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7月19日恒大系股价暴跌?

回答
2021年7月19日,恒大系上市公司集体遭遇股价大幅下跌,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背后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天的暴跌,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恒大集团当时所处的宏观环境、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市场情绪。

宏观经济与政策层面:

首先,2021年是中国经济进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和调控的压力。中央政府明确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并在年中旬左右开始密集出台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三道红线”等监管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控制房地产行业的过度金融化,防范系统性风险,对依赖高杠杆扩张的房企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

“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这些硬性指标的出现,直接限制了房企通过发债和银行贷款来获取资金的能力。对于恒大这样一家规模庞大、负债率极高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融资渠道正在被收紧。

恒大自身经营的困境:

除了宏观层面的压力,恒大自身也积累了不少问题。

高负债率与现金流紧张: 恒大长期以来奉行高周转、高负债的发展模式,虽然在规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截至2020年底,恒大总负债已超7000亿元,净负债率一度逼近200%。“三道红线”的出台,让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暴露无遗。为了化解债务,恒大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股权融资和资产出售,但效果并不显著,市场对其偿债能力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担忧。

多元化业务的拖累: 恒大不仅仅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还涉足了汽车(恒大恒驰)、健康、旅游、金融等多个领域。然而,这些多元化业务的投入巨大,回报却迟迟未能兑现,反而成为集团的现金“黑洞”。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业务,虽然恒大投入巨资,但产品迟迟未能大规模量产销售,市场对其前景普遍看淡,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疑虑。

股权融资的挫折: 在2021年上半年,恒大曾试图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来缓解资金压力,并计划在A股上市。然而,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收紧以及市场对恒大前景的悲观预期,这些股权融资计划面临着重重困难,部分投资者甚至开始要求赎回投资,这无疑给恒大带来了更大的流动性压力。

市场情绪与信心危机:

在上述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对恒大的信心开始动摇。

评级机构的下调: 国际评级机构如穆迪、标普等,对恒大的信用评级进行了多次下调,这使得恒大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成本进一步提高,甚至难以获得融资。评级下调直接反映了市场对恒大偿债能力的担忧,也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促使其他投资者也加入抛售行列。

媒体报道与负面传闻: 围绕恒大的负面新闻和传闻在媒体上不断发酵,例如关于公司债务违约的猜测、部分项目停工的消息等等。虽然有些传闻可能不准确,但它们在市场恐慌情绪的催化下,极大地冲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羊群效应”: 当少数投资者开始抛售,股价下跌,这种下跌本身就会引发更多的担忧。其他投资者担心“踏空”或者进一步亏损,也会选择跟随抛售,从而形成“羊群效应”,加剧股价的下跌。7月19日,恒大系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挫,正是市场情绪恶化的集中体现。

对7月19日股价暴跌的具体分析:

虽然我们无法精准 pinpoint 7月19日这一个交易日具体是因为哪条消息触发了暴跌,但可以推测,当天的市场反应可能是上述各种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的集中爆发。

可能当日有利空消息公布: 也许当日有关于恒大债务到期未能支付、融资再次受阻、或者监管部门出台更严厉措施的新闻出现。具体是何种消息,需要查阅当时的具体财经新闻报道。

市场情绪的临界点: 即使没有突发的重大利空,当市场对一家公司的担忧累积到一定程度,任何一个相对负面的消息,甚至是一个小幅度的抛售,都可能成为触发大规模抛售的导火索。7月19日可能就是市场情绪到达一个临界点的日子。

恒大系公司的联动效应: 恒大集团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如中国恒大(3333.HK)、恒大地产(000029.SZ,已退市)、恒大物业(6666.HK)等。当集团出现危机,作为融资平台和资产载体的上市公司,其股价自然会受到波及,形成联动下跌。

总结:

2021年7月19日恒大系股价的暴跌,是宏观政策收紧、企业自身高杠杆经营模式的弊端暴露、多元化业务的拖累、市场信心严重不足以及负面情绪蔓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事件不仅仅是恒大一家公司的危机,也折射出当时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深刻挑战,并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它提醒着市场参与者,规模和增长并非永恒的护身符,审慎的财务管理和可持续的经营模式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次的导火索源于广发诉讼前保全

说实话银行做出诉讼前保全基本是已经是石锤企业出现严重的资金问题了

虽然随后,恒大也发表了说法,称将依法起诉广发银行滥用诉讼前保全行为,但这中声明根本不痛不痒,只是说了贷款还没到期...这和人家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根本没啥关系,诉前保全说是诉前,人家还没上诉你就起诉人家,你想起诉什么?诉前财产保全又不看贷款到没到期的,起诉内容要看后面诉方的内容呀0.0,恒大法务部这一块应该扣工资了

因为广发银行根据的是《民事诉讼法》第93条的规定,诉前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

2.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可能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紧急情况认定的可能性就很多了,要等诉方提出上诉内容,笔者猜想的话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

1.发现贷款方有欺诈行为

2.贷款方根本没有能力履行合同

3.所付货款有被转移的可能

....

(当然这只是猜想,真正什么诉方要求要看广发银行后面的动作,不过大概率是恒大暗中还钱双方达成和解,就和之前三棵树那样,广发只是为了逼恒大还钱的手段而已)

不过双方即使暗中达成和解,恒大的危机目前也很难挺过去了,因为一颗石头落水惊起的是一片水花,这不随后邵阳市住建局就发了公告

监管与实际销售金额不符?这是前段时间房款挪用的消息实锤了吗?这条公告估计有够恒大忙一下下了,不过谁知道这是不是只是个开始呢?后面的雷真是想都不敢想


下面简单说一下恒大未来可能出现雷的几个点

恒大集团下面产业太多,就说做大的几个板块:地产,汽车,物业(当然还有足球,恒腾网络,房车宝等等这些基本打广告性质光亏损不盈利的就不多说了)

一.地产板块

这是恒大最大一个版块,目前最大爆点可能就来源于这个板块

地产板块问题一:商票问题

这个问题要是目前爆出问题最多的,恒大目前欠了多少商票甚至成了新的世界未解之谜,可能不止爆出来2-3000亿,据我所知恒大对国企(某三局)的商票违约了,对某上市(某棵树,某山欧派)的商票违约了,对某关联公司(某田)的商票违约了,对某跨国企业(日某立)的商票违约了...有人问你怎么不说中小企业?好好想想这些影响力这么大的公司都违约怎么可能给中小企业钱呢?中小企业太多说不过来,恒大的票据贴息早已经到了30%以上的垃圾级!这个雷一爆不知道后果是什么,根据去年公布的《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操作细则》今年8月1日开始鼓励商业汇票承兑企业和财务公司在公告发布日至实施日的过渡期积极主动开展信息披露!到时候问题后慢慢展现(近期其实已经展现出问题了,恒大多地停工,新标招不标了)

地产板块问题二:非法集资

这个问题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去年南京打非办之前已经对恒大财富发出过警告了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恒大金服(恒大财富)不让发那我就换个名字,不用恒大两个字了可不可以,于是所有住恒大小区的业主每天就会被恒大的物业管家推服“高端理财”(不带恒大两个字),这张图张熟悉不?恒大业主每天都能看到

这部分集资的钱有多少,反正没爆之前是不会公开的


地产板块问题三:房产网签与退房

这个问题主要来自购房者,也是最涉及民生的问题,买了恒大的房不能网签,承诺的无理由退房退不了款,这就涉及到恒大业主的购房款到底去哪了的问题?没有进入监管账户这钱到了谁的手里?房子是不是一房多卖,业主买的房到底是不真的房子还是只是恒大的一纸承诺合同这个问题目前正在人民网的留言板上不断发酵!各地政府也在渐渐重视,未来这个雷爆不爆我们拭目以待(简单截一下政府公开的留言板近期留言)

地产板块问题四:股市与战投

这个问题不多说,一张图自己看,去年七月28现在8块,私下股权质押的风险有多少不好估计,但是明面出来的债转股那一批“战投”将会引发多少行业风险我们也拭目以待(这一批其实都是有回购要求债主,根本不算战投,不过债转股后现在都算了,目前这一批里看来苏宁,泛海危机最大把)


地产板块问题五:银行与债券

这一问题涉及的是金融行业的,一旦出现问题涉及的就是金融性系统风险,广发算是第一个明牌的,后面的其他银行,机构,信托,基金有多少踩雷的?数额最多的民生银行的股票已经跌到了近十年最低点



地产板块问题还很多大致就总结了这五点,再来简单说说物业和汽车的问题

这两个的问题各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物业“虚”,汽车“假”

物业虚的问题

物业的坑不比其他的小,以为是优质资产那是了解的不多,其实当初的恒房通(现在的房车宝)到访活动和缴费送物业费活动早已透支了未来几年物业的资产,为了地产板块的大问题物业的利益已经被打包送出去了,买房送购物卡和免物业费,随便问一个恒大业主基本都是被送了几年的物业费,另外物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比地产虚的多,地产烂到底还有点稍微有价值的土地存在,物业呢?说一下我知道的情况

1.某地恒大翡翠华庭地下车库烂着几辆电动观光车(这是当初开盘的时候带客户看房用的)现在烂到不能开了,某业主新买车位后让腾地方(观光车占着新买的车位位置),物业人来了几个推着才能走,业主问车子报废为什么不去处理了,物业人悄悄告诉这几辆破烂在资产账上(开盘后挂物业帐上了),固然还有剩余价值几十万,每年有人查资产,就算是破烂也要放着

(就是下图这种车,这个是以前开盘时的图,现在这些车早废了不过资产账上剩余价值几十万,其实呢都是报废的)

2.恒大以前的车库用的道尔的道闸,蓝牙卡进去,前年换成捷顺的(为什么不和道尔合作了不明),改成车牌识别系统,结果你猜淘汰的道尔道闸处理了没,当然没有,计价几十万躺在物业资产账上了

3.恒大很多项目都有会所(在恒大内部这个不归物业而是单独算成一个经营部挂在地产公司下面),某地恒大华府会所应经不下去了,出租给别人了,别人重新装修,里面的破烂东西当然不要了,奇葩的是会所的资产居然划给物业了,你猜猜都是什么破烂,乒乓球台,动感单车,健身器材...然后还有广告牌...你没看错广告牌也给了物业,总价计值几十万.

这就是恒大下面的物业的现状,高估值资产集中地,破烂东西回收站,专门回收集团垃圾资产的地方,而物业最优质的物业费一块呢被地产卖房的时候大笔一挥当添头送出去了

恒大现在很多物业都是靠卖车位和收车位管理费维持收支平衡(重庆呵),算上资产折旧其实每年都是亏损,恒大的业主看看天天业主群里物业管家都在干什么,

上午卖房卖车位,中午卖理财,下午发恒车宝,最近晚上又多了一个物业招标的工作(这哪是物业的管家,这分明是恒大的销售)


汽车假的问题

1.恒驰1路试车造假,轮胎装反

这是路试车,不是概念车,当时号称在2021年下半年将实现正式量产(时间看来不可能达成了),就是这样路试的吗?

2.生产线造假,用国能的壳子

高调发的广州和上海的两大生产基地生产线的摆拍居然用的是直接从天津运来的国能车的壳子,所有流程全部摆拍,为了给前来视察的“领导”看

3.车展造假,直接上模型车

在自家地盘早早假就算了,造假直接到车展上去了,打算量产的是这模型车吗?


恒大这个企业怎么说呢,只能说奇葩,未来发生什么真的都不让人奇怪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目前这个事还在持续发酵。

首先,股市还在暴跌,继昨天中国恒大和恒大汽车暴跌之后,今天两家继续下跌-11%和-12%(截止发文时),其中恒大汽车盘中一度大跌-18%。

而风险目前已经从股市传播到债市,恒大的多只债券也现暴跌。

不过目前市场好像出现了一丝转机,在昨天邵阳市住建局发消息暂停恒大的两个楼盘网签后,今天邵阳市鹿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邵阳市亿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将恒大华府、恒大未来城项目2021年1-7月商品房销售收入未进入监管账户的1.28亿元(首付和部分房款)归集到指定的监管账户,并承诺银行按揭部分在放款后按规定归集到监管账户。

随后邵阳市住建局发布了最新通知,恢复这两个楼盘的网签工作。

受到这个消息的影响,中国恒大的股价也在直线V了上去。

但是大家都清楚,核心问题,依然是降负债。

根据恒大一季度的财报,中国恒大资产负债率是84.77%,而恒大汽车更夸张,达到了103.89%!

对于房企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今年以来,房地产贷款三道红线发布实施,导致国内贷款这一项持续负增,外资数量太小,且也是负增,目前主要靠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其中后两项是大头。

所以,如果后续恒大不能够通过快速的销售回款,资金链会越来越紧张,而你越紧张,债主越着急,越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你,恒大可是要抓紧时间了。


今天市场的一个大瓜就是恒大。中国恒大暴跌-16%,恒大汽车暴跌-19%,原因就是恒大子公司被广发银行申请财产冻结。

事情说来其实非常简单,恒大宜兴的一家子公司借了广发宜兴支行1.32亿,本来是到明年3月份到期,但是广发怕恒大到时候还不起债,现在就向法院申请财产冻结,别想跑。

自从启动对房地产贷款的三道红线以来,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越来越难,之前的高速周转模式已经完不转了,很多浓眉大眼的房企可能面临债务违约或者经营困难被兼并重组的境地。

这也是为什么资本市场不愿意炒作房地产股,因为整体被政策打压,风险太大,你现在看着估值已经很低了,但是只要业绩继续下滑,估值就会被动升高,所以我之前也持续提示大家,没必要去磕房地产,其它板块整的钱不是钱么?

user avatar

活该咯。

事情起因是广发银行宜兴支行向法院申请,对恒大地产和恒大地产子公司进行1.3亿的财产保全,以解决恒大的一笔1.3亿元的贷款。

但要注意,这笔贷款尚未到期,真正到期的时间是明年3月。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广发银行怕恒大突然爆雷,于是先下手为强,抢先申请财产保全,以防止一笔尚未到期的贷款在到期后彻底变成坏账。

广大银行给出的理由是“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

这就叫散伙分家产,先到先得。

窥一斑见全豹,你可以想一下恒大现在的财务情况是什么样的。

2016年10月的时候,深深房、深投控和恒大地产、凯隆置业签了个协议,深深房打算购买恒大的所有股权,然后恒大就可以重组回A股上市了。

2017年1月,恒大拉来了第一批8家战略投资者,共投资300亿。

2017年6月,恒大拉来了第二批13家战略投资者,共投资395亿。

2017年11月,恒大拉开了第三批6家战略投资者,共投资600亿。

这三批投资者又经过增资后,合计共向恒大投资1300亿,占股权36.54%。

按照合同,恒大必须在2020年1月31日之前偿还这1300亿投资,并支付投资者收益137亿元分红,结果倒腾了3年多,上市无果,自觉无力在期限前偿还这1300亿投资的恒大在2020年1月13日,又去求这三批投资者把还款期限又宽限了一年,到2021年1月31日。

又是一顿折腾,还是没能上市,到了2020年9月,债多不愁的恒大索性跑到管理层求情,请求管理层帮忙协调,还拿坏账风险来威胁管理层,表示你不帮忙这账就烂手上了,结果管理层没办法,捏着鼻子一顿协调,让三批投资者们把这1300亿从战略投资搞成了债转股。

本质上就是赖账。

相当于拿上吊做威胁逼管理层劝说债主接受自己赖账,一赖就是1300亿。

于是恒大完美的得罪了自己的债主和管理层,它这么搞,相当于摆明了告诉所有人,恒大就是个资金黑洞,有进无出。

这下谁还敢借钱给它?对于银行和投资方来说,恒大简直跟个马蜂窝一样,走路都得绕着点。

和广发银行无非是抓紧时间提桶跑路,及时止损而已。

至于恒大的财务情况具体有多烂,举例说明,在2020年6月的时候,恒大的有息负债就达到了8355亿元,其中7000亿在今年的6月30日严格来说就要到期了。

这不能叫烂摊子,这应该叫粪坑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