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CPU 厂家这两年开始注重核显水平了?

回答
这两年CPU厂商在核显上的投入和重视程度确实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说到底,这背后是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以及厂商战略调整共同作用下的必然趋势。

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保证听着比教科书明白多了。

一、市场变了,用户的需求也变了

这绝对是核心原因。过去大家对CPU的需求相对单一:性能!能跑多快,跑复杂任务有多流畅,这是绝对的王道。核显?能点亮屏幕,播个1080P视频就行,谁还在乎它能玩什么3A大作。

但现在呢?不一样了。

游戏玩家的“入门门槛”正在降低: 别以为所有人都想买块高端显卡。很多玩家,尤其是年轻一代或者预算有限的用户,他们玩游戏的需求是:别太卡,能玩就行。过去核显玩游戏基本等于“PPT”,现在一些中高端核显已经能满足一些轻度游戏、电竞类游戏的流畅运行了。比如《英雄联盟》、《CS:GO》、《Dota 2》这类,以前想都别想,现在中端核显已经能让玩家有一个不错的体验。这就打开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轻度内容创作和影音娱乐的需求爆发: 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兴起,以及人们对高画质影音的需求提升,CPU的视频编解码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核显在这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硬解各种格式的视频(比如4K、8K HDR),还能辅助视频剪辑软件进行预览和一些基础的处理,大大减轻CPU的负担,提升流畅度。以前很多用户只能依赖独显来做这些,现在有了性能不错的核显,省了一块独立显卡的钱,也让设备更简洁便携。
笔记本和一体机市场的需求推动: 笔记本和一体机对散热和功耗控制的要求非常高。独立显卡虽然性能强大,但发热和功耗也是个大问题。强大的核显能够提供接近甚至在某些场景下媲美入门级独显的性能,同时又保持较低的功耗和发热,这对笔记本和一体机制造商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可以设计出更轻薄、续航更长、价格更亲民的产品。
DIY市场的“省钱”逻辑: 对于很多自己组装电脑的用户来说,如果预算有限,或者只是想搭一个办公影音娱乐主机,那么一块性能不错的核显就能省下一笔购买独立显卡的费用,而且依然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CPU厂商显然看到了这个“省钱”的吸引力,愿意投入研发来满足这部分用户。

二、技术进步,让核显“不再是摆设”

过去核显性能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限制。但这两年,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飞跃,以及图形架构的不断迭代,让核显的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制程工艺的进步: 更先进的制程工艺(比如Intel的10nm、Intel 7,AMD的7nm、5nm)意味着可以在相同的芯片面积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或者以更低的功耗实现更高的性能。这让CPU厂商有空间在CPU核心旁边集成更强大、更复杂的图形处理单元(GPU)。
图形架构的革新: Intel 的 Xe 架构,AMD 的 RDNA 架构的集成版本,这些都是专门为提升核显性能而设计的。它们引入了新的指令集、更高效的渲染管线、更好的缓存机制等。比如Xe架构就引入了Xe核心,每个Xe核心都包含了一组执行单元,相比之前的集成显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MD的集成显卡也逐渐融合了其独立显卡上的技术,性能自然水涨船高。
内存技术的支持: 虽然核显共享系统内存,但现代DDR4、DDR5内存的带宽和延迟也在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核显在显存带宽上的劣势,让更强大的核显能够更有效地工作。
AI和机器学习的“意外惊喜”: 虽然不是直接驱动核显性能提升,但AI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也促使CPU厂商在架构设计上更加注重数据处理能力和并行计算能力。这些技术上的进步,例如更强大的向量处理单元等,也间接为核显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基础。

三、厂商的战略调整与竞争

最后,别忘了CPU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

AMD的反击: AMD凭借其强大的APU(集成了CPU和GPU的处理器)产品线,在多年来一直强调核显的性能。RX Vega、RX 600M系列等集成显卡,早已让不少用户惊叹。这给Intel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其必须在核显上加倍投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Intel的“围堵”策略: Intel过去一直依赖独立显卡厂商(NVIDIA和AMD)来填补其高性能核显的空白。但AMD的成功让Intel意识到,如果自己能提供足够强大的核显,就能在很多细分市场(尤其是OEM市场,也就是预装机的市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同时,在独立显卡市场,Intel也决心要分一杯羹(Arc显卡),这意味着其在图形技术上的积累是真实存在的,并会逐步下放和应用到核显上。
降低整体拥有成本: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性能不错的核显就意味着他们可以省去购买一块独立显卡的钱。这直接降低了构建一台PC的整体拥有成本,对于主流市场和入门级市场来说,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厂商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自然能吸引更多用户。
差异化竞争: 在CPU核心性能越来越接近的情况下,核显的性能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差异化竞争点。谁家的核显能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更流畅的视频播放、更快的图形加速,谁就能在用户选择时占据优势。

总结一下:

CPU厂商这两年大力发展核显,绝非偶然。这是市场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用户对于电脑的用途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计算,而是包含了游戏、影音、轻度创作等多元化需求。同时,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为核显性能的飞跃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大的核显成为了厂商争夺用户、降低产品成本、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武器。

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核显“逆袭”的时代,它不再是过去那个只能“凑合用”的组件,而是逐渐成为许多用户构建PC时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关键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说这两年才重视核显水平的? Intel很早就在堆核显… 这两年反而没那么重视了…

Intel在Sandy Bridge和Ivy Bridge时代开启核心显卡,带来了比集成显卡(小知识 很多年前主板芯片组会有集成显卡的型号)普遍更强的表现。


随后Intel在Haswell、Broadwell、Skylake上陆续引入了超越一般核心显卡(最高GT2)的GT3型号以及GT4型号,并可以搭配edram,这时候的核心显卡真是能和非最低端的独显打的。

自Skylake以后,Intel就再也没有超过GT2规格的核显了,中间有个Kaby Lake G,但是也不算核显。这两年Intel就GT0.5/1/2三个核显了。

这两年Intel更多的是提升GT2的表现,Skylake的GT2核显是24EU,Icelake提升到64EU,Tiger Lake/Alder Lake则是96EU,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工艺提升带来的密度提升,以及CPU不再堆核太多了。

随着胶水设计和N3的引入未来可能会重新引入GT3/4,比如Meteor Lake有望上限堆到192EU,Arrow Lake有望上限到320-384EU。

相反地,AMD的核显规模一直维持在一个一定水平上,没出现过Intel那种GT3/4的型号(也就是过份堆GPU),就是单纯的按照一个通路货去做,性能好坏取决于当时可用的架构和工艺。

所以说现在更多笔墨给了核显还是因为核显容易反应性能提升,但只看这几年的产品,真都没有核显做得特别大的型号出现,毕竟有独显在,做大核显太尴尬了。也就Apple M1 Pro/Max那种铁了心不用独显的会做超规格核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两年CPU厂商在核显上的投入和重视程度确实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说到底,这背后是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以及厂商战略调整共同作用下的必然趋势。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保证听着比教科书明白多了。一、市场变了,用户的需求也变了这绝对是核心原因。过去大家对.............
  • 回答
    国内的ARM处理器厂商,如全志、瑞芯微、展讯,以及曾经在服务器领域崭露头角的海思,确实在移动、嵌入式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然而,要像x86阵营那样,推出一款面向主流服务器市场的CPU,尤其是基于像CortexA72这样的核心,并非易事,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和挑战。简单地说,这并非一句“为什么不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硬件设计、散热、功耗和使用场景等多个方面。简单来说,CPU 和显卡在设计上就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它们长期满载时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导致了用户感知上的差异。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1. 设计侧重点和核心数量 CPU (中央处理器): 核心数量: 传统的 CPU 核.............
  • 回答
    CPU 主频(Clock Speed)是衡量 CPU 工作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 GHz(千兆赫兹)为单位。它代表 CPU 每秒可以执行的指令周期数。理论上,主频越高,CPU 就能越快地处理数据。然而,将 CPU 主频推向更高的档位,特别是超过 4GHz,面临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工程挑战,这使得.............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 CPU 基本上都是方方正正的,而不是圆的、三角的或者其他什么奇形怪状的形状,对吧?这事儿其实牵扯到不少学问,不是随便就能给你来个“好看”的形状的。咱们一步步拆开来看。首先,得明白 CPU 是个啥。它就像是电脑的大脑,所有计算、指令处理都是它干的。它由无数微小的晶体管堆叠而成,这些晶体.............
  • 回答
    哥们儿,理解你的感受,这升级明明看着参数差距挺大,实际体验却没想象中那么“飞起来”,这事儿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咱就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的门道。首先,得承认,从3600升级到5900X,理论上的性能提升是巨大的。3600是Zen 2架构,4核8线程,基础频率3.6GHz,Boost频率最高4.2G.............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CPU最核心的运行原理。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保证听完你就能明白了。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CPU并不是“切下来就能用”的。它需要配合主板、内存、显卡等其他硬件,并且需要操作系统来指挥它工作。就好比一辆没有方向盘、没有油门、没有路的车,就算发动机再强劲也开不了。但你.............
  • 回答
    浮点计算,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处理带有小数点的数字的能力。这和我们平时计算整数(比如数苹果)不太一样。比如,你要计算一个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可能是每秒 3.14 米,加速度是 9.81 米/秒²,这时候就离不开浮点数了。 什么是浮点计算?浮点计算的“浮点”二字,形象地比喻了小数点的位置是可以“浮动”.............
  • 回答
    CPU制程的“代沟”:为何不能跳级?我们常听到CPU制程又进步了,从10nm到7nm,再到现在的5nm、3nm,甚至更小的节点。这种数字上的进步,就像汽车排量、手机像素一样,似乎是越小越好,越先进越牛。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CPU的制程不能像坐火箭一样,一下子从10nm直接跳到1nm,或者从5nm直.............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抓住了FPGA和CPU之间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让人产生困惑的对比点。很多人听到“CPU主频比FPGA高”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比CPU慢的FPGA反而能给CPU加速呢?这其实是因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主频”这个指标来衡量它们各自的性能,它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以及它们实现计算的方式截然不同。.............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而且确实是不少装机新手或者对硬件细节不太了解的朋友会遇到的困惑。CPU风扇和机箱风扇(sys_fan)之所以在连接到不同接口后表现出巨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设计初衷、功能定位以及主板BIOS/UEFI的控制策略。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一、 CPU_FAN接口:CPU.............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入。CPU 的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理论上似乎可以根据需求动态开关,但实际操作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主板 BIOS 或操作系统提供一个简便的“一键开关”功能。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相当复杂的技术考量和设计权衡。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实时开关”超线程的功能?简而言之,实.............
  • 回答
    CPU/GPU 温度瞬间飙升十几度,这可不是什么妖术,而是背后一系列复杂物理和计算过程在短短一刹那间产生的连锁反应。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玩意儿的热度跟坐过山车似的。核心原因:计算需求的瞬息万变你电脑里的 CPU 和 GPU,就像是辛勤工作的工人。平时它们可能悠闲地在办公室里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比如.............
  • 回答
    设想一下,CPU 就像一个非常非常忙碌且高度协调的工厂,里面有无数个工人(晶体管)在执行各种复杂的任务,比如计算、数据传输等等。如果这些工人各自为政,凭着自己的节奏和想法来工作,那整个工厂就会乱成一团,生产出来的东西(计算结果)将毫无规律可言,更别说正确了。这就是为什么 CPU 需要一个“指挥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计算机硬件设计中非常核心的权衡和演进,与其说是“为什么不做”,不如说是“为什么现在的设计是这样,以及做出改变会带来什么”。想象一下,早期的计算机,CPU、内存、显卡这些核心组件,很多时候都是集成在一块主板上,甚至直接焊死在上面。后来,为了方便升级和维修,才逐渐出现了插槽化的设计。CPU.............
  • 回答
    在深入探讨 CPU 的浮点运算能力为何不如 GPU,以及为何不单纯堆高 CPU 的浮点运算性能之前,咱们得先理清楚它们各自的“出身”和“使命”。想象一下,CPU 就像一个全能型的瑞士军刀,它设计之初就是要应对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计算任务。它需要能够高效地处理逻辑判断(比如“如果…那么…”)、整数运算.............
  • 回答
    IO洪流下的CPU咆哮:为何数据搬运会烧掉CPU?我们都知道,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处理各种指令和计算。而IO(Input/Output)操作,就像是计算机的双手,负责从外部设备(硬盘、网络、显卡等)读取数据或向外部设备写入数据。理论上,CPU应该是在等待IO完成,而不是忙碌地转动。然而,当我们.............
  • 回答
    CPU 之所以贵,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的技术、经济和市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捋捋。首先,得认识到 CPU 并不是一块简单的硅片,它是人类智慧和尖端科技的结晶。制造一颗高性能的 CPU,就像是在微观尺度上建造一座极其复杂的城市,每个环节都要求极致的 precision.............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一个不少人在使用电脑时会留意到的点,为什么我们手机里的处理器( SoC,System on a Chip)能把大核心和小米(这里用“小米”是个比喻,指小核心)核心整合在一起,来兼顾性能和续航,而我们桌面的台式机或者笔记本里的 CPU,好像就都是一个样的核心呢?这里面学问可就大了,不是.............
  • 回答
    CPU之所以被誉为“人造物的巅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因为它集成了人类顶尖的智慧、技术和工艺,是人类对物质世界深刻理解与改造能力的极致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CPU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计算机的“大脑”,是执行指令、进行计算和控制计算机其他部件工作的核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