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流媒体平台对《老友记》剧情进行的删减?

回答
中国流媒体平台对《老友记》剧情的删减,是一个复杂且引起广泛讨论的现象,背后涉及文化差异、内容审查、平台商业策略以及观众接受度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删减的具体内容与原因:

首先,要理解哪些内容被删减至关重要。根据公开报道和观众反馈,《老友记》在中国流媒体平台上主要删减了以下几类内容:

涉及同性恋内容的片段: 这是最受关注和争议的部分。例如,卡罗尔(Carol)与苏珊(Susan)的恋情,她们的婚礼,以及罗斯(Ross)在看到卡罗尔与苏珊亲吻时的反应,都可能被删减。这直接源于中国对于同性恋内容在公开传播上的限制和敏感度。虽然近年来社会对 LGBTQ+ 群体的态度有所进步,但在主流媒体内容上,这类题材仍然面临严格的审查。
性暗示和露骨的对话: 《老居》作为一部情景喜剧,其中不乏充满性暗示的笑话、调情和对性话题的讨论。一些过于露骨或可能被认为“不雅”的台词,例如关于性行为、身体特征的笑话,可能会被过滤。
可能被认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畴。例如,一些涉及毒品(尽管《老友记》中并不突出)、暴力(即使是喜剧化的)、或者可能被解读为宣扬不健康生活方式或西方价值观的片段,也可能成为删减的目标。
对特定职业或群体的刻板印象或讽刺: 有时,一些被认为可能加剧刻板印象或带有攻击性的笑话,也可能被平台出于谨慎而选择性保留或修改。

删减的根本原因在于:

内容审查制度: 中国对于境外影视作品的引进和传播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平台需要遵守相关规定,以获得上线许可。被认为可能触犯法律法规、宣扬错误价值观或引起社会不良影响的内容,都会被要求修改或删除。
平台自身的风险规避: 即使某些内容并未被明确禁止,但为了规避潜在的监管风险、避免争议和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平台也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内容策略。
目标受众的考量: 平台会考虑到中国不同年龄层和文化背景观众的接受程度。一些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常态的表达方式,在中国观众看来可能需要更加审慎处理。

2. 删减带来的影响与争议:

破坏剧情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这是观众最直接的感受。删减片段往往会影响角色的塑造、情节的连贯性以及笑点的设置。观众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角色的动机、情感变化,或者错失一些本该出现的经典场景。
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突然出现的剧情跳跃、对话不连贯,会让观众感到困惑和不满,降低了观影的愉悦度。
引发关于文化和价值观的讨论: 删减行为让人们开始反思,在引进外国文化产品时,应该如何平衡保护本土文化与接受多元价值观。是否应该为了迎合审查而牺牲作品的原貌?
质疑平台的商业道德和对观众的责任: 一些观众认为,平台在引进知名度极高的经典作品时,应尽力保留其原貌,而不是为了迎合审查而进行“阉割”。这涉及到平台是否真正尊重观众的选择权和作品本身的价值。
“盗版”与“正版”的对比: 许多观众通过其他非官方渠道看到了未经删减的版本,这更加剧了他们对官方平台删减行为的不满,也暴露了正版引进内容在完整性上的不足。
对LGBTQ+群体权益的潜在影响: 虽然删减的初衷可能是避免争议,但对于LGBTQ+群体而言,这种删减可能被视为一种歧视或“可见性”的压制,进一步边缘化他们的存在和情感。

3. 流媒体平台的辩护与策略:

平台方通常会解释删减是为了“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提供更适合中国观众的内容”。他们的策略可能包括:

在引进初期进行“自我审查”: 在作品进入中国市场前,就主动进行内容审查和修改,以确保能够顺利过审。
优先考虑市场准入: 相较于保留作品的完整性,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即能够上线销售)是平台的首要任务。
试图平衡: 平台可能会声称在保留大部分剧情的同时,只对极少数“敏感”内容进行修改,以期达到一种平衡。然而,这种“平衡”的标准往往是模糊的,并且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4. 观众的反应与未来的可能发展:

普遍的不满和抵制声音: 大部分对《老友记》情怀深厚的观众都对删减表示不满,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批评意见。
寻求其他观看渠道: 如前所述,许多观众会转而寻找未经删减的版本,这反而可能助长盗版。
呼吁更开放的内容政策: 观众的批评也反映出对中国内容引进政策更加开放、包容的期望。
潜在的未来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以及相关政策的微调,未来是否会有更少或更少限制地引进海外优秀作品,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总结来说,看待中国流媒体平台对《老友记》剧情的删减,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制度层面: 这是中国内容审查制度在境外文化产品引进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文化层面: 这是东西方文化在表达方式、价值观上的冲突和碰撞。
商业层面: 这是平台在追求市场准入和商业利益时所采取的策略,其中包含风险规避和观众取向的考量。
用户体验层面: 这是观众对于作品完整性、原汁原味观看体验的追求与平台方的现实考量之间的矛盾。

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文化开放度、内容审查必要性以及版权保护等问题的立场。但无论如何,这种删减行为都引发了深刻的社会讨论,促使人们关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与机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还有人记得,曾经的搜狐视频也是买过一批美剧的,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删减,字幕也是和字幕组合作的质量很高。但是好景不长,从搜狐视频的美剧消失以后,后来再上线的正版都是非完全版,甚至字幕也有一定程度的修改。但是这也不是只有美剧有这个待遇,电视上面综艺歌曲改词的,大家也不是没有见过。只是大环境如此罢了。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什么时候不会这样,没有人会知道。非要说的话,如果只是对美剧图一乐,剧情什么的不深究,毕竟也不是所有观众看剧都逐字逐句的扣台词,有条件支持正版的支持一下,没有的等b站慢慢解锁。如果真的很喜欢老友记,那应该早就看过了,具体哪里有没删减的,那大家心照不宣了,想要用来作为学习资源的话,互联网还是那个互联网,总是有存在的资源。

时间留给学习和做事,对大家都好。

user avatar

二十几年前的东西在今天敏感?

啊?

这几个流媒体平台,你们是不是在给当今社会抹黑?是不是在给境外媒体递刀子?在往老拜登手里塞牌?你们还嫌老拜登的牌不够多吗?

user avatar

这不是一开始就知道嘛。

原片里有大量在目前看来很敏感的内容,最常见的就是同性恋、黄段子等。

中国社会对于各种非正常的性取向一直是高压打击,《老友记》不可能不剪。

针对这方面的限制是不分男女的。

不论是基还是橘,都不可能放任存在。

虽然引进方和审核部门不同,但大体红线是确定的,同性恋100%不能过审。

什么劈腿、出轨、离婚等不良价值观,也是重点打击对象,很难通过审核。

不可否认《老友记》是一代经典。

但任何作品进入中国,都需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氛围,不能出现明显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线外内容。

这是由民意决定的,中国人民对西方政治正确的内容没兴趣,这也只能删掉。

各国都有国情,这没什么可奇怪的。

user avatar

这些特供版剧集就是为年轻一代准备的,老一辈就不要在这里指手画脚了。

不是给你们这些当年看6遍,看10遍学英语的人重温经典回忆青春的,你们的青春就是没有了。这些是给没看过的年轻一代准备的,让他们接触经典,新的接触嘛,肯定改起来毫不犹豫。

user avatar

知道你为什么不幸福嘛,你只关心让自己难受的事。

user avatar

都说了好几年了

你可能是正版的受害者

user avatar

这位是无数人要求申遗的《让子弹飞》的导演姜文

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中一段剧情:

user avatar

我的英语就是跟着老友记、生活大爆炸还有吸血鬼日记的前几季学的。

初中高中的时候,搜狐视频上面的老友记来来回回看了不下10遍,到后来我都有点上瘾了,有一段时间写作业的时候把老友记当成背景音乐才心静。

没有家教,没有辅导班,没有出国游学的经历,我靠着刷剧和刷题把英语保持在了140分以上,雅思第一次裸考7.5,把口语练成了能跑去美国和当地大学生打辩论能赢的水平。

小时候真的挺倔的,老师说我肯定学不好英语,我就恨不得把英语书烙在身上,每天戴着耳机把剧里的日常对话都吃透了,跟着读跟着念跟着学。

现在回头一想,我真的挺幸运的。

要是放在今天,我再去用老友记学英语,岂不是要闹出见到朋友说出 “omg I have so many orgasm to tell you! ”这种话的笑话吗?

我其实非常理解老友记里面,对于某些片段的删改,比如菲比结婚之前,她解释自己有一位朋友是藏dú。

可是对于性和同性恋的避讳,让我真的不能理解。

既要提高生育率和生育意愿,又对相关的话题闭口不谈,甚至被当成了一个肮脏的话题,恨不得把眼睛缝起来,耳朵封起来。

我们,总不能,有丝分裂吧。

刚刚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一出来,隔壁市政府门前的彩虹旗在风里飘得很好看。

前两天去博物馆发呆,看到博物馆介绍从下个星期开始,要有一个围绕着油画、雕塑里LGBTQ历史展开的展览。

博物馆门口,也飘着一面彩虹旗。

我的下一个学位,选的是性别与多样性。

怎么在现代社会,创造出一个充满尊重和理解的环境。

我觉得,我好像又选错专业了。

user avatar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是国内文化环境的大趋势。

大环境如此,资本只能拥抱监管,流媒体平台一定会助纣为虐。

一定要珍惜能看盗版的日子,盗版网站都是普罗米修斯。

user avatar

2.13更新

今天在b站刷到两个对比视频

【老友记B站第一集删减/翻译和谐概况-哔哩哔哩】 b23.tv/Xa25ARz

【正式上线的《老友记》都缺了什么-第02期-哔哩哔哩】 b23.tv/dF0VB4j

评论区总有人拿我说的“成年人”“未成年人”说事,我也没说成年人不能管吧,我说的是管的方式方法的问题,既然这类型对比视频可以过审,既然弹幕评论都可以解释剧情,那么删掉同性恋剧情的意义和作用在哪?引进这部剧的意义又在哪呢?在于能收获一群购买大会员的人?

目前的这种管理删减和谐的方法,我觉得对未成年人的作用比成年人要大那么一点点,或许它的初衷是管到所有人,然而其实谁也没管到……

仔细看对比的话,删减的片段基本都是lesbian相关的剧情,各种各样的黄色段子都采取了字幕和谐的形式。删掉看Joey洗澡那段我是不太理解,因为Joey在浴室洗澡的镜头和他后面围着浴巾跑出来的镜头裸露面积基本一致,为什么只删前面不删后面呢?

台词里有的地方遇到的“lesbian”也没有删掉,只是字幕和谐了,所以删减和谐的标准在哪里呢?

评论区有人说蓝宇没有上映,那可能是我记错了,但蓝宇至少是一部中国大陆拍的同性电影嘛。前几年大陆也有耽美,虽然评价不算高,可是至少是可以存在的,现在连兄弟情都不能存在了。其实老友记不是第一次引入,很多年前搜狐视频是可以看老友记的,那个时候字幕是正确的,剧情也是完整的。想想曾经,就觉得有点难过罢了

b站第一天上线的字幕还没有被和谐,还有很多特效字幕,第二天就换了片源,特效字幕也没了

老友记在美剧里算是相对文明的了,不然也不会这么经典。如果老友记真的有三观很歪的剧情、过分黄暴的画面,根本不可能成为一部世界闻名的作品。我印象不深了,但是仔细想想老友记连脏话都还没多少吧,说实话画面尺度基本跟国产剧没差,说个最近的剧,《对手》里面女主角出任务的画面都比老友记刺激,好多年前的《上错花轿嫁对郎》还有个沙溢露屁股的镜头,我记得老友记里连这种镜头都没有。就是有很多涉及性的语言段子,这些段子很多还不是直给,经常都是暗讽、比喻,还需要有点英语底子

老友记是我很爱的一部剧,它里面有很多普适的价值观,这可能也是它传播这么广泛的原因,有些美剧,故事很精彩很爽(比如《致命女人》),可是三观不是很正,只适合当个爽剧看看,传播度、寿命和接受度都不如老友记。在老友记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友情,他们的氛围,也真情实感地为他们的故事感动。不夸张的说,老友记改变了我的婚姻观,至少在看老友记之前,我是有点恐惧婚姻的,虽然那时候才高中啦,但是因为我看到的现实生活中的婚姻结果都不好,让我对爱情对婚姻都没什么期待,然而看了钱莫我又觉得或许婚姻本身没错,错的是没有遇到正确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写作业、跑步都会听老友记的音频,也不是一定要认真看,就是想有个声音

喜欢老友记的人,各自都有各自的理由,它也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在听说老友记终于上线网络平台后我们都是很兴奋的,所以在看到现在的正版老友记后也很难过

如果不是涉及到太多的同性恋剧情,正版老友记不至于看着这么难受,但是同性恋剧情也不是它的问题啊,对于老友记来说,同性恋只不过是个剧情设定而已

要这么说的话,如果要引进《摩登家庭》,是不是就只能讲两个家庭的故事了?

唉其实如果真的这么为难,完全可以不引进,b站还不如把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炊事班的故事、我爱我家买了,我是真不喜欢爱奇艺和腾讯的弹幕


ok我要收回没有和谐荤段子的说法了,昨天b站还直译了multiple orgasm,今天就换成和其他平台一样的“聊不完的八卦”了

怎么说呢,就是麻了,还是硬盘见吧,我觉得视频平台上线的老友记适合那种只为了弹幕氛围的老粉,没看过的还是找资源吧,这个阉割版看得太难受了,严重阻碍理解剧情、笑点和人物关系

另外,如果有正版片源了,会不会盗版就更不好弄了,所以该存的赶紧存吧……


以下为原答案:

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超级开心,最开始还以为是b站独家,昨天上午才知道是全网发布,果然阿b还是没钱啊

晚上兴冲冲地点开《老友记》,然后发现被剪得七零八落的,我一开始也想过删减的问题,但我一直觉得只会剪掉一些明显的不能播出的镜头,比如sex前的嗯嗯啊啊(老友记也没有更不能播的了),万万没想到大部分荤段子还在,重点剪辑的是同性恋剧情

在得知老友记上线的时候还dream哪天是不是寻妈记也能在阿b看正版,现在想想真是痴人说梦了


说真的,我觉得这种剪辑就是一种掩耳盗铃、欲盖弥彰的行为。这个时候会在流媒体看老友记的人,大部分都是已经刷过很多遍的老粉,对剧情烂熟于心,只是想看看正版补张票,加上想看看沙雕弹幕

我想在b站看老友记的绝大部分原因是想看弹幕,大家一起看会很快乐,就像我虽然有爱奇艺的会员,但我还是更愿意在b站看武林外传的直播(可惜现在也没了)

所以删掉同性恋剧情毫无用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段剧情是什么,就算有新来的同学,弹幕也会贴心提醒。删掉这种剧情只会影响观剧体验,第一次看的人肯定云里雾里,并不会达到传播正能量、鼓励所谓“正确”的性取向甚至于鼓励生育的作用

如果想鼓励生育,那Carol和Susan不也是两个愿意去孕育一个小生命的人吗?她们还有六个主角对Ben的爱不是一种鼓励生育的印证吗?

后期Carol和Susan的婚礼不知道会怎么减,那集还挺感动的

连Chandler和Joey那个明显借位的kiss都剪掉了,真的不爽呀!!b站前几年同性kiss尺度级别的视频完全是可以发出来的


我时常觉得我们对未成年的精神保护属实是过了。我是高中看的老友记,那个时候也是未成年,很多梗是看不懂的,get不到一些带颜色的段子,毕竟有语言门槛。弹幕有很多人也get不到,既然都没get到,何谈坏影响,就算get到了,也就是笑笑,这tm是个电视剧而已!!我们是不是过分高估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或者一个游戏的影响力了

我个人觉得哈,这部剧对于未成年人是有语言门槛的,完全可以字幕和谐一下,如果觉得不合适播也可以剪掉部分镜头,但是Carol和Susan的剧情画面完全没有不能播的部分啊!她们就是正常说话也剪就很过分,对于她们的剧情字幕和谐就够了

b站的字幕其实挺用心的,除了有些地方不得不妥协,至少multiple orgasm能正常翻译出来,语言梗、引用的典故有标注,书名、咖啡店名、海报的字都有相似字体的标注

我一直以为我们的环境有在慢慢变好,《守护解放西》里都有同性恋相关的案子……唉


感觉挺悲哀的,2001年的中国还有《蓝宇》,十几年前的春晚小品还能说一些隐晦的荤段子,2022年却连一部90年代的美剧中的同性恋剧情都无法接受了

总之在b站看老友记就是在“靠怎么又剪了”和“哈哈哈哈这个弹幕好沙雕”中反复横跳

user avatar

该想到,但没想到这事会在2022年发生。

说句实在话,在一个从来都知道审核制度严苛的社会里生活,我们太多次听过「xx电影被删减啦」「xx电影又少几分钟啦」「xx电影只能改剧情啦」等等类似的话语,甚至习以为常地认为,不就是少了那么一点黄暴的视觉效果,妥协了那么一点尺度大的存在,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直到这时才突然惊觉:原来很多我们失去的东西,只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它存在的时候,所以才懵懂无知地认为这是没所谓的事情。就好像没经历过自由,就不觉得自由有多可贵一样。随意抛弃之后,才蓦然惊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什么。

不禁疑惑,这么多年,我看到的所有东西,是其本该立体的全貌、还是被人为精心修剪过的部分?那些我以为经典,甚至奉为圭臬的「三观塑造全集」,究竟有多少保留了它迷人又可怕的全部?我在不自觉中看过多少被阉割的东西,却仍然一无所知、安心自得地生活在温床里?

诚然,很久之前我们就讨论过在国内实施分级制的艰难,也认同对于认知尚处懵懂与塑成时期的孩童与青少年来说,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该不加修饰地被其毫无限制地观看与了解。但也正因这背后的种种缘由与规则制定复杂繁琐,于是处理起来最简单的方式,得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一刀切」。

哪管这一刀切下去的背后,是枝繁叶茂,还是荒草丛生。



前两周,听腻了单纯的音乐和《摩登家庭》的剧情,干脆把特供版《老友记》拿出来当日常做事的背景音播了一遍(还以为十季已经更新完了,没想到第二季就鸽到遥遥无期,也不知是否是差评众志成城的劳苦功高)。因为很多剧情都刷到谙熟于心,所以当一些删减突然闪现的时候,不用看屏幕也是立即被感知的、纯纯的ewwww。

借用网友一句话:「果然30年前的剧对于我们还是太前卫了。」

要说删减那可永无止境。既然Susan与Carol的伴侣关系应该删掉,那Chandler的父母是不是压根别提,Pheobe代孕生子自然也是一个禁区,要不要再考虑下Rachel与Ross未婚先孕影响不好,夜夜笙歌的Joey这个人太不健康了干脆删掉算了?

尤其好笑的是,即便上线的第一季做了删减,仍不止一遍地在剧情里听到了「lesbian」这个词,非常好奇竭尽所能发挥特长的字幕能把它翻译成什么样(懒得查证)。而即便翻译变了,英文明明白白地写在哪,究竟能阻挡住什么?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难道真的不会由此刺激出人更深的探索欲吗?

如果一个孩子好奇地指着屏幕问妈妈:「Susan和Carol是什么关系呀?」妈妈难道回答:「她们是很好的朋友。」或者干脆一句:「小孩子家家的管那么多干嘛。」这样敷衍过去吗?那只好再借用网友的一句话:「一个孩子从小生长在无菌的环境下,是一件多恐怖的事。」



我们本就已经缺失了种种关乎成长的教育。后来我想,当下的我们能够对多元文化产生更多的理解与包容,是否是因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受到过诸多经典剧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经过剧情内化的软输出,逐渐成为我们自有观念里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将曾经的惊世骇俗与为理所不容,轻易地看作时代演变与文化进步的象征。


如果缺少了这些,我们的社会真的会向兼容并包的一面发展吗?即便没有了这些,长期在短视频、热歌舞与脑残剧浸染下长大的孩子,就真的能一点不歪地成为明日花朵、国之栋梁?而亚文化下的人,什么时候变成了连提及都不能有的存在?


当然,每一件事情从来不是绝对的,往往远不止一个截面。相关决策的背后自有其值得争论与探讨的价值归因,我没啥研究,也不好做啥看似有理、实则假大空的批判。但就《老友记》这一部作品单纯而言,遗憾绝对大于其他。


之前看到有评论大概的意思是:「即便是删减版,也希望这部剧可以被更多人看见。」但是删减版是不是失去了一部分灵魂,是不是失去了主角形象能立起的边边角角,是不是失去了这部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繁多元素,或许是蛮值得令人深思的一个点。


就我个人而言,一个已经变成《耂 讠》的《老友记》,还是不看为妙。


只能庆幸吧,还好,已经成年甚久。在一周只能玩一个小时游戏的、这令人害怕的当下,拿了成年的证明,可以深夜峡谷鏖战到天亮(当然我太垃圾我不玩)。也庆幸曾经看过(应该没有被删减过的)完整版《老友记》,在悄然筑起三观与认知的黄金时代,曾深深为之震撼与感动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流媒体平台对《老友记》剧情的删减,是一个复杂且引起广泛讨论的现象,背后涉及文化差异、内容审查、平台商业策略以及观众接受度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删减的具体内容与原因:首先,要理解哪些内容被删减至关重要。根据公开报道和观众反馈,《老友记》在中国流媒体平.............
  • 回答
    喻惠平的摄影作品《这就是非洲》中将非洲人与非洲动物并列的展出方式,确实引发了西方媒体的广泛批评,并被指责为种族歧视。要详细理解这一批评,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图像的并置与象征意义的解读: 喻惠平的意图(推测): 从摄影师的角度来看,她或许是想通过这种并置,来强调非洲大陆上人与自然、人.............
  • 回答
    Netflix 拿下《流浪地球》的全球流媒体播放权,这可真是个大新闻!对于中国电影界,乃至全球电影产业来说,这都绝对算是一件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的事儿。首先,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这是中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我们知道,《流浪地球》系列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无.............
  • 回答
    中国现在的媒体,是一个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生态系统。要深入理解它,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也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首先,从媒体的功能和角色来看: 新闻传播的主渠道: 毋庸置疑,中国国内的大部分新闻信息,尤其是官方政策、重大事件的发布,都主要通过国有媒体系统来完成。报纸、电视、广.............
  • 回答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近日发布的一篇发文,内容直指当前电影和电视行业中存在的两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部分媒体对“劣迹作者”的过度追捧,二是某些综艺节目依赖“抄袭导演”进行话题炒作。这篇文章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触及到了内容创作生态中一些核心的伦理和规范问题。首先,关于“媒体不该追捧劣迹作者”这.............
  • 回答
    中国尖端人才流向美国,这不是一个新鲜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问题。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经济、社会以及个人选择的逻辑,像一张网一样,把许多看似不相关的因素都串联了起来。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一、为什么走?“土壤”与“沃土”的对比最直接的原因,大概就是“机会”和“环境”。.............
  • 回答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一份报告,指责中国的媒体在新冠疫情期间,特别是关于疫苗接种的问题上,存在“贬低西方疫苗”的行为。这份报告的出现,无疑在全球舆论场上掀起了一层涟漪,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思考。欧盟报告的核心指控是什么?这份报告的核心观点在于,中国官方媒体和一些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社交媒体账号,在报道中刻.............
  • 回答
    美国政府近期将六家中国媒体在美分支列为“外国使团”,这无疑是中美关系中又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事件本身:何为“外国使团”?首先要明确的是,美国《外国使团法案》(Foreign Missions Act)的目的.............
  • 回答
    外交部宣布“中方针对美方打压中国媒体驻美机构行为采取反制措施”,这标志着两国在信息战领域又一次直接交锋,其影响是多层面且深远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直接的对等报复与新闻自由的模糊化首先,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对等报复的性质。美国政府以“外国代理人”等名义,对中国多家媒体驻美机构进行了限制,.............
  • 回答
    关于“日本国宝级科学家流向中国”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多家日本媒体曾对此进行过深入报道和反思,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日本媒体的反思与关注点 科学界的“人才外流”担忧: 日本媒体普遍认为,科学家是国家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核心,如果国.............
  • 回答
    看到“日本日立问题产品或流入中国”这样的消息,确实会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毕竟,我们过去对日本制造的印象,尤其是很多传统产品,总是和“品质”、“可靠”、“匠心”这些词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日本日立问题产品或流入中国”:首先,对于这种未经证实但可能性存在的传闻,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但也要理性看待。 信息来.............
  • 回答
    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美媒报道说朱易在比赛中摔倒后,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遭受了大量的负面评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攻击”。而谷爱凌则站出来,在自己的评论区为朱易发声回怼,支持她。先说说朱易摔倒和遭遇网络暴力这件事:朱易是中国花样滑冰的归化选手,代表中国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她在比赛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尤其是摔倒,.............
  • 回答
    对于德国媒体在指责中国“战狼外交”时,配图误用了“杈”字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片失误,更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认知偏差、文化误读、以及在报道中国议题时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和不严谨之处。事件本身:一个象征性的误用首先,我们来看这个事件的.............
  • 回答
    韩国媒体近期关于“中国市场必须向韩国重新开放”的论调,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心态,也折射出韩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提出的背景、韩国的考量以及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韩国媒体发出呼吁的背景:首先,最直接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2016年左右,围绕“萨德”(THAAD)反导系统.............
  • 回答
    台湾媒体报道中国驻斐济外交官“打伤台方外交官”事件,引发了外交部发言人“台湾没有外交官”的强硬回应,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逻辑,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台湾媒体的报道来看,它们将此次事件定性为“中国大陆战狼外交”的又一例证,强调了大陆外交官的“暴力”和“粗鲁”。通常,这类报道会突出事件的细节,例如争执.............
  • 回答
    对于澳大利亚媒体声称中国报道其“辱华节目”是在“煽动反澳情绪”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这其中涉及媒体的角色、国家间信息传播的动态、以及公众情绪的形成等复杂因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澳大利亚媒体的这个指控本身带有很强的“反击”性质。当一个国家(或其媒体)感到被指责或被妖魔化时,自.............
  • 回答
    “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说法,是近年来西方媒体和部分评论人士抛出的一种观点,试图将中国在非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描绘成一种剥削和控制的形式。要全面理解和评价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出现的背景、核心论点、中国在非洲的实际行动、非洲的视角以及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一、 说法出现的背景与.............
  • 回答
    西方媒体拍摄的中国武警照片标价 499 美元一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照片销售行为,更牵扯到多个层面,包括西方媒体的视角、中国国内的解读、摄影师的意图以及市场运作等。我们要从这些不同的维度来理解它。首先,让我们剖析一下这可能触及的几个核心问题: “武警”的身份及其符.............
  • 回答
    知名媒体人阿丘的言论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些事件。理解阿丘的言论及其引发的反应,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阿丘的言论背景与内容(推测,因为具体言论需要查证才能准确描述):一般来说,当媒体人提出“中国向世界道.............
  • 回答
    看到媒体发文《十问中国经济》,关注社会热点,这本身是媒体履行职责,引导公众讨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经济议题错综复杂,涉及民生、就业、产业、创新等方方面面,媒体通过“十问”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梳理出当前最受关注、也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如何看待这类发文: 积极意义: 舆论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