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有很多答主说是广告。可能有的律师的朋友圈是广告,但我的还真不是这个意图。
我发工作过程,主要是想让我的委托人看到,让他们知道,我为他们办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
比如:
这种,我又不好意思直接跑去私聊委托人邀功,你说是吧。
所以我只能在朋友圈发一发,然后等着委托人给我点赞。点了赞就说明他认可了我的劳动,然后再聊一波,进而建立长期友谊,引起长期信任。
而在不想邀功的正常情况下,我的朋友圈其实是这样的:
并不怎么记录工作过程。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一位做诉讼的朋友,朋友圈基本每天两三条,内容不外乎今天跑了哪个哪个法院、夜晚的勤奋加班、给某某也许只是点头之交的boss打call、业务相关文章外附认真学习之类的评论,以及个别的法律小段子。
有的时候在饭局吐槽他,XX大律,你这发圈的频率都快赶上卖保险的了。
他意味深长地一笑,说,你们做非诉的不懂,你们经常能有人来安排干活,我们是靠自己吃饭啊。这和撩妹一个套路,朋友圈就像我的脸,不搞得好看点,哪有人给饭吃。微信好友都是自己潜在的案源,多刷刷存在感,万一哪位有点事情,最早想到的不就是勤奋好学功底深厚外加光彩照人的我。
而且,客户看到我累死累活给他跑法院,深夜给他加班,这个律师费好意思拖着啦?
说完,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脸上微醺,再补了一段话:
其实这么搞,还有个好处。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做个小律师实在太苦逼了,钱少事多,但是翻翻自己的票圈,还是有那么点成就感的,跑了那么多法院,干了那么多活,也算学了个七七八八,这可都是成长的财富。而且等哪天真正成为了XX大律,案源触手可及,做个案子顶一年,回过头再看原来的票圈,也是别有一番感慨啊。
我们点头附和着,就在这一刻,他逐渐成型的啤酒肚和在灯光照耀下发亮的脑门,似乎也蒙上了一丝律政大佬的风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