详细聊聊这个,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 1. 日系车企的传统优势与战略侧.............
  • 回答
    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确实是风生水起,销量节节攀升,仿佛一夜之间,满大街跑的都是电动车。身边不少朋友也赶着这股潮流,纷纷入手。可最近,我听到了一些不那么“乐观”的声音,说有人开始后悔买新能源汽车了。这让我挺好奇的,到底是为什么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后悔背后都有啥原因。1. 续航焦虑.............
  • 回答
    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甚至不看好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技术、基础设施、成本、习惯、甚至是一些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我来试着把这些原因掰开揉碎了讲讲,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复读机。首先,我们得承认,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并不是一夜之间就成熟起来的。它们走过了一段不断摸索和进步的道路,.............
  • 回答
    日本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BEV)的发展上,并非“不大力”,而是存在一些策略和现实考量的复杂性。如果你觉得日本在纯电动汽车方面不如中国、欧洲等地区那样激进,那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值得深究的原因。1. 混合动力技术(HEV)的优势与惯性日本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这可以说是历史遗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在面对新旧能源汽车的选择时,会纠结在油钱和购买成本之间。要说为什么有人宁愿继续掏油钱,而不是一步到位买新能源车,这背后的考量其实挺多也挺实际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一个原因就是购车成本的门槛。你仔细看看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那.............
  • 回答
    确实,一个看起来“不成熟”的技术,国家却投入重金去扶持,这在很多人看来,不是在浪费资源吗?但深入地去看,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拍脑袋”决定,而是着眼于更长远的战略考量,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你想啊,任何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在它诞生初期,往往都带着些许稚嫩,但如果因为这一点点不成熟就放弃,那我们可能就.............
  • 回答
    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的跨界造车,绝对算得上是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领域里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从两轮电动车市场的领军者,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搅局者,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和考量?而他选择的增程式技术,又在当下这个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是“逆流而上”还是“独辟蹊径”?李一男的“跨界”:不是一时兴起.............
  • 回答
    咱们聊聊坦克上那个叫“自动抑爆装置”的东西,为啥汽车,特别是现在咱们开的新能源车上,就没见到这玩意儿呢?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回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坦克上的“自动抑爆装置”是干啥的。在战场上,坦克这玩意儿可不是吃素的,它装填的炮弹,那都是高能炸药。一旦被敌人的炮火击中,或者在复杂情况下发生殉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汽车芯片短缺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又复杂又挺能理解的。简而言之,不是消费者对新车需求突然爆炸到离谱的程度,而是几个关键因素叠加,把汽车产业搞得措手不及。首先,咱们得捋捋这“芯片”到底是个啥。在咱们日常生活中,芯片就是手机里、电脑里的小玩意儿,但放在汽车里,它的作用可就大得多了。不.............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好,也切中了当下汽车市场的核心变化。为什么大家感觉造车新势力推出的车好像“更聪明”?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基因不同:从零开始的设计思路咱们得承认,传统汽车巨头,尤其是那些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车企,它们起步的时候,汽车的核心就是“机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 回答
    说实话,谁买了个新玩意儿,特别是花了那么多钱买的车,结果刚开没多久就闹毛病,心里能舒服吗?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有点不爽,更别说“不能接受”了。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大家买新车,图的是啥?不就是省心、可靠、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吗?花大价钱,自然是对它寄予厚.............
  • 回答
    造车新势力这个赛道,曾经热闹非凡,无数创业者怀揣着改变汽车行业的梦想涌入。然而,潮水退去,我们看到的是蔚来、威马、理想、小鹏等少数几家公司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而博郡、拜腾、前途汽车等名字则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甚至宣告破产或被收购。这其中,究竟是运气使然,还是存在着深刻的、可复盘的差异?一、 巨头的光.............
  • 回答
    .......
  • 回答
    看到您对新蒙迪欧压缩比和推荐油号的疑问,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技术点,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其实,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发动机设计的考量,不是简单地把压缩比和油号划等号。我来给您细细掰扯掰。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压缩比是什么。简单来说,压缩比就是发动机气缸在活塞处于上止点(压缩行程结束)时,气缸的总容积与活塞处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