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微博长文《你弱你有理》及评论?

回答
微博长文《你弱你有理》及由此引发的评论,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网络现象,它触及了许多关于社会公平、个体责任、道德绑架以及网络舆论生态的议题。要详细看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微博长文《你弱你有理》的核心论点(假设内容)

虽然我没有看到原文,但根据标题和普遍的网络讨论,我们可以推断出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很可能是批判一种现象:将弱势地位作为“免责牌”或“特权通行证”,以此来要求他人无条件地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甚至在不合理的要求面前得到支持,否则就被指责为冷漠、不公或缺乏同情心。

更具体地说,文章可能通过举例或者逻辑分析,来揭示以下几点:

弱势并非绝对的道德优势: 一个人遭遇不幸或处于弱势,确实值得同情和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因此拥有凌驾于规则、逻辑或他人权利之上的特权。
个体责任的被忽视: 这种“你弱你有理”的逻辑,往往会掩盖或淡化弱势方自身可能存在的责任、过失或不当行为,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外部环境或强势方。
道德绑架的形成: 当弱势方用自己的不幸作为筹码,要求他人承担超出合理范围的义务时,这是一种道德绑架。接受这种要求是“善良”,拒绝则是“罪恶”,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制造了舆论压力。
社会资源的错配: 过度强调“你弱你有理”,可能导致社会资源(同情、帮助、经济支持等)被无效或不公平地分配,真正需要帮助但能自我约束和负责的人反而可能被忽视。
理性与共情的界限模糊: 很多时候,对弱势者的同情和理解(共情)与对其行为的理性判断(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则)被混淆。有人认为,一旦表示不同意弱势方的观点或要求,就是缺乏共情。

二、 评论区的众生相及观点

评论区通常是这场网络讨论的真实写照,各种观点交织,呈现出复杂的社会心态。我们可以预见到的评论类型和观点包括:

1. 强力支持者(认同文章观点):
批判道德绑架: “早就想说了,有些人就是利用大家的同情心,自己不努力,还怪社会。”“弱势不等于可以胡搅蛮缠。”
强调责任与独立: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不能把自己的不幸当作索取的资本。”“真正的强者是能自立自强,而不是靠卖惨。”
警惕“受害者有罪论”的反面: “这篇文章不是否定同情,而是反对把弱势变成一种侵犯他人权利的‘武器’。”
举例论证: 很多人会结合自己遇到的或听说的具体案例,来佐证文章的观点。

2. 反对者/质疑者(可能曲解或过度解读文章):
“冷血”、“没有人性”的指责: “你怎么这么冷漠?人家都这么惨了,你还在讲道理?”“这年头,说句公道话都要被骂。”
将弱势方与受害者划等号: “如果你没经历过,就别评价别人。弱者有弱者的难处。”“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对作者动机的质疑: “作者肯定是个强势方,所以才说出这种话。”“作者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简化为“弱者有原罪”: 有些反对者会将作者的论点极端化,认为作者是在否定一切弱者,支持“弱者有罪论”,这是一种误读或故意引战。

3. “既要…又要…”或更 nuanced 的观点:
同情与理性并存: “我同情弱者,但我不支持无理取闹。”“应该给予帮助,但也要看到事情的真相和责任划分。”
强调情境的重要性: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很多时候弱势是因为制度问题,不是个人能决定的。”
关注解决问题而非站队: “与其在这里争论谁对谁错,不如想想如何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反思自身: “我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陷入这种思维,这篇文章提醒了我。”

4. 引申和跑偏的讨论:
社会阶层固化: 有些评论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将“弱势”与社会不公、阶层固化联系起来,认为“你弱你有理”的背后是社会结构性问题。
网络舆论的极端化: 讨论会延伸到网络暴力、信息茧房、键盘侠等现象。
个体差异与教育: 有人会讨论教育的缺失、个人成长环境对形成“弱者思维”的影响。

三、 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及其评论?

1. 肯定文章的核心批判: 《你弱你有理》的标题和隐含观点,触及了网络社会和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道德绑架和责任模糊问题。它提醒我们要警惕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即仅仅因为一个人处于弱势,就赋予其无需承担责任、无需遵循规则的“特权”。 这种批判是有价值的,因为它有助于恢复社会成员之间更健康的互动模式。

2. 理解评论区的复杂性:
合理批评是健康的: 对于认同文章观点、理性分析的评论,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它们代表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
警惕情绪化的攻击和误读: 很多反对或攻击性评论,可能源于对文章的误读、情绪的宣泄,甚至是出于某种立场(例如,希望支持所有弱者)。我们需要区分哪些是基于事实的辩驳,哪些是基于情绪的宣泄。
部分反对观点也值得思考: 有些反对者可能看到了文章在某些语境下的局限性。例如,在讨论性别议题、残障人士、弱势群体遭受系统性歧视时,“弱势”背后往往是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简单地强调“个人责任”可能显得刻薄。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判断。

3. 辨析“弱势”与“受害者”: 这是理解这场讨论的关键。
“弱势”: 指的是生理、心理、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处于不利状态。
“受害者”: 指的是遭受了不公正对待或伤害。
核心矛盾在于: 是否所有“弱势”群体都天然是“受害者”并因此拥有“特权”?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生病(弱势),但他在某个事件中可能也有过错,不能因为他生病就认为他是无辜的,并要求他人承担全部责任。同样,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弱势),不能因为经济原因就随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4. 强调理性与共情的平衡:
共情是必要的: 对弱势者的同情和理解,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也是社会凝聚力的体现。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并愿意伸出援手。
理性是基础: 但共情不应成为放弃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理由。我们需要在同情弱者遭遇的同时,也要审视其行为的合理性、责任的归属以及是否符合公序良俗。
二者并非对立: 真正的“帮助”往往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包括帮助弱者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而非无条件地满足其所有要求。

5. 关注社会结构性问题: 虽然文章可能聚焦于个体层面的“你弱你有理”现象,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许多“弱势”确实是社会不公、结构性压迫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个体完全承担责任,可能会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好的讨论应该能将个体现象与宏观社会议题相结合。

6. 网络舆论的警示: 这类话题在网络上往往容易走向极端化,形成“非A即B”的二元对立。我们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被简单的情绪煽动或标签化所裹挟,理解讨论的复杂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理性和善意。

总结来说,《你弱你有理》这篇文章及其评论,是一个关于现代社会如何看待弱势、如何平衡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如何避免道德绑架、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网络讨论文化的复杂议题。它不是简单地否定弱者,而是对一种不健康的社会互动模式的批判。我们应该在理解其核心观点价值的同时,也保持对评论区各种声音的辨析和反思,最终指向更理性、更公平、更有温度的社会互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1202年了,还在还有这么多人为这篇微博站台,我确实是没料到的。

看来大家都认同穆仁智的那句话,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user avatar

一个感觉,舆论正在全面围剿底层。关于凤凰男的帖子层出不穷,不管是致弱者还是致low逼,七拐八拐,骂的都是挣钱最少能力最弱的那群人。


穷成了一种原罪。


因为穷,所以他们经不起诱惑,会为了一点利益就撕破脸面,为生计铤而走险;因为穷,所以他们活得过分紧绷,很难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审美体验;因为穷,所以他们抗压能力差,遇到挫折时会情绪失控,濒临崩溃;因为穷,所以他们对财富有极端的渴望,无法从容地享用好东西,只会海吃山喝。

听起来特别合理对吗?因为我曾是这套理论的忠实信徒,不止我,周围人都是。

但跳出“环境决定性格”这套时髦版出身论,那些天生握有更丰富资源的人,真的具有更高级的道德感吗?还是说,他们就像懒洋洋的,趴在砂砾上打瞌睡的鳄鱼,只是因为眼前的水鸟太瘦骨嶙峋,才微眯着眼,放它一条生路呢?一旦合它胃口的食物出现,它的扑食野心和敏捷程度,都让人咋舌。

或许人性本无优劣高下之分,只是上层的手段更隐晦,表达更含蓄,距离更遥远,于是政坛攻讦、时局动荡,听起来都有种宫斗剧的惊心动魄感。


而底层的纷争,不过是张三顺手牵了李四的羊,王五偷摸摘了赵六的瓜。他们穷尽一生所追求的——或者用追讨更合适,在我们看来,都不值得。但谁在定义“值得”呢?我们习惯于用钱买时间,医院看病要雇人挂号,为了三十秒的广告买迅雷会员,用飞机和高铁替代一昼夜的打牌吃泡面,而对底层而言,时间是一个废弃的仓库,钱才是能够避风躲雨的安全所在。


干脆承认了吧。我们就是讨厌穷人。

往远里说,我们都喜欢的曹操,他爸花了一亿万钱,买了个太尉官职过瘾,这种富二代和官二代的双重身份,造就了他疏朗开阔的性格——青梅煮酒、横槊赋诗,三国里最浪漫最情怀最荷尔蒙飞溅的段落,都是他一手包办了。而刘备作为汉献帝辈分混乱的远方亲戚,长年卖草鞋,卖出了一身市井气息和扭捏做派,人气远不敌那个乱臣贼子。


同为皇室贵胄,我就更喜欢开凿运河出兵朝鲜的隋炀帝,这个件件大手笔的败家子,把一个王朝挥霍得气象万千,反观出身贫寒,从小就是德育标兵的王莽,连改革都改得窝窝囊囊。


同为开国皇帝,我只听有人想穿越成李世民,叱咤于隋唐乱世,没听过谁想跟着朱元璋重走讨饭路的——底线是刘邦,那好歹也是个基层干部啊。


但讨厌归讨厌,谁也不会把“势利”的标签主动揽上身。拿到台面上的,都是“有退路才有底线”这类漂亮话。单从表现看,上层人物也的确比底层可爱多了,你看《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每一个都方正雅量,捷悟豪爽,和明清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就着鸡毛蒜皮在朝堂上死磕的官员相比,他们才更符合,对中国文士的美妙想象。读惯了“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记载,我真的差点,成为东晋门阀制度的忠实拥趸,它筛选出的,是最全能的人才啊,从小耳濡目染官场规则,连培训期都省了——唯一的缺陷是,它把绝大多数人,都拦在了机会的外面。科举制收罗了一批书呆子,官员同质化严重,只会照搬而不懂变通,空谈误国而实干寥寥,但它面向更多数人,它更把平民当人。

有时我们也没想那么多,只是很直观地,觉得大人物们更迷人。你知道阶层的差距是一面放大镜,得势者的温情会被放大,而失势者的一点不入流,也会被形容成卑劣。大人物的丝缕柔情,会激发出对方源源不尽的想象,会以为,这柔情背后,是懂得、理解、包容。


他们用一点“平易近人”,就可以获取一箩筐的感激、赞美,用一个握手,就能赢得下层的好感和尊重。伏尔泰坦承,他会和普鲁士的专制君王腓特烈交好的原因是,对方贵为皇帝,仍然主动向他示好,连启蒙哲人都会陶醉于大人物递来的秋波,更何况我们。与此同时,底层出于求生本能的举动,则因着你俯瞰的角度,变得不可理喻起来——三轮车夫多收了五块钱,你气恼地质问,不就是五块钱吗,至于吗?怎么不至于啊,当基数太小时,再微薄的利润,都变得可观起来。


这于是又绕回到最初的,对于底层人民的设定,没错,因着生之艰难,他们的道德底线更易滑落,他们的目标更浅近,他们的手段更鲁莽,但这本应是你,去努力改善底层处境的动力,而不是捂着鼻子远远躲开的原因。他们的确更不守规矩,更缺乏理想,更漠视艺术,但说到底,规则是上层社会定的,鸡汤是成功人士熬的,连红酒品鉴,都是贵族们没事作出来的玩意。他们从未入局,却要打扫楼上泼下来的残羹冷炙,他们从未参与,却要默认精英们划定的标准,你该做的,是赋予他们更公平的起点,而不是谴责他们与生俱来的不幸。


所以坦白说,我挺讨厌从前那个振振有词地讨厌贫穷的自己的。用道德上的从容感巧妙替代物质上的优越感,等于用一种势利来粉饰另一种势利。


我很轻易的,原谅了大人物的种种不得已——受贿是为了效率,妥协是为了合作,却从不为小市民举动开脱,我为肉食者们提供了瓶瓶罐罐的酱料,却决不替小人物的粥里,加一勺肉松。我忽略了糟糕的外部环境,只顾着清算他们的素质和人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海的哪一站坐地铁,都有推攘抢座的状况发生,以至于我和朋友每挤一次地铁,都能挤出一串“穷真可怕”的长吁短叹。到了台北,哪怕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捷运站里也是秩序井然,没人插队也没人抱怨。经济停板多年,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台北人,让我发觉穷和不体面之间,并不存在着等量关联。换而言之,当政府提供了足够的公共设施时,人捡起尊严,孵化美德,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在这个“穷就是原罪,美貌即正义”的国度,你当然有避开底层的权利,只是我总疑心,就像最看不起差生的,是那群攀援在及格线的学生一样,最想和底层撇清关系的,就是裤管还沾着泥巴,刚从底层逃窜出来的人。有时候,我们必须以贬低别人的方式来证明自我,用赶尽杀绝队友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洪承畴吴三桂们降清后,打起仗来可是比满人更勇猛。

对底层的猛烈打压,暴露的其实是中产阶级的没安全感和不自信。上升的通道既已被堵死,他们就决定严防死守下层,怕他们瓜分了盘子里不多的一杯羹。

只是铁打的利益,流水的席位,当你能摊着餐布战战兢兢地叉起牛排时,安心享用就好,别跑到等粥的队伍前,指手画脚说白粥多没营养,哎呀这边怎么插队。你乐于捐出一块来那是最好,再不济,也请注意餐桌礼仪,进食时别说话。你拥有的只是侥幸,他们的人生也已经足够寒微,不必再硬生生踩上一脚了。

而杀死体面的,从来不是贫穷,是你艰难的优越感,和一颗不肯宽容的心。




容我打个硬广……


user avatar

这破玩意儿在网上快速蔓延,至少反映出三层糟糕。

一,原文的糟糕。

你国网民始终偏爱用故事代替说理,用个例论证阶层,用赏玩奇葩的猎奇心理来进行受害妄想式的自我代入。这篇原文完美地印证了这三点。

我起初看到题目,原以为是怎样的煌煌大著,所以甚至单就这个题目和朋友展开了一番讨论。及至看到原文,我非常失望,作者真特码起了个见微知著的好题目啊。

讲真,该文跟天涯小月月和818隔壁的极品夫妻之流,几乎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摆出大招牌——哎我们摊上有奇葩大家快来看啊,于是观众一涌而至,一边围观一边口中啧啧有声,既是惊奇,又是感慨,又似乎有所顿悟。待到它们再度审视题目,顿时一拍大腿:哎哟,就是这么回事儿啊!转起!

相信我,就算是小月月那样完全虚构的“极品818”,加上这么个题目,也依然会有大批人疯狂转发,并咂嘴感慨“我隔壁的上铺的那个胸很大的女人就是如此”。

毫无疑义,讲个奇葩故事永远比说理更具煽动性。但我们的大众,因此就必须一直沉浸在真真假假的故事中不可自拔,并借此去臆想生活吗?

二,群体心态的糟糕。

一篇糟糕的故事,糟糕也就糟糕了,但是更糟糕的是,它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范围的传播。而在这样的传播和发酵中,作者的心态是什么,老实讲,已经不重要了。

对,现在你可以在这里给作者辩解说它其实并不是这么想的,它只是想描述一部分想占便宜的“非弱者”,但那其实无济于事。文字作为暗喻的载体,在传播中永远会经历大量误读,更罔论是如此不精确的文字。

这篇不精确的文字在网络传播中被挤压变形,承载了大批量的愤怒和恐慌,被剥离掉了内文而只剩下关于“你弱你有理”的讨论,那它最终呈现出的,就是社会某个群体的心态——一种厌恶穷人和弱者,并恐惧被穷弱者抢夺资源的心态,一种刚刚转型成有产者,就迫不及待加固阶级金字塔的心态。

糟糕又可悲啊同志们。

社会对漂亮脸蛋宽容,对生活不幸者宽容,这是人的本性所带来的社会偏嗜。在当代,人作为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敢于去整容改变一部分人生轨迹,敢于去公众面前展现自己的痛苦以求得同情和援助。这是一种进步。你可以不支持也不伸出援手,但不应该对此大加批斗。

说白了,批评弱者以弱为自己谋利,整体还是一种强者崇拜的心理,它甚至比社会达尔文还不如,因为这种心态,根本不允许食物链产生一丁点颠覆。它依靠批判和压榨弱者的道德,来赞美打破牙和血吞的贞烈精神,甚至试图重新竖起一座牌坊,最好让穷弱者统统因为不食嗟来之食而饿死,以免随时可能发生的资源上的变迁。

这种心态,充斥着你国小资产阶级的傲慢和怯懦,也确实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你国乙烷的悲怆感。

三,群体精神面貌的糟糕。

不管是这篇你弱你有理还是那个什么拐卖儿童判死刑的宣言,老实讲,最近这些热议话题,都出奇的LOW。

但它们依然得到了大规模的传播,就像那些永远在对人生指手画脚的各类鸡汤和行为指南一样。

部分网民在精神上的贫瘠,可见一斑。

一方面,它们在生活中彷徨而无所适从,一方面,它们又对社会和生活充满了野心和幻想。所以各类人生纲领式的东西,甫一出现便会得到它们热烈的追捧。它们迫不及待地掏出小本本,一条条地记录着:远离穷人、远离弱者、远离满身负能量的人、远离那些消耗你的人、远离那些占你便宜的人、如何做精致的人、如何做有趣的人、如何做上流社会的人、如何才能温柔又有力量……

老实讲,在知乎最受欢迎的,同样是这类东西。太多人靠着这些碎片式的指南,获得了短暂的勃起,然后该怎样还是怎样,甚至有些人,可能因为充血太过频繁而直接障碍掉了,自己却浑然不觉。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可悲。不过那句老套的话也许总是万能的:总归是必经之路啊。

只好希望它能快点经完。


@程归子

下次能不能邀请我个好点的题目。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倪一宁花式给穷人洗地。

穷人的恶不是你所想像的,偷邻居仨瓜俩枣,在蝇头小利上斤斤计较那么简单。嬉皮笑脸地偷小物件,不以为然的态度下面,透射出来的,那是真正的,对他人的人权和福祉的无视,完完全全的泯灭良知。

那年我回到多年未去的母亲的农村老家,在吃饭的时候,一件事情把我着实吓了一跳:

一个面目狰狞的老太太,满头满身脏兮兮的,看上去比我外婆小着一旬,突然毫无预兆地靠近了我,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我听不懂的话,那种语言不像是我所认知的任何一种语言,还试图伸出颤巍巍的手,抢我手里的饭碗。那手腕我暼见一眼,腕脉处是纵横交错的伤疤,新旧不一。

当时我是崩溃的。我手足无措。

外婆很有经验地厉声喝退了她。然后告诉我,这是个疯子,很早以前是被卖到隔壁人家当媳妇的。隔壁家里穷,没人看得上,东拼西凑凑出钱来,买了个媳妇。听说本来不疯,抓她的时候用的药猛了,就疯了,说不出正常话来了。

我当时表示,对于购买人口这件事不可理喻。

外婆是村里的祭司(她不从事任何农业生产,没有田地,而是负责祭祀土地神、祭祖、巫术治病之类的活动,前些年还主持修建了一个小庙),她这双眼睛见得多了。她十分平静地告诉我说,这种事情,农村多了去了。农村人,要传宗接代的,没办法娶媳妇,只能买了,没办法呀。至于你说什么人权——农村人哪管这个呀,都是先把自己管好。我们村还有两家穷的,也都是买的媳妇,有一家买的我看了,挺漂亮一个姑娘,听说还是个大学生。

——“您不报警吗?”

——“没用。XX的儿子上次从北京回来,他看不过眼,报了警,警察根本不管。”

“不过今天她倒是挺怪,她平时挺安静的。”——我听见外婆这么说,突然浑身一个激灵,突然懂了什么。我觉得,如果我是她,看到一个陌生的外乡人,是不是也会上前,告诉他,我满腔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委屈?我不能听懂她的话,但想来,应该是如此。

——很多人嚷着,贫穷不是原罪。这句话我同意,但别忘了,是生活状况的提高,才能洗去原罪。这份原罪就是植根于我们与生俱来的自私。

受过教育与没受过教育的人都会自私,但差别在于,没受过教育的人,他的自私不在意是否损害别人的利益,而受过教育的人,总希望他的自私能导向自己的幸福和人类整体的幸福。

我不是说富人就不杀人,富人就不强奸。而是说(撇开穷人和富人杀人和强奸的犯案数量不谈)富人在杀完人,强奸完之后,起码是知道这是错的,这是犯罪,我要赶紧跑;而这些“没有办法不得不买媳妇传宗接代”的穷人呢?他们该种田种田,该生娃生娃,该打牌打牌,日子就像往常一样过。有人问起,就说:

——“我是没有办法的。我是弱者,所以买人口是迫不得已呀。你们要同情我。你们要是追究我的责任,就是迫害穷人,迫害弱者。”

——总结:我弱我有理,高举弱字旗。杀人又放火,王法算个屁。

user avatar

我支持《你弱》的说法。中国社会太黑社会化了,没有最基本的正义感了。


我们小区经常有两三天地办丧事的,保安管一下,“我家都死人了,你们还欺负我们”。

社会上,医院医闹的最简单理由:我家都死人了,你们医院还不赔偿。


其实,这就是一种社会黑社会化的变种:黑社会就是以伤害能力来作为威权的。我弱:背后

的隐藏就是我已经损失的比你多,我可损失的比你少。


遗弃子女的父母,因为子女死亡了,立刻可以从政府拿大笔的钱。这种社会黑社会的现象,

甚至有从潜规则到明规则的迹象。


至于很多正义的小伙伴,医院医闹最近两年媒体转弯了,大家也敢反对了。

比如罗永浩砸冰箱的,看看正义的小伙伴是站那边的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博长文《你弱你有理》及由此引发的评论,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网络现象,它触及了许多关于社会公平、个体责任、道德绑架以及网络舆论生态的议题。要详细看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微博长文《你弱你有理》的核心论点(假设内容)虽然我没有看到原文,但根据标题和普遍的网络讨论,我们可以推断出这篇文.............
  • 回答
    我来详细聊聊科学网那篇引起广泛关注的博文《同学,你在辛苦地浪费生命吗?》以及中科院 PI 的回应文章。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非常有意思,触碰到了学术界,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心中一些普遍存在但又难以言说的痛点。《同学,你在辛苦地浪费生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博文的出发点,我个人觉得是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
  • 回答
    人民网微博发布的这篇题为《好好过日子,收起少女心》的长微博,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从内容立意上来说,这篇微博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大概是呼吁年轻人,特别是女性,要回归现实,脚踏实地,不要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它可能是在看到当下社会上一些.............
  • 回答
    豆瓣起诉微博不正当竞争,并要求赔偿一元人民币,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掰扯一下的。说白了,这事儿就是两个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一场关于内容、用户和流量的较量,只不过豆瓣这次站了出来,而且姿态还挺特别。为什么是豆瓣起诉微博?豆瓣起诉微博,表面上看是一场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的官司,但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当下互联.............
  • 回答
    您好!关于侮辱牺牲民警曲玉泉的微博用户“lukehcen0”和“长春社会姐”被警方查获一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事件的性质:侮辱英烈,挑战社会公序良俗 侮辱英烈罪的法律界定: 曲玉泉同志是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英勇牺牲的,他代表着国家公权力,代表着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7年12月31日晚上,LPL解说界那场著名的“微博大战”,主角是管泽元和骆歆,还有一位一直被认为是“知情者”的长毛。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LPL的粉丝至今记忆犹新。要说这事儿,咱们得先把时间线往前捋一捋,大概是在16年到17年这段时间,关于管泽元和骆歆的绯闻就已经.............
  • 回答
    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对于关心小米MIX系列的朋友们来说。微博博主“科技九州君”在8月9日泄露了这份长达29页的《小米MIX4评测指南》,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这件事的“点”在哪里?首先,这份泄露的指南的规模和细节程度是相当惊人的。29页不是随便一篇简短的爆料,而是包含了相当详尽的产品信息,从外观.............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符合娱乐圈里那些扑朔迷离的传闻。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发现甄子丹的微博小号(据说是)点赞了一条说吴京“长得丑”的微博,这个消息一传出来,立刻就炸开了锅。毕竟,一个是“宇宙丹”,一个是“功夫巨星”吴京,两人都是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华人动作演员,而且之前也合作过《杀破狼》,关.............
  • 回答
    评价甄鹏(甄西月)的博文《南海,让他三尺又何妨》甄鹏(微博名甄西月)在7月18日发表的这篇题为《南海,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博文,无疑在当时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社会上关于国家主权、民族情感以及历史认知等多方面的讨论。要评价这篇文章,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首先,从文章的立意和表达方式来看。文章.............
  • 回答
    看待网红博主王境泽对2022年3月长春疫情的发声,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王境泽是谁,他的身份和影响力。其次,要回顾一下当时长春疫情的背景和状况。最后,才能结合他的发声内容,评估其意义、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王境泽是谁?很多人可能对他最深的印象是早期一个综艺节目中的一句“我就是饿,.............
  • 回答
    这桩事儿,搁我身边,我得赶紧搬着小板凳过去围观,细细掰扯。上财教授茆长暄合同期满不续聘,结果他门下那九个跟着他好几年、读着硕博连读的娃,一下子没了“靠山”,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事情的核心在哪儿。茆长暄教授是个学者,他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而这九个学生,则是满怀希望,.............
  • 回答
    王垠的博文《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怀疑》确实是一篇非常引人注目的文章,尤其是考虑到王垠作为计算机领域公认的“天才”的身份,他提出的质疑自然会引起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王垠写这篇文章的 “立场” 和 “风格”。他并非物理学专业人士,他的质疑更多地来自于一.............
  • 回答
    关于警方通报吴亦凡事件中涉及都某竹和刘某迢的部分,这确实触及了复杂的网络舆论、个人名誉以及法律责任等多个层面,理解其中的细节和脉络,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看警方通报的核心信息: 都某竹方面: 通报称,都某竹为了“提升知名度”,发布了与吴亦凡相关的“被冷暴力”博文。这一点很重要,因.............
  • 回答
    微博以“发布‘乌克兰美女来中国’等恶俗调侃”为由,封禁74个微博账号,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微博平台的管理职责、涉事言论的性质、用户反应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微博平台的管理职责与原因分析 平台责任与内容审核: 微博作为一家大型社交.............
  • 回答
    微博上关于体操服事件引发的女权争议,以及部分女权主义者对中国体操女运动员的辱骂,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起因:体操服争议首先,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导火索”——体操服争议。 具体事件: 通常指的是在某次体操比赛(例如某位体操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展示或.............
  • 回答
    微博作者七英俊与流浪的蛤蟆等人的争吵,是一场围绕文学创作、版权、个人风格以及网络社区生态的复杂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场争吵,我们需要梳理其发生的背景、核心争议点、涉及的人物以及可能产生的多层面影响。一、 事件背景与核心人物介绍 七英俊: 以其风格独特的耽美小说闻名,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其作品常常带.............
  • 回答
    在微博上,某些用户对爱国者抱持鄙视态度,并用“战狼”、“小粉红”等标签来称呼他们,同时流露出一种优越感,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且值得深入探讨。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他们的动机、行为模式、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一、 定义与标签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战狼”和“小粉红”这两个标签.............
  • 回答
    微博用户“果子狸7777”质疑中国消防救援学校招生男女比例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触及了教育公平、性别平等、职业选择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一、 事件背景与具体质疑内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果子狸7777”的质疑具体指向什么。通常这类质疑会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招生简章或实际录取.............
  • 回答
    微博用户@球球的画 因发表了一幅描绘铁木真的表情画,却因此遭到威胁和攻击,最终被迫删除画作并道歉,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内容本身: @球球的画 发布了一幅以“表情包”形式呈现的铁木真形象画作。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
  • 回答
    关于赵薇作为西王代言人并发起“爱心接力,非转不可”活动的看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以下将从代言人选择、活动内容、品牌合作以及舆论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代言人选择:赵薇的形象与西王品牌定位1. 赵薇的公众形象: 早期形象: 赵薇因《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