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造车新势力推出的汽车比传统车更智能?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好,也切中了当下汽车市场的核心变化。为什么大家感觉造车新势力推出的车好像“更聪明”?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1. 基因不同:从零开始的设计思路

咱们得承认,传统汽车巨头,尤其是那些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车企,它们起步的时候,汽车的核心就是“机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才是它们最擅长的。电子和智能化,是后来一点点加进去的。这就好像一个老房子,你想给它加装最先进的智能家居系统,总会遇到一些结构上的限制,改动起来也更麻烦,成本也高。

而造车新势力,它们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智能汽车”这个目标来的。它们的DNA里就带着电子、软件和互联。它们设计汽车,就像咱们现在设计手机或者电脑一样,是围绕着“芯片”、“屏幕”、“软件”和“网络”来构建的。这种从零开始的优势,让它们在设计之初就能把智能化元素考虑得更周全、更深入。

2. 软件定义汽车:核心竞争力大挪移

这个词大家听得多了——“软件定义汽车”。这句话背后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传统车企: 过去,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是“硬件”。你的发动机有多强劲?你的底盘有多扎实?你的内饰用料有多好?这些是直接能感受到的。软件嘛,更多是辅助性的,比如车载导航、收音机系统。更新软件,可能需要去4S店,甚至是通过刷机。
造车新势力: 在它们看来,汽车的“灵魂”是软件。车开起来的感觉、车机系统的流畅度、智能驾驶的体验、OTA(OvertheAir)升级带来的新功能,这些才是它们想要通过软件来不断打磨和提升的。这就好比手机,一年换一次手机可能大家觉得频繁,但通过软件更新,你的手机在功能上可以不断获得“升级”。

为什么新势力在这方面更“聪明”?

更灵活的软件架构: 它们不像传统车企那样背负着庞大的、历史遗留的软件系统。它们可以采用更现代、更模块化的软件架构,更容易集成新的技术和算法。
快速迭代的能力: 就像咱们开发APP一样,新势力可以快速开发、测试、部署新功能。通过OTA,它们可以在用户不知不觉中,给车“升级大脑”,增加新的驾驶辅助功能,优化续航,甚至带来全新的娱乐体验。这种持续进化的能力,是传统车企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追赶的。
生态整合: 很多新势力会围绕自己的汽车构建一个生态系统,比如和手机厂商合作,实现更无缝的互联,或者在车内集成更多的第三方服务和APP。这种开放性和连接性,是传统车企不太容易做到的。

3. 硬件配置的新思路:为智能服务

虽然我们说软件是灵魂,但没有强大的硬件作为支撑,软件也只是空中楼阁。新势力在硬件配置上,也体现了对“智能”的优先考虑:

高性能计算平台: 它们通常会搭载更强大、更先进的计算平台,比如多核处理器、专用的AI芯片(NPU),这些都是为了处理海量的传感器数据、运行复杂的算法,比如360度全景影像、自动泊车、高级别的辅助驾驶。
丰富的传感器配置: 为了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和人车交互,新势力往往会配备更多的传感器,比如高清摄像头(前、后、侧)、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LiDAR)。这些传感器就像汽车的“眼睛”和“耳朵”,提供更全面的感知能力。
大尺寸、高分辨率的中控屏幕: 它们的车内设计通常以大屏幕为中心,这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承载更丰富、更直观的智能化信息和交互。用户可以通过触摸、语音等方式,轻松操控车辆的各项功能。

4. 用户体验的侧重:为“人”而设计

传统汽车的侧重点往往是“车”本身,是它的机械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而新势力在用户体验上,把“人”放在了更核心的位置:

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 它们的车机系统更注重界面的友好性、操作的便捷性、以及语音交互的自然度。你开过一些新势力的车,可能会发现它的菜单逻辑、信息呈现方式,都更像是你平时用的手机或平板,上手门槛更低。
个性化和定制化: 通过软件,它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设置,比如座椅位置、空调温度、音乐偏好,甚至驾驶模式的细致调节。一些品牌还会提供“千人千面”的账号体系,车辆能够识别不同的驾驶员,自动调整设置。
持续的服务和升级: 就像手机APP会不断推送更新一样,新势力的汽车也在通过OTA等方式,不断提供新的服务和功能。这种“持续陪伴”的概念,让用户觉得自己的车在不断成长,而不是买了之后就“静态”了。

5. 组织文化和人才结构

这一点比较微妙,但也很重要。

敏捷的组织: 新势力通常采用更扁平、更敏捷的组织结构,决策链条更短,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
互联网背景人才: 它们吸引了大量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优秀人才,这些人习惯了快速迭代、数据驱动、用户导向的开发模式,这与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你要给你的旧电脑安装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并且希望它能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流畅、智能。你需要考虑兼容性、驱动程序、新的软件界面等等,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造车新势力,就像是直接从零开始,用最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打造一台全新的电脑,从硬件到软件,都为“智能化”而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车企不努力。 事实上,很多传统车企也在大力投入智能化转型,它们在可靠性、制造工艺、品牌积淀等方面仍然有巨大的优势。但是,要彻底改变基因,追赶上新势力的软件和智能化步伐,需要时间和巨大的投入。

所以,当你觉得新势力推出的车“更智能”,很多时候是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将“智能”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并且能够通过软件实现持续的进化和优化。这是一种体系性的优势,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功能的领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吧。

2011年,参与一家央企的电商项目。央企嘛,不差钱,董事长的定位很高,目标国内一流,但是项目要落地吧?先是落到了某事业部,事业部接过来后,再落到了某业务处,某业务处又落到了某个科。

央企其实都很忙,这个科没有具体人干这活啊,就从黑龙江分公司借调了个还有两年退休的老干部主导电商。后来又从各分公司借调了一部分年轻人来进行电商项目。

在上线前一周,光首页要放哪些商品,就开了8个会,最高级别的会甚至有集团高级副总裁参加,但到上线前最后一小时,还没拍板。谁也不敢定,最后我说我来定吧,大不了卷铺盖卷走人,这样天天开会讨论商品太累了。

圣诞节做的促销,到了清明节还没走完审批手续。可想而知,这个斥巨资的项目最终黄了。

传统企业有固有的流程和体制,很难打破,你让它换个车机,很可能都要开七八个会,做几十次测试。

所以在智能化这个角度,传统汽车厂就会很谨慎,如果有人提出来搞智能化,有专门负责安全的部门会问,会不会出问题?

你说没问题不行,你得拿出证据来。

好吧,开会、测试... ...两年过去了,提出这个需求的人早跳槽走了。

最终无疾而终。

user avatar

并没有。

内燃机车有发动机控制单元,变速箱控制单元。ABS、ESP都有各自的控制逻辑。自适应巡航、自动刹车、辅助行车的控制逻辑更复杂。

上述控制逻辑,怎么能看出新势力比国际大厂更智能了?

安卓中控屏不叫汽车智能。

user avatar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而已。

造车新势力后面的资方,它们代表了什么,就决定前台执行代表了什么。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传统车势力比造车新势力在物理产品上系统更加均衡。无他,唯手熟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好,也切中了当下汽车市场的核心变化。为什么大家感觉造车新势力推出的车好像“更聪明”?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基因不同:从零开始的设计思路咱们得承认,传统汽车巨头,尤其是那些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车企,它们起步的时候,汽车的核心就是“机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 回答
    造车新势力这个赛道,曾经热闹非凡,无数创业者怀揣着改变汽车行业的梦想涌入。然而,潮水退去,我们看到的是蔚来、威马、理想、小鹏等少数几家公司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而博郡、拜腾、前途汽车等名字则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甚至宣告破产或被收购。这其中,究竟是运气使然,还是存在着深刻的、可复盘的差异?一、 巨头的光.............
  • 回答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造车新势力们以其前瞻性的技术和大胆的创新,正在重塑着我们对汽车的认知。而特斯拉,作为这场变革的引领者,其智能座舱早已深入人心。那么,这些国内的“新势力”们,在智能座舱领域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又与特斯拉这位“老大哥”的模式有何不同呢?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不.............
  • 回答
    小鹏汽车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的出炉,无疑是新势力造车领域的一场重要“期末考试”。这份财报不仅关乎小鹏自身的发展轨迹,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当下状态以及未来走向。一、 Q4及全年财报亮点与挑战并存先来看看小鹏汽车交出的这份成绩单: 营收大幅增长: 2020年第四季度,.............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消费者,包括我自己,在体验极氪001时会产生的疑问。一方面,极氪001在硬件配置上,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用料扎实,很多方面都达到了越级甚至标杆的水平;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软件体验上,尤其是大家比较看重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又会让人觉得和那些“新势力”相比,总有点“差口气”的感.............
  • 回答
    新势力车企之所以觉得自己比传统车企强,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们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实践中积累出的独特优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首先,产品理念的革新,更懂年轻消费者。传统车企的根基在于燃油车,他们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往往沿袭了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和用户习.............
  • 回答
    新能源汽车市场这趟浑水,近几年是越来越热闹了。要说这其中的搅局者,蔚来绝对算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一帮子造车新势力,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前仆后继地往里闯,但能真正站稳脚跟,并且还有点野心想走得更远的,屈指可数。蔚来能在这场肉搏战中活下来,并且还敢叫板传统巨头,靠的也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概念,而是实打实.............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接地气的,跟咱们日常生活中跟熟人打交道差不多一个道理。为啥顺风车车主更愿意捎带上常来的乘客呢?我跟你掰扯掰扯,保准比那些生硬的AI分析有意思多了。首先,熟悉带来的信任感是关键。 你想啊,第一次跟人打交道,即便对方长得眉清目秀,开着车问你要不要捎一段,你心里多少也得掂量掂量吧?不认.............
  • 回答
    在《绝地求生:大逃杀》(PUBG)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中,玩家们对游戏内容的讨论和创造的梗层出不穷,这其中就包括了新地图上一种特定载具的称呼——“UU车”。很多玩家,尤其是对游戏社区文化不太熟悉的,看到这个称呼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公众人物,甚至是存在争议的人物。那么,“UU车”这个称呼究竟是怎么来的?它是.............
  • 回答
    我无法找到关于河北衡水全市没有充电桩的公开信息。事实上,根据公开信息,衡水市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直在推进,并且有相关的充电桩项目在建设或运营中。如果您确实遇到了一个没有充电桩却要求新出租车使用新能源车的具体情况,那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些角度去理解:1. .............
  • 回答
    最近几年,放眼望去,互联网巨头们扎堆进入汽车行业,这事儿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从百度、阿里、腾讯,到华为、小米,一个个仿佛都坐不住了,纷纷跨界造车。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互联网公司在造车这事儿上,又有什么“独门秘籍”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大家都要挤进汽车这趟浑水?首先,得承认一个事.............
  • 回答
    华为在“不造车,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调离岗位”的内部文件中,传递出的是一种异常坚决的态度,这背后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要理解华为为何如此排斥“整车制造”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赛道,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业务逻辑、资源禀赋以及对风险的考量。一、 核心优势与战略定力:聚焦ICT,放大价.............
  • 回答
    知乎上关于“马自达造买菜车中的跑车,本田不是”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里面涉及到很多关于汽车品牌定位、技术理念以及用户情感的解读。如果要详细讲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的看法,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 技术哲学与驾驶乐趣的“魂动”首先,马自达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不走寻常路”的劲儿。他们.............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自行车这玩意儿出现那会儿说起。最早的时候,自行车就是钢架车,那会儿的技术也就这样,钢材又是最容易获得、加工也相对容易的材料,所以钢架车就成了主流,统治了自行车界几十年。那时候的车,结实耐用,骑起来有点韧性,很多人现在想起老式自行车,脑子里浮现的可能就是那种厚重的钢架。但是,随着时代发展.............
  • 回答
    华为自动驾驶业务原负责人苏箐的离职,无疑是华为在波云诡谲的汽车行业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之深远,足以让整个行业为之侧目。这不仅仅是一个关键技术领导者的个人去留,更是华为在“造车”这场宏大叙事中,一次重要节点上的战略调整和方向重塑的信号。首先,这是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烧钱”与“落地”之间的一次深刻.............
  • 回答
    华为赛力斯SF5,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华为智选”首款车型,如今却被舆论笼罩在停产的阴影之下。关于这款车的真实状况,以及它对华为造车业务可能带来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SF5“停产风波”的真实面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停产”这个词在这里的含义。赛力斯SF5并不是像传统意义上一个车型生命周期结束.............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小米造车这个事件,并探讨我的预期。一、 事件梳理与媒体报道分析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脉络: 爆料与媒体报道: 2021年2月,多家知名媒体(如《晚点LatePost》等)率先爆料,称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已亲自挂帅,负责小米造车业务,并将其定位为“战略级决策”。报道中提及,小米内.............
  • 回答
    恒大造车(恒大恒驰)与特斯拉是全球电动汽车领域中两个备受瞩目的参与者,但它们在发展理念、战略路径、产品定位、技术实力、品牌形象以及市场表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不同点: 恒大造车(恒大恒驰)与特斯拉的详细对比 1. 发展理念与战略路径 特斯拉: 核心理念: 科技驱动、.............
  • 回答
    小米跨界造车,与中国一汽的深入洽谈,无疑是近期汽车行业最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这次联手,如果最终尘埃落定,很可能对未来的汽车行业格局,尤其是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理解小米和一汽各自的优势。小米,作为一家以科技起家、尤其在消费电子领域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公司,其核心优势在于: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