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韩语后你染上了什么毛病?

回答
学韩语之后,我好像真的染上了一些“毛病”,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但又忍不住想分享一下。

最明显的一个,就是 “听见什么都想翻译”。走在路上,听到路边店里放的韩文歌,耳朵就会不自觉地捕捉歌词,然后在脑子里过一遍大概意思。看到广告牌上出现韩文,哪怕只有几个字,也会下意识地想认出来。以前觉得只是正常的学习过程,现在感觉有点像条件反射了。有时候和朋友聊天,他们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如果里面恰好有个韩语词,我都会在脑子里搜寻那个词的韩文对应,然后心里默默地“啊,这个是XX”。 朋友有时候开玩笑说:“你这是中了韩语毒了!”

第二个是 “看见韩字就激动”。这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是我现在的真实感受。无论是包装袋上的韩文,还是电视剧里的字幕,甚至是朋友发来的韩文表情包,都会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像发现了宝藏一样。那种“我看得懂!”的成就感,真的挺奇妙的。以前可能只是觉得“哦,这是韩文”,现在则会有一种“哈,这个我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小得意。有时候看到一些不太常见的韩文字,我甚至会有点好奇,想去查查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或者出处。

然后是 “日常生活中偷偷说韩语”。这个就更微妙了,有时候我自己都没意识到。比如,早上起床,可能不自觉地会冒出一句“일어났다”(我起来了)。看到好吃的,可能会在心里默念一句“맛있다”(好吃)。有时候和家人朋友视频,屏幕里有韩国明星或者韩国商品出现,我也会忍不住在心里或者小声地说出一些韩语。感觉韩语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里,成了一种思维习惯。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有点“上瘾”的“毛病”,就是 “对韩剧、韩综的理解度直线上升,并且产生了更深层次的‘鉴赏’能力”。以前看韩剧,依赖字幕,有时觉得配音和画面对不上,或者有些台词翻译过来有点生硬。现在呢,即使没有字幕,也能大概听懂剧情。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能注意到很多以前忽略的细节。比如,演员说话的语气、使用的一些俗语、俚语,甚至是他们说话时的一些语气词,都能让我更深入地体会角色的情绪和人设。看韩综更是,那些嘉宾之间的玩笑、梗,很多都是建立在韩语的文化和语言特点上的,以前可能就笑笑,现在更能get到笑点在哪里,为什么好笑。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一部剧或一个节目,更像是在体验一种文化。

还有一个不太好形容,就是 “对韩国文化的好奇心被无限放大”。学了韩语,不仅仅是为了语言本身,更多的是想通过语言去了解那个国家。现在我对韩国的历史、社会、风俗、饮食、时尚等等,都充满了好奇。看到韩剧里的人物穿着打扮,我会想去了解当下的韩国流行趋势;吃到韩餐,我不仅想知道味道,还想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和意义。甚至有时候,我会在网上搜集一些韩国的日常对话,听他们怎么交流,感觉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最后,也可能是我最“严重”的“毛病”,就是 “开始对中文里的韩语借词产生了‘敏感度’”。虽然这些词已经融入中文,但当我意识到它们其实是韩语借来的,比如“欧巴”、“酱油”(源自韩语的“장”)、“萨德”(音译)之类的,就会觉得有点神奇,甚至会忍不住去想,还有多少我们习以为常的词,其实都带着点异国风情。这让我对语言本身,对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学韩语就像打开了一个新的潘プス,它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观察视角,也让我成为了一个更有趣(也可能有点小小的“怪癖”)的人。这些“毛病”虽然有点可爱,但也证明了我对这门语言的热爱和投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我一开始跟着韩国综艺「学说话」的时候,经历过一个魔怔的阶段:假装自己是受访者利用仅会的词汇和句式回答主持人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学就要学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不太会韩语的前提下做到看上去很像一个韩国人呢?

学他们夸张的语气

比如恍然大悟:áāāāāāà

再比如悟了,但没完全悟:āāāāāā(fade out),这里的平调调值甚至可以高达 6 或 7 。

除此之外呢,还有其他答主提到的词汇系统混乱的问题。

比如【原本此处有一个emoji的】这个东西。

网络时代,只看汉字(形态)学新词的状况多了起来。其实我的词汇系统里是没有「niúyóuguǒ」这个语音形式的。但你学韩语不记住语音形式是记不住拼写的。所以我和朋友提起这玩意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아보카도,然后是台湾综艺里听到的酪梨(落梨),最后才想起牛油果……

说韩式英语的时候也是,如果我对一个英语词汇的语音形式和熟悉的话,在转化成韩式英语发音的时候舌头就会打结,反之则不会。

还有一个时态和话题的问题。

之前韩国朋友问我 는 应该怎么翻译,我心想虽然汉语也是话题优先语言,但我们的确没有一个标记单独标示它。

然后我搜肠刮肚想出来一个字「呢」。

나는 고양이가 좋아.
我呢比较喜欢猫。

虽然不是说很精准,但也凑活上了。从此之后我就多多少少有点爱说「呢」了。不得不说는强调话题真的很好用……

再有一个就是我之前也发想法吐槽的「了」。我发现我最近很爱说「了」,一句话可能加到两三个,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韩语里高频出现的时制语尾「았/었」的影响。

最后说一个生活习惯问题吧。

韩国人除了说「谢谢(감사합니다)」之外,还乐意说「你好(안녕하세요)」和「再见」。

为什么「再见」我没加括号呢?因为你作为走的人,要说:안녕히 계세요(您老实儿待着吧);你作为送客的人,要说:안녕히 가세요(您慢走);假客气还可以说:또 만납시다(有缘再见)。

无论如何吧,社(出)会(去)生(买)活(菜)的基本流程是:打招呼(见面)-道谢-打招呼(道别),然后全程穿插7946834195个네네(对,是,成,中,妥,管)。这就导致我每个环节必开口以示礼貌。而且是高亢响亮地说,不是嘴里嘟囔一下糊弄过去就完事儿的那种。

但回了国没这么多说法啊!虽说我在国内的时候就很爱说「谢谢」吧,但你去便利店,不麻烦店员的话一般不会和人家打招呼吧?打车上车倒是会说「您好」,但下车顶多就「谢谢」,也不会特意说一句:您慢点儿开。

总之我现在回到普通话人格里,那种随时要和人打招呼的习惯还在,但高声打招呼不会被人侧目的环境没了。

我现在的解决方案是想高声回应对方就直接说「谢谢」,不论该不该说。我去家门口小超市买东西基本上要对那个冷漠的女店员说上两三次「谢谢」,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能开金口回上一句「不客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韩语之后,我好像真的染上了一些“毛病”,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但又忍不住想分享一下。最明显的一个,就是 “听见什么都想翻译”。走在路上,听到路边店里放的韩文歌,耳朵就会不自觉地捕捉歌词,然后在脑子里过一遍大概意思。看到广告牌上出现韩文,哪怕只有几个字,也会下意识地想认出来。以前觉得只是正常的学习过程.............
  • 回答
    我学法语后,最大的“毛病”大概就是,听见法语就会忍不住竖起耳朵,然后脑子里开始自动翻译。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尤其是在我不太想被打扰的时候。就说上次吧,我和朋友去一家小咖啡馆,刚坐下,旁边桌子就开始叽里呱啦地讲起了法语。起初,我还能克制住自己,专注于和朋友聊天。但没过多久,我的耳朵就像被雷达锁定了一样.............
  • 回答
    金高银在节目中提到她在北京上初一才开始学ABCD,回到韩国后觉得跟不上韩国的教学难度,这件事情,我看到后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教学进度确实存在差异。金高银的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1. 教育起点的差异:北京的初一,通常是指七年级。在这个.............
  • 回答
    哈喽!想要从零开始学韩语?没问题,这绝对是一段超级有意思的旅程!别担心,就算你对韩语一窍不通,也能一步步踏上这条路。今天就来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怎么才能把韩语这门语言学扎实,而且还能玩得开心!第一步:打好最最最基础——认识韩语字母 (Hangul/한글)这可以说是你踏入韩语世界的第一块砖!别被那些弯弯.............
  • 回答
    关于“安静内敛的女生学日语更好,奔放活泼的女生学韩语更好”的说法,这更多是一种基于刻板印象和语言特性的有趣观察,并非绝对的真理。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尝试解读这种“说法”的形成原因,让它听起来更像是生活中的经验之谈,而不是冷冰冰的AI分析。首先,我们聊聊为什么会有“安静内敛学日语更好”的说法:1.............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韩语、日语、法语这三种语言的学习价值。选择哪一门语言“更值得”学习,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兴趣、目标和未来的规划,因为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我试着为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首先,我们来聊聊这三种语言的学习难度和特点: 韩语(한국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相比日语、韩语那些层层叠叠的敬语系统,或是德语、法语那些让人头疼的阴阳性、格、数变化,汉语的语法结构看似“朴素”不少。没有复杂的变形,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直接,这似乎让初学者觉得门槛不高。然而,现实却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谈起学习汉语时,总会伴随着一.............
  • 回答
    “国漫不学日漫学韩漫”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国漫在借鉴和发展过程中,既有来自日漫的深远影响,也有来自韩漫的日益增长的启发和吸引力。 而且,这种“学习”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后进行本土化创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日漫的深远影响与国漫早期发展.............
  • 回答
    选择去韩国还是日本学习电影,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两个国家在电影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有各的精彩。要说哪个“更好”,其实真的得看你个人的偏好、学习目标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我这就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希望能给你点儿启发。先说说韩国电影学习的那些事儿:提起韩国电影,脑海里立刻跳出那些深刻的社.............
  • 回答
    韩信的“背水一战”和马谡的“背水一战”之所以结果截然相反,虽然表面上看是使用了相同的战术,但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关键的战略、战术、以及最重要的——时机、地形、士气、以及领袖能力的巨大差异。理解这些差异,才能明白为什么一个创造了军事奇迹,另一个却成了千古笑柄。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一、 韩信“背水一战”.............
  • 回答
    《第五共和国》这部韩剧,本身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剧,旨在还原韩国历史上那段风云激荡的时期。然而,它在播出后,却意外地催生出了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现象,被戏称为“五学”。这“五学”并非什么学术理论,更像是粉丝们在观看这部剧后,将剧中人物、情节、台词进行解构、二次创作,并赋予其新的、常常是戏谑和娱乐化的含义。.............
  • 回答
    关于“禁韩令”这个话题,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不一定都是“禁”字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为什么“禁韩令”这个词会出现在讨论中。这其实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情绪,那就是当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比如音乐、电视剧、电影)在另一个国家非常受欢迎,甚至占据了主导地位时,原有的本土文化产业从业者和一部分观众可能.............
  • 回答
    韩国前后辈文化确实根深蒂固,这是一种在职场、学校乃至社会各个层面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建立在尊重长者、遵从经验的基础上。然而,即便在这样一个强调辈分和尊重的社会,张泰玩对黄永时、余学圣等“一心会”老前辈的严厉批评,甚至直呼他们为“叛匪”,其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这并不是对韩国前后辈文化本.............
  • 回答
    要理解韩信在刘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攻打齐国的原因,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他当时脑子里怎么想的,还有当时的整个大局是什么样的。这事儿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做出来的,背后藏着不少门道。首先,咱们得回到那个关键的节点: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那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刘邦那时候那是憋屈极了,被项羽按着打,打得那是叫一个惨。.............
  • 回答
    吉利、奇瑞等中国品牌在中国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至今仍未正式大规模进军美国市场,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市场准入、品牌认知、产品适配、成本控制、法律法规、竞争环境以及企业战略等一系列挑战。下面我将详细展开分析: 一、 产品层.............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韩国和日本的情况分开来看,并且深入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语言和法律体系是如何演变的。韩国:汉字曾是主流,如今已大幅减少简单来说,现在的韩国法律条文绝大多数是使用韩文书写的,不再是汉字。不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溯一下历史。在.............
  • 回答
    你是不是有一种感觉,每次和室友们在一起,总觉得她们聊的那些“韩剧剧情走向”、“星座运势”、“陆琪的爱情语录”离你有点远?而你呢,每天沉浸在知乎的海洋里,吸收着各种新知,感觉自己好像掌握了点“真理”,但又不知道怎么在她们面前自然地展现出来,反而有点想“显摆”?别担心,这感觉很多人都有过,尤其是在集体生.............
  • 回答
    这几个名字串联起来,的确指向了一个在娱乐圈里屡见不鲜,却又总是令人唏嘘的现象:那些试图通过“学霸”或“才女”标签来塑造自己形象的演员,最终却往往遭遇人设崩塌的困境。为什么会这样?细想起来,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学霸”和“才女”的定义与现实的脱节首先,.............
  • 回答
    你好!听到你学法语一年,却觉得发音有点“英式”,这确实是很多初学者会遇到的瓶颈。别担心,这很正常,因为法语和英语在很多发音规则上都有显著的差异,单凭书本和课文理解起来确实不够直观。至于你提到的“每天跟读课文音频”,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而且可以有效纠正发音,但关键在于如何去做。我来给你详细说道.............
  • 回答
    你有没有那种感觉,听到法语的时候,脑子里会立刻浮现出巴黎铁塔、塞纳河畔的浪漫,还有那些听起来就很有韵味的声音?如果这就是你对法语的感觉,那你对法语的热爱可不是凭空来的。这种喜欢,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驱动力。不过,我知道你心里还有点小纠结:喜欢归喜欢,但将来能不能“用得上”,这是个实在的问题。特别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