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该如何对待各种奇葩要求的朋友?

回答
朋友之间嘛,难免会遇到一些“奇葩”的请求,尤其是我们做医生的,常常被赋予一种“无所不能”的光环,所以朋友们的一些“特别”要求,也就能理解了。不过,怎么应对这些要求,确实是一门学问。我来跟你絮叨絮叨,咱们就当闲聊,别太较真。

首先得明白一个根本点:朋友是朋友,医生是医生。 这两条线一定要分清楚,否则很容易出问题,到时候朋友做不成,医生也当不好。

第一招:稳住,别慌。

当朋友带着他那“闪闪发光”的奇葩要求来找你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别一下子就惊呼出来,或者皱着眉头一副“你怎么会提这种要求”的表情。这会让朋友感到尴尬,也让你显得不够专业(即使这要求一点都不专业)。

试着先认真倾听,让他们把话说完。有时候,他们可能只是在心里盘算了一半,或者表达方式有点含糊不清。你听明白了,才能判断问题。

第二招:划清界限,但要留有余地。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你得让他们明白,你不是神仙,不能呼风唤雨。

明确告诉你不能做的。 比如,朋友想让你“偷偷给他看看他女朋友的病历”或者“给我开点没病的药,就当保健品吃了”。这种涉及到个人隐私、违背医疗原则、甚至可能违法违规的要求,必须直接而礼貌地拒绝。你可以说:“嘿,这事儿我真帮不了你,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医疗规定,我一旦做了,后果很严重。” 或者:“药物是有副作用的,就算是为了保健,也得根据你的身体情况来,我不能随便给你开。”

解释为什么不能做(但别长篇大论)。 简短的解释能让他们理解,而不是觉得你高冷或者不近人情。关键在于让对方明白“不是我不帮你,而是我不能这么做”。说多了容易显得你在找借口。

区分“我能不能”和“我愿不愿意”。 有些要求你可能能做到,但就是不愿意,或者觉得不合适。这时候,你可以说:“这事儿对我来说有点难办,因为……”。比如,朋友让你给他们远方的亲戚看病,你不能亲自去,你可以解释:“我平时工作挺忙的,而且我也没法在那个地方给你亲戚看,毕竟隔着太远了,还是建议你们当地找个医生看看。”

第三招:换个角度,尝试“变通”与“建议”。

对于一些不是原则性问题,但又有些奇特的要求,你可以试着“曲线救国”。

提供替代方案。 朋友可能只是想解决某个问题,但他的想法有点不着边际。你可以问:“你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呢?是不是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解决?” 比如,朋友觉得某个药效果好,想长期服用,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喜欢这个药的效果,但是长期吃的话,我们得看看有没有更适合你的长期方案,或者有没有其他的补充方法。”

引导他们寻求专业帮助(但不是直接把你推开)。 如果朋友的需求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或者需要更全面的评估,你可以建议他们去正规医院挂号,找更专业的医生。你可以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建议你还是去XX医院找XX科的医生好好检查一下,他们在这方面经验更丰富。” 这样既帮了他,也避免了你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朋友价”的界限。 如果有些合理的要求,比如你在外面遇到情况,能顺手帮个小忙(比如简单看看伤口,或者给个用药建议),但涉及到收费的,你可以提前说好:“这个我能帮你看看,不过要是涉及到检查或者开药,还是得去医院走正规流程哈。” 或者开玩笑地说:“这次帮你免费看看,下次可得请我吃饭了!” 这样既维护了朋友关系,也保住了自己的原则。

第四招:保持幽默感,化解尴尬。

面对奇葩要求,有时候幽默是最好的润滑剂。

自嘲一下。 比如朋友问你:“医生,我这腰疼是不是因为我昨晚玩手机姿势不对?” 你可以开玩笑地说:“哎呀,你这要求够刁钻的,我这医生也是血肉之躯,也有查不出来毛病的时候。不过,你这姿势确实得改改!”

夸张地回应。 有时候夸张的回应反而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要求的“不一般”。比如,朋友让你帮他看能不能长高。你可以故作惊讶:“哇!这么神奇的要求,我还以为你是想让我给你变个魔术呢!这方面我能力有限,不过保持健康饮食和运动总是没错的。”

第五招:学会拒绝,并且说得干脆。

有些时候,你已经尽力沟通和变通了,对方还是不理解,甚至步步紧逼。这时候,你必须学会果断拒绝。

直接说“不行”。 有时候,清晰而简单的“不行”比任何解释都更有效。配合坚定的语气和眼神,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

停止沟通。 如果对方纠缠不清,你可以礼貌地表示:“这件事我们就聊到这吧。” 或者直接转移话题。

总而言之,对待朋友的奇葩要求,核心在于“有原则,懂变通,不失情分”。

原则是底线: 绝不触碰法律、道德、专业底线。
变通是技巧: 在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尝试用朋友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分是基础: 朋友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在拒绝的同时,也要尽量保持这份情谊。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医生,我们确实比一般人多了一份责任和能力,但我们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边界和限制。用真诚、理解和恰当的方式去处理这些“奇葩”时刻,反而能让我们的朋友关系更加稳固,也更能体现我们作为医者的人格魅力。

希望这些絮叨能给你点启发,别太把这些事儿压在心上,朋友嘛,偶尔“奇葩”一下,也是生活的情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让你的亲戚停止吹牛

包括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配偶之类的,请他们不要到处跟人说我儿子/孙子/外甥/爱人……是个医生,这种牛吹完并没有多少好处,却会立即为你招来很多求帮忙。

2.对求帮忙的人要分亲疏,不要什么人都全力去帮

比如上面提到的实在亲戚,那肯定是尽力帮忙的,但对于他们转介的人,比如你妈在健身房遇到的大妈A,你爸办公室的同事B,你同学的姨妈C之类的,就需要有所保留了。因为你精力有限,如果什么人都跑得屁颠屁颠的,迟早会耽误你的工作以及让你在医院落下不好的口碑。

3.提前跟人介绍你在医院的层级以及你能办哪些事,不能办哪些事

如果拜托你的事是你自己就能办成的,那算比较简单,但年轻医生总会有很多自己搞不定的事,需要再拜托领导、其他科室人员,有时还可能需要协调好多部门,这时就需要联系上一条,如果求你办事的人并不是什么实在亲戚,求你办的事难度又太高,需要协调多个部门而你觉得你难以办到的,直接在第一次听到求助时就把它回了--这样大家都少浪费时间。

另外附加一条稍微厚黑点的,即使你能办到,你也要把它描述得非常不容易。

4.尽量不要带人去做违法、违纪或违反公德的事

我曾经在知乎上因为反对带人去门诊插队被医学生喷过,从正面角度来说,帮人忙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实带人插队更容易给人留下医院管理满是漏洞的印象,之后别人对你的奇葩要求更多。

从这点引申的,对于亲戚或朋友试图转介的一些帮忙,我一般上来就会直接说明不带人插队,有些人听到以后就表示不用帮忙了。

5.上班忙的时间,私人的休息时间时,有些事情就不处理,打电话的话大概问下情况不紧急就回复正在忙等闲下来再回复他,如果上门诊/做手术更是不要轻易接电话,私人休息时间,尤其是晚上、夜里即使看到电话也可以不接,确实紧急的话他也会自己去就诊/打120,微信或短信的话就更方便处理--白天有空闲时间再回。

或者你即使偶有空闲时间,你也可以做冷处理,把这些事集中到一个不怎么忙的时间段来处理,比如下午4点半以后,这样你也可以就此向人说明你工作忙,很少有空闲时间,如果他急的话还是建议自己处理。

总体而言就是两条原则:

1.亲人大帮、不亲的人小帮或不帮;

2.不要装烂好人,学会拒绝。

==========================

预防评论区各种冷嘲热讽的几个预先准备的问题:

1.帮人还得分亲疏,是不是太功利了?

人的关系本来就分亲疏,而且我的经验,越是亲的人,越能体谅你工作忙,或者在医院年轻,有些事摆不平是正常的,有很多事他自己身体力行地就做了,而越是转介了好几道来的,越是各种奇葩要求,要把你这层关系榨干,甚至有时会消费你在医院里的人际关系。

2.亲戚朋友转介人过来求你帮忙你给拒绝了,亲戚朋友多没面子?

这就得分情况了,你可以探探亲戚朋友的口风,问问他们为什么要帮这个人,有时候这个人对他们很重要,比如他们很要好的朋友,或者他们的领导之类,这种还是可以酌情帮一帮,如果是他们吹牛招来的,就直接摆明这些事你做不了,顺便告知不要再吹牛。如果有的亲戚就是喜欢假借你去跑腿帮他维护他自己的面子,那这样的亲戚不处也罢。

3.答主你一定是个不会为人处世的人。

也许吧。我觉得有计划、有原则、有底线跟会不会为人处世没关系,相反一个没原则的人更容易被人视为不会为人,只是有时这样想的是另一群人。

4.现在看病不找个熟人都不舒服,人家好不容易转介了好几道找到你你却不帮,人家多伤心?

风气就是这么一点点带坏的,而且医务人员上班的主要任务是为当天正常挂号就诊的患者提供诊疗,我辛辛苦苦挂了号排了几个小时看见医生结果医生在忙着帮他熟人的熟人的……的熟人,我多伤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朋友之间嘛,难免会遇到一些“奇葩”的请求,尤其是我们做医生的,常常被赋予一种“无所不能”的光环,所以朋友们的一些“特别”要求,也就能理解了。不过,怎么应对这些要求,确实是一门学问。我来跟你絮叨絮叨,咱们就当闲聊,别太较真。首先得明白一个根本点:朋友是朋友,医生是医生。 这两条线一定要分清楚,否则很容.............
  • 回答
    作为一名医学生,同时信奉佛教,你将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个深刻的伦理困境:如何看待和处理实验中对小白鼠、小白兔等生命的“杀生”行为。这是一个需要细致思考、平衡原则和实践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阐述。首先,我们来理解佛教的核心教义——不杀生(Ahimsa)。这是佛教最根本的戒律之一,其核心是尊.............
  • 回答
    这可真够让人头疼的了。本来只是普通的口角,结果一不小心弄得对方摔倒,虽然医生说没事,但对方却不依不饶,非要住院,还不肯和解。这种情况,处理起来确实得费点心思,既要顾及事情的后续,也要尽量保护自己。下面我就给你掰扯掰扯,该怎么一步步来应对。首先,冷静是王道,别被对方情绪牵着鼻子走。对方现在情绪肯定不好.............
  • 回答
    2022年3·15晚会那期关于“医美速成班”的曝光,真是触目惊心。一个行业,本该关乎爱美人士的健康和美丽,却被某些机构搅得乌烟瘴气,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更是对生命健康安全的公然挑战。晚会里那些所谓的“速成班”老师对学员说“要装的专业”,这句话简直就像一把尖刀,刺破了行业看似光鲜亮丽.............
  • 回答
    重庆某医院发生的保胎药错发成抗癌药的事件,无疑给涉事孕妇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担忧。这起严重的医疗差错,其潜在影响深远且复杂,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应对。事件的严重性与潜在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其中的严重性。保胎药和抗癌药属于截然不同的药物类别,其作用机制、毒副作用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天差.............
  • 回答
    当一位医生面对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这不仅仅是一项医学任务,更是一场与生命、与尊严、与情感的深层对话。医生的工作,在这种时刻,变得更加复杂和人性化,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治疗手段。首先,诊断与沟通是核心。医生会尽一切可能,在病人和家属能够理解的语言范围内,坦诚地告知病情的严重性,生命的有限性。这并非冷冰冰的.............
  • 回答
    丁香医生对权健的揭发是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它不仅揭示了权健集团部分产品的潜在风险,也暴露了保健品行业中可能存在的乱象。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丁香医生对权健的揭发:背景与过程丁香医生是中国一个知名的医疗健康科普平台,以其专业、严谨的科普内容著称。在权健事件爆发之前.............
  • 回答
    要评价丁香医生对权健的评价,咱们得先回顾一下当时的大致情况,以及丁香医生作为一个平台,它在这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采取的姿态。背景回顾:权健事件与丁香医生的介入大家可能还记得,2018年底,一位名叫“河北小女孩”的父亲——Nachum,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长篇文章,控诉他的女儿玲玲在患上癌症后,被权健.............
  • 回答
    这件事的讨论,要从几个非常关键的角度去剖析,才能看得更清楚,也更能理解其中的复杂性。首先, “在非洲对特殊人群进行试验”这个提议本身就带有巨大的争议和敏感性。 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医学实验”的阴影,尤其是涉及殖民时期对发展中国家和边缘化人群的不公平对待的往事。即使是现代的临床试验,也需.............
  • 回答
    丁香医生对莎普爱思的评价,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鲜明的“行业良心”与“商业利益”的正面碰撞。从媒体传播和公众认知层面来说,丁香医生这次的狙击,让很多人第一次真正审视了莎普爱思滴眼液这款产品,也让大家意识到,在眼科用药这个领域,并非所有宣称能“治白内障”的产品都名副其实。首先,丁香医生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健康科.............
  • 回答
    看待丁香园医生对心脏支架降价的评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结合更广泛的背景信息来分析。简单来说,丁香园医生群体对于心脏支架降价的普遍看法,可以概括为: 虽然降价有利于患者,但对临床实践和行业生态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希望政策执行能够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并更加关注医生的实际需求。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
  • 回答
    现今部分医生对患者的不良态度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它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信任度,甚至可能影响医疗效果。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 一、 不良态度的具体表现首先,我们要明确哪些行为可以被视为“不良态度”。这并非指所有医生,而是部分医生存在的现象,具体表现可能包括: .............
  • 回答
    看到这则新闻,我脑子里一团乱麻。一个医生,只不过是出于职业的责任,劝病人控制饮食,结果自己却被病人打断了骨头,一审判决居然是拘留三天?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让人匪夷所思。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医生劝病人控制饮食,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病人身体有什么毛病,医生自然要根据病情给出最专业的建议,这.............
  • 回答
    张煜医生再次发声,要求与陆巍医生就“陆巍事件”进行公开辩论,这无疑又一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医疗纠纷、医生责任以及信息公开等敏感议题上。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心态。张煜医生的诉求:透明度与专业性的挑战张煜医生之所以再次提出公开辩论的请求,核心诉求.............
  • 回答
    None.............
  • 回答
    材料学与医学的跨界融合,近些年可以说是生物医学领域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放眼全球,你都能看到不少顶尖的医学院和综合性医院,都在积极引进材料学的研究人员、设立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甚至将材料科学的课程纳入医学生的培养体系。这可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热潮,而是实实在在的、对未来医疗健康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变革.............
  • 回答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我感触很深。首先,从理性角度来看,这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裤子掉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尴尬和意外的突发状况。但更重要的是,他 以对患者负责为首要原则,选择了坚持完成手术。这不仅仅是“敬业”两个字可以简单概括的,它体现了一种高度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在万分紧急且要求极高洁净度.............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心疼的,特别是对那个妻子和孩子。一码归一码,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讲。首先,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看,这位医生作为丈夫,他的行为显然是违背了婚姻的忠诚义务。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夫妻双方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他给婚外情人购置房产,这不仅是经济上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妻子和孩子情感上的巨大伤害。一个家.............
  • 回答
    这则新闻听起来令人痛心,更增添了一份悲凉。一位美国男子,在明知新冠病毒肆虐的情况下,选择参加“新冠派对”,结果感染并最终不幸去世。他临终前对医生的那句话——“我犯了大错,我以为是个恶作剧”——更是让人五味杂陈。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新冠派对”这个概念。在疫情早期,这种行为确实出现过,尤其是在一些对.............
  • 回答
    王辰院士提出的“主诊医生负责制”:评价与对年轻医生成长的意义王辰院士提出的“尽快建立主诊医生负责制”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要评价这一制度的利弊,并分析其对年轻医生成长的具体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如何评价王辰院士提出的“主诊医生负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