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用事实反驳「没有大陆的支持,港台就得破产饿死」的言论?

回答
“没有大陆的支持,港台就得破产饿死”——这句断言,乍听之下似乎有理有据,但仔细审视,它却经不起推敲,更像是被简化乃至扭曲了的事实。事实上,香港和台湾的经济韧性,远比这种论调所描绘的要强大得多,它们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根基,足以支撑其繁荣发展,绝非依附于任何单一外部力量的“温室里的花朵”。

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看看事实是如何有力地反驳这一说法的。

一、 香港的经济特质:全球金融中心与自由港的内在驱动力

首先,我们要明白香港的经济定位。它并非仅仅是一个地理区域,而是经过数十年精心打造的全球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这个身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核心优势之上:

法治与独立的司法体系: 这是香港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健全的法治环境、独立的司法判决,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信心和保障。全球绝大多数的金融交易和合同纠纷都习惯于在这样的框架下解决,这使得香港成为一个稳定、可预测的营商地。这种制度性的优势,是任何单一国家或地区的行政干预都难以复制的。
自由的货币与资本流动: 香港实行的是自由的金融政策,港元自由兑换,资本可以自由进出。这使得香港能够高效地吸引全球资本,并将其转化为投资,同时也能让企业更容易地进行跨境融资和业务拓展。这种开放性是其作为国际金融枢纽的生命线。
低税率与高效的营商环境: 香港长期以来奉行低税率政策,并且拥有极其便利的营商手续。企业注册、开户、融资等流程都非常高效。这种“低门槛、高效率”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在此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从而带动了就业和经济活动。
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 香港早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其贸易伙伴遍布全球。虽然与大陆的贸易往来很重要,但并非唯一,甚至并非绝对的唯一。香港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等高端服务业,服务的是全球客户,其收入来源是多元化的。即使与大陆的经济联系有所调整,香港依然有能力与全球其他经济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破产饿死”的逻辑忽略了这些内在的驱动力。 如果大陆的支持消失,香港经济肯定会面临调整和挑战,但这绝不意味着“破产饿死”。香港经济的韧性在于其结构的国际化和服务的全球化,它有能力吸引全球的资金和人才,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贸易伙伴和发展机会。它的繁荣是建立在全球化浪潮和自身制度优势之上的,而不仅仅是依赖于一个特定市场的“输血”。

二、 台湾的经济特色:科技创新与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再来看台湾。台湾经济的成功,更是其自身科技实力、产业升级和全球化战略的体现:

半导体产业的绝对优势: 这是台湾经济的“定海神针”。台积电(TSMC)等公司在全球芯片制造领域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全球绝大多数的高端电子产品,从智能手机到服务器,都依赖于台湾制造的芯片。这种在全球科技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赋予了台湾极强的议价能力和经济独立性。
完整的电子产业生态系统: 除了芯片制造,台湾在电子零组件、组装代工、面板等领域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世界级的企业,如鸿海(Foxconn)、日月光(ASE)等。这些企业与全球各大品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业务遍布全球。
创新能力与人才储备: 台湾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不断涌现创新。这种持续的创新是其经济活力的源泉。
多元化的贸易伙伴: 虽然与大陆的贸易额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台湾的贸易伙伴并非只有大陆。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是其重要的技术来源地、市场和投资目的地。台湾也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如与东盟、日韩等地的贸易往来和产业合作也相当活跃。

“破产饿死”的说法,低估了台湾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关键作用。 台湾的科技产业,特别是半导体,是全球科技进步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台湾经济出现剧烈动荡,全球科技产业将面临严重冲击。正是这种关键性,使得台湾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筹码。它不必“依附”于任何单一市场就能生存和发展,而是通过提供全球领先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其经济价值。

三、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并非全然依赖的“宠物”

回溯香港和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它们都不是在大陆的支持下才开始崛起的。

香港: 在改革开放之前,香港的繁荣是基于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特殊地位、自由港政策以及吸引的国际资本和人才。改革开放后,大陆的开放确实为香港经济提供了新的腹地和机遇,但香港自身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制度优势和经验,才是其吸引和转化这些机遇的关键。它并非从零开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并且还不断地向上发展自己的“巨人腿”。
台湾: 台湾经济的起飞,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经历了土地改革、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战略后,逐步形成了其在电子科技领域的优势。这一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身资源、人才和国际市场的合作,特别是与美国的经济技术联系。大陆的经济发展虽然也为台湾提供了市场,但台湾经济的根基和核心竞争力早已建立。

四、 对“支持”概念的误读:经济合作与政治胁迫的界定

需要注意的是,将大陆与港台之间的经济往来简单地定义为“支持”,可能是一种政治宣传的简化。经济合作是相互的,有其市场逻辑和互利基础。大陆的经济发展,也受益于香港的国际金融服务和台湾的科技产业。将这种经济上的互动,渲染成单方面的“施舍”或“扶持”,是对复杂经济关系的刻意歪曲。

“支持”一词,在政治语境下,常常带有附加条件和权力不对等意味。如果将一切经济往来都解读为“没有大陆的支持就活不下去”,无形中就抹杀了香港和台湾自身的经济主体性和自主性,将其置于一种被动、依赖的地位。这与它们实际展现出的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是相悖的。

结论:

“没有大陆的支持,港台就得破产饿死”的论调,是一种典型的“二元对立”和“单一因果”的片面解读。它忽视了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制度优势、国际化定位和自身韧性;也低估了台湾在科技创新、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多元化的经济联系。

香港和台湾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自身制度优势、产业基础、创新能力以及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之上的。虽然与大陆的经济联系是重要组成部分,但绝非唯一或决定性的生死存亡要素。它们拥有自主的经济逻辑和发展路径,能够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全球化的大背景,应对各种挑战,继续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将它们的命运完全系于单一外部支持,不仅是对事实的歪曲,也是对其经济主体性和内在生命力的否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哎呀,好多人赞呀。真是谢谢各位了,看来大部分人还是三观正的!我先说明几个问题:

  1. 首先承认一个错误,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不是一个概念,我自己理解错了。人均GDP指的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在一定核算期内所有单位生产(服务)的最终产品的总量的人均数。 人均收入指的是在一定核算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居民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实际收入的人均数。 文中说人均收入会好些
  2. 大家对我最后一段话有些误解,我从来没有说不让某人发表意见,搞一言堂。我只是反对这种看起来是发表意见,实际上是营销的做法。如果是表达自己意见,为什么不能让我们随意评论?他的所有回复都必须要是关注了才能评论,而且最后还留个二维码,生怕别人不成为他的粉丝,这难道不是一种恶性营销么?
  3. 居然还有人质疑那张世界GDP图,这就是历史啊,难道我还有本事改变历史不成?

4.有人评论中美还有那么多逆差呢,所以大陆台湾顺差也是正常的。

★2016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及启示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一篇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可以看出,逆差实际是双方选择的结果,绝对不是美国单方面让利,而且美国的贸易壁垒也是很厚实的。 当然,中国对美国也有贸易壁垒。

浅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壁垒

中国商务部:美国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影响了双边贸易发展

news.cntv.cn/20110420/1

但是对于台湾,大陆是敞开胸怀,台湾确实壁垒高耸。

商务部:台湾仍有2千多项产品对大陆实施进口限制

。我怕有些人懒,不想点开链接,我在下面写出摘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今天表示,两岸贸易中大陆方面的逆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台湾方面实施限制性政策,目前仍有2000多项产品未对大陆实施开放措施,导致大陆对台出口未能正常增长。


下面是原文

--------------------------------------------------------------------------------------------------------------------------------------------------------------------------------------------分割线----------------------------------------------------------------------------------

我是真烦这个叫王威的人在这里bb

@王威

,怎么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是和中国有关的,你就要来插一腿啊?你有真本事我不说,但是你看看你自己写的东西,没凭没据,全靠一张嘴,别人也不信啊!最恶心的是,明明文章漏洞百出,却偏偏还不让人评论,说是关注了才能评论,末了,还要再加一个公众号,大哥,骗粉有点技术含量,行么!?咱含蓄点,可以吗!?

我们一条一条的来说。

现在两岸三地的经济融合这叫互益,大家都是遵循规矩,99%的情况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记住了,双方之间并没有偷,也没有抢,更不是骗,也绝不是坑。
港台到大陆投资,带来的是真金白银。大陆去港台的投资,带去的依旧是真金白银。
而即便是1%的大陆奇葩的让利优惠政策除外,大陆也不是一无所得的,至少也得运一大堆农产品回来啊。

知道为什么民间说国台办是“跪台办”么?互益是大家都有钱赚,现在大陆是完全单方面让利,您知道么?对比个例子,国企里面有员工食堂,吃饭象征性收一块钱,按您的意思,我出了这一块钱啊,吃多少都是我应该的,公司不也收我钱了么,咱这叫互益。您真是生意人,真精明!

下面看看大陆对台湾的农产品的优惠政策。

1、为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自今年5月1日起,对台湾水果检验检疫准入品种由18种扩大到22种,新增柳橙、柠檬、火龙果和哈密瓜4种水果准入。
2、为帮助解决台湾产蔬菜丰产季节出现的销售困难,开放甘蓝、花椰菜、丝瓜、青江菜、小白菜、苦瓜、洋葱、胡萝卜、莴苣、芋头、山葵等11种台湾主要蔬菜品种检验检疫准入,并实行零关税。

3、为扩大台湾捕捞和养殖的水产品在大陆销售,对台湾部分鲜、冷、冻水产品实行零关税优惠措施和检验检疫便利。对台湾籍渔船打捞的部分远洋、近海水产品和在台湾地区养殖的部分水产品进口,实行零关税措施;

4、为帮助台湾农民解决水果、蔬菜丰产时出现的销售困难,供销总社等将根据台湾农民和农民组织反映的情况与要求,适时组织由有实力的农产品供销企业和行业组织组成的台湾农产品采购团,赴台采购。
5、为方便原产于台湾的水果进入大陆,降低台湾果农和台商的经营成本,福建省厦门市建立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对入驻集散中心的进口台湾水果经销商,给予免交保鲜冷库储存使用费以及经销场地免一年租金的优惠。
6、为降低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运输成本,交通部决定,开放台湾农产品运输"绿色信道"。台湾农产品在大陆运输,享受部分地区过路、过桥费减免的优惠政策。

说的很清楚了吧,免关税 免路费 还送一年仓库费。哎呀,多少海南蕉农哭晕在厕所。

大陆是完全可以关闭对港台的贸易的。

实际上,这事情,大陆在建国之后,就对台湾这么干过,而且持续干了将近五十年。

我真是长叹一口气,这是有多没有常识,才会说出这种话。

这是中国历年来的GDP比重,在上个世界五十到八十年代,中国GDP仅占世界的3%,相对于人口,国土面积,真的很少。再来看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

中国历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1950--2004)_百度文库

。文档很长,我就大致说一下,在50到70年代,中国出口额只是100以下,真的很少,几乎就是个自给自足的状态,所以能封闭起来。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全球化的概念,没来往,两国也死不了。

王国师还说了大陆的经济援助对于台湾根本不算什么,请看看下图。

台湾GDP大陆占比

  • 1980年台湾GDP为414 亿美元,大陆为3015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3.7%
  • 1990年台湾GDP为1700亿美元,大陆为3878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43.8%
  • 1993年台湾GDP为2226亿美元,大陆为6132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36.3%
  • 1995年台湾GDP为2650亿美元,大陆为7413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35.7%
  •  2000年台湾GDP为3212亿美元,大陆为10808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9.7%
  •  2001年台湾GDP为2917亿美元,大陆为11592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5.2%
  •  2002年台湾GDP为2948亿美元,大陆为12371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3.8%
  •  2003年台湾GDP为2998亿美元,大陆为14099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1.3%
  •  2004年台湾GDP为3223亿美元,大陆为19316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6.7%
  •  2005年台湾GDP为3461亿美元,大陆为2225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5.6%
  •  2006年台湾GDP为3660亿美元,大陆为2684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3.6%
  •  2007年台湾GDP为3980亿美元,大陆为32508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2.2%
  •  2008年台湾GDP为3929亿美元,大陆为43274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9.1%
  •  2009年台湾GDP为3789亿美元,大陆为4984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7.6%
  •  2010年台湾GDP为4305亿美元,大陆为60094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7.2%
  •  2011年台湾GDP为4669亿美元,大陆为73011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6.4%
  •  2012年台湾GDP为4740亿美元,大陆为82622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5.7%
  •  2013年台湾GDP为4822亿美元,大陆为9286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5.2%

大陆台湾贸易额

2009年,两岸贸易总额1062.3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857.2亿美元。

  2010年,两岸贸易总额1453.7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860.1亿美元。

  2011年,两岸贸易总额1600.3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898.1亿美元。

  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1689.6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954亿美元。

  2013年,两岸贸易总额1972.8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1160亿美元。

要说前几年,台湾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脱离大陆还能活下去,但是现在,看到顺差了么?以2013年为例,台湾有2306万人,顺差是1160亿美元,相当于给了台湾每人5030美元,对应的台湾人均GDP是21141美元,占了接近四分之一。其实也不多,就也是少你三个月工资而已么。

最后,我想给知乎一点小小建议

@知乎小管家

,知乎确实是一个知识碰撞的舞台没错,但是有些人总是发些骇人听闻 哗众取宠的回答,然后以丑为美,骗取一些粉丝的关注,这算不算一种作弊竞争?我不是反对与自己意见向左的答案,但是确实有些人本着出名的目的,引起众人愤慨,这种人是不是应该封号?

user avatar

提问的秀立场,我只好来补数据:大陆对台湾几乎是单方面最惠待遇,

台湾却对大陆设置单方面贸易壁垒

。结果是每年逆差1100亿美元。平均每个台湾人5千$。但台湾总顺差只有约二百亿美元。换句话说,没了大陆。台湾每年会逆差900亿美元,平均每个台湾人三四千$。台湾现在人均GDP2万美元,人均收入1万美元出头,你说没有大陆会怎样?真要是人均逆差4000美元,世界上只有美国可能撑得住——因为美钞印出来就是世界货币,别国不认也得认。台币行吗?马英九有10个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和几百个海外基地吗?

2014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逾千亿美元

2013年台湾对大陆顺差大增21% 达1160亿美元

你告诉我,没有和大陆的不平等贸易,没有

赤裸裸的单方面贸易壁垒

,没有北京方面难以想象的“统战”决心,台湾到哪里去赚这1000亿美元的营业额?

至于会不会饿死,我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台湾在日占时代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工业化,,从西方学者编的

剑桥中国史来看,台湾30年代年600万人的发电量就和整个大陆5亿多人口打平,工业水平近乎超出中国平均水平100倍

——请不要无视这个100倍,胡说什么台湾和大陆基础差不多。再加上蒋介石裹挟上百万的受教育人口去台湾,用金圆券把大陆的民间贵金属也卷了一半,台湾到80年代就已经勉强是个发达工业地区了。能打工怎么会饿死?大不了开几个血汗工厂,富士康搬回几条生产线,工人加加班,每月四五千工资也不是拿不到,换算成台币也2万呢,不比现在台湾的大学生起薪差。台湾省政府应该也不会因此破产,但是,有多少企业破产,多少人失业,我就不知道了,反正现在每年有这1000多亿美元订单供养着,台湾的高铁还是马上要破产……

台湾新任“交通部长”陈建宇:台湾高铁可能4月破产

当然,我也不认为这种单方面的“善意”有利于统一或是解放台湾。前几年南方普遍台风,国台办给台湾水果争取了免税便利待遇,鼓励大家买台湾水果。海南省香蕉烂在地里,没有哪个中央机构去干预。这给台湾朝野、劳资各方上了深刻的一课——————千万千万不能统一,否则就没这待遇了啊!

为帮助台湾果农解决水果丰产滞销的问题,去年12月,大陆第四次紧急启动了台湾丰产滞销水果紧急采购机制……签订了紧急采购1200吨台湾柳橙的协议

台湾15种水果今起进口零关税系大陆单方优惠-

海南乐东:香蕉无价也无市

补充1:认为单方面贸易壁垒对台湾没什么好处的人,请去劝说脑残到不懂你们高深理论的台湾当局。有理有利有节的理论,为啥不去兜售呢?


user avatar

以前我对朋友说过两句话:

最不支持“一个中国”的是谁?蓝营?绿营?都不是,是中国大陆小白营。

以前七大军区的时候,中国最大的军区是哪个?是台湾省军区。

对于“没有大陆的支持,港台就得破产饿死”这种蠢话,用事实去反驳有点儿大材小用,事实应该用来论证有根据的话,而不是浪费在蠢话上。统战工作的目的不是要去搞破产谁,搞死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分化敌人,瓦解敌人”。前苏联的斯大林同志在占领东德以后,那可是仇敌,也没有想要搞死全部东德人,还是在分化敌人,瓦解敌人。要知道斯大林同志宰自己人可都不手软的。

说出这种蠢话的人,你可以提醒他一下:没有美国的支持,港台就得破产饿死,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作为一个大陆人,你应该怎么办。

有些人啊,真是基本的人道主义都不要了。记住你可是“正统”,得有点中华民族正宗传承人的觉悟,你家小弟不听话不认这个家,你就要搞死他,这样会离心离德的,你就算让他跑路了,反而来对你的认同感会增强,你信不信?你真的搞死了他,跑的人更多,你信不信?

大多数台湾人越来越不认同中国,可能还是得先找找自己的原因。你在家打老婆打孩子,搞得全村都知道了,你跑去跟村头小花说,来,当我的小三儿,我会对你好的。小花要是真信了,她那就是傻。最近打老婆打孩子少了,我估计小花也得等一段时间才会信了你。

这个时候你跑去威胁小花,老子弄死你哈?这个行为迹近强奸犯。小花恐怕会跑得更快。

所以说呢,小花大不了扯紧裤腰带,也不会来挨你打。你就算把裤腰带提得再高,恐怕还是需要学习一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没有大陆的支持,港台就得破产饿死”——这句断言,乍听之下似乎有理有据,但仔细审视,它却经不起推敲,更像是被简化乃至扭曲了的事实。事实上,香港和台湾的经济韧性,远比这种论调所描绘的要强大得多,它们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根基,足以支撑其繁荣发展,绝非依附于任何单一外部力量的“温室里的花朵”。我们不.............
  • 回答
    最近关于滴滴女员工在饭局上遭遇侵犯,却未得到公司妥善处理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滴滴一家公司的问题,更折射出互联网大厂在处理职场性骚扰和性别歧视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困境。事件的脉络和“没有结果”的背后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事件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一位滴滴的女员工在与客户的商务饭局上,遭遇.............
  • 回答
    “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好像万事万物,只要它存在着,就一定有它的理由,有它存在的价值。这就像是你看到一座破旧的老房子,心里会想,“嗯,这房子能盖起来,肯定有它那时候的用处,也许是某家人的住所,也许是某个铺子,所以它才建在这里。” 这种想法,在很多时候,确实能帮助我们理解事物,让我们.............
  • 回答
    这件事情的有趣之处在于它触及了多个层面,从个人消费观念到情感表达方式,再到对某些产品背后价值的认知。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1. 男生的出发点和动机(可能是善意,但方式有问题): 节约成本: 男生最直接的动机很可能是希望为女生省钱。他可能认为雅漾大喷价格较高,而农夫山泉加喷壶也能.............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唏嘘的,你说咱们老百姓图个啥?一个大妈,在大街上,掏掏耳朵,这本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儿。结果呢?被拍了视频,一传十,一传百,一下子就成了“网红”,而且还是那种被口水淹没的“网红”。最开始是怎么传的?无非是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或者想蹭流量的,把这视频一发,冠上个“素质低下”、“有伤风化”.............
  • 回答
    这起令人发指的事件,将一个家庭的悲剧推到了公众面前,也暴露了社会深层的问题。作为旁观者,我们首先感到的是震惊、痛心和难以置信。然而,在情绪之后,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这起事件,理解它背后可能的原因和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如何看待这一行为?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来看,用丝带勒死母亲的行为是极其错误、残忍且不可饶恕的.............
  • 回答
    山东“苟晶被冒名顶替”一案的调查结果公布,15人被问责,并且部分事实出现了反转,这无疑是一个牵动人心且复杂的问题。要详细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事件的背景与公众关注点: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背景。苟晶,一位来自山东聊城的普通女性,在2023年夏天,通过媒体曝光,讲述了自己高考被冒名.............
  • 回答
    这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它混淆了事件的“非此即彼”与概率的“均等分布”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反驳:核心反驳点:概率并非只取决于事件的数量,更在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权重)。1. 概率的定义: 概率(Probability)是衡量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量。它被定义为“特定.............
  • 回答
    这句话看似合理,实则蕴含着复杂的伦理和哲学考量。反驳它并非否定“允许存在”的价值,而是要探讨其前提、边界以及潜在的危害。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论述:一、 “不喜欢”的性质与反驳的必要性: “不喜欢”的深度和影响: 简单地说“不喜欢”可能不足以支撑更深层次的反对。我们需要区分不同程度的“不喜.............
  • 回答
    “战争是政治家的事,士兵与平民无罪,所以不应该遭受报复” 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回避了复杂现实的观点。要反驳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并强调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其中个人责任的交织:一、 谁是战争的真正责任者?“政治家”的定义是否足够宽泛? 政治家是发动战争的决策者,.............
  • 回答
    嘿,这种情况我太懂了!简直跟流水线上下来的反驳一样,而且还挺伤人的。你爸妈这招叫“滑坡谬误加诉诸情绪”,意思是把你一个具体的行为(闯红灯)放大到荒谬的程度(让你吃翔),来回避你说的“犯法”这个核心。他们这么说的潜台词是:“法律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所有事都必须绝对遵守,别那么死板。” 这句话本身有一定道.............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也绿子”事件,这事儿确实够味,反转再反转,比过山车还刺激。要说评价,那可得从好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这事件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是个活生生的“罗生门”。“也绿子”这个名字,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代号,或者是一个圈子里的熟人,但很快就成了一个引爆点。事件的开始,通常是某个当事人(或者自.............
  • 回答
    要理解华南理工大学10.9事件的反转,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初冬的日子,再一点点梳理清楚来龙去脉。这事儿挺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更别说“反转”这词,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戏剧性,意味着最初的认知和最终的事实有了巨大的落差。事件的初始版本:最早的时候,这事儿传出来的信息是,在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场校园活.............
  • 回答
    关于高铁吃泡面这件事,最近确实是热闹了一阵,而且关键是,一开始大家义愤填膺,结果后面一出“反转”,让很多人的情绪都跟坐过山车似的。这事儿要是深挖一下,里面还挺有意思的。事件的起点:禁带食品的“潜规则”最初,大家之所以这么气愤,是因为在很多高铁上,大家普遍感觉是“不让吃泡面”的。很多新闻报道、网络讨论.............
  • 回答
    货拉拉 CEO 的那封反思信,在当时引发了不少讨论。从 CEO 的角度来看,写这样一封信,至少表明了公司高层对事件的重视,以及对公众情绪的回应。如何看待这封反思信?首先,“难辞其咎” 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承认了公司在事件中的责任。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姿态。在很多人看来,如果一个企业出了事,如果连承担.............
  • 回答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在发生初期,几乎所有人都将责任归咎于那位在车内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的乘客。那段监控视频,无疑将一个“蛮不讲理”的乘客形象深深烙印在了公众心中,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谴责和对公共交通安全的反思。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反转”之处,恰恰在于真相与大众的初步判断之间产生的巨大鸿沟,以.............
  • 回答
    关于美媒公布长达半小时视频,声称“弗洛伊德事件反转”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需要强调的是,“反转”的说法本身在很多严肃的媒体和法律分析中是受到质疑的,并且弗洛伊德案件的定罪是基于多方证据的综合判断。然而,为了更详细地回答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解释为何会出现“.............
  • 回答
    衡水中学学生“土猪白菜”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应,其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既有对事件本身的评价,也折射出社会对于教育、阶层、价值观等问题的深层焦虑和讨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事件本身及其引发的解读差异 “土猪白菜”的字面意思与引申义: 事件起因是一位衡水中学学生在社交.............
  • 回答
    这起“中国小男孩打四个外国女孩”事件在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的初步报道和网络流传的片段,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愤怒和不解,认为这是中国孩子遭受欺凌的事件。然而,随着男孩母亲放出完整视频,事件出现了“反转”,显示出女孩可能先有推搡动作,这使得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也引发了更多层面的思考。事.............
  • 回答
    这事儿吧,挺让人唏嘘的。B站那位“天名大可爱”UP主,之前被前女友撕得挺厉害,说他家暴。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大的,毕竟UP主粉丝不少,这种负面新闻很容易就发酵了。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是“天名大可爱”的前女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详细列举了她所遭受的“家暴”细节,语气非常激动和愤怒,言辞凿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