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宝洁就文章「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闻一下」侮辱女性致歉?商业广告营销的尺度在哪里?

回答
宝洁就“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这一广告语向女性致歉,这件事情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商业广告营销中一个非常尖锐且复杂的问题:尺度到底在哪里?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情本身。宝洁旗下的一款止汗产品,在推广过程中使用了这样一则极具争议的文案:“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闻一下。” 这种说法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色彩,将一种带有负面联想的生理特征过度地放大,并强加在女性身上,这无疑是对女性的污名化和侮辱。

当舆论发酵,女性消费者群体的强烈不满和抵制声浪涌起时,宝洁方面不得不迅速做出回应,发布了致歉声明。这次致歉的姿态是重要的,它表明了品牌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认识到这种营销方式已经触碰了社会道德和消费者权益的底线。

那么,商业广告营销的尺度究竟在哪里?

我认为,这个尺度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法律法规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的多重影响。但无论如何,以下几个维度是界定尺度的关键:

1. 尊重与平等: 这是最核心的底线。任何广告,无论其目的是什么,都不能以贬低、歧视、侮辱任何群体为代价。这次宝洁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它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制造了“女性比男性更不干净、更令人不适”的负面联想,这完全违背了尊重与平等的原则。广告应该鼓励消费者,而不是让他们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羞耻或被冒犯。

2. 真实与准确: 广告内容应该基于事实,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虚构误导。虽然广告本身是一种推广形式,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和夸张,但这种夸张不能是建立在歪曲事实、制造虚假信息的基础上。宣称“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毫无科学依据,纯属无稽之谈,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误导。

3. 不触碰社会公序良俗与伦理道德: 广告的传播范围广泛,其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观念。因此,广告不应挑战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涉及性、暴力、种族歧视、地域歧视以及对特定群体进行恶意攻击的内容,都是绝对禁止的。这次的广告文案,就是因为触碰了对女性的污名化,踩了社会公序良俗的红线。

4. 消费者权益保护: 广告的目的是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但这种说服不能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手段。如果广告内容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心理伤害,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那么品牌方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什么广告营销有时会越过尺度?

这背后往往有几种驱动力:

追求话题度和眼球效应: 一些品牌为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迅速获得关注,故意剑走偏锋,制造争议性话题。他们赌的是“黑红也是红”,认为即使负面评价也能带来知名度。
对市场和消费者理解的偏差: 有些营销人员可能对目标受众的心理和文化背景缺乏深入了解,误以为某种“出格”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共鸣,但结果适得其反。
利益至上,忽视社会责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品牌可能将短期利益置于社会责任之上,认为只要产品能卖出去,什么样的手段都可以尝试。
对“幽默感”或“个性化”的误读: 有时品牌方可能想通过一些大胆甚至有些“冒犯”的幽默来塑造品牌的个性化形象,但对“度”的把握不准,就容易弄巧成拙。

对于宝洁的这次事件,我们可以这样看待:

品牌方的反思是必要的: 宝洁的致歉至少表明了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愿意承担责任。这是一种品牌成熟度的体现。
消费者力量的体现: 女性消费者的强烈反对和有效发声,迫使品牌方不得不改变态度,这显示了消费者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对整个行业的警示: 这类事件是整个广告营销行业的“照妖镜”,提醒所有品牌方和营销从业者,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应该坚守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

商业广告营销的尺度,绝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清晰地建立在尊重、真实、平等和对社会负责的基础之上。 任何试图通过伤害、歧视或误导来吸引眼球的做法,都将是短暂的,并且最终会损害品牌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任。

未来,广告营销需要更加注重其内容的“温度”和“厚度”,用更有创意、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而不是用低俗、歧视的语言去博取一时的关注。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品牌,应该用产品和服务说话,用正能量和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社会,而不是靠制造争议来博取存在感。这才是广告营销应该追求的长远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用恐惧心理营销产品是商家惯用套路……

这代表保洁做了详细的用户画像分析,其用户有一个特点绝对是够傻,好忽悠……

商业广告的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在于能否有效转化成利益,目前来说相当成功……

user avatar

宝洁这操作约等于卖飞机杯的商家打了这么个广告:

《透批消耗的体力是玩飞机杯的20倍,不信射一下!》。

本质上是没搞懂目标用户的购买逻辑。

现在的女性消费主流思潮是“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别人”。

你搁那说女性臭不可闻要用你的产品才变得香香,

问题是女性自己觉得自己臭不可闻吗?明显没有啊。

所以宝洁宣扬的东西在女性看来就是“你要用我的产品才不会让别人觉得你臭”,

是典型的“取悦别人”。

这就已经注定要翻车了,何况还选了个这么让人犯恶心的主题。

就像我举的这个例子,飞机杯的目标用户的购买逻辑是什么?

是在没有性伙伴的时候“取悦自己”而不是在有性体验的选择中“节省体力”。

而这个睿智广告宣扬的是“你用飞机杯会比透批轻松很多哦”,

这就已经注定要翻车了,何况目标用户本来就是大概率透不到批的男性,和直接说女生臭一样,起手就在伤害目标用户。

user avatar

本体育系女性毕业生闻了一下自己的jio,还行。

我相信写稿的人可能真的遇到了很臭的女的,或者ta母亲有比较大的体味,影响了此人对女性的看法。

深表同情。


话说,我觉得我老公也不臭,毕竟天天洗澡换衣服换袜子。


我记得自己最臭的一段时间是军训时,那一身汗是干了湿湿了干,一天下来,大家身上都弥漫着酸味。

有时候衣服一夜干不了,大家也不敢洗,那叫一个酸爽。


再次对每天都洗澡换衣服换袜子还臭的人类深表同情。

没有习惯or没有条件维持最基本的卫生和体面。

真的可怜。

user avatar
在大家印象中,10个男人9个臭,脚臭、汗臭、口臭…那叫一个酸爽啊。

我是女性,对于男性没有这种刻板印象。

为开篇这句话给男性道个歉不冤吧…

user avatar

又是一道而已题

也就是:只是互换了性别,而已!

如果把题目调整回正常叙事:男人脚臭女人的10倍,不信闻一下

会怎样??

不会怎样,甚至会有些二货真的会去闻一下,然后当成个段子取乐。


中国的女性群是一亩肥沃韭菜地,各路资本垂的涎以尺都不够计的了。

一直以来,为了维护好这块韭菜园子,绞尽脑汁地哄着捧着供着的招式,从公主,到女王,再飞升成女神;再回过头来收割一波猪猪女孩独立女孩小仙女。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在中国女性消费群体里那叫一个体现得淋漓尽致

等顺毛捋的招术用旧了,再来波反弹琵琶,搞个焦虑营销,比如东西质量太好要抢光了;什么过了25就衰败了;什么肥胖见不得人了;什么脸上长斑长痘长皱纹了……

我看过一个最赤裸裸的焦虑营销的,那阵子《我的前半生》正热播呢

一个整形医院是这么起标题的:

还在关注《我的前半生》?先关心关心你的下半生吧!

内容就是,你不去他们医院美容护肤整形的话,你的下半生将充斥的关键词有:肥胖,剩女,黄脸婆,小三等等等等等等……

然后以一个贴心大姐的语气告诉你:女人呐,要对自己好一点吧啦吧啦吧啦

划重点:这个知心姐姐的角色很重要!因为任何消费主义洗脑下所谓的女性价值,都只是针对另一个或一群女性的圈内自卷。说实在的,男人也不过是这个内卷的一个辅助性参照标题而已。

知心姐姐在这时候将前面所营造的让人不适的威胁感往回瓣,让接下来的消费变得合理且温情。

而这个广告偏偏犯了这个错

习惯了当公主当女神,突然间被扯下来和一群被有意无意塑造为菜园肥料的人一起比较,能不爆雷就怪了。


扩展一下,如果哪个化妆品供应商脑抽了突然发个广告说:女孩们别化妆别买包,买一堆书回去狂啃,若干年后征战杀伐干他丫的。

你猜会有什么效果?

user avatar

更新:解决一下评论区和下面回答的两个问题。

原始数据来源是:Factors Influencing Microbiological Biodiversity of Human Foot Skin

最关键的一张表是Table-1,我把它放下面,顺便加上中文注释(免得有人看不懂):

根据上表,做个男女对比的excel表格:

注意原表格是有A/B两个大类区分的,所以最后综合的结果不是各年龄结果的简单平均值。

结果一目了然。

至于某个人在这个回答下说的:“数据本身倒的确不假,女性的脚部细菌确实比男性高一个数量级,问题在于,细菌数量和皮肤气味强烈程度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写稿子的人但凡往下看一行,就会发现另一句话。

“0-10岁年龄段的细菌数量比60岁以上的年龄段几乎高出两个数量级”。”

如何看待宝洁就文章「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闻一下」侮辱女性致歉?商业广告营销的尺度在哪里?

——这话倒也不错,皮肤气味更多取决于真菌而不是细菌,但问题在于,真菌数量整体也是女性比男性高出不少(见上面表格)。


所以,女性脚部的细菌和真菌密度,平均来说天生比男性高得多。这个结论是成立的。至于臭不臭,那主要还是看个人保养如何。


然后评论里有人不懂这和政治正确、女权和国男有什么关系:

因为政治正确和女权觉得这是冒犯,国男觉得不是,就这么简单。

想让国男感同身受的觉得这是女性被冒犯,请感同身受的批判那些对国男的冒犯。如果做不到,请闭嘴。

妇女解放一定是和男性解放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对立的。认不清楚这一点,任何思潮都成功不了。


这个问题倒也很有价值,过来答一发。


首先,宝洁公司的确需要道歉,因为宝洁公司所用的数据实际上低估了女性脚部细菌相对男性脚部细菌密度的倍数。

根据 @搜狐新闻 发的回答:

女性脚上的细菌总数平均为1.0휐6CFU/cm2,男性的脚细菌总数平均为1.2휐5 CFU/cm2

——估计很多人看不懂这里的휐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CFU/cm2或者CFU/mL,是常见的衡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内细菌数的指标。而由于细菌无处不在,所以这里是需要用科学计数法的,所以,原文实际上是:女性脚上的细菌总数(其实这个“总数”也不对,应为密度)平均为1.0*10^6CFU/cm2,男性的脚细菌总数(密度)平均为1.2*10^5 CFU/cm2。

所以这个原文的意思是,女性脚上的细菌密度是男性的10/1.2,也就是8.33倍。

宝洁公司的数据实际上还低估了。


其次,这个问题是典型的政治正确问题,很有后现代气息。

后现代是吧,问题是有人知道后现代是啥玩意儿吗?

后现代实际上就是前现代啊,只不过是套了一层皮的前现代。

后现代=前现代本质+后现代话术。


随便举几个例子:

后现代的极端动保=自然崇拜(前现代本质)+狗权论等(后现代话术);

(这里说一下,动保在现代就一直有人做,所以动保不是后现代的特色,而是现代性的特色,极端动保比如狗命比人命贵,那种才是后现代的特色)

后现代的性解放=动物交配(前现代本质)+“多样化的爱情观”(后现代话术);

(同理,爱情自由是现代性的特色,而不是后现代的特色,追求群X、多人之爱、换夫换妻的那才是后现代特色)

后现代的女权主义=原罪论宗教(前现代本质)+女性自由(后现代话术);

(同理,妇女解放是现代性的特色,而不是后现代的特色,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妇女解放时,现代女权主义还没有登堂入室)

后现代的政治正确=文字狱(前现代本质)+尊重弱势群体(后现代话术)

——比如这次。


后现代的本质就是前现代,后现代的尽头也必然是前现代——因为后现代要么被现代性打败,要么打败现代性,前者,后现代走不到尽头,后者,打败现代性的后现代,将被同样本质但具有更强动员能力的前现代思维淘汰。

欧洲女权主义等后现代思潮的盛行背后,是伊斯兰教的不断崛起。

user avatar

【宝洁就发文道歉,所谓女人脚臭是男人5倍等言论有科学依据吗?】

据“宝洁中国”微博号3月24日午间消息,宝洁中国发布声明称,为宝洁会员中心账号近期一篇文章的不当内容对女性的不尊重,郑重道歉。宝洁公司一直提倡平等,包容和尊重的价值观。我们已经删除这篇文章,并严肃整顿该账号的运营。

据中国新闻社,宝洁会员中心公众号3月13日发布文章《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闻一下!》,文中包含“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现在闻一下”、“女人头发比男人脏一倍”、“再爱干净的女人,内裤都比男人脏”等争议性内容。

另据界面新闻,对于推文内容是否有研究数据支撑,以“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这一条为例,宝洁在文章中提到“男人足部细菌繁殖速率是400%,女人的是2300%”。

但根据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健康期刊》)”上一篇在2019年发表的文章,通过研究年龄、性别、洗脚频率和身体活动等因素对人脚部皮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女性脚上的细菌总数平均为1.0휐6CFU/cm2,男性的脚细菌总数平均为1.2휐5 CFU/cm2,但两组的总体数据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也无法得出女性与男性的细菌总数有差异。

此外,该研究表明,以少年、青年、老年做对比,年龄越大,细菌数量越少;体力活动频率增加,细菌数量减少;洗脚次数减少,细菌数量增加。但真菌数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来源:宝洁中国官方微博、中国新闻社、界面新闻
user avatar

赶紧把美国人冲了,球球了,加紧加急。

另外宝洁有没有考虑请杨幂代言?

user avatar

把石化技术、医美行业和美妆产品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人种优势”,进而贪天之功自命不凡,可以说是女性(特别是果女)最大的普信闹剧之一了。

结果这次完美演绎了一出石砸G叫。

对于国男来说,此事于己没有任何关系,国男不需要为此负任何责任。

不过能让更多的国男认识到善于自吹自擂的小仙女实际上都是石化产品腌入味的,也不失为一件善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