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诸葛亮骂王朗时不讲道理,完全人身攻击将人气死,为何这么多人津津乐道?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三国演义里那场著名的骂战说起。诸葛亮骂王朗,那可真是把王朗给骂得当场吐血而亡,这在小说里算是个相当震撼的场面了。很多人津津乐道,倒也不是说他们赞成诸葛亮这种人身攻击的方式,而是觉得这事儿背后折射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挺解气,也挺令人回味。

为什么这场骂战如此吸引人?

首先,反差感和戏剧性太强了。诸葛亮是谁?那可是智慧的化身,足智多谋,以“事不二过”的严谨和“鞠躬尽瘁”的精神著称。而王朗呢?一个老臣,虽然能力比不上诸葛亮,但也是一方的军师,身份地位在那里摆着。就这么一个文质彬彬、运筹帷幄的诸葛亮,突然间在战场上,对一个年迈的对手,开启了一轮字字泣血、句句诛心的辱骂,而且还是当着两军阵前,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观众会觉得,“嘿,这个诸葛亮还有这么一面啊?不按常理出牌!”这种打破了大家对诸葛亮固有印象的场面,自然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讨论。

其次,这是“实力”的宣泄和“道德制高点”的占领。诸葛亮骂王朗,表面上看是人身攻击,但实际上,他骂的都是王朗的“罪状”和“软肋”。他从王朗过去的投降经历,到他对曹魏政权的忠诚(在诸葛亮看来是“不忠”),再到他现在的无能和迂腐,可以说是把王朗从头到脚批了个遍。而且,他骂得如此有条理,逻辑清晰,虽然措辞尖酸刻薄,但每一点都直指要害。

你可以理解成,诸葛亮是在用语言的力量,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扭转为心理上的绝对优势。他不是在和王朗“讲道理”,他是在瓦解王朗的斗志,摧毁王朗的精神防线。王朗年纪大了,本就心虚,加上诸葛亮绵密的攻势,把他陈年旧事、错误判断一股脑地扒出来,而且说得那么难听,试想一下,谁能受得了?这种“杀人于无形”的攻击,比刀剑更可怕。所以,人们会觉得诸葛亮骂得“爽”,因为他骂出了很多普通人想骂又不敢骂的话,而且骂得那么有水平。

再者,这是一种对“虚伪”和“迂腐”的讽刺。王朗在演义中的形象,就是个老学究,喜欢夸夸其谈,却没什么实际的军事才能。他可能代表了当时一些尸位素餐、只会空谈理论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士大夫。而诸葛亮则代表了务实、有能力、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所以,这场骂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能力”与“无能”、“务实”与“迂腐”之间的一种较量。诸葛亮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王朗的虚伪和无能暴露无遗,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是一种对“官场病”或者“学究气”的辛辣嘲讽,所以觉得特别解气。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它满足了人们的“爽点”。在那个时代,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而诸葛亮面对的是千军万马,他的对手是王朗这样的将领。传统观点认为,将领在战场上应该表现出风度和镇定。但诸葛亮的反其道而行之,他用一种“泼妇骂街”的姿态,却把对手骂得一败涂地。这种“非典型”的胜利方式,突破了人们的想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撼和娱乐性。它让读者感觉到,即使在如此严肃的场合,智慧和口才也能发挥出惊人的作用,甚至比刀剑更加致命。

最后,这是一种“群体情绪的宣泄”。读者们读到这里,可能联想到生活中遇到过的蛮不讲理的人,或者自己曾经因为某些原因被压抑的情绪。诸葛亮在小说里代入了这种情绪,他把对王朗的厌恶、对对手的鄙视,通过最尖锐的语言发泄出来。这种情绪的共鸣,让很多人觉得“说得太对了!”“就是应该这样!”这种发泄性的情节,自然容易被大家记住并乐于讨论。

总而言之,诸葛亮骂王朗之所以令人津津乐道,并不是因为大家赞同不讲道理的人身攻击,而是因为它极致的戏剧性、对角色固有印象的颠覆、对“实力”与“嘴炮”结合的精彩展现、对虚伪与迂腐的辛辣讽刺,以及它带来的强烈的情绪宣泄和娱乐性。这就像一场精彩的戏剧表演,虽然剧情有些夸张,但它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并且让人在观赏之后,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回味和讨论。它不仅仅是一场骂战,更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富代表性的精彩片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还是因为王司徒自己黑点太多!

如果当初有人把吕超然骂死,你猜中国人是批评骂人者人身攻击还是大快人心上街放鞭炮?


有一天吕超然和一个白人弹尽粮绝在战场被志愿军瞄准了。志愿军只有一发子弹。

吕超然“不开枪,我系中国人!”志愿军战士啪一枪打死了吕超然。

白人说“我可以和你拼刀了!”

志愿军找了找,又找到一发子弹。

白人直祈祷上帝,这时志愿军啪又给吕超然补了一枪。

这时白人也找到一发子弹,笑了笑,现在我赢了,志愿军摸出一颗手榴弹。

白人赶紧啪一枪打在了吕超然脑袋上“我没子弹了不要炸我!”

这时志愿军一把拉着手榴弹扔到吕超然身上把尸体炸成臊子。

说“他值得我这么干。我可以和你拼刀。”

user avatar

讲道理?


辩论是你王司徒主动发起的,诸葛亮按照你的要求应战了,而且你是做足了功课来的,诸葛亮啥准备都没有,完全是临场发挥,辩不过只能说明自己水平差,还好意思说诸葛亮不讲道理?


朗曰:“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孔明暗忖曰:“王朗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


要是不服,我再来告诉你王司徒的水平到底差在哪里。


第一,王司徒闭门造车,对诸葛亮的战术毫无准备。


首先必须承认,诸葛亮确实骂人了,否则这回书也不叫“武乡侯骂死王朗”了——但是打仗不是请客吃饭,大家带着几十万兵马不是来旅游的,你当然要做好一言不合就骂街的思想准备。


诸葛亮骂你,你骂回去不就行了?你连太史慈都敢打,居然还怕骂街,骂你几句就受不了直接躺下了,这谁想得到啊。


而且既然是你主动要跟诸葛亮辩论,那你就应该先了解诸葛亮的战术,诸葛亮嘴炮有多厉害你难道不知道吗?


看看当年舌战群儒:


骂张昭: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骂陆绩: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骂严畯: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舌战群儒那么有名的事情,肯定是传遍全国的,王司徒连这些最基本的案例都不看,最基本的应对策略都没有。上次他能骂陆绩小儿,这次难道就不会骂你老匹夫?


就算不知道舌战群儒,“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总听过吧,这样的话都能编排出来,就知道诸葛亮肯定不是善茬。


要跟诸葛亮辩论就得做好就挨骂的准备,而不是等到被骂了还在说“你为什么骂人”,王司徒白白准备了那么久,却连这点觉悟都没有。


第二,诸葛亮最擅长釜底抽薪,王司徒还是毫无准备。


王司徒想的很美好,我大魏如何如何牛逼,你们反正也打不过,所以何不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如果看过舌战群儒的案例就知道,这种局面对诸葛亮来说那都不叫事儿。


你好好想一想,当年曹操大军83万,刘备只有2万,张昭他们为什么楞是没说赢?83万说2万都说不赢,你现在只有两三倍兵力,你还想说的赢?


张昭他们为什么说不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诸葛亮先一步抢占了道德制高点,不跟你比多少多少兵力,不管你说啥,先劈头盖脸一顿汉贼长、汉贼短,把你骂的狗血淋头再说。


比如薛综就是这样被骂的:


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


王司徒的整篇大论,有哪一点超越了张昭、薛综吗?


既然他们都说不赢,你用同样的招数,怎么可能赢?


何况王司徒身为汉臣却当了带路党,屁股本来就不干净,那就别怪诸葛亮揭你老底。


诸葛亮听完王司徒这些话连脑子都不用动,当年怎么骂老薛无父无君,今天就怎么骂你厚颜无耻。


这不就是送人头?


第三,王司徒心理素质极差,完全不会随机应变。


王司徒先一波输出,被诸葛亮化解,然后诸葛亮一波输出,王司徒就彻底懵逼了。


辩论的时候被一波打懵也是很常见的事情,正常来说应该先稳定一下情绪,然后想办法化解。


诸葛亮的反击看上去霸气十足,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汉室之所以不行,就是被你这样厚颜无耻、吃里扒外的人搞坏的,你还好意思跟我在这儿XJB扯淡?


王司徒此时可以采取的策略至少有五种:


1、不和诸葛亮纠缠道德,继续强调自己的优势:我兵多将广,你蜀汉区区一州之地根本打不过,你说破天也没用。


2、针对诸葛亮的问题正面回答:汉室之所以不行,明明是因为桓帝、灵帝、献帝这些皇帝自己无能,凭什么让我区区一个会稽太守背锅?


3、打翻诸葛亮的立论基础,强调愚忠毫无意义:孟子曾经曰过,民为贵,君为轻。你我都是读书人,都知道商汤伐桀、周武伐纣、刘邦伐秦,你汉朝皇帝搞得天下生灵涂炭,又占着坑不肯下台,那怎么能怪别人取而代之?


4、抓住诸葛亮的心病反击:你诸葛村夫整天说什么汉贼不两立,你自己倒是看看,曹子桓翩翩公子,和你家那个刘阿斗,哪个更像贼?


5、实在不行,还可以痛斥诸葛亮没有素质:就算我王司徒说的没道理,但我至少还是客客气气,来劝你以礼来降、岂不美哉的对不对?但是你怎么忽然翻脸就骂我“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呢?连基本的素质都不讲,还倒打一耙说我厚颜无耻,还有王法吗?


无论以上哪一种,就算最后还是说不赢,怎么也能先苟一阵。


哪知道王司徒心理素质那么差,说你几句就方寸大乱,急得话都说不出来,一下子就被气死了。


辩论到底该怎么辩,还是让本州上将邢道荣好好给你王司徒上一课吧:


只见对阵中,一簇黄旗出。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中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用扇招邢道荣曰:“吾乃南阳诸葛孔明也。曹操引百万之众,被吾聊施小计,杀得片甲不回。汝等岂堪与我对敌?我今来招安汝等,何不早降?”道荣大笑曰: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谋也,干汝何事,敢来诳语!”轮大斧竟奔孔明。孔明便回车,望阵中走,阵门复闭。


看见没?什么叫举重若轻、什么叫谈笑风生?


更多回答:


user avatar

诸葛亮率军翻越秦岭,就是过来干曹魏的,又不是来打嘴炮。

而且所谓的辩论,不过是王朗个人的临时想法,诸葛亮又没答应。

人家诸葛亮急着“还于旧都”,你个王朗整这些有的没的,浪费时间,不是来找骂吗?!

user avatar

其实王朗说的都没有什么错。大汉是不是气数已尽。蜀国就靠四川就想统一中国是不是痴心妄想。蜀国军队是不是不如魏国军队多。诸葛村夫你连年穷兵黩武,是不是耗费民力。

但是这种话谁都有资格说。就是王朗不行。

因为王朗是个二五仔。一个叛徒,神气什么!!!

要是常凯申能靠吐槽骂死汪精卫。全国人民也会津津乐道的。。

user avatar

看过《奇葩说》吗?

没看过奇葩说总看过各种辩论赛吧

最好去看看美国总统大人选第一次电视辩论

床铺和板凳的


说明一个事实:辩论就不是讲理地方

辩论就是比谁的口才好

任何一个观点,无论多奇葩,

或者看上去绝对正确

在辩论中

都没有“对”与“错”

只有观众被说服的比例高低

真理越辩越乱


纽约时报统计过,川普在首次电视辩论中,说的数据90%都是错的,72次打断拜登的话。

事实错误加上不守规则

辩论后民调显示,几乎没有影响川普的支持率

说明什么?

说明辩论根本没有用!

除了锻炼口才


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正确的“真理”


在辩论的时候,没有“对”与“错”

只有“输”与“赢”


如果有一个客观的、公认的“对”或“错”

那还辩个鸡毛


最好的辩论方式,就是将辩论对手全面否定

辩论对手被否定了

对手的观点自然没有任何意义了


最强的辩手就是把对方说死

诸葛亮就做到了


你觉得诸葛亮人参公鸡

我觉得诸葛亮没有人参公鸡


咱们辩一年也没用

如果我一番话把你气死了

或者把你说的的自绝于知乎

删号并叫嚣“再也不来B乎了!”

说明什么?

我赢了

对吧?

user avatar

题主这个问题隐含的意思是觉得诸葛亮不应人身攻击,看来题主是以文明辩论思维来看的这一段,那我们其实不妨用辩论视角来看看。

很多人没答到点子上,要么说诸葛亮其实处处都在讲理,要么说这本来就是骂战,其实都并不全面。

王司徒其实是有辩论目的的。当然,那个时代没有辩论的概念,只有游说、讽谏之类的,但都属于心平气和地分析道理,以春秋大义、天下时局、个人利害、世人评说等角度为主,目的是劝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跟辩论是有相通之处的。

而诸葛亮呢?他确实也讲理了,反驳了王司徒的某些说法(驳斥汉朝气数已尽的说法,认为汉朝大乱是因为汉臣不匡汉的结果),也给自己立论了(曹贼篡汉、奉诏讨贼),但也确实诉诸人身了(骂王朗这段很多人都会背了),而诉诸人身这在现代辩论中是犯规的。但是,话又说回来,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人身攻击,两个人的身份和当时的场合并不适合搞君子辩论。


首先,两个人的辩题不同,且自带人身属性。

王朗的辩题:汉数已完,诸葛亮你要识时务,带领你的部众投降我大魏。(这是要说服对方主帅)

诸葛亮的辩题:曹魏是篡逆,不得人心,你们这些助纣为虐的人全都是小人,我就是奉诏讨贼来的。(辩论不辩论,我都要打你们,压根也不是冲着辩论来的)

按王朗的立场,诸葛亮貌似聪明其实是个糊涂虫,居然想靠小小蜀汉来翻天?

按诸葛亮的立场——你们全是逆贼。

这是辩题里自带的人身攻击啊!诸葛亮来干什么的?就是要直接掀桌子的,因为对面是他要扫平的反贼,安敢在此饶舌?

这并不像现代的辩论赛一样,讨论一个双方意见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目标的话题。

比如,辩论我国该不该征收遗产税,双方至少有个表面的基本共识——希望国家好、希望社会安定、希望矛盾不激化、希望每个人都有尊严地活着。在这个基础上辩论,尽管立场不同,甚至阶级不同,利益相关不同,还是有君子辩论的基础的。有这些共识框着,才可能做到辩论时不掀桌子。当然,也仅仅是可能,如果是网上论辩,十有八九都会人身攻击,毕竟什么鸟人都能网上,遇到的素质低的人占多数,即使平时素质高的,在网上辩论也往往自动进入攻击状态。

双方有共识的、有建设性的辩论,都很难做到不人身攻击,如果辩题本身就互相蔑视对方、本身就是指责或贬低对方的破坏性辩题,又哪能避免人身攻击?尤其是王朗的辩题,本身讨论的就是诸葛亮的抉择问题,给诸葛亮的出路就是屈膝投降,已经精确到人了,能不诉诸人身么?

比如有人找你辩论,辩题是——你应该管我叫爸爸,你会是什么反应?


其次,两军阵前的场合,立场大于道理,气势大于思辨。

公开辩论,其实不是论辩双方互相说服的问题,因为没有哪个辩论比赛有一方会最终认输,连网上的各种喷子和杠精即使被结结实实地打脸都不会认输,并且继续振振有词,所以公开辩论其实不是要说服对方,而是要看哪一方能够更大程度上说服观众。

那么诸葛亮与王朗辩论的观众是谁?——是两军将士。

王朗即使说服不了诸葛亮,但是只要把蜀军将士给说得士气稍有动摇,就可以算成功了。

而君子辩论的一大特点就是,双方肯定都能讲出很多道理,总会给人一种两边都有理的感觉,观众往往会陷入两难。所以如果是君子辩论,王朗成功的几率并不小——因为无需说服,只需让蜀军对自己作战的意义不那么坚定不移了,就达到消磨对方士气的目的了

所以诸葛亮为了表示自己立场坚定,必须要骂;为了激发将士的斗志,也必须要骂;为了防止将士真的顺着王朗的思路往下想,更是必须要骂。

况且,在那么多没文化的大头兵面前,仅仅辩理,一点攻击性都没有,是会消磨士气的。

如果搞君子辩论,士兵的反应会是:俩人叨叨些什么,听不大懂,但我家丞相也太没气势了吧,跟他们讲那么多道理干嘛,咱不是来打仗的么?

诸葛亮不骂几句能行么?

再说得透彻一点,两军阵前压根就不可能给文明辩论留余地了。如果有辩论的余地,为啥会劳动双方大军都对圆了?都箭在弦上了,这时你们互相打嘴炮?而且还是文明嘴炮?王朗应该是老糊涂了才想出要阵前文明辩论,诸葛亮不可能跟他文明辩论的。

王朗就算真有自信劝服诸葛亮,也应只身前往,私下见诸葛亮晓以利害。比如蒋干说周瑜,虽然没成功还中计了,但至少路子是对的。再如李肃说吕布、李恢说马超,都是只身前往,私下谈,参与者只能是对方主帅本人和其少量心腹。

王朗若能只身前往,私下见面,其实真不至于被骂死,顶多是个不欢而散。真要在王朗只身造访的情况下把王朗骂死,反而对诸葛亮名声有损。所以王朗之死,坏菜就坏菜在当着两军将士的面,诸葛亮只能拿你祭旗了,简直是送上门的牺牲品。

===============================

其实把舌战王朗跟舌战群儒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场合不同、身份不同、形势不同,舌战的策略就不同。虽然舌战群儒里诸葛亮也有人身攻击,但都是被攻击之后的反击,且除了对薛综薛敬文是直接骂(因为他的言论触及立场红线),对其它人都是讽刺和指桑骂槐。并且战胜之后穷寇不追、点到为止。

因为他要跟东吴结盟,就要强找一个双方的潜在共识——怎么对付曹操。所以舌战群儒时讲道理更多,人身攻击的比重少一些。

而东吴群儒则每个开口都是对诸葛亮个人的人身攻击。为什么?因为他们是降曹派的,跟你立场不同。诸葛亮却肩负着结盟的重任,面对人身攻击,当然要反击,否则任他们讽刺羞辱不加辩护和反击,自己的信誉就立不起来,就很难达到说服的目的。但他的反击点到为止,不穷追猛打,重点在于论理。都像骂王朗那样怒槽加满,这盟就别结了。

**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学原理,说服的三个元素就是个人信誉(ethos)、逻辑理据(logos)和调动情绪(pathos),所以诸葛亮为了个人信誉不得不反击。其策略是——你要是玩人身攻击我就跟你玩人身攻击;最终目的是劝对方最好论理,不要搞人身攻击那一套。

当然,除了薛综薛敬文,因为他跟王朗一样,都说汉朝不行了,该换换主了,这就是诸葛亮不能容忍的。所以要区别对待,直接大骂一句无君无父,甩袖子不屑跟你说了。诸葛亮只身过江,观众也是东吴人,这其实也是一种分化瓦解——辩论可以,有啥问题尽管来,但你敢说不匡汉就给我滚。亮明底线,非常高明。


PS:我把诸葛亮骂王朗与诸葛亮舌战群儒都做了英语配音,借地安利一下。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骂战,不是辩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