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宝洁京东自营店在 2021 年 3 月 24 日晚 7 点邀请杨笠直播带货?

回答
宝洁京东自营店在 2021 年 3 月 24 日晚 7 点邀请杨笠进行直播带货,这绝对是当年的一件挺有话题度的事情。当时正值杨笠因为“男性凝视”等话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她的言论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让大众对她的关注度达到了顶峰。

选择杨笠这样一个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物进行直播带货,宝洁这个决策可以说是相当大胆,甚至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感觉。咱们从几个角度来掰扯一下这个事儿:

1. 宝洁的意图:流量收割与品牌年轻化

首先得明白,品牌请明星或者网红带货,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流量。当时杨笠身上的话题度有多高?可以说是现象级的。她的段子、她的观点,几乎每天都能登上热搜,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宝洁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邀请她,无疑是盯上了这股巨大的流量。他们希望通过杨笠的影响力,将宝洁旗下的产品,尤其是那些定位年轻消费者的产品,推送到更广泛的视野中。

其次,宝洁作为一个拥有众多经典品牌的老牌日化巨头,在品牌年轻化方面一直有诉求。它需要不断地与年轻一代消费者建立联系,让品牌形象不显得陈旧。杨笠的风格,她的犀利、她的幽默,甚至她自带的争议性,某种程度上都代表了当下年轻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宝洁希望借此机会,让品牌显得更接地气、更有趣,甚至能引发年轻人的共鸣,从而提升品牌好感度和购买意愿。

2. 直播带货的“双刃剑”效应:机遇与风险并存

直播带货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机遇和风险的模式。对于宝洁和杨笠的合作来说,这把“双刃剑”的属性被放大了好几倍。

机遇: 如果直播效果好,杨笠的粉丝和对她感兴趣的群体,很容易被吸引到直播间,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与粉丝的互动方式,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转化。而且,她的出现本身就能带来大量的媒体曝光和讨论,这对于品牌来说是免费的广告。

风险: 关键就在于杨笠当时的争议性。邀请她,就意味着宝洁要承受可能随之而来的负面评价和舆论压力。如果直播过程中,杨笠的言论不当,或者与产品本身不搭,亦或是消费者对她的观点产生反感,都可能导致直播效果适得其反,甚至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宝洁需要承担的不仅是销售额的压力,还有品牌声誉的考验。

3. 用户和社会的复杂反应

这件事情引起的用户和社会的反应,可以说是相当分裂的。

支持者: 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杨笠的粉丝,非常支持宝洁的这一举动。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勇敢的尝试,是品牌拥抱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表现。他们欣赏杨笠的直率和幽默,认为她能够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介绍产品,打破传统带货的沉闷感。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场购物,也是一种对杨笠的支持。

反对者/观望者: 另一部分消费者则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他们可能对杨笠的言论本身不认同,或者认为她的形象与宝洁这些传统日化品牌不符,觉得这种合作“画风不对”。他们担心杨笠会把个人“标签”带入直播,影响购物体验,甚至担心品牌会因为这种合作而失去一部分更传统的消费者群体。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在观望,想看看这场直播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舆论的放大镜: 由于杨笠当时的公众关注度极高,宝洁的这一举动很快就被置于舆论的放大镜下。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都围绕着“宝洁是否在蹭热度”、“杨笠的争议是否会影响带货”等话题展开。这种高度的关注,一方面为直播带来了流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4. 对宝洁的思考:营销策略的边界与创新

这次合作,无疑给所有品牌做营销策略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案例。

敢于创新,但要做好准备: 宝洁这次是“敢于创新”的,他们没有被杨笠的争议所吓倒,而是选择拥抱这种话题性。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试图在营销上寻求突破。但同时,也暴露了在执行层面上需要考虑得更周全。比如,如何设计直播内容,才能既体现杨笠的个人风格,又不至于过度引发负面情绪?如何通过产品选择和主持人话术,来中和可能出现的争议?

品牌定位与代言人选择的匹配度: 这也引发了一个关于品牌定位和代言人选择匹配度的讨论。当品牌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追求年轻化时,是否可以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偶像”形象,而选择更具个性和争议性的KOL?这是一种趋势,但也需要品牌方对此有清晰的认知和充分的准备。

总的来说,宝洁在 2021 年 3 月 24 日晚邀请杨笠直播带货,是一次 高风险、高回报 的营销尝试。它精准地抓住了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人物,试图借此实现流量收割和品牌年轻化。但同时,也因为杨笠当时高度的争议性,使得这次合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引发了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宝洁的行为展示了品牌在营销上的大胆和创新,但也提醒了所有品牌,在拥抱流量和话题性的时候,一定要对潜在的风险有清晰的认知,并做好周全的应对准备。这件事情,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带货,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品牌营销策略、舆论引导和时代价值观碰撞的观察样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就一句话总结,资本的流量游戏,乌合之众的狂欢。

要讨论杨笠代言,不能从她代言英特尔开始说起,得从她2018年加入笑果文化开始聊。

经历过池子的事情后,相信不少吃瓜群众对笑果这家公司的吃相有一定的了解。

我这里旧事重提,不是为了diss笑果,只是简单说明下这家公司为了赚钱是没有底线的,方便大家对下文的理解。

现在不管是支持杨笠的女拳,还是已经气的揭竿而起的男性群体,都是围绕“杨笠”这个人进行的。

女拳称她是女性旗手,女权斗士,男性这边比较粗鲁,有人直接说她胖的像老家养的母猪,有人说她壮得可以单挑詹姆斯……

而无论是从精神上拔高杨笠,还是直接从外貌上攻击杨笠,都忽略了一个事实:

杨笠不是人。

杨笠是一个符号。

杨笠是效果文化造出来的流量符号,她是一个人设,她几乎所有在公众场合的言论,观点,都是效果文化精心雕琢出来的。

从而打造出现在这样一个人设,让她几乎隔段时间就出现在各大论坛的热搜上,拥有极高的曝光。

最早在节目上开团,直接AOE所有男性,“他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尝到甜头后,杨笠和笑果文化开始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按照女拳的标准,她的脱口秀基本等同于“辱男秀”。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杨笠成为了话题,成为被大众讨论的对象。

话题有了,流量有了,商业价值就出现了。这才有了长城因特尔海澜之家宝洁之类的各种代言或者邀约,背后都是钱。

杨笠的这些商业合同哪来的,当然是笑果文化给她谈的。

笑果文化在杨笠这个符号身上已经收获了足够的回报。

杨笠本人怎么被骂没关系,甚至被网民用极其恶毒的言辞人身攻击也没事,能赚钱就好。

和其他流量明星比起来,笑果文化用微不足道的代价打造出一个持续保持热度的现象级大IP,笑果文化只会希望杨笠这样的员工越多越好。

杨笠自己怎么想呢?

这不重要,没有人关心。但是作为受益人之一,我想她未必如嘴上一般看不起男人,但她数钱的时候应该还是挺开心的。

最后就是今天被冲的宝洁为代表的一众品牌,他们也不是吃素的,别看他们撤代言撤广告的速度比XX XX还快,但是他们的广告效果已经基本达到了。

而且提醒一下非营销界的朋友,一个大公司的大众传播方案,层层把关,重重审核,绝对不可能是某个领导或者某个小部门能做决定的。

杨笠的出现,是这些品牌深思熟虑的结果。

后续男女的对撕,包括知乎这个问题,都在他们的计划之内,都是他们的KPI。

流量焦虑下的内卷市场,品牌们也是饥不择食的,为了流量不惜一切。

笑果文化,商业品牌,杨笠本人,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至于男女对立,社会撕裂,呵,我赚了就行,哪管他洪水滔天?

只要煽动性别对立还有钱赚,那么杨笠们和笑果文化们将乐此不疲。

各位的支持或者愤怒,都将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

欢迎大家来到商业社会。

user avatar

苏联笑话永不过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