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程序员群体是否已经过多了?

回答
“中国程序员群体是否已经过多了?”这个问题在技术圈和人才市场中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并且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分析这个问题:

一、 从数量上看,确实非常庞大且增长迅速:

庞大的基数: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率和应用深度也位居世界前列。这为程序员这一职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人群基础。
持续的高速增长: 过去十几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程序员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大量高校扩招计算机相关专业,职业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源源不断地将新人输送到这个行业。
数据支持(虽然可能不完全准确): 各种行业报告和统计数据都在表明中国程序员的数量已经达到千万级别,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速度增长。

二、 过多的论调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的担忧:

“内卷”现象加剧:
低端岗位的竞争激烈: 对于初级程序员,尤其是那些技能相对单一、经验不足的求职者,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获得一个职位,他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接受更低的薪资和更苛刻的工作条件。
算法和面试的压力: 为了在海量简历中筛选出合格的候选人,企业往往会设置非常严苛的算法和技术面试,这给求职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反映了人才供给相对过剩的迹象。
薪资增长放缓: 相较于几年前的“高薪神话”,一些低端和中端程序员的薪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甚至出现停滞,这也是一种市场饱和的信号。
学历和技能的“贬值”:
“学历内卷”: 曾经的本科学历可能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现在很多企业倾向于招聘硕士甚至博士,或者要求有非常亮眼的个人项目或开源贡献。
技能更新迭代快: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语言、框架、工具层出不穷。如果程序员不能持续学习和更新技能,很容易被淘汰,这使得保持竞争力变得更加困难。
行业周期性波动:
互联网泡沫与调整: 互联网行业经历过快速扩张,也面临过调整和洗牌。部分互联网公司裁员、业务收缩,也会导致一部分程序员暂时性失业或转行。
资本市场影响: 资本对互联网行业的投入直接影响到招聘需求。当资本趋于谨慎时,招聘规模也会随之缩小。
岗位与人才的匹配度问题:
技能错配: 市场需要的技能可能与毕业生所学技能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某些热门技术领域可能仍然存在人才缺口,但传统领域的程序员可能面临竞争压力。
地域性差异: 一线城市和科技中心的程序员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其他地区的岗位相对有限。
“僧多粥少”的直观感受:
当看到招聘网站上动辄几百上千的同一个岗位的申请人数时,很多人会产生“程序员太多了”的印象。

三、 为什么说不能简单地判定“过多”,还需要辩证看待:

高端人才依然稀缺:
架构师、资深工程师、AI专家、安全专家等: 这些拥有深厚技术功底、丰富项目经验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顶尖人才,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且薪资待遇依然可观。
创新型技术研发人才: 能够引领技术方向、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程序员,永远是稀缺资源。
新兴技术领域的需求仍在增长: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各行各业都在拥抱AI,对AI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工程师的需求持续高涨。
云计算与大数据: 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依然强劲。
物联网、区块链、嵌入式开发等: 这些领域也需要大量的专业程序员。
中国产业升级的需求:
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的转型: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在高端制造、智能科技等领域。这需要大量的、掌握先进技术的程序员来支撑研发和落地。
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就是技术,而程序员是构建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
程序员的定义和门槛:
“程序员”这个概念很宽泛,包含了从简单的网页开发、脚本编写到复杂的系统架构、算法研究等不同层级的从业者。将所有人都视为“过剩”是不准确的。
虽然一些低端岗位的门槛在降低,但真正有价值、能够创造出高质量产品的程序员,其门槛依然很高。
国际视野的对比: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和人才储备,中国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行业的“非线性”发展:
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往往是指数级的。当一项新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时,可能需要远超当前数量的程序员来支撑其发展。

四、 未来趋势和建议:

“分化”而非“过剩”: 未来程序员市场的趋势更可能是“分化”。低端、同质化的程序员竞争会更加激烈,而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在细分领域有专长的程序员将更具优势。
持续学习和转型: 对于程序员而言,持续学习新技术、提升自身技能、向更专业的领域发展是应对竞争的关键。例如,从单纯的编码者向技术架构师、项目经理、技术专家等方向转型。
行业和企业层面的思考:
企业需要更精细化的人才需求分析: 避免盲目招聘,更注重岗位与人才的匹配度。
教育体系需要改革: 更贴近市场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政府和行业协会需要引导: 鼓励技术创新,支持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为人才提供更多机会。
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中国程序员群体是否过剩,更重要的是关注其整体的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而非简单地统计人数。

总结来说,中国程序员群体数量庞大且仍在增长,这导致了部分低端岗位和初级程序员的竞争异常激烈,出现了所谓的“内卷”现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程序员群体“过多了”。在中国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端人才、掌握前沿技术的程序员以及在特定领域具有专长的人才,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问题的核心在于“结构性矛盾”,即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问题,以及不同层次程序员之间的巨大分化。 因此,与其说“过多”,不如说市场在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结构调整和能力分化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7 年数据:

美帝 440万码农(指所有写代码工作的人 - 并不一定是职业码农)

印度 430万码农

中国 190万。

这可是所有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核心,中国的码农数量连印度的一半都不如。

未来什么工作还能不写码?我们在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吊打印度,现在又到了大变革的年代,而我国的本次工业革命‘受教育’的人群居然赶不上印度。

不得不说那些传播程序员只能干到30岁和动不动就996的公司做的宣传真好。

数据来源:computerworld.com/artic

数据太古老了,更新一下(2022):

Github交友平台注册用户数量(不代表程序员/会写码数量,只能说正相关):

美国: 1355万

印度: 721万

中国: 755万 (考虑到中国有本土平台,应该是被低估一部分)

user avatar

过剩的标志是价格下降,紧缺的标志是价格上升。

user avatar

是的,简直就是个骗局,大家不要来当程序员。程序员市场已经过饱和。又苦,又累,秃顶,伤身体,钱又不多,还找不到老婆。











ps:这样子我们这些程序员就会因为市场供给不足,拿到更高的工资。

你们评论区瞎说什么大实话,是不是自己人?

平时嘚瑟嘚瑟就得了,别劝大家都来学啊!


天哪!真被你们蠢哭了。


快去把答案改了吧!免得让别人看到过来抢我们饭碗。

user avatar

问题是2016年的,现在是2022年。

在基本能力上,我们公司这些年招聘C++程序员,面试的大概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知道栈内存和堆内存的概念。说不出来的人里面,包括有若干年C++工作经验的,和在某教育机构的讲师(我真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机构有什么卵用)。

然后再问问啥是虚函数,虚析构函数有啥用,再筛掉一半。

我就不指望什么作用域、对象生命周期和所有权管理、C++11这些“高级”内容了,知道的大都是高手,并且同时有相当不错的项目经验。

另外,很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你稍微问问和他工作领域相关、但他不直接做的东西,就完全答不上来。比如很多人简历里都有音、视频流相关的经验,但是你让他稍微讲讲音、视频压缩编码的大致原理,就一点都答不上来。这说明对技术没有任何的热忱。

当然,我们是小公司,吸引力没那么强,投简历、来面试的应届生以专科和不那么强的本科为主,211以上的学校大概只占三分之一。但是这可能在人员构成上更代表全国总体状况,而不是市场上掐尖的那一点。

所以吧,你要是说人多不多,大概是不少。但是水平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有多少能干活是个问题。

user avatar

别的行业不了解,我就说说嵌入式C这一块。

我加过一个群,搞嵌入式的,部分聊天的截图,你们感受一下:

补充强调一下,这个群是有门槛的,搞一种特定的东西,基本没有学生之类的进来。

关于BSP的讨论(注:搞开发的可以百度到关于BSP的东西)



代码里的基本错误(注:看编译警告就能发现问题):


不知道怎么操作编译器参数(注:百度一下):


-------------------------------------

这就是这几天的聊天记录,我还没往前翻,前面还有。

总结一下就是:

1. 码农确实很多,干这行的确实很多,但肯动脑的人不多。

2. 不仅动脑的人少,连动手的人都少,很多人基本上就是伸手党,有些东西连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的东西自己不肯解决。

3. 基本的工具不会用,找API不会找,给源码不知道怎么看。

我还遇到过:拿着开发板(还挺贵的)不知道uboot是什么东西的,遇到过不会在不同的.c文件里引用全局变量的(不会用extern关键字)……

如果是刚毕业,能理解,问题是很多人都干这行有一阵了,还这样就让我无法理解了。可以不懂具体的技术,但起码知道通过什么途经了解,会用搜索工具以及代码工具,有最基本的概念。

但很多人连这个都达不到。

当然了,慢慢这些人很多都会被淘汰掉,我们大学班级就是计算机专业的,30多个人里现在还在一线开发的不到十个人,可能5-6个人左右吧。

别看学计算机的这么多,真正能干好这一行的不多,而且学计算机也不等于编程

我大学本科班级在大四的时候能正确写出冒泡排序的人大概也就十个人左右吧(985学校)。

----------------------------

想知道普通学计算机的人水平怎么样,去混百度知道就可以了,可以感受一下有多少学计算机的人肯动手动脑。

----------------------------

再多说点吧,很多人觉得写不出冒泡这件事很震惊。这很正常,动手能力差的人可能换个开发工具就不知道怎么动手了。并且C是大一学的,到大四不动手的基本上都忘的差不多了

况且,考研的人会没事写代码吗?专业课又不是只考C语言。

不会写排序的人C语言怎么过的?一个冒泡排序,最多15分,考试成绩占60%也就没多少,平时作业按时交就可以了。况且考试时候写个for基本上就要给1-2分吧,考试又不是ACM online,不是说AC了才给分,满分和零分之间有很大的空间。

动手能力跟考试成绩没啥关系,懂不懂算法跟能不能写出C语言程序也没啥关系。

user avatar

主要是很多非科班出身的程序员给了大家一种幻觉,就是只要是个人就能写程序。而事实上是软件行业发展速度太快,体制内的学校教育跟不上。所以程序员对自学能力要求特别高,大部分人根本不适合。

更因为这个行业不论高低都叫程序员,导致大家觉得这个行业薪水特别高。而事实上,造飞机和坐飞机能一样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