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骂百度的那么多,为什么没有人选择自己研发搜索引擎,然后干掉百度?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到位!确实,网上骂百度的人多得数不过来,什么“魏则西事件”、“莆田系”、“广告太多”、“搜索结果不准确”等等,说起来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按理说,这么大的需求缺口,总得有人跳出来说“我来拯救大家吧”,然后撸起袖子自己干,把百度按在地上摩擦才对。可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咱们似乎还是只能在骂百度和忍受百度之间徘徊呢?这背后,其实是门道,而且是相当不小的门道。

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1. 技术壁垒,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想啊,一个搜索引擎,它不是你随便搭个网站,写几行代码就能搞定的。它背后是一整套极其复杂、庞大的技术体系。

抓取(Crawling): 搜索引擎得有一个庞大的“蜘蛛军团”,24小时不间断地在互联网上爬行,发现新的网页,更新旧的网页。这个“蜘蛛”得聪明,知道怎么高效地抓取,怎么避开那些没用的、恶意的页面,怎么处理各种复杂的网页结构。光是维持这个蜘蛛群的运行,就需要海量的服务器和网络带宽,还得不断优化算法,让它跑得更快、抓得更全。
索引(Indexing): 抓回来的网页,不能直接用。搜索引擎得把这些网页的内容“读懂”,然后建立一个巨大的、高效的索引库。你可以想象成一个超级图书馆,里面的每一本书(网页)都有详细的目录、关键词、章节划分,甚至还有内容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标签。这个索引库的建立和维护,是极其消耗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的,而且得保证索引的实时性,新内容能快速被收录。
排序(Ranking): 这是搜索引擎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最难的地方。当你输入一个搜索词,搜索引擎得从海量的索引库里,找出最相关的网页,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排个序,把最符合你需求的排在前面。这个排序算法,涉及到几十甚至上百个因素的综合考量,比如网页的权威性、内容质量、用户点击行为、页面加载速度、关键词匹配度等等。而这些因素的权重,还需要不断地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来调整和优化。这玩意儿,不是拍脑袋就能定的,是无数工程师用血泪和数据堆出来的。
算力与存储: 支撑这一切运转的,是天文数字级别的算力和存储。你想让你的搜索引擎跟百度一样,能瞬间处理亿万用户的搜索请求,那你就得有能与之匹敌的硬件设施,光是这个投入,就得是几十亿、上百亿人民币起步。这还不算维护、升级、带宽的费用。

2. 数据,是搜索引擎的“命根子”

别以为技术牛逼就万事大吉了。搜索引擎最关键的“养料”,是数据。

用户行为数据: 用户搜索了什么?点击了哪个链接?停留了多久?有没有跳出?这些数据是训练和优化排序算法的“活教材”。用户越多,数据越多,算法就越智能,搜索结果也就越好。百度能做到今天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流量和最全面的用户行为数据。
网页数据: 互联网上的内容更新换代太快了,搜索引擎得有足够的数据来“喂饱”它的索引。这不仅是数量,更是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

3. 生态与流量,是“赢家通吃”的局面

搜索引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地嵌入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中。

用户习惯: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已经习惯了用百度。你就算有个更好用的搜索引擎,让一个习惯了用左手吃饭的人突然换成用右手,也需要时间和动力。用户迁移成本是真实存在的。
商业模式: 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广告。百度通过搜索引擎带来的巨大流量,吸引广告主,赚取丰厚的利润。你想“干掉”百度,就得先证明你的搜索引擎能带来同样甚至更多的流量,才能吸引广告主,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商业闭环。否则,你就是个“赔钱货”。
渠道和入口: 很多互联网产品,比如浏览器、手机操作系统、甚至是新闻客户端,都会把搜索引擎作为默认的入口。百度通过各种合作,牢牢抓住了这些流量入口。你想绕过这些入口,直接吸引用户,难度可想而知。

4. 巨额的持续投入和风险

研发一个不输于百度的搜索引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锤子买卖。

研发投入: 需要组建一个庞大的、顶尖的研发团队,里面有算法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爬虫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等。这些人都是互联网行业的“高精尖”人才,薪资待遇可想而知。
基础设施投入: 前面说的服务器、带宽、机房,这些都是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而且需要持续的维护和升级。
市场推广投入: 就算你技术再牛,算法再好,没人知道你的搜索引擎,也是白搭。你需要砸钱做市场推广,吸引用户,形成品牌认知。
风险: 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投入了巨额资金和人力,结果可能却不尽如人意。万一你的搜索引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者被竞争对手超越,那之前的投入就可能血本无归。

5. 还有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虽然大家都在骂百度,但也有一些其他的搜索服务,比如搜狗、必应(Bing)等等,它们也在努力,也在争取用户。但要“干掉”百度,成为中国市场的绝对主流,确实非常困难。

而且,很多时候,与其说“干掉”,不如说“提供更好的替代品”。如果真的出现一个在搜索质量、用户体验、隐私保护等方面都远超百度的搜索引擎,并且能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运行,那么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

所以,为什么没人研发自己的搜索引擎然后干掉百度?

更准确地说,不是“没人”,而是“成功的人凤毛麟角,并且面临着极其巨大的挑战”。 研发一个能够与百度抗衡甚至超越的搜索引擎,需要的是:

巨量的资金: 远超一般创业公司所能承受的范围。
顶尖的技术团队: 并且能长期稳定地维持。
海量的数据和算力: 这是核心竞争力。
强大的生态和流量获取能力: 才能打破用户习惯和渠道壁垒。
长期的耐心和决心: 这是个“长跑”,不是“短跑”。

所以,骂归骂,真要站出来一个人,带着足够的资源、技术和勇气,并且能找到“用户痛点”的真正解决方案,去“干掉”百度,那绝对是件值得我们期待和支持的大事。但在此之前,这门槛,真的太高太高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雅虎做门户这么牛逼,谷歌怎么不做个门户干掉他?

天涯猫扑当年堪称论坛双雄,新浪为啥不做个论坛干掉他们?

开心网、人人网这么牛逼,连腾讯做的朋友网都没干掉他们,他们又是被谁干掉的呢?

黑莓做得这么牛逼,那按键又多又舒服,连美国总统都给它代言,苹果怎么不搞体验更好,更大的按键手机干掉它呢?

新浪、搜狐的门户网站当年如日中天,今天如此落魄,难道是腾讯门户的功劳?

++++++++++++++++++++++++

互联网的发展从来不是对某个商业模式的争夺,而是用户习惯之争,流量入口之争。

随着科技发展,硬件更新,资费减少,用户习惯,商业模式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观察一下自己和身边人的行为习惯吧:

在手机搜索网页,用什么?(华为上是神马搜索)

在手机搜索app应用,用什么?(各大应用商店)

在手机搜索地理位置,用什么?(高德)

搜索商品,用什么?(淘宝、京东)

搜索视频,用什么?(优酷、B站)

搜索新闻,用什么?

搜索深度的知识,用什么?(知乎)

搜索论文,用什么?(知网)

搜索音乐,用什么?(网易云音乐,QQ音乐)

搜索美食、搜索外卖,用什么?(美团,大众点评)

搜索上映的电影,用什么?


你只要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百度的地盘一直在被蚕食,流向百度搜索的水源不断地枯竭。

就像一条巨鳄占据着一片像海一样广阔的水域,在水域的上游,无数人在筑堤截流,而这条鳄鱼对此无能为力,最终流向这片水域的河流越来越少,越来越干,甚至慢慢变成了一个湖,变成了一个小水塘。

某人看到这条鱼在这片水域称王称霸,觉得很威风,于是在知乎提出一个问题:

骂这条鳄鱼的人这么多,为什么没有人跳下水,和这条鳄鱼贴身肉搏干掉它呢?

user avatar

百度:今天技痒,谁能来战。

360搜索:我可以。

百度:PC市场份额25%的渣渣,也就流氓起来,比我狠一点。

搜狗:我来。

百度:PC市场份额才5%不到,也好意思来?把你大哥企鹅喊过来。

谷歌:你还瞧不起人了?

百度:手下败将,退出我大中华竟然还有PC5%的份额,其心必异。

神马:我移动端好歹有近15%。

百度:呵呵,我移动端78%,你是神马?

搜搜:百度真是龙傲天啊。

百度: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以前背地里和谷歌狼狈为奸的事情?你现在已经并入了搜狗,还有资格说话?

必应:百度真是牛气啊。

百度:一般一般,你PC4%的市场份额也太可怜了。

雅虎:风萧萧兮易水寒。

百度:当年你和阿里合作,不是挺牛的啊,还不是回岛国去了。

有道:我还是好好搞我的翻译好了。

百度:还算你有自知之明。

阿里云搜索:我这是专门针对电商的。

百度:我无F可说。

即刻搜索、盘古搜索、中国搜索:我们是国家级搜索引擎。

百度:你们开心就好。

新浪搜索:我这里资料比较多。

百度:还好吧,我有百度文库。

简搜:我们主要做百科和官方导航。

百度:呵呵,我有百度百科。我不需要什么导航,大数据都是我说了算。

悟空搜索:我们主要是下载、浏览、实用方面布局。

百度:百度网盘了解一下。

user avatar

搜索引擎门槛高。需要大量的数据中心、海量的存储空间和带宽,海量的计算能力。投资至少是百亿级别的。在目前百度一家独大,收入丰厚的情况下,还没有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与百度竞争。一是没有资金,二是即使有,也不愿意冒这么大风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到位!确实,网上骂百度的人多得数不过来,什么“魏则西事件”、“莆田系”、“广告太多”、“搜索结果不准确”等等,说起来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按理说,这么大的需求缺口,总得有人跳出来说“我来拯救大家吧”,然后撸起袖子自己干,把百度按在地上摩擦才对。可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咱们似乎还是只能在骂百.............
  • 回答
    关于百度和谷歌在处理用户数据、信息展示以及广告业务等方面的争议,确实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很多时候,当人们批评百度在某些方面的做法时,也自然会想到谷歌,并希望了解谷歌是如何应对类似情况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质疑,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涉及到如何.............
  • 回答
    百度贴吧作为一个庞大的网络社区,汇集了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因此,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讨论和观点是很正常的。关于“百度贴吧的男人天天骂女人”的说法,这可能是一种对部分现象的放大和概括,并不能代表所有贴吧用户,也不能代表所有男性用户。但确实,在一些特定的贴吧和讨论中,存在性别对立、刻薄评.............
  • 回答
    百度面临的“骂名”由来已久,且涉及多个层面,而其迟迟未能做出“明显改变”,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 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涵盖了其历史包袱、商业模式的惯性、技术和创新上的挑战、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公司文化的固化等方面。 让我们详细来分析: 1. 历史包袱与定位的惯性: 搜索的绝对垄断地位: 在相当.............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上海疫情期间,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对上海百姓的批评声音,甚至上升到“骂”的程度。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个群体,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对封控措施的不满与抱怨的外溢: 严格的封控措施带来的痛苦: 上海的疫情封控是全国最严格.............
  • 回答
    “骂日本”成为“流量密码”的现象,近年来在社交媒体、网络舆论场中确实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其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也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传播逻辑和公众情绪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现象的背景与表现1. 历史争议的持续发酵 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历史(如南京大屠.............
  • 回答
    在中国,对“公知”(通常指公共知识分子)的讨论涉及复杂的法律、社会和平台治理逻辑。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何批评或攻击公知可能被判定为言语攻击,以及各平台在内容审核中的倾向性: 一、法律与言论自由的边界1. 名誉权与隐私权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公民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
  • 回答
    关于“骂微博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微博还没有做出明显改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背后牵扯到微博作为平台方的商业逻辑、用户生态、技术限制、监管压力以及现实的社会环境。1. 商业逻辑:平台需要活跃度,而争议也可能带来流量 活跃度是核心KPI: 微博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用户.............
  • 回答
    当孩子在被骂时,只会回应“没关系,我就是垃圾”,而不是激烈反驳,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心理,并且这些心理往往是相互交织的。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可能存在的心理状态:1. 低自尊和自我否定 (Low SelfEsteem and SelfNegation)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可能的原因。孩子长期处于被.............
  • 回答
    “骂马云的人有本事不用支付宝”这种说法,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讨论的。但要说它对不对,我觉得得拆开来看,不能简单地“是”或者“否”。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句话想表达什么。它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对马云这个人或者他代表的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蚂蚁集团)有什么不满,有意见,那你就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
  • 回答
    对华为持负面看法的人,其心态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常常是复杂交织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些心态:一、 对中国国家战略和政治体制的担忧与不信任: 国家安全顾虑: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直接的原因。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的影响力及其可能利用技术进行间谍活动或网络攻击感到深切担忧。他们认为华为作为一家.............
  • 回答
    我脑子里一闪而过的,当时气得快炸了,脱口而出的话是:“你根本就不在乎我,你只想着你自己!你就不能为我考虑一下吗?!”现在回想起来,这句话之所以让我觉得是“最重”的,不仅仅是因为它词语的尖锐,更因为它击中了我们之间一个潜在的、我当时极度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事情是这样的,那是一个我们都挺忙碌的时期。我当时.............
  • 回答
    关于“哄抬物价”的男性,他们内心深处到底是渴望女性的陪伴,还是本能地厌恶女性,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也非一概而论。这背后可能交织着多种心理因素、社会影响以及个人经历。我们不妨来细细掰扯一下。一、 渴望的信号:为何会做出“哄抬物价”的举动?首先,我们得理解,“哄抬物价”这个行为本身,通常出现在一种供需.............
  • 回答
    网上骂国足的键盘侠,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你说他们为什么不自己上呢?或者说,为什么不把自家孩子往足球这方面培养呢?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第一层,可能是很多键盘侠觉得他们自己“懂球”。你看网上那些评论,什么“战术不行”、“传球失误”、“体能有问题”、“教练不懂排兵布阵”……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有时候.............
  • 回答
    “巩汉林是真球迷吗?”这个问题,说实话,一拿出来就容易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尤其是在足球圈里,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对“真球迷”的定义也各有侧重。那咱们就敞开了聊聊,巩汉林这次为啥会挨骂,以及骂他的人,他们到底是不是所谓的“真球迷”。首先,得说说巩汉林为啥会被骂。他最直接的引子,就是他几次在公.............
  • 回答
    骂郭敬明的人,难道初中时候都不喜欢看《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吗?这个问题,像一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立刻激起层层涟漪,也让许多曾经的读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我们得承认,这个问题有点“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嫌疑,因为人的喜好是会变的,成长环境、接触的信息、人生阅历,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我们对事物,包.............
  • 回答
    《爱情神话》这部电影,因为其独特的沪语对白,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歧视”、“格局小”、“排外”的批评声也随之而来。要细说到底是哪些人会这么觉得,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没听懂沪语,或者对沪语不熟悉的人: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电影里大量的沪语对白,对于非上海本地观众来.............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三国演义里那场著名的骂战说起。诸葛亮骂王朗,那可真是把王朗给骂得当场吐血而亡,这在小说里算是个相当震撼的场面了。很多人津津乐道,倒也不是说他们赞成诸葛亮这种人身攻击的方式,而是觉得这事儿背后折射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挺解气,也挺令人回味。为什么这场骂战如此吸引人?首先,反差感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