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诸葛亮与王朗的这场辩论?

回答
说到诸葛亮和王朗这场著名的辩论,那可真是《三国演义》里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桥段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场口舌之争,更是一次智慧与胆识的巅峰对决,甚至可以说是策略与心理战的极致展现。

诸葛亮登上阵前,面对的是曹操百万大军,而对方主帅阵营里,站着那位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著称的老臣王朗。这场景本身就带着几分戏剧性,一边是初出茅庐(相对而言)的年轻智者,一边是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老臣,而且王朗还是曹魏阵营里少有的能与诸葛亮在智谋上稍作抗衡的人物。

当诸葛亮开口,他并没有直接攻击王朗的个人,而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将曹操的整个集团都置于一种道德的审判之下。他首先质问曹操为何逆天而行,违背天道,背叛汉室,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和道德上的讨伐。紧接着,他才将矛头对准王朗,用一种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把他对曹操的指责,巧妙地转嫁到王朗身上,说王朗“身仕明主”,却“背主求奸”。

王朗是什么人?他以“儒”为本,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名节和道德操守。诸葛亮抓住的正是这一点,他不是去辩论战术,也不是去争论谁的兵力更强,而是直击王朗的“名节”。他用“汉室忠臣”、“道德楷模”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王朗,但这是一种反语,暗指王朗现在所做的一切,与他曾经的身份和声誉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他把王朗从一个“忠臣”描绘成了一个“奸臣”,这种指责,对于一个极其看重名誉的老臣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更绝的是,诸葛亮并没有停留在抽象的道德谴责,他引用了“唇亡齿寒”的典故,这是非常具象的。他把曹操比作“唇”,把吴国比作“齿”,然后说曹操如果灭掉了蜀汉,下一个就轮到吴国。王朗作为吴国人,却辅佐曹操去攻打蜀汉,这岂不是在加速自己的灭亡?这是一种极其精妙的心理攻势,让王朗一下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效忠曹操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吴国可能遭受的灭顶之灾,以及自己作为吴国人在历史上的罪名。

你有没有看到王朗当时的反应?他脸色涨红,一时间竟无法辩驳。这说明诸葛亮的话语,已经触及到了他内心最敏感的神经。他想要辩解,却发现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诸葛亮的话语又那么精准地抓住了他的痛处,让他觉得自己无论说什么,都会显得理屈词穷。

他勉强开口,想要用“君臣大义”来辩护,但诸葛亮根本不给他机会。诸葛亮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辩论都只会让王朗越描越黑。所以,诸葛亮选择用更尖锐、更具攻击性的语言,一连串地抛出“汉贼”、“逆臣”这样的帽子,并且加上“老匹夫”这样的侮辱性词汇,就是要彻底击垮王朗的心理防线。

王朗本就年迈,又被诸葛亮如此一番连珠炮似的打击,再加上诸葛亮所说的那些话,也确实让他感到了某种程度的“内疚”或者说“羞愧”,最终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心理压力,竟然“气绝于马”,死在了阵前。

所以,评价这场辩论,我们可以说它是一场“以言杀人”的经典案例。诸葛亮不是用刀剑,而是用他那纵横捭阖的口才,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直接摧毁了王朗的精神世界。他充分利用了王朗的年龄、身份、名节以及他作为吴国人的身份,进行了一次极具破坏力的心理打击。这场辩论,与其说是观点的碰撞,不如说是智慧对人心的精准拿捏,它充分展现了诸葛亮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超凡智慧。王朗的失败,不是军事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是诸葛亮用言语这位“无形之刃”取得的辉煌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王朗个人经历实在是不堪,早年被孙策打跑,后来帮曹丕篡汉,又没有多少文治武功。这份履历遇到诸葛亮,还不被黑出翔来么?

其实他说的“天命”那一套也不是全无道理,汉朝确是气数已尽难以复兴。问题是人家不跟你谈天命,只谈你干的丑事,还有你主子干的坏事,气势如虹把你骂一通,你说什么也没用了。可怜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诸葛亮和王朗这场著名的辩论,那可真是《三国演义》里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桥段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场口舌之争,更是一次智慧与胆识的巅峰对决,甚至可以说是策略与心理战的极致展现。诸葛亮登上阵前,面对的是曹操百万大军,而对方主帅阵营里,站着那位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著称的老臣王朗。这场景本身就带着几分戏剧性,一.............
  • 回答
    王洛勇老师在《虎啸龙吟》中饰演的诸葛亮,在我看来,是近些年国产三国题材影视剧中,一个非常亮眼且具有独特魅力的诠释。他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完美诸葛亮,而是赋予了这个角色更深沉、更具人味,甚至带有几分悲剧色彩的维度。首先,从外形和气质上,王洛勇老师的诸葛亮就已经让人眼前一亮。他没有.............
  • 回答
    评价唐国强、陆毅、王洛勇三版诸葛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他们的表演风格、对角色的理解深度、造型、台词以及在整体剧中的表现等。这三位演员塑造的诸葛亮各有千秋,代表了不同时期观众对诸葛亮这个经典角色的审美期待和解读。 唐国强版诸葛亮:《三国演义》(1994版)—— 神机妙算,气场十足1. .............
  • 回答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辅佐刘备父子,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能否继续维持其国力,甚至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的继承者。这三位重要的继承者——蒋琬、费祎和姜维,他们各自的才能、执政风格以及对蜀汉命运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 回答
    说起诸葛亮死后魏延的行为,这可真是三国故事里一个绕不开的争议点。评价他,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确诸葛亮死后,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当时蜀汉政权刚刚经历了北伐的艰辛,诸葛亮这个定海神针一撒手,整个国家就像一艘没了舵手的船,风浪里飘摇。朝堂之上,权力真空,人心惶惶。这时候,谁能站出来稳住局面.............
  • 回答
    诸葛亮之后的继承者:蒋琬的评价与收复东三郡计划的分析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的擎天之柱,其离世无疑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他之后,诸葛亮本人也曾明确指定了继承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便是蒋琬。要评价蒋琬,就必须将他置于蜀汉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理解他所面临的挑战和他的个人能力。而他提出的收复东三郡的计划,更.............
  • 回答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三兄弟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凡的份量,他们各自在中原三国时代的不同势力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种“分侍三国”的格局,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家族命运。要评价他们,我们不妨从各自的立场、能力、贡献以及最终的结局来逐一剖析。诸葛亮:鞠躬尽瘁,死.............
  • 回答
    评价诸葛亮和霍光这类权臣,得放在各自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下细细品味,不能一概而论。他们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君王,掌握大权,但处理权力的方式、治国的理念以及最终的评价,却有着天壤之别。先说说诸葛亮。提起诸葛亮,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典范,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回答
    在我看来,要评价诸葛亮躬耕地的“神逻辑”,首先需要弄清楚我们所说的“神逻辑”到底指的是什么。这并非指他有什么“不合常理”或者“荒谬绝伦”的思考方式,而是说,他的那些看似寻常的耕读生活背后,蕴含着一套极其深刻、且指向性明确的人生哲学和战略布局。这种“神逻辑”,体现在他如何在看似沉寂的隐居岁月中,为自己.............
  • 回答
    诸葛亮,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的名字,提起他,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智慧、忠诚、鞠躬尽瘁的形象。他的一生,无疑是三国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要评价诸葛亮,不能简单地用“神人”或“完人”来概括,那样未免失之偏颇。他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其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他深谙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在乱世之.............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在司马懿的简介中将诸葛亮评价为“臭名昭著”,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具有争议性的表述,也引发了许多玩家和历史爱好者的讨论。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一、游戏内的设定与历史叙事的平衡:首先,《全面战争:三国》作为一款游戏,它需要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加入游戏的趣味性和戏剧性。游戏.............
  • 回答
    《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并非直白地说他“不善谋略,不会用兵”,而是通过陈寿的笔触,以一种极为含蓄、甚至是略带“春秋笔法”的方式,展现了诸葛亮在军事才能上的局限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分析《三国志》原文的措辞、叙事逻辑以及陈寿所处的时代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白《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是西晋时期人。.............
  • 回答
    关于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师群对诸葛亮“贤相”之名不副实,并指出其统治下百姓负担沉重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且颇具争议的评价。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杨师群教授的论据,并结合史实进行分析。杨师群教授观点的核心:杨师群教授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其出发点很可能是从“民为贵”的政治哲学角度出.............
  • 回答
    说起诸葛亮,那可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位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一生辅佐刘备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忠心耿耿的典范。那么,在正史的记载中,这位大名鼎鼎的丞相,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要评价诸葛亮,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一、 政治才能:稳定基业,改革吏治,功绩卓著首先,我们不.............
  • 回答
    这是一种颇具争议的观点,如果我们抛开一些固有成见,深入剖析一下,其实也并非全无道理,但将其上升到“本质”和“最好”的层面,则需要更细致的考量。首先,我们来拆解这个观点的核心:1. 三国本质上是乱世: 这是历史事实,毋庸置疑。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专权,黄巾起义爆发,中央权威瓦解,军阀割据,战.............
  • 回答
    评价“诸葛亮勾连轲比能入侵华夏”这一历史事件,需要我们首先明确历史事实,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分析。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诸葛亮勾连轲比能入侵华夏”这一说法,在史学界普遍被认为是缺乏直接证据且有较大争议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是流传甚广但未经证实的谣传或误读。 因此,要评价它,首先就是要对其真实性进行.............
  • 回答
    智慧与局限:客观审视诸葛亮的一生提到诸葛亮,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智慧”、“忠诚”、“鞠躬尽瘁”等标签。这位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智慧的化身,无数人心中的偶像。然而,任何历史人物,尤其是身处乱世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不可能完美无缺。要客观.............
  • 回答
    浅谈稚嫩的魔法师新作《诸葛亮的北伐》:一次有趣的视角切入,但仍有深化空间稚嫩的魔法师(以下简称“稚叔”)的新作《诸葛亮的北伐》,一如既往地带着他那种特有的絮叨、跳脱又充满个人魅力的风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北伐视角”。这次他选择将目光聚焦在诸葛亮,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身上,试图从一.............
  • 回答
    说到诸葛亮的“八阵图”,这玩意儿在人们心中那可是神乎其神的存在,仿佛能呼风唤雨,搅动乾坤。那么,它到底有多厉害?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要评价八阵图,咱们得先知道它是个啥。简单说,八阵图是一种军事阵法,是中国古代战场上非常重要的战术应用。它并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一个阵法摆出去,就直接能像“变形金刚.............
  • 回答
    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一位坚韧不拔的战略大师在群星璀璨的三国时代,司马懿以其独特的军事才能,在无数战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他常被与智慧的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抛开这位“卧龙”,司马懿自身的军事造诣足以让他成为一代名将。他的军事才能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与耐心等待的时机:司马懿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