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分侍三国?

回答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三兄弟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凡的份量,他们各自在中原三国时代的不同势力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种“分侍三国”的格局,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家族命运。要评价他们,我们不妨从各自的立场、能力、贡献以及最终的结局来逐一剖析。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

首先谈诸葛亮,他无疑是这三兄弟中最耀眼、也最被后世传颂的一位。

立场与选择: 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并非出于巧合。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他看到了曹操的统一野心,也看到了孙权拥兵自重的保守。而刘备,作为一个“汉室宗亲”,怀揣着“兴复汉室”的理想,尽管初期势弱,却有着一股“仁义”的旗帜,这与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蓝图——“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高度契合。他并非是简单的“选边站”,而是基于对天下大势和自身政治抱负的深刻判断。
能力与贡献: 诸葛亮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战略层面: “隆中对”是他一生政治抱负和战略构想的集中体现,为蜀汉政权规划了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
政治层面: 他担任丞相期间,蜀汉内部政治清明,法度严明,经济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他勤于政事,事必躬亲,连军中细微之事也要亲自过问,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成为后世官员的楷模。
军事层面: 虽然蜀汉军事上常处于劣势,但诸葛亮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发明的木牛流马,解决了蜀道运输的难题;“七擒孟获”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稳定了南方;而北伐曹魏,虽然未能成功,“出师未捷身先死”成为千古遗恨,但其军事部署、战术运用(如空城计、八阵图等传说)都充满了智慧。
文化层面: 他的《出师表》更是流传千古的经典,文笔恳切,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汉室的忠诚和对后主的期许,感人至深。
评价: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其超凡的智慧、忠诚不渝的品德和对事业的极致追求,赢得了后世无尽的敬仰。尽管他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但他的存在,为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注入了灵魂,他的精神象征意义远超其最终的政治成就。他的失败,更多的是历史局势和人才凋零的无奈,而非个人能力不足。

诸葛瑾:审慎持重,守护东吴的“老臣”

与诸葛亮的高调和耀眼不同,诸葛瑾的人生轨迹更为内敛和稳健。

立场与选择: 诸葛瑾在早期就跟随孙权,成为东吴的核心重臣。他选择的是一条“保境安民”的道路。在乱世之中,东吴的地理位置和实力决定了其难以主动北伐,更适合采取守势。诸葛瑾深谙此道,他致力于维护东吴的稳定,避免与曹魏和蜀汉进行不必要的冲突,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他更是东吴与蜀汉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
能力与贡献:
政治与外交: 诸葛瑾的长处在于其政治上的圆融和外交上的稳健。他多次作为使者出使蜀汉,维护了孙刘联盟的稳定,为东吴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空间。他善于处理内政,在东吴的政治舞台上,他能够平衡各方势力,维系政权的稳定。
军事方面: 诸葛瑾也参与了东吴的军事行动,例如与吕蒙一同参与夺取荆州,以及后来的“合肥之战”。虽然他在军事上的名气不如诸葛亮,但他的军事指挥也展现了一定的能力,只是更多时候,他更倾向于稳健的策略。
个人品德: 诸葛瑾为人谦和,待人宽厚,与诸葛亮一样,他也是以德服人,在东吴朝廷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评价: 诸葛瑾是东吴政权的一位忠诚而有能力的重臣。他没有诸葛亮那样横扫天下的战略野心,也没有他那样锋芒毕露的个人魅力。然而,他在乱世中,以其审慎持重、圆融通达的处世之道,为东吴政权的长期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更像是一位“定海神针”,在风浪中默默地守护着东吴的基业。他的价值,在于他的稳健和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量。

诸葛诞:功业未竟,为国捐躯的“悲剧英雄”

诸葛诞的人生,则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悲壮的结局。

立场与选择: 诸葛诞最初也是魏国的一员干将,深得曹爽和后来的司马昭赏识。他参与了魏国的许多重要军事行动,并且表现出色。然而,他最终选择的起兵反抗司马氏,却是其命运的最大转折点。
能力与贡献:
军事才能: 诸葛诞在军事上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曾参与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表现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在镇守扬州期间,他也积极防御东吴的侵扰,为曹魏稳定了东部的边境。
政治抱负: 早期,他似乎是忠于魏室,并且也希望为魏国建功立业。然而,随着司马氏权力的日益膨胀,以及他被司马昭调离扬州、心生猜忌,他最终走向了反叛的道路。
评价: 诸葛诞的评价是复杂的,甚至可以说带有悲剧色彩。
早期: 作为魏国的一位能臣,他确实为曹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过贡献,其军事才能也得到了认可。
反叛: 他的反叛,无论动机如何(是出于忠于曹魏,还是个人野心),都导致了他所辖区域的生灵涂炭,也让他的事业功败垂成。历史对他的评价,常常与“叛乱”二字联系在一起。
悲剧性: 我们可以理解他身处高位,面临猜忌时的压力和选择,但其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惨痛的。他本可以成为一位魏国的栋梁,却最终成为了一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其结局令人唏嘘。他的人生,是一个关于忠诚、权谋和个人选择的警示。

三兄弟的“分侍”:时代洪流下的家族命运

这三兄弟“分侍三国”,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时代的烙印: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即使是同一个家族,也可能因为政治立场、个人选择或命运的牵引,走向不同的阵营。这并非是家族内部的分裂,而是大时代分裂的必然产物。
个人选择与家族利益的博弈: 他们的选择,既是个人政治抱负和价值观的体现,也受到家族利益和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他们三兄弟各自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或者最符合自己信念的道路,但这种选择也必然导致了他们之间在政治上的对立。
历史的视角: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他们各自的功过是非,都需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体现了他对理想的追求;诸葛瑾的“守土安民”,是对现实的选择;诸葛诞的“功业未竟”,则充满了命运的无常。

总结

总而言之,评价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谁更强”来衡量。

诸葛亮 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星辰,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为蜀汉注入了生命力,也为后世树立了忠臣的典范。
诸葛瑾 则是东吴稳定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其圆融稳健的风格,为东吴的百年基业增添了厚重。
诸葛诞 则是一个充满争议和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故事告诫我们,在动荡的时局中,选择与立场,以及个人命运的走向,往往是复杂而难以预测的。

他们三兄弟,就像三条在大时代洪流中不同的河流,最终汇入了三国鼎立的壮阔画卷,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他们的存在,不仅展现了个人能力与品德,更映射出那个时代政治的复杂、家族命运的沉浮以及历史前进的轨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无意的巧合,还是某种政治安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三兄弟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凡的份量,他们各自在中原三国时代的不同势力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种“分侍三国”的格局,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家族命运。要评价他们,我们不妨从各自的立场、能力、贡献以及最终的结局来逐一剖析。诸葛亮:鞠躬尽瘁,死.............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在司马懿的简介中将诸葛亮评价为“臭名昭著”,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具有争议性的表述,也引发了许多玩家和历史爱好者的讨论。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一、游戏内的设定与历史叙事的平衡:首先,《全面战争:三国》作为一款游戏,它需要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加入游戏的趣味性和戏剧性。游戏.............
  • 回答
    诸葛亮,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的名字,提起他,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智慧、忠诚、鞠躬尽瘁的形象。他的一生,无疑是三国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要评价诸葛亮,不能简单地用“神人”或“完人”来概括,那样未免失之偏颇。他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其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他深谙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在乱世之.............
  • 回答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辅佐刘备父子,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能否继续维持其国力,甚至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的继承者。这三位重要的继承者——蒋琬、费祎和姜维,他们各自的才能、执政风格以及对蜀汉命运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 回答
    说起诸葛亮死后魏延的行为,这可真是三国故事里一个绕不开的争议点。评价他,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确诸葛亮死后,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当时蜀汉政权刚刚经历了北伐的艰辛,诸葛亮这个定海神针一撒手,整个国家就像一艘没了舵手的船,风浪里飘摇。朝堂之上,权力真空,人心惶惶。这时候,谁能站出来稳住局面.............
  • 回答
    诸葛亮之后的继承者:蒋琬的评价与收复东三郡计划的分析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的擎天之柱,其离世无疑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他之后,诸葛亮本人也曾明确指定了继承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便是蒋琬。要评价蒋琬,就必须将他置于蜀汉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理解他所面临的挑战和他的个人能力。而他提出的收复东三郡的计划,更.............
  • 回答
    评价诸葛亮和霍光这类权臣,得放在各自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下细细品味,不能一概而论。他们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君王,掌握大权,但处理权力的方式、治国的理念以及最终的评价,却有着天壤之别。先说说诸葛亮。提起诸葛亮,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典范,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回答
    在我看来,要评价诸葛亮躬耕地的“神逻辑”,首先需要弄清楚我们所说的“神逻辑”到底指的是什么。这并非指他有什么“不合常理”或者“荒谬绝伦”的思考方式,而是说,他的那些看似寻常的耕读生活背后,蕴含着一套极其深刻、且指向性明确的人生哲学和战略布局。这种“神逻辑”,体现在他如何在看似沉寂的隐居岁月中,为自己.............
  • 回答
    说到诸葛亮和王朗这场著名的辩论,那可真是《三国演义》里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桥段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场口舌之争,更是一次智慧与胆识的巅峰对决,甚至可以说是策略与心理战的极致展现。诸葛亮登上阵前,面对的是曹操百万大军,而对方主帅阵营里,站着那位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著称的老臣王朗。这场景本身就带着几分戏剧性,一.............
  • 回答
    关于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师群对诸葛亮“贤相”之名不副实,并指出其统治下百姓负担沉重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且颇具争议的评价。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杨师群教授的论据,并结合史实进行分析。杨师群教授观点的核心:杨师群教授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其出发点很可能是从“民为贵”的政治哲学角度出.............
  • 回答
    《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并非直白地说他“不善谋略,不会用兵”,而是通过陈寿的笔触,以一种极为含蓄、甚至是略带“春秋笔法”的方式,展现了诸葛亮在军事才能上的局限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分析《三国志》原文的措辞、叙事逻辑以及陈寿所处的时代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白《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是西晋时期人。.............
  • 回答
    王洛勇老师在《虎啸龙吟》中饰演的诸葛亮,在我看来,是近些年国产三国题材影视剧中,一个非常亮眼且具有独特魅力的诠释。他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完美诸葛亮,而是赋予了这个角色更深沉、更具人味,甚至带有几分悲剧色彩的维度。首先,从外形和气质上,王洛勇老师的诸葛亮就已经让人眼前一亮。他没有.............
  • 回答
    浅谈稚嫩的魔法师新作《诸葛亮的北伐》:一次有趣的视角切入,但仍有深化空间稚嫩的魔法师(以下简称“稚叔”)的新作《诸葛亮的北伐》,一如既往地带着他那种特有的絮叨、跳脱又充满个人魅力的风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北伐视角”。这次他选择将目光聚焦在诸葛亮,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身上,试图从一.............
  • 回答
    这是一种颇具争议的观点,如果我们抛开一些固有成见,深入剖析一下,其实也并非全无道理,但将其上升到“本质”和“最好”的层面,则需要更细致的考量。首先,我们来拆解这个观点的核心:1. 三国本质上是乱世: 这是历史事实,毋庸置疑。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专权,黄巾起义爆发,中央权威瓦解,军阀割据,战.............
  • 回答
    说起诸葛亮,那可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位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一生辅佐刘备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忠心耿耿的典范。那么,在正史的记载中,这位大名鼎鼎的丞相,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要评价诸葛亮,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一、 政治才能:稳定基业,改革吏治,功绩卓著首先,我们不.............
  • 回答
    评价“诸葛亮勾连轲比能入侵华夏”这一历史事件,需要我们首先明确历史事实,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分析。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诸葛亮勾连轲比能入侵华夏”这一说法,在史学界普遍被认为是缺乏直接证据且有较大争议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是流传甚广但未经证实的谣传或误读。 因此,要评价它,首先就是要对其真实性进行.............
  • 回答
    智慧与局限:客观审视诸葛亮的一生提到诸葛亮,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智慧”、“忠诚”、“鞠躬尽瘁”等标签。这位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智慧的化身,无数人心中的偶像。然而,任何历史人物,尤其是身处乱世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不可能完美无缺。要客观.............
  • 回答
    评价唐国强、陆毅、王洛勇三版诸葛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他们的表演风格、对角色的理解深度、造型、台词以及在整体剧中的表现等。这三位演员塑造的诸葛亮各有千秋,代表了不同时期观众对诸葛亮这个经典角色的审美期待和解读。 唐国强版诸葛亮:《三国演义》(1994版)—— 神机妙算,气场十足1. .............
  • 回答
    说到诸葛亮的“八阵图”,这玩意儿在人们心中那可是神乎其神的存在,仿佛能呼风唤雨,搅动乾坤。那么,它到底有多厉害?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要评价八阵图,咱们得先知道它是个啥。简单说,八阵图是一种军事阵法,是中国古代战场上非常重要的战术应用。它并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一个阵法摆出去,就直接能像“变形金刚.............
  • 回答
    怎么看待崔浩对诸葛亮的评价?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因为这俩人中间隔着几百年,他们的视角和关注点本身就不太一样。首先,咱得知道崔浩是谁。他是北魏的著名大臣,一个大才子,学问那是相当渊博,编史、修典、造历样样精通。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汉末三国早就过去了,北方已经进入了十六国、南北朝的乱世,他亲眼见证了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