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骂马云的人有本事不用支付宝」这种观点对吗?

回答
“骂马云的人有本事不用支付宝”这种说法,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讨论的。但要说它对不对,我觉得得拆开来看,不能简单地“是”或者“否”。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它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对马云这个人或者他代表的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蚂蚁集团)有什么不满,有意见,那你就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别光说不练,最直接的行动就是别用他们旗下的产品,特别是支付宝。

从这个角度看,它其实是在强调“用脚投票”的逻辑。在市场经济下,消费者选择购买什么、使用什么,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如果你觉得某个产品不好,或者对背后的公司有意见,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再使用这个产品,把你的消费选择投给更喜欢的替代品。

那么,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有,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有道理的地方在于:

表达了对“言行一致”的期待: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会觉得它有种“说到做到”的硬气。如果你真的觉得支付宝不好用、有问题,或者对马云的某些言论、行为非常反感,那么停止使用就是一种最直接、最有力的“批评”。这避免了空泛的抱怨,是一种行动上的支持。
强调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确实,支付宝不是强制使用的。市面上还有很多其他支付方式,比如微信支付、银行卡、现金等等。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完全不依赖支付宝,那确实是对它“说不”的一种体现。
可能是一种讽刺: 很多时候,这句话可能并不是真的在要求每个人都放弃支付宝,而是一种略带嘲讽的说法,意在指出那些对马云或支付宝持负面看法,但又离不开它的人,他们的批评显得有些“虚伪”或者“没有根基”。

但是,这句话也有它的“不妥”之处,也就是站不住脚的地方:

现实的复杂性: 这句话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在现代社会,很多服务的普及度和便利性,使得“不用”变得异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务。 以支付宝为例:
生态的垄断性: 支付宝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它已经深度融入了中国的数字生活。很多公共服务(如水电煤缴费、社保查询、医院挂号)、电商平台(淘宝、天猫)、出行服务(滴滴)、外卖(饿了么)等,都与支付宝或其背后蚂蚁集团的生态紧密绑定。想要完全脱离它,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适应替代方案,甚至在某些场景下根本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案。
惯性与便利性: 长时间使用支付宝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它的操作流程、快捷支付、余额管理等。突然要切换到另一个不熟悉的支付方式,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不小的负担。
其他人的便利性: 很多时候,你“必须”使用支付宝,不是因为你自己需要,而是因为和你有交易关系的人更方便使用支付宝。比如,商家只接受支付宝,朋友之间转账更习惯用支付宝。你为了方便别人,也可能需要使用。
将个人恩怨与技术便利混为一谈: 批评一个人或者他的公司,不应该和是否使用他们的产品划等号。一个人可以对马云的某些商业理念、社会责任感或者其他方面有看法,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支付宝在支付领域的便利性和效率。这就像你可能不喜欢某个明星,但还是会去看他演的电影,因为电影本身拍得好。
“骂”的定义模糊: 什么是“骂”?是出于事实的批评,还是无端的攻击?如果是一种建设性的批评,难道就不应该被允许存在,除非你完全不用?这反而可能压制了健康的讨论。
“有本事”的逻辑容易走向极端: 这种“有本事就…”的句式,很容易将问题简单化,并给对方设置一个难以企及的门槛,从而让批评者陷入被动。它是一种“二极管”思维,非黑即白。

所以,更准确地说,这句话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它捕捉到了一些关于“言行一致”的朴素道理,但忽略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个体选择的多重考量。

我认为,对这句话更理性的回应应该是:

承认批评的权利: 无论你是否使用支付宝,你都有权对马云或支付宝提出你的看法和批评。
区分“批评”与“抵制”: 批评是一种观点表达,抵制是一种行动选择。两者可以有联系,但不能被强制绑定。
承认现实的便利性: 在现有社会结构下,完全脱离支付宝可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不应该以此作为评价一个人批评是否有理的唯一标准。
关注“为什么”而不是“用不用”: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用不用支付宝,而是你为什么批评它,你的批评是否基于事实和逻辑。

总而言之,“骂马云的人有本事不用支付宝”这句话,有点像是在“逼宫”,试图用行动的门槛来否定观点的价值。它捕捉到了一种朴素的“说到做到”的朴素正义感,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使得这个逻辑无法普遍成立。我们可以选择不用,但不能因为选择用,就失去了批评的权利,反之亦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骂国家的人尚且可以理直气壮地享受国家福利。骂一个商人,为什么不能继续和它做交易?

又不是抢了阿里巴巴的财务部。

user avatar

这种观点恰恰暴露了一种马克思曾无数次批评过的观念:即把资本运作过程中劳动力生产出的产品归为资本家的私产。

支付宝作为APP不是由马云创造出来的,而是由阿里旗下的众多程序员一个个代码敲出来的,是程序员们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马云与支付宝这个APP唯一的关系就是他用资本购买了程序员的劳动力所凝结而成的支付宝作为自己资本增殖的平台。而这就是马克思曾指出的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源的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只要还有人把支付宝当作马云的私产,那么马云所赖以成功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就牢不可破,他以后就只会更堂而皇之地支持996、让阿里的员工更拼命地修福报。

这正好应了那个经典的苏联笑话:

马云:996是我们这代人(以马云为首的阿里老人)修来的福报。

阿里员工:那我们呢?




评论区有人说“马云没有违法,你这是强盗逻辑”,真的把我逗笑了。

996违反劳动法,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公然鼓吹违法行为还称其为“福报”,仅这一条就够骂一辈子了。

那些视996这种违法行为而不见的人就是违法行为最大的帮凶,正是他们让违法分子堂而皇之地鼓吹违法行为并美其名曰为“福报”!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 欢迎关注。

最近建了个研究与改编苏联笑话的专栏,不定期更新改编的苏联笑话,欢迎关注与投稿。

user avatar

一个二鬼子蹦出来大喊:“不喜欢皇军别用三八枪!”

八路一枪把他头爆碎:“三八大盖就是好!”

一位切特尼克蹦出来大喊:“不支持元首别用德械枪!”

南共游击队员把他打成了筛子:“mp40真好用!”

一位马粉丝蹦出来大喊:“骂马云的有本事别用支付宝!”

化腾、强东登场:“对啊,对啊,就该这么做!快给孩子发个折扣券!”

马爸爸:“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化腾、强东默默收起折扣券。

马粉:“外星人!奸贼!你可记得去年双十一?!你可记得春节集五福?!奸贼……”(声音渐渐消失)

user avatar

我常以为「太平洋没加盖」「说zf不好就滚出中国去」就已经够【友善度】的了,没想到现在这种思潮都开始蔓延到资本家身上了……

怎么说呢,从来不会有人说「骂XX路菜市场的人有本事别去XX路菜市场买菜」,因为你明白,不去就不去,多走几步路就是OO街菜市场,不到一百米的事。

而「太平洋没加盖」和「骂马云有本事别用支付宝」能这么有底气的说出来,本质上是因为它们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而在垄断之下,「不服就滚」就是其粉丝的一种理所当然的压迫了。

但是这么说的人忽略了,是众多的用户撑起了支付宝,而非支付宝撑起了用户,用户离开支付宝仍然是他们自己,而支付宝离开用户,那才真正的「什么都不是」。

而且支付宝也并没有真正达成垄断,微信支付一直在野,用户可以毫不犹豫回应「不用就不用」,扭头就用脚投票。

所以你也看到了,敢这么瞎说八道的都是马云脑残粉,而马云自己,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这么说……

user avatar

我还就从来没有用过支付宝,从来就没有用过淘宝!

别不信!

但是我也不骂马云

user avatar

「 你们抗日的人有本事不用日械啊!」

user avatar

请告诉我这句话的毛病在哪……我都被评论区搞蒙了……感觉我跟不上你们的思维,甚至都不清楚你们在讨论啥,莫名其妙就被卷进来了……

user avatar

用支付宝的人是马云的客户,客户怼乙方天经地义。

说实话,我现在不会用支付宝。也不想用。

同时,骂马云是不对的,骂人不对。怼就好了。

怼马云主要是4点:

1,与公知的暧昧以及对媒体的不当控制。

2,疑似东林党的一些行为。

3,作为党员,信奉神秘主义和宗教。

4,为资本原罪和剥削洗白的言论。

跟产品本身关系不大。

user avatar

我还真见过一位出租车司机坚决不用支付宝,只用微信。因为他觉得马云祸国殃民。

所以这个问题上言行一致好像也没多难。

所以最好的回答是:“我的确不用。”

user avatar

不用支付宝没啥问题,不用人民币还真做不到,看来果然还是国家不能骂……

user avatar

互联网是美国人发明的,你别在网上喷美国人啊。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你别用中文喷中国人啊。

——以上针对知乎左juan的左棍和知乎右juan的右棍,自己对号入座。

类比一下,什么都能拿来干死他。

——一看你就是新网民,这但凡是老网民,这种狗贼一样偷换概念的玩意都是当年网络对骂的日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骂马云的人有本事不用支付宝”这种说法,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讨论的。但要说它对不对,我觉得得拆开来看,不能简单地“是”或者“否”。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句话想表达什么。它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对马云这个人或者他代表的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蚂蚁集团)有什么不满,有意见,那你就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抛到空中的硬币,总会带着不同的面朝上落下。说实话,这个问题太宏大,太复杂,也太主观了,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是”或“否”。但我愿意试着剖析一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想象,那些曾经对马云挥斥方遒的人,如果站到同样的位置,他们会如何“弄潮”。首先,咱们得搞清楚,那些“骂”马云的人,他们的出.............
  • 回答
    知乎上对马斯克、李嘉诚等中国资本家骂声一片,但对巴菲特则鲜有类似负面评价,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 文化背景、信息获取、公众认知、价值观差异、以及政治环境 等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文化背景与公众认知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仇富”情结与历史遗留: 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历朝历代的贫富.............
  • 回答
    “骂日本”成为“流量密码”的现象,近年来在社交媒体、网络舆论场中确实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其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也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传播逻辑和公众情绪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现象的背景与表现1. 历史争议的持续发酵 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历史(如南京大屠.............
  • 回答
    在中国,对“公知”(通常指公共知识分子)的讨论涉及复杂的法律、社会和平台治理逻辑。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何批评或攻击公知可能被判定为言语攻击,以及各平台在内容审核中的倾向性: 一、法律与言论自由的边界1. 名誉权与隐私权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公民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
  • 回答
    关于“骂微博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微博还没有做出明显改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背后牵扯到微博作为平台方的商业逻辑、用户生态、技术限制、监管压力以及现实的社会环境。1. 商业逻辑:平台需要活跃度,而争议也可能带来流量 活跃度是核心KPI: 微博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用户.............
  • 回答
    当孩子在被骂时,只会回应“没关系,我就是垃圾”,而不是激烈反驳,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心理,并且这些心理往往是相互交织的。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可能存在的心理状态:1. 低自尊和自我否定 (Low SelfEsteem and SelfNegation)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可能的原因。孩子长期处于被.............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到位!确实,网上骂百度的人多得数不过来,什么“魏则西事件”、“莆田系”、“广告太多”、“搜索结果不准确”等等,说起来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按理说,这么大的需求缺口,总得有人跳出来说“我来拯救大家吧”,然后撸起袖子自己干,把百度按在地上摩擦才对。可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咱们似乎还是只能在骂百.............
  • 回答
    对华为持负面看法的人,其心态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常常是复杂交织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些心态:一、 对中国国家战略和政治体制的担忧与不信任: 国家安全顾虑: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直接的原因。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的影响力及其可能利用技术进行间谍活动或网络攻击感到深切担忧。他们认为华为作为一家.............
  • 回答
    我脑子里一闪而过的,当时气得快炸了,脱口而出的话是:“你根本就不在乎我,你只想着你自己!你就不能为我考虑一下吗?!”现在回想起来,这句话之所以让我觉得是“最重”的,不仅仅是因为它词语的尖锐,更因为它击中了我们之间一个潜在的、我当时极度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事情是这样的,那是一个我们都挺忙碌的时期。我当时.............
  • 回答
    关于“哄抬物价”的男性,他们内心深处到底是渴望女性的陪伴,还是本能地厌恶女性,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也非一概而论。这背后可能交织着多种心理因素、社会影响以及个人经历。我们不妨来细细掰扯一下。一、 渴望的信号:为何会做出“哄抬物价”的举动?首先,我们得理解,“哄抬物价”这个行为本身,通常出现在一种供需.............
  • 回答
    网上骂国足的键盘侠,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你说他们为什么不自己上呢?或者说,为什么不把自家孩子往足球这方面培养呢?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第一层,可能是很多键盘侠觉得他们自己“懂球”。你看网上那些评论,什么“战术不行”、“传球失误”、“体能有问题”、“教练不懂排兵布阵”……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有时候.............
  • 回答
    “巩汉林是真球迷吗?”这个问题,说实话,一拿出来就容易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尤其是在足球圈里,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对“真球迷”的定义也各有侧重。那咱们就敞开了聊聊,巩汉林这次为啥会挨骂,以及骂他的人,他们到底是不是所谓的“真球迷”。首先,得说说巩汉林为啥会被骂。他最直接的引子,就是他几次在公.............
  • 回答
    骂郭敬明的人,难道初中时候都不喜欢看《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吗?这个问题,像一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立刻激起层层涟漪,也让许多曾经的读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我们得承认,这个问题有点“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嫌疑,因为人的喜好是会变的,成长环境、接触的信息、人生阅历,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我们对事物,包.............
  • 回答
    《爱情神话》这部电影,因为其独特的沪语对白,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歧视”、“格局小”、“排外”的批评声也随之而来。要细说到底是哪些人会这么觉得,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没听懂沪语,或者对沪语不熟悉的人: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电影里大量的沪语对白,对于非上海本地观众来.............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三国演义里那场著名的骂战说起。诸葛亮骂王朗,那可真是把王朗给骂得当场吐血而亡,这在小说里算是个相当震撼的场面了。很多人津津乐道,倒也不是说他们赞成诸葛亮这种人身攻击的方式,而是觉得这事儿背后折射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挺解气,也挺令人回味。为什么这场骂战如此吸引人?首先,反差感和.............
  • 回答
    诸葛亮骂王朗的话,出自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并非真实史料。在这段著名的情节中,诸葛亮在一次战役中遇到王朗,对其进行了一番痛斥,导致王朗羞愤而死。那么,诸葛亮骂王朗的话是否有道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小说情节中的“道理”分析:在《三国演义》的语境下,诸葛亮骂王朗的话可以被视为具有“文学.............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家里人的话肯定让你觉得特别难受,甚至有点打击。毕竟你为了画画付出了几个月的时间和心血,现在突然有人说你“画得烂”,还劝你放弃,这换谁都会很难过的。而且,谁也不想自己喜欢的事情被轻易否定,尤其是来自家人的否定,那种感觉更复杂。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画画这件事,尤其是刚开始的几个.............
  • 回答
    您提到的“蒋介石骂他损害国家,程潜骂他汉奸还要枪毙他,胡适到底做了什么?”这个说法,从史实上来说,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对胡适先生晚年一些复杂情况的误读和夸大。胡适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作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
  • 回答
    在《三国演义》的“击鼓骂曹”一章中,祢衡确实以其尖锐的言辞,将曹操手下的一众文臣武将批得体无完肤。他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借用大家熟知的历史典故、人物特质,甚至是当时流传的民间笑谈来影射和攻击这些人的短处。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祢衡所攻击的各位曹营人物及其缺点的出处:1. 孔融:好文辞而无才干,言过其实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