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好多律师喜欢高频率地发朋友圈记录自己的工作过程?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下不少律师在社交媒体上呈现出的一个普遍现象。说实话,我们律师这个职业吧,总给人一种“高冷”、“严肃”、“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但你看现在朋友圈里,很多同行会分享自己办案的点点滴滴,比如开庭前的紧张准备、某个疑难案件的突破、客户成功的喜悦,甚至有时候是一些比较生活化的感悟。这背后其实是有多重考量的,绝不是大家闲着没事干。

首先,这是一种职业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咱们律师这行,信誉和专业度是立身之本。通过朋友圈频繁地分享工作点滴,相当于在持续不断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状态。你看看那些分享的,可能是在解析一个法律条文,可能是分享一个庭审上的亮点,也可能是对某个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法律角度的解读。这些都在无形中告诉潜在客户、同行甚至社会大众:“看,我是一个认真负责、业务精通、时刻关注法律动态的律师。” 这种持续的曝光,比任何一次广告宣传都来得自然和可信,因为它来自“真实”的工作场景,而且是“我”自己亲身经历和思考的产物。

其次,这也是一种建立个人品牌和拓展客户来源的渠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客户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多元化。有人通过熟人介绍,有人通过律所官网,但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社交媒体去了解一个律师。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线上名片”,通过这些内容的分享,潜在客户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你的专业、你的风格、你的价值观,甚至你的个性。如果一个客户看到你分享的某个案件心得引起了他的共鸣,或者他遇到了类似的法律问题,那么他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联系你。这比被动地等待客户上门,效率要高得多,而且往往能吸引到更匹配的客户。这就像开店的,总得把门面弄得漂漂亮亮的,让人知道你这里卖什么好东西。

再者,对很多律师来说,分享工作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和记录。律师这个工作,压力大,挑战多,有时也会感到疲惫和迷茫。把自己的努力过程、取得的进步通过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既是一种对过去付出的肯定,也是一种向未来的鞭策。看到自己一步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种成就感会驱动自己继续前进。有时候,看到一些同行在朋友圈分享他们的“战果”,也会激发自己的斗志,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和学习氛围。

还有一点,其实也是与社会保持连接,理解民情的重要途径。律师最终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上的各类人群,他们的需求和困境千差万别。通过朋友圈,律师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信息和大众情绪,了解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这对于我们律师来说,是宝贵的“接地气”的机会。很多时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法律咨询,背后可能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变故,或者是一个普通人的权益受损。了解这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户,也更能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法律建议。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律师确实是出于一种“炫耀”的心理。毕竟,成功解决一个复杂案件,或者赢得一场重要的官司,对于律师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喜悦,想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点赞,这也很正常,人性嘛。但如果仅仅是“炫耀”,而不注重内容的专业性和价值性,反而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不够沉稳。

所以,当你看到律师们频繁发朋友圈时,别简单地觉得他们在“刷屏”。大多数情况下,这背后是一种有意识的策略和积极的行动。他们是在努力地展示自己,也在努力地连接世界,更是在努力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这是一种在数字时代,律师群体积极适应变化,主动与社会对话的表现。下次再刷到律师的朋友圈,不妨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一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有很多答主说是广告。可能有的律师的朋友圈是广告,但我的还真不是这个意图。

我发工作过程,主要是想让我的委托人看到,让他们知道,我为他们办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

比如:


这种,我又不好意思直接跑去私聊委托人邀功,你说是吧。

所以我只能在朋友圈发一发,然后等着委托人给我点赞。点了赞就说明他认可了我的劳动,然后再聊一波,进而建立长期友谊,引起长期信任。

而在不想邀功的正常情况下,我的朋友圈其实是这样的:



并不怎么记录工作过程。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一位做诉讼的朋友,朋友圈基本每天两三条,内容不外乎今天跑了哪个哪个法院、夜晚的勤奋加班、给某某也许只是点头之交的boss打call、业务相关文章外附认真学习之类的评论,以及个别的法律小段子。

有的时候在饭局吐槽他,XX大律,你这发圈的频率都快赶上卖保险的了。

他意味深长地一笑,说,你们做非诉的不懂,你们经常能有人来安排干活,我们是靠自己吃饭啊。这和撩妹一个套路,朋友圈就像我的脸,不搞得好看点,哪有人给饭吃。微信好友都是自己潜在的案源,多刷刷存在感,万一哪位有点事情,最早想到的不就是勤奋好学功底深厚外加光彩照人的我。

而且,客户看到我累死累活给他跑法院,深夜给他加班,这个律师费好意思拖着啦?

说完,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脸上微醺,再补了一段话:

其实这么搞,还有个好处。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做个小律师实在太苦逼了,钱少事多,但是翻翻自己的票圈,还是有那么点成就感的,跑了那么多法院,干了那么多活,也算学了个七七八八,这可都是成长的财富。而且等哪天真正成为了XX大律,案源触手可及,做个案子顶一年,回过头再看原来的票圈,也是别有一番感慨啊。

我们点头附和着,就在这一刻,他逐渐成型的啤酒肚和在灯光照耀下发亮的脑门,似乎也蒙上了一丝律政大佬的风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下不少律师在社交媒体上呈现出的一个普遍现象。说实话,我们律师这个职业吧,总给人一种“高冷”、“严肃”、“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但你看现在朋友圈里,很多同行会分享自己办案的点点滴滴,比如开庭前的紧张准备、某个疑难案件的突破、客户成功的喜悦,甚至有时候是一些比较生活化的感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确实观察到了一个现象。不少公众人物,尤其是那些在公共领域积极发声、评论社会现象的人,确实有很多是律师出身。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律师这个职业本身就与“话语权”、“辩论”、“逻辑分析”这些词汇紧密相连。你想啊,律师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法律条文,理解规.............
  • 回答
    娶一位女律师?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但说实话,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如果你问我,这其中的“好”处,那简直就像一本厚厚的判例汇编,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味。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让人安心的一点:她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自然也能更好地保护你。 你想想,一个在法庭上唇枪舌剑,逻辑清晰,洞察秋毫的人,到了生活中.............
  • 回答
    关于“知识分子讨厌明朝”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社会变迁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明朝(1368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其兴衰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影响确实存在复杂性,但“讨厌”这一情绪更多是基于特定历史阶段的批判性视角,而非全面否定。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政治腐败与.............
  • 回答
    年轻人存不下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其背后原因复杂多样,涉及经济、社会、心理以及个人习惯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宏观经济与社会环境因素:1. 高企的生活成本与房价压力: 房价飙升: 在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房价早已高不可攀。年轻人需要.............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女生喜欢发自己较暴露的照片”,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心理、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原因。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寻求关注和认可 社交媒体的机制: 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本身就鼓励用户发布内容来吸引眼球。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内容,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点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人在讨论的现象。首先要说明的是,“好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考研考不过”是结果导向的判断,并不代表所有情况。事实上,985和211院校的学生在考研中仍然占据很大比例的优势,尤其是在顶尖院校和热门专业。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双非(非985、非211)和二本.............
  • 回答
    新京报作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媒体,在公众中拥有广泛的关注度,但同时也存在不少负面评价和批评声音。造成这种“不喜欢”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往往是复杂交织的。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导致许多人对新京报产生负面看法的几个主要方面:一、 政治立场与内容导向的争议这是许多批评的核心所在,尤其是在当前中.............
  • 回答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之所以被很多人批评文笔,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与传统文学标准和主流审美存在差异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三体》的文笔并非不差,而是它更偏向于硬科幻小说特有的风格,而这种风格与许多读者习惯的、更注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人物刻画深刻的“传统文学”或“主流文学”作品有所不同.............
  • 回答
    “牛人”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词,但通常用来形容在编程领域有深厚功底、技术精湛、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开发者。这些人可能来自不同的技术栈、开发经验和工作环境,因此他们对开发工具的选择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偏好和考量。为什么许多编程“牛人”可能不太倾向于使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以下简称 V.............
  • 回答
    关于“很多姑娘将微信个人资料的地区改为泽西岛”这个现象,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很有趣的原因和解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一个普遍存在的、被广泛证实的现象,更像是一种小众的网络流行文化或者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因此,我们尝试从几个可能的角度来详细解析,希望能回答您的疑问。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泽西岛”本身.............
  • 回答
    “C++ 代码丑” 并非一个普遍的、所有人认同的说法,但确实是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接触过更现代、更简洁语言(如 Python, Go, Rust)的开发者,会表达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的产生往往源于 C++ 的历史包袱、语言特性以及设计哲学。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很多人觉得 C++ 代码.............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一些关于遗传、生活方式、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因素。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为什么许多黑人男性在健身后肌肉非常强壮,而在中国相对不常见。1. 遗传因素: 肌肉纤维类型比例: 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人体肌肉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组成,主要分为快肌纤维(Typ.............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天体形成过程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物理原理——引力。简单来说,是因为引力具有将物质向中心拉扯的特性,而球体是物体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最稳定、能量最低的状态。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 1. 引力的核心作用:向中心吸引 万有引力定律: 艾萨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宇宙.............
  • 回答
    关于汉字“直”和“真”中间两横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有疑问,并且时常引发讨论的现象。答案是:很多人记得没错,这些字在历史上确实有过中间两横的写法,并且现代规范的写法是只有一个中间横。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讲述: 1. 现代规范的写法首先明确一点,在当前中国大陆通行的《通用规范.............
  • 回答
    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支持“就地过年”,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多了去了,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分歧。首先,情感因素是绕不过去的坎儿。过年是中国人心里最重的一个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假期,更是一个情感的纽带,是家庭团聚的象征。尤其对于很多人.............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比较,虽然乍一看都像是主角拥有强大的“外挂”,但深入分析,两者在设定、剧情推动、角色成长以及读者/观众的接受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了人们的反应截然不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 1. “外挂”的本质与设定 鸣人的九尾查克拉: 设定上的“不平等”起点: 鸣人一出生就被封印.............
  • 回答
    在东南亚这片广袤而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上,你常常会看到一些金发碧眼、皮肤白皙的年轻西方面孔,他们背着大大的背包,穿着随意的衣物,目光中透着一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却又充满探索的特质。他们有些人看起来像是在悠闲地度假,但更多时候,他们的状态更像是“流浪”——没有固定的行程,随遇而安,在有限的预算下体验当地.............
  • 回答
    哎,你说这保险吧,真是个挺有意思的东西,好像很多人都挺喜欢骂它的,对吧?这也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可多了,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最常见也是最让人抓狂的一点,就是“说得好好的,拿到手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刚开始保险业务员给你讲的时候,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什么“保你一生无忧.............
  • 回答
    嗯,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的,确实观察到身边有不少朋友,即使WPS的功能已经很强大,也还是更倾向于使用Office。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我试着从几个我个人感受比较深的方面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也是很多人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那个“感觉”和“习惯”。你想想,Office这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